
《一秒钟》的视觉隐喻及其美学效度.docx
6页一秒钟?的视觉隐喻及其美学效度 古典时期,隐喻是一种修辞表达,在亚里士多德时期表现最盛进入近现代以来,隐喻不断超越语词修饰和话语范畴,日益彰显出一种根源性力量在图像时代和视觉文化繁盛的今天,视觉隐喻对于文化开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隐喻既是创作动机,又成为美感的发源地隐喻是导演意图和观念的符号化表达,它塑造了影片的意义结构,也成为“影像的本体构成因素〞【1】总体来看,隐喻修辞是从物象到象征、从“事物〞到“符号〞的视觉建构过程,经由电影喻体的暗示作用达成了对电影本体的认知和超越隐喻是伴随意义结构的喻体,因而必然携带一定意义的感知、情感和观念,以视觉直观揭示隐喻内容,可以洞悉电影的深刻性,也可以拓宽电影的阐释空间影片描述了“逃犯〞张九声为了寻找女儿“一秒钟〞影像,而与刘闺女、范电影结下电影情缘的故事一秒钟?凭借简约的故事脉络、精炼的叙事情节、朴素的纪实风格,巧妙地书写了特殊年代关于电影的往事与情怀导演充分运用视觉元素,从而使影片到达符号化、寓言化的隐喻效果图像学家潘诺夫斯基认为:“对‘观念和‘形式的强调越是接近于平衡状态,作品也就越能雄辩地展示其被称之为‘内容的东西〞【2】在影片中,张艺谋精准地将电影情怀的精神意识投射在视觉影像之中,呈现出一幅真实素朴的“元电影〞精神图景,即用形式承载观念,用意象传递情感,以到达观念与形式、意识与图像的平衡。
一、镜头隐喻镜头是电影的根本组成元素,如果将一个镜头看作一幅图像的话,那么电影就是由无数个镜头编织而成的图像“场〞电影镜头并非偶然性的存在,而是导演想象、意识和观念的符号表达镜头是导演精神图像的具体呈现,是观者观看世界的窗口在镜头中,我们观看到的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观念凝结物——图像在图像中,镜头的隐喻功能得以发挥从技法上看,镜头涉及色彩、光影、线条等影像构图元素从功能上看,镜头推动故事情节开展,参与着一定的叙事和表意从构图上看,略显单调的色彩、柔和无奇的光影以及平稳的线条,奠定了影片朴素的情感基调,同时也生成了诗意化的镜头美感画面中光影、颜色的布控照应了故事主题,并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有所暗示影片采用明暗交替、灰白相映的色调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主人公着装上的破旧简陋、脸上的泥垢和灰尘,与藏着故事的清澈眼眸形成明暗比照,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饱满、富有故事性和可读性在背景环境渲染方面,用颜色和光影变化铺垫情节开展黄沙和远山在太阳照射的阴影中呈现出蓝灰色调,以阳光作为唯一的明亮色彩,画面整体呈现出灰白颜色的既视感画面整體的灰白色调对应胶片的“黑白〞底色,因而起到暗喻效果,二者构成照应关系。
影片开头,张九声从满是沙尘风暴的戈壁远处逐渐走进观众视野,黄沙的“黑〞与“灰〞被渲染到极点,光影的反差与人物内心情感相照应明暗清楚的灰白色调一方面是在暗喻胶片的颜色,另一方面也在以此为根本色调抒写时代底色灰白色系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静〞与“稳〞,而人物和故事的开展那么是动态的、富于变化的在画面中,人物与背景构成动静结合的张力关系,给受众带来生动而鲜活的观看体验影片精心刻画了张九声在烈日下“追寻〞胶片的动作描写,追、跑、赶、撵,与炽热的太阳、饥渴的大地、假设隐假设现的青山融汇在一起,人物的“动〞与自然的“静〞衔接得恰到好处,带给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感觉,这直接照应了张九声内心的焦灼与苦闷另外,鲜明的画面感也是亮点之一电影与绘画的区别在于,电影是动态艺术,而绘画是静态艺术一秒钟?打破了动静界限,营造了影像图像化的别致美感人在走,风在吹,黄沙在飞扬,光影在变幻,岁月也随之流转即使是动态影像,仍然具有静态图画之美感一秒钟?通过运用镜头、光影、色彩等拍摄技法,在镜头叙事、气氛衬托、光影暗喻等功能以外,实现了从感性形式到视觉感官的跨越,从而构成了有意味的象征图景在摄影技法上,通过镜头切换和画面映衬实现隐喻功能。
