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美剧“摩登家庭”的再现与叙事分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263464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美剧“摩登家庭”的再现与叙事分析美剧“摩登家庭”播出后在收视和奖项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还收获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是什么使得这部剧集如此受欢迎并大受好评?作为一部“家庭情景喜剧” ,对于现实生活的再现无疑是其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之一,以及成功与否的基础对于当代美国社会的再现, “摩登家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其中,角色的多元化以及叙述方式上的独特,可谓其突出的特点 (一)角色的多元化再现 摩登家庭以三个相互联系的家庭内/之间发生的或独立或交织的事件为其主要内容,讲述了三个家庭复杂而混乱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主要人物共 11 位,下面这个表列出了 11 位主要角色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身份\性格特点:(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摩登家庭”这部剧集在角色设立方面充分考虑到了美国社会“大熔炉”的特性,并选取其中一些进行了符号化的表述我们可以在剧中看到少数族裔――拉丁美洲、亚裔,也可以看到亚文化群体――同性恋者、青少年这里顺带提一下该剧集对于青少年的再现,剧中的四个小孩各具特点,从上表可以看出,他们的个性、 “地位”很不相同;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很典型的:有让爸妈操心的无心向学的高中生代表,也有一心向学的类似于“书呆子”式的人物;还有性情古怪的另类孩子,以及早熟的“百事通先生” ,这些形象在其他的美剧以及好莱坞校园青春电影中都可以找到印证。

      事实上,这种角色身份的多元化趋势在近几年来欧美,尤其是美国的电影电视剧中尤为突出,这一点从影视剧的海报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如“实习医生格雷” , “欢乐合唱团” , “哈利波特”系列等这也反过来印证了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一书当中的论述:美国人正越来越看重自己的亚民族身份,或者亚文化团体身份这一趋势对于美国国民身份的认同的影响好坏与否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但这足以说明“摩登家庭”在对当代美国社会现状的再现是比较贴切的 从上表所列出的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我们还可以看出“摩登家庭”是如何再现各个族群的当然,表中所列只是他们性格中比较突出的部分,电视剧的演出会比这些丰满很多,但从这些“突出特点” ,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剧集对于各族群的符号化表述 比如少数族裔的拉丁美洲族群,在这部剧中体现在Gloria 和 Manny 身上,他们都是比较感性的,这相对于提倡理性的西方主流世界肯定是有所差距的,这种体现是褒是贬我们且不讨论,但对于拉丁族裔,偏重于表现他们的热情、感性、冲动等符号化特点却是实实实在在的 “再现一词用来描述如何把不同的符号放在一起,从而能使复杂、抽象的概念变得易懂、有意义而这种意义的制造实践是一个基本的认知过程。

      ” (泰勒和威利斯,1999/2005)因此,通过电视剧对少数族裔的符号化再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对于这些少数族裔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某一族群的再现又可以影响人们在现实中对该族群的认识和态度该剧对于同性恋者的再现可谓给了同性恋者一次胜利的演出 在《我们是谁》中,亨廷顿提到: “IDENTITY 重要,因为它影响人们的行为” (21 页) 这里既有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也有对人们如何认识某一人/群体的影响个人和群体都有 identity;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identity 都是建构起来的概念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产品)电视剧无疑多多少少地起到了这种建构的作用 “identity 由自我界定,但同时也是与他人交往的产物,他人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看法将影响该个人或群体的自我界定 ”再一次,媒体(特别是电视剧)在影响人们对某一群体的看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剧可以通过塑造某一形象来影响甚至改变人们对某一群体的看法,也可以通过影响人们所认为的共识――即人们以为别人是如何认识和看待某一群体的――来起到影响人们认知和态度的作用 实证研究也肯定了电视的这种再现功能,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研究的教授 Edward Schiappa 提到,在他和同事进行的 5 项独立的调查中都显示出,电视节目中对于同性恋角色的再现降低了受众对于同性恋者的偏见。

      Schiappa说,态度的改变虽然不是很大,即这些节目并不能使有强烈偏见的人从此就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但其中的积累效应也是可观的就连保守的共和党竞选人 Romney 都声称自己是摩登家庭的粉丝,一个天主教团体更是为摩登家庭颁发了一个媒介大奖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电视剧对于某一形象的再现与现实中人们对该形象的认识和态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通过这种再现,我们看到有关不同身份/种族人物的表述,通过这些表述,我们能察觉出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我们的认识是什么,我们也可能反过来被其中的一些表述影响,从而或加强或改变我们对某一身份/族群的人的认识或态度 (二)叙事方式 “摩登家庭”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这种拍摄方式在剧中的具体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角色在剧集中常常会看一眼摄像机,这种互动给受众一种既是观众同时也是家庭中一员的感受,演员对着摄像机摆出各种表情,给人一种“谁在看谁的笑话”的感觉个人认为这也可谓一种“互文” ,打破了文本与真实的界限;同时又有些许类似情景剧中“第四面墙”的效果,让观众感觉置身其中 2.所有摩登家庭中的成员都有直面摄像机叙述自己感受的机会,对着身份不明的拍摄者进行忏悔式的自白。

      这种形式并不新颖,但是在摩登家庭中体现出来,却又正好再现了现今社会人们在现实中的一种常态――生活的流动叙事在现今的网络时代,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在微博或者其他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心情,这种心情很可能和当下我们所处的状况不同,我们很可能在办公室表现得很低调,但是在微博上大骂老板的剥削而在剧中,当角色对这摄像机自白时,常常会说出一些他们心底里的真实想法,其中有一些与他们在剧中的表现大相径庭,这种“两分式”(并且两者通常都是公开的)的表达方式正映射了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点 正是因为这些元素, “摩登家庭”在展现现代家庭时显得十分真实,并能让受众高度卷入有一位美国女性观众就评论道:“在家里孩子们有时候会叫我们 Phil 和Claire,我觉得这没什么,知道人们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挺好的,而且我们还从剧集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   此外,三个家庭的故事通常采用核心事件与卫星事件的组合的方式,结构比较紧凑,结尾通常都是温馨的,问题得到解决,或是某一位/几位主要角色领悟到某种真谛,这时,会出现画面配画外音的方式而非继续“纪实” ,画外音来自某一位家庭成员的独白,讲述一个道理从这个角度看, “摩登家庭”又是很传统的。

      当然,除了角色和叙事方面的特点之外,内容方面“摩登家庭”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作为一部家庭喜剧,在“家庭”这个话题上, “摩登家庭”就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首先,三个家庭中的两个就是“非典型”家庭――同性恋家庭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剧集中都有所接触和展开,Jay 和 Gloria 这一对无论从年龄、文化背景、经济实力上都相差甚远的婚姻组合如何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剧集中也有很多探讨这些就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了 参考文献: [1]http:// fashion/23THISLIFE.html?_r=1&pagewanted=all [2]http:// [3]http:// [4][美]萨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 [5]罗兰巴特尔《神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