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吴嘉纪咏怀诗.doc
3页论吴嘉纪咏怀诗摘要:吴嘉纪身逢明清易代之际,目睹清兵残行,满腔悲愤,于是绝意仕 进,隐居东淘专攻作诗 《陋轩诗》凝聚了他悲苦凄凉的一生,其中的咏怀之作 沉郁凄凉、孤寒清冷,寓有对故国的深切怀念,饱含个人的幽怨之情,在清初 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关键词:吴嘉纪 咏怀诗 沉郁凄凉 孤寒清冷在清初遗民诗人当中,吴嘉纪占有重要地位,时下对其的研究颇多,但极 少有人对其咏怀之作加以单独研究,本文拟就以吴嘉纪的咏怀诗的产生背景及 其形成原因、写作内容及其创作特征作一探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其诗作 一、吴嘉纪咏怀诗的产生背景及形成原因 吴嘉纪(1613——1684) ,字宾贤,号野人论其家世,祖上好几世都曾作 过官,近世衰败但亦不失书香门第之风,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种环境及 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意欲报效国家他在后来的诗 中还不断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0000000000000 不幸的是,命运跟他开了一 个天大的玩笑,正当他继续深造以申壮志之际,明朝灭亡,清军大举南下,沿 海居民惨遭屠戮,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的种种残行使他绝意仕进,慨叹 “江山非旧各酸辛,浮云富贵让他人。
” (《喜刘师移家至淘上》 )①怀着“江山 非旧” ,壮志难酬的一腔遗恨,毅然发出了铿锵誓言:“男儿自有成名事,何必 区区学举业 ”②于是隐居东淘,自题其居室曰“陋轩” ,终日苦吟,很少与人 交往,自称“野人” 吴嘉纪作为明代王艮理学派的传人,与顾炎武并列为“遗民诗界的双子星 座” ③之一,他具有特别的敏锐感,明朝何以灭亡,外夷何以入主中原,自己 在新旧王朝交替中处于何种位置,该何去何从,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他,具有 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明朝的灭亡,不仅是个体的被否定,被抛弃,而是整个 国家被抛弃,被否定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悲剧模式早已存在,把前进的历史等 同于自然界,看成不断往复循环,当诗人处于这种将江山变色之际,感到无比 的迷茫、失落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终究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时常沉浸在 怀念故国之中,发己思国之情,思己人生之感同时吴嘉纪也受到泰州明末社 风的感染与孕化,当时士子多喜相率结为诗社以切磋诗艺,吴嘉纪虽性格上较 孤狷,不喜结教世郡人,然而与泰州的遗民诗人却过从甚密,并结社于淘上, 将忧国忧世之情寄予诗文,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受到特定群体的影响,形成其 咏怀诗独特的风貌 二、吴嘉纪咏怀诗的内容 咏怀即抒发个人内心之感受,有直接抒发(咏怀)与间接抒发两类,其中 间接抒发又有咏史与咏物两部分。
(一)咏史 借用历史上的人物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吴嘉纪每至南京 总要登临名胜,凭吊亡明,如《过终山作》 《登雨花台》 《登清凉台》等诗均透 发出深沉而凄凉的亡国哀思,故国深情可见一斑 《谒岳武穆祠在海陵泰山顶》: “祠宗巍然俯一城,背人瞻仰泪纵横草荒石径牛羊乱,风急山门鼓角声河 北当年轻与敌,中原今日复谁争?”作者独自哀伤,内心不为人知的抗清情怀 岳飞曾经抗金的地方已经很荒凉,而眼前“风急山门鼓角声”的萧杀之景在对比之下更显凄凉昔日“河北当年轻与敌” ,今日中原已为清廷占领, “复谁争” 写出作者的伤心之极,禾黍之悲油然而生 《泊船观音门十首》故都重游即景伤 怀,一吐“亡国恨无尽” 写触目所感,情真意切,如第四首:“即以山为郭, 坚完世所希云鸿应得度,塞马竟如归陇雨耕时大,人烟战后微年年禾与 黍,养得骆驼肥!”以塞马归,骆驼肥之意象抒述山河易主, “坚完”的旧都都 成了放牧地,别具一种手眼 《读荆轲传》 “提出匣中霜雪刃,忽见荆轲一片魂 ”在抒发怀古之幽情的同时,勾起了亡国之恨和眷念故国的爱国之心,其抗清 之态跃然欲出 《文选楼》 “江山频换主,楼在更谁居?”那种朝夕更替在作者 心中引起极大的震撼,唤起兴亡之感。