前一秒是张九声和刘闺女被绑在影院,下一秒镜头直接切转至二人目光所至的?英雄儿女?两幅画面,四位人物,交错相应,相得益彰英雄儿女?中王芳与王文清“父女相认〞情节具有象征意义,一方面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和个体心灵创伤的事实,容易与受众产生共情更具有意味的是,以王芳与王文清的父女关系指代张九声和刘闺女的“父女关系〞,这份特殊的“父女情〞在画面布控和镜头切转中得到了隐晦含蓄的表达透过银幕中的“团圆〞景象,张九声和刘闺女二人家庭团聚的欲望获得了满足,丧失女儿的父亲与缺失父爱的女儿被“捆绑〞在一起,亲人缺位的家庭关系得到了短暂而有效的弥合,这种特殊的、临时的“父女关系〞也随之组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擅长运用镜头语言发挥叙事功能镜头具有视觉直观性和叙事功能,镜头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说〞是直接性的,而“看〞是间接性的说〞台词是将信息内容完全传递给观看主体,观看主体呈现出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艺术想象反之,“看〞画面的观看主体在接受影片信息内容时首先面对的是物象,通过物象的象征性从而把握创作者意图这种接受过程不是观看主体与人物角色的完全对接,而是观看主体经由物象、意象对头脑产生的刺激物进行联想,进而领略图像背后的主体。
影片中一些重要情节多运用镜头语言而少有台词安排譬如,张九声看到女儿影像时的沉默,刘闺女目送张九声时的沉默,以及范电影偷偷将胶片塞给张九声时的沉默……真挚的感情多是无言的,无言又引发了情感的深刻以及意味的悠长二、物象隐喻自然物象不包含人的感知和情感,是冷冰的事物然而在进入影像世界后,物象便成为一种意识符号的结晶而出现物象作为观看对象,是创制者有意选择的结果,也成为观看者读解的依据和阐释的前提在?一秒钟?所构筑的影像世界中,胶片和沙丘作为物象实现了对单纯事物属性的超越,即超越了单纯的事物属性而上升为符号属性,实现了从事物层到形式层再到意义层的转变,从而发挥出独特的隐喻价值〔一〕胶片隐喻胶片有承载画面、结构电影的作用影片中的“胶片〞物象发挥了象征和隐喻价值首先,胶片与主题“一秒钟〞形成照应结构在影片中,“一秒钟〞是一次事件,是张九声女儿扛米袋在22号新闻简报中出现的那“一秒钟〞,也是张九声永别女儿的“一秒钟〞胶片记录了珍贵的一秒钟瞬间,也承载了个体记忆创伤短短的两格胶片记载了女儿生前最后的图像,这图像对于张九声而言,是念想,是愧疚,是希望,是生存的勇氣一秒钟太短,不够〞一秒钟已不单单是短暂一秒的时间问题。
一秒钟的图像内外,是生者父亲与逝者女儿的遥相对望,然而这图像早已超越了生死,在张九声观看到女儿的“一秒〞时已然定格为瞬间的永恒现实世界的女儿已然逝去,却在图像世界中得到了永生结尾处掩埋在黄沙中的两格胶片更加富有象征意味,女儿的两帧胶片是深埋于粗粝之下的闪烁光辉,将生命的有限性化为永恒其次,在结构设计上,胶片是影片内在的叙事动力故事脉络是围绕“胶片〞进行的,三个命运际遇本不相同的人,因为“胶片〞邂逅并产生交集张九声的“找胶片〞、刘闺女的“偷胶片〞以及范电影的“放胶片〞,都在隐形地指向家庭亲情问题胶片分别在三位主人公的生命中发挥着转折作用,对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寄托也起到了关键的提示作用:一位是越狱的父亲,为了见女儿“最后一面〞,拼命地追随带有女儿影像的踪迹,胶片是女儿的替代物,是家庭缺失的填充物,是张九声活下去的支柱缺失父爱的女儿艰难地维持现存的小家,为了给弟弟做一个灯罩而去偷胶片,胶片于刘闺女而言并不是众人向往的电影,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范电影的儿子由于误食胶片清洗液而烧坏了大脑,这次“胶片事故〞给热爱电影的范电影带来了永远无法愈合的记忆伤痛总的来看,胶片记录了个体的悲剧命运,是记忆创伤的反映物,也成为三位主人公命运联结的纽带,因此具有象征价值。
