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家具流派诠释.doc
8页中国古代家具流派诠释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 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 , 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 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 《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 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 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 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 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 成部分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家具流派概览中国古代家具有纵横两条主线,纵线纵线就是以历史为线索:产生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家具系 列,即早期家具、汉唐家具、宋元家具、明清家具、民国家具等第二条主线是横线横线,横 线是以地方风格为脉络,产生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家具模式。
如果我们从细处研究,应该 说地域辽阔的我国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时甚至在一个地区地理环境中、不同的 背景下,由于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都会有不同的产物形成了博采众长, 又风格迥异,各领风骚的家具但是,我们这里叙述的流派是就其整体而言的,这一点目 前古代家具研究界已取得共识一般来讲,有苏式(亦称苏作,苏州制作)、广式(亦称广作, 广州制作)、京式(亦称京作,北京制作),以及其它流派,诸如晋式、宁式、鲁式、闽式等 其中产自苏州、广州、北京的古代家具,它们各代表一方的风格特点,是古代家具的三大 名作关于古代家具的纵线,本篇并不涉及下面对横线各流派的古代家具逐一进行概述1 苏式家具苏式家具我国在明代时,尚无流派可言当时的家具制作,主要集中在以江苏省为中心的长江下游 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苏省的苏州、扬州和松江一带的家具制作名望越来越高,这时 候不论是皇宫里用的家具,还是官邸私宅用的家具,都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四面八方, 人们冠以“苏式”的称谓所谓“苏式” ,就是在明代出现的,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所以 也可以说是“明式” 换句话说,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式家具为主 苏式家具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明、清时期,有“天堂” 美誉的苏州,是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清代孙嘉淦《南游记》写道:“阊门内外, 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浑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 明清两代,苏州地区 生产的丝织、刺绣、印染、红雕漆器、琢玉、家具和桃花坞木版画等,遐迩闻名明张瀚 (松窗梦语.百工纪》记载;“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吴制器而美,以为非美弗珍也 ……四方贵吴,而吴益工于器” 文献呼所谓“三吴” ,指苏州与吴州、长洲,合称三吴, 以苏州为首所谓“制器” ,自然包括家具制作 除了经济因素外,苏式家具的发展和风格的形式,还与苏州地区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术及特 定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吴门画派,就诞生于此地,明代吴门 派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在苏州生活过很长时间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园林密布,秀甲天下,一时文人荟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诚如沈 朝初《忆江南》所写:“苏州好,城里半园亭” 《吴风录》也写道:“虽闾阎下户,亦饰小 山盆岛为玩 ”造园成为苏州的一种时尚明清时期苏州城乡共有园办二百多处,为全国之 首其中不少为文人所构筑,如唐寅(桃花庵)、文震亨(香草垞)、段玉裁、汪琬、吴嘉淦、 薛雪、袁学澜等皆在苏州有园。
这些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逸脱俗的意境,寄情山水花草,对 苏式家具产生潜移目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 、屠隆的《考盘余事》及 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 ,这三部书对明清家具进行了品评和总结,推动了苏式家具艺术水 平的提高苏式家具之所以脱颖而出,流风弥漫,确实可以说是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孕育的 结果现存姑苏庭园中的明式家具,无不造型简练,朴素大方,古趣淡雅,似有小桥流水, 江南人家的韵味 举世闻名的明代苏式家具主要有以下特征和风格 一是格调大方,素洁文雅,没有什么繁杂的雕刻、镶嵌,即便是雕刻、镶嵌也很古朴,富 有传统并主要表现在箱柜和屏联上以普通箱柜为例,通常以硬木做成框架,然后按漆 工工序涂生漆,糊麻布,上漆灰打磨平整后,上漆两到三遍,最后上退光漆待阴干后,开 始装饰图案先在漆面上描出画稿,再按图案形式控槽,再以事先按图做好的各种质地嵌 件镶在槽内,用胶枯牢,即为成品苏式家具中雕刻也大多用小块堆嵌,整版大面积雕刻 的极为少见,常见的镶嵌材料多为玉石、象牙、罗甸,各种颜色的彩石,各种木雕,木雕 中以鸡翅木较多这种镶嵌手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材料,那怕只有黄豆大小的石料碎 渣或罗甸沙碎屑,都不会废弃。
二是结构整体,线条流畅苏式家具制作时采用一木连作,上下贯通,不像清代家具那样 各部件显分离状具体说来,苏式家具的大器物多采用包镶手法,即用杂木为骨架,外面 粘贴硬木薄板,这种包镶作法,虽然费时费力,技术要求也较高,但好的包镶家具,不经 过仔细观察和用手摸一摸,就很难断定是包镶作法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看出破绽,通常 把接缝处理在棱角部位,而使家具表面木质纹理保持完整,既节省了材料,又不破坏家具 本身的整洁效果为了节省材料,制作桌、椅、凳等家具时,还常在暗处掺杂其它杂木, 这种情况多表现在器物里面的穿带的用料上现在宫中收藏的大批苏式家具,十之八九都 有这种情况,而且明清两代的苏式家具都是如此苏式家具大都油饰漆里,目的在于使穿 带避免受潮.以保持面心不至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三是比例尺寸合度明代苏式家具的一招一式,空间尺寸,都经过反复推敲,达到增一分 则长,减一分则短的地步即使是陈设,也有一套相互适应的规范 四是圆润,所谓“明圆清方” ,不论是部件断面,局部图案,还是整体造型,都呈圆浑柔润 状态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 五是精于造材苏式家具的主要用料是黄花梨、紫檀木、铁力木、鸡翅木、瘿木等优质硬 木。