(二)咏物与咏怀之作 这两类作品大多是作者自身的感慨,感叹个人在历 史变迁之际的无力,社会动乱带来的痛苦,多幽怨之词范崇简言“一老荒凉 芦荻外,半生凄楚乱离中 ”可谓其一生的真实写照④《蟋蟀》 “户庭难得曙, 天地正无情肺病衰年客,床头片月明 ”颇有幽怨之情,自己年衰病弱,虽有 雄心却难展抱负,病处海滨,无可奈何 “床头片月明”更是伤时悲秋之情,不 能自已 《一钱行赠林茂之》 “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酒人一见皆 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对于友人心系故国之心的描绘淋漓尽致可见其真情, 年事已高,贫穷漂泊,但一枚万里钱却随身携带,故国深情于此亦略见一斑 《落叶》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不静月斜处, 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用夜来衬托秋已终的苍凉景色,秋天 的到来,就是叶落的季节,随着秋的脚步逐渐衰落,由青转黄,或迟或早都要 纷纷坠落夜的寂静被落叶坠地声打破,而月色斜射“偏惊白头翁” ,这是双关 语,白头翁不是和落叶一样的命运吗?道出了“白头翁”的自伤身世之情 三、吴嘉纪咏怀诗的创作特征 吴嘉纪咏怀诗借物抒怀,表达故国之思及个体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感慨。
这 种特殊的生活经历及其所受的文化影响,形成其咏怀诗沉郁凄凉、孤寒清冷的 风格 遭逢鼎革,面对着明王朝大厦将倾的惨剧,诗人的心情极其复杂, “清平他 日梦,行族夕阳愁亡国恨无尽,滔滔江水流 ” (《泊船观音门十首》之一) 当初安居乐业的日子已随明王朝的覆灭而成过眼云烟 “一曲曲明王朝的挽歌, 浸透了诗人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过钟山作》 《登清凉台》 《登雨花台》 等一系列凭吊亡明之作更弥漫着一片深沉的哀伤情调,故国深情,老而弥烈 ” ⑤陈田《明诗纪事》说“陋轩古诗,序事得之史公,沉痛得之少陵 ”⑥汪懋麟 对其诗给予极高评价“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 ”⑦徐可《读吴野人陋轩集》 言“一字一成泪,因悲季身世产愁老后破,诗到乱离真 ”⑧《虞美人》 “楚 汉已俱没,君坟草尚存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影弱还如舞,花娇欲有言, 年年持此言,以报项家恩 ”借虞姬怀念故国,内蕴充实感情丰富,在历史的跨 越中抚今追昔,具有沧桑感,读来有一种情怀在胸间,有“诗史”之遗风 吴咏怀诗在沉郁凄凉中又有一种孤寒清冷的风格,他一生漂泊,孤苦无依, 晚年心境格外凄苦,常常被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所包围,诗人曾自称“孤客” ,自 喻为“孤雁” 。
《烟尽》 “可怜孤坐客,寥落对遥岑 ” 《独酌》又言“孤影为我客, 挥杯屡劝之此意陶公后,寂寞无人知 ”人生尽管已从疾风暴雨般的动荡岁月 解脱出来,但诗人在咀嚼人生苦涩况味的同时,仍悚然于世事沧桑与人情诡谲 莫测,只有将落寞而惆怅的心房关闭起来岳端《玉池生稿题陋轩集》 “诗中思 情何凄绝?读之细细生凉飔调高古人莫及,巉严绝壁苦松枝 ”近人邓之诚先生说“读野人诗,如沁寒泉,如沃冰雪,如饮甘露,如触幽香 ”⑨吴诗风冰冷 这也是我们读吴诗的强烈感受,野人体随便捏出一首,即可体会到其冰寒清冷 的风调来, 如《秋怀》 “满屋风泠泠,孤灯虫凄凄 ” 《秋夜》 “草屋纸窗破,冷 风彻夜鸣 ”诗人以凄凉孤冷之景象来突出环境的萧条冷落,从而衬托出主人公 内心的孤独 “破” “冷” “泠泠” “凄凄”等冷色词汇的嵌入,确使人冷畏 “东淘诗太苦,总作断肠声 ”⑩其咏怀诗沉郁凄凉、孤寒凄冷,饱含血泪, “激昂悲慨之唱不绝,即若孤寒清冷情韵中仍盘旋着忧患热肠 ”反映了明清○11 易代之际诗人的故国之思与幽怨之情,以其独特的手笔在清初诗坛产生深广的 影响注释: ①《吴嘉纪诗笺校》吴嘉纪著 杨积庆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2 月第 1 版 以下所引之诗均自此不再注出 ②袁承业《士心斋先生弟子师承表》见《吴嘉纪诗笺校》第 511 页 ③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第 1 版 第 86 页 ④范崇简《题吴野人集后》见《吴嘉纪诗笺校》第 518 页 ⑤陈海娟《论吴嘉纪创作中的平民化倾向》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15 卷第 4 期 2002 年 12 月 第 162 页 ⑥ 陈田《明诗纪事》见《吴嘉纪诗笺校》第 520 页 ⑦汪懋麟《陋轩诗序》见《吴嘉纪诗笺校》第 494 页 ⑧徐可《读吴野人陋轩集》见《吴嘉纪诗笺校》第 518 页 ⑨转引自张兵《论吴嘉纪的创作构成与创作特征》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 年 9 月第 34 卷第 5 期 第 81 页 ⑩屈大均《读吴野人东淘集》见《吴嘉纪诗笺校》第 514 页 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第 1 版 第 147 页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