最后,胶片不仅是个人的写照,更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作为“人造物〞的胶片不同于自然物,它是人类文明创造和精神符号的典型产物,具有人文性特征胶片中的图像并非对自然物的简单模仿,也不仅是对个人情感对象化的物质呈现,更为重要的是,胶片记录了社会和历史,是时代和文明的见证胶片所承载的不仅是单纯的事物图像,更是精神图像导演于明处写三位人物的“胶片故事〞,在暗处是在写胶片情怀与张艺谋早年摄影经历有关,胶片熔铸了导演关于电影的最初记忆【3】影片中对范电影带着群众洗胶片、晾胶片的情节刻画得十分细致,譬如,“驴肠子〞式的扭曲打结的胶片、被悬挂起来小心翼翼地擦拭胶片、用扇子徐徐扇风的胶片……?一秒钟?是“写给电影的情书〞,在数字电影的今天,胶片电影已成过往,但我们对胶片的记忆还在,对胶片的热爱和思念不减,它凝结了人们共同的记忆与炽热的情感影片也从侧面传达出数字电影对胶片电影的致敬〔二〕沙丘隐喻故事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荒凉的西北,“二分厂〞坐落于沙丘边缘地带的小村庄,村庄影院和沙丘共同作为影片的拍摄场地影片开头,张九声在漫天尘暴中艰难前行,预示了寻找女儿影像的坎坷历程带有女儿影像的两格胶片被丢弃、掩埋在沙土中,与两年后主人公重返沙丘寻找胶片的镜头构成前后因果的照应关系。
可见,沙丘起到了渲染气氛、承接叙事、情节转折的作用,它映照了人物真实的心灵世界更为关键的是,沙丘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和空间意象,发挥了重要的隐喻价值第一,沙丘是情感寄托的物质载体作为情感投射物的沙丘,超越了单纯事物领域而进入艺术形式领域,最为重要的表现是将主体情感赋予给客观的形式结构,从而成为“活生生的形式〞这即是说,沙丘不单单是外在于主体感受的客观存在,也是具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存在张九声为了寻找女儿“一秒钟〞的急迫、期待、失望、释怀等心境变化,在沙丘特写镜头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视觉表达同时,影片平淡自如、返璞归真的叙事风格也与沙丘的壮美景象相融合人物的真实情感与电影素朴的感情基调都恰如其分地投射在沙丘镜像之中除此之外,影片还有意营造一种由客体进入主体的方式,即由漫天黄沙的自然景观抒发人的情志,由沙漠的荒芜渲染人物内心的苦与悲相较于以往审美主体论、情感目的论为主导的叙事风格而言,这种由客体进入主体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情感传达效果,真情实感在自然景象中得到了升华它既有助于复原故事发生语境的本真原貌,也给受众带来雅致、平稳的欣赏体验通常而言,情感叙事结构是以人物的情感来带动物象,物象因被“赋情〞而鲜活灵动。
从本片来看,物象对人物情感的塑造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这是由物象进入人的情感的过程视像感官系统对电影物象的理解与认知是极为敏感的,对沙丘的视觉表达越是充分,人物情感结构就越完整,观众的体验也就越深刻本片中导演张艺谋一如既往地秉持极致化的视觉风格无论是尘暴天飞扬的沙砾,还是烈日下荒芜的戈壁,对沙丘这一物象的视觉描写都是精彩的在视觉形式的背后,情感的浓重与深刻也随之突显第二,沙丘是空间意象的视觉符码在现实生活中,空间是人们置身于其中的具体场所,而在艺术世界中,空间是结构和组织人们生活的根本方式沙丘是影片中最醒目的空间意象,主要表达为两个方面:意象的空间化与空间的象征化其一,意象的空间化沙丘和村庄影院共同构成影片的特定叙事场所,共同确立了叙事空间两个叙事空间是共时的、非孤立的二者隐含了影片的内在结构,在表达上交相照应,用张、刘二人“跑〞的动作勾连起这两个场所,引导观众产生关联性想象,从而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空间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单独任何一个叙事空间都缺乏以激活隐喻功能,运用两个空间的平行、交错、切换、比照等拍摄手法才能展现村庄与荒漠之间的双向关系一个是热闹熙攘的村庄,一个是杳无人迹的大漠,胶片故事就夹杂这双重的空间镜像中。
在一定程度上,沙丘场景是对村庄影院场景的补充和深化,它拓展了影片的空间维度,有助于形成独特的“人文-自然〞双向交织的整体性空间场域此时,作为单纯物象的沙丘超越了事物层面而进入空间层面,在深化故事主题的同时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其二,空间的象征化沙丘空间是影片意象结构的集中表达,它不像村庄影院场景那样承担较多叙事成分,而是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