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调查探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2552403
  • 上传时间:2021-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调查探究【摘要】本次调查以温州、义乌为主要调查地点,研究当 前新生一代农民工的婚姻现状通过对当地各区域的新生代 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一步分析他们婚恋中存在 的难题及其原因,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一定探究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难题;对策‘新生代农民工”的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10年的中央 一号文件中,主要是指80、90后的青年,具有“融入城市 意愿高、学历较老一代农民工高、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高、 耐受能力低”的特点,他们外出打工主要不再是为了生理上的生存,与老一代农民工大不相同本次调查主要绕“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和存在困难”展开,研究对象为80、90后的进城务工青年,研究 地点为浙江省的温州和义乌,主要是温州的市区和郊区、义 乌的市区和郊区以及义乌劳动力市场五个地点,其中在温州 地区抽取有效样本(包括问卷和访谈)160份,义务地区90 份,其他(对当地居民、户籍管理人员、警卫人员等的访谈) 54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回收率为98. 24%O本次调查还 关注到对样本性别比例的控制,样本中男性占55. 6%,女性比例占44. 4%,调查基本上做到性别上的平衡一、结果和问题分析(一)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现状大部分青年进城务工人员处于未婚状态。

      调查发现,在 被调查的250位青年务工人员中,有80%还处于未婚状态, 有18. 4%已经结婚,而1.6%的人已经离婚也就是说,未处 于结婚状态的青年农民工还有81.6%O其中,在市区的青年 农民工结婚率为10. 87%,郊区为24%o由此可见,八成“新生代农民工”尚未结婚,结婚率偏 低,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结婚年龄普遍推迟那这究竟有 何原因?又是什么阻碍着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呢?(二) 原因分析1. 经济收入不高在所有原因中,经济收入是关键的因素在现代社会, 经济收入是婚姻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由于为受教育上的劣 势,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时也就缺乏竞争力,根本无力与温 州、义乌当地的青年进行竞争,因此他们往往从事的是一些 低门槛、技术要求低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调查中,从事制 造业的占34.4%,从事居民服务业和餐饮业的分别占24. 4% 和19.4%职业的选择范围决定了他们的收入不高,而与当 地青年趋同的消费需求又加剧了他们的“经济危机”2. 配偶选择倾向多样化在调查中,配偶的选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温州、义乌 当地人(7%),老乡(46%),外来务工人员(4%),无所谓、 喜欢就好(43%),这种选择的心理倾向已大大不同于老一代 农民工早早回乡成婚的选择。

      但是这在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 青年务工人员对未来配偶的预期有所提高,不再停留于“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他们的婚姻3. 打拼事业中年龄日益增长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中立足,不少有志青年希望在 城市中进行一番打拼后,在城市安家落户而当他们事业有 所成就,能够在当地安家的时候,往往也就过了结婚的黄金 年龄,成了 “剩男”、"剩女”,尤其是女性,她们的适婚 年龄短、婚姻压力更大4. 其它原因其它原因如入城打工男女比例失调,受到城里人“晚婚 晚育”等观念的影响,子女受教育困难,户籍制度、社会保 障制度和福利制度的不健全,渴望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传 统婚姻家庭观念的削弱、消费享受观念的增长等也是导致 “新生代农民工”结婚率偏低的重要因素二、对策探究(一)增加青年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机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竞争压力 越来越大,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受教育程度 较低,青年外来务工人员往往缺乏技术和专业知识,就业和 收入非常受限制,难以摆脱“穷二代”的地位而职业培训 可以弥补他们的缺陷,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 入,可以减少他们的流动性,增加他们生活的稳定性,为他 们婚姻创造经济基础,这同时也可以缓解当地企业技术工人 严重缺乏的状况。

      二) 社会保障需要更加到位首先,劳动合同的签订需要规范化,外来务工人员为了 找到工作,以不签劳动合同为代价十分普遍,造成他们不可 避免的弱势地位其次,要增强青年外来务工人员交纳“三 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的)的意识, 保障生活稳定同时,政府规定的工伤意外险等企业需要加 以落实社会保障的落实也是婚姻的一种保障三) 增加当地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交流,增强归属感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外来青年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交流不多:基本不接触41.8%、经常往来的仅有17%左右,而且 这种经常往来也只是闲来一些随意对话而已不仅如此,当 地居民对这些青年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持歧视与排斥心理,有 不少刻板印象,而一些不良外来务工青年的小偷小摸更加深 了这样一印象如果双方有一个平台供他们交流的话,相信双方都能更 加体谅对方,改善现状,使这些强烈希望成为“城里人”青 年外来务工人员更好落户城市,更加有归属感,婚姻家庭也 更有可能实现四)除此之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权的保障,建 设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增加婚姻介绍 机构,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等对促进“新生代 农民工”的结婚率和婚姻状况也会有重要帮助。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 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而他们的婚姻状况对于他们的人生 发展意义重大,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参考文献:[1]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5.[2] 罗建英,胡双喜,谭银花•“八0”后农民工婚恋观的 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问题探讨,200,19(8).[3] 杨立,疏仁华.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现代性研究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3期.作者简介:陈丽丽(1990—),女,浙江杭州人,现就 读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