由于这些木材有质地坚硬、色泽自然、纹理优美等特长,工匠们为了充分展示这些天 然的木色,一改宋元重漆善描的工艺,采用不上油漆,打磨上蜡的工艺,将木质的天然美 表现到最佳程度这是苏式家具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最上品的苏式家具所用的木材是黄花 梨,所以我们今天见到明式黄花梨家具,就可断言它必定是苏式,也就是说产于苏南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决定,苏南地区的硬质木材来源在明代时与广州、北京相比,远不及它们充 实,主要是靠海上通道运来,这些材料来之不易,因此苏派工匠们在家具制作上,用材精 打细算中国古代绘画书法中有“惜墨如金”之说,苏式家具也可以说做到了“惜木如金” 的境界苏式家具既要造型优美,又要省料的作法,从而使家具产生了俊秀的风格,这是 在客观条件下主观追求的结果历史上那些苏式工匠简直就象魔术师般精心地落用木料,巧妙套用,甚至连很小的木片都派上了用场,不论是大件器具或是小件器具,无不精心琢 磨,保持美观,使之天衣无缝,其近乎鬼斧神工的工艺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明代时,苏式家具制成后,主要靠运河北上,运至北京通县,上贡到朝廷皇宫或让达官显 贵、财主商贾购置再后来,工匠们也可以随路出买家具,沿运河一带散落了不少明式的 黄花梨家具。
事隔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世界性刮起收藏黄花梨家具旋风时,许多古家具贩 子就是沿着当年的这条运输线,从民间寻觅黄花梨家具在明代,北上的家具主要靠水运, 大运河属漕运,漕运就是宫运,运价奇高,所以当一件黄花梨家具运到北京时,行情就很 高,特别是有题款的木器,据说一对面条柜,差不多要白银千两,当时一座很像样的四合 院,也只不过这个价钱 苏式家具经明朝的辉煌之后,到了清早期还在国内家具领域内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 到了雍正、乾隆两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气和清统治者心理的变化,家具的 造型和装饰急速向富丽、繁缛与华而不实的方向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苏式家具逐渐失 去一统天下的主导地位,被后来居上的广式家具所超越,客观上黄花梨材料也已用竭,苏 式家具改用红木随着苏式家具的滑坡,能进入宫廷与宦官之家的木器越来越少,不得不 转向普通家具市场 在苏式家具从官向民的转化过程中,为了能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不得不吸取广式家具 的工艺,于是便形成了清代苏式家具的面孔,人们习惯上称为“广式苏作” 这种广式苏作 的家具,参照广式家具的品种与式样,但仍按照苏式制作工艺生产;或者在继续沿袭传统 做法的基础上,在装饰手法和花纹图案上不同程度地仿效广式和京式,并明显带有外来文 化的倾向。
由干苏式家具的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尽管它失去了上层社会的青睐, 但它依旧保持了典雅而秀俊的风格,博得一般人家,尤其是文人的厚爱,在向纯商品迈进 的过程中,取得了市场并闯出了一条为不同阶层所享用的高度商品化的古典家具,从而 使苏式家具普及起来,民间一直有着丰富的存世量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 凝重,满身雕饰苏式家具的装饰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 取自历代名人画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鸟、山水、风景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为主,其 次是传统纹饰如海水云龙、海水江崖、二龙戏珠、龙风呈祥等折枝花卉亦普遍喜用,大 多借其谐音,寓意吉祥,局部装饰花纹多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也有的采用草龙、方 花纹、灵芝纹等图案2 广式家具广式家具前面已经提到,在明代时,中国的家具由苏式家具独领风骚,一统天下,到了清代出现了 广式家具,其大发展是在清中期以后作为硬木家具的重要产地,广州虽然晚于苏州,但 其发展异常迅速,成就斐然,特色鲜明 广州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我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同东南亚及阿拉伯 等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主要门户。
明清时期,它成为我国“得风气之先” ,对外贸易和 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明代中叶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广州,再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以传播欧洲科 学文化为手段传播天主教,其中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广东地区,处于门户开放的最前沿,中西文化因而得以在新的历史 背景下,更大规模、更迅速地碰撞、吸收和融合 广州由于是东南亚各国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港埠和通道,南洋各国盛产优质木材,木材外 贸在这些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很大比重,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从南洋运到中国,中国政府亦常派官员赴南洋采伐同时,广东、广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品种也比较多 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 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从史书记载,可以知道广东制 造家具的木材比较充裕,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得广州的家具制造业异军突起,迅 速发展起来 由于原料充分,加之经济不断发展,清统治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表现出极大的欲望,他们 追求一种绚丽、繁缛、豪华、富贵之气,原先的明式家具不能符合他们的口味了,于是清 式家具产生了,而清代家具的主要代表便是广式家具。
当时,广式家具在追求豪华、优美 的效果时,用料毫不吝惜,造成了用料粗硕的特点特别是在雍正、乾隆以后,达官显贵 阶层在生活不断追求豪华气派,尺寸随意加大放宽,以显示雄浑与稳重,而广式家具也正 是从这一点上迎合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广式家具迅速取代原来苏式家具的地位,成为清 廷具有独特艺术风格主要家具来源清康熙的著名戏剧家李渔在游历广东后说:“予游粤东, 见市廛所列之器,半属花梨、紫檀,制法之佳,可谓穷工极巧 广式家具的更大发展是在清代中期以后,其时由于欧洲文化史上风靡一时的巴罗克式和洛 可可式的艺术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