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课【原创】清华新闻考研全攻略.doc
4页两年的追寻,一尺高的笔记,第三名进复试,再被刷掉或许我和清华的新闻真的没有缘分,背过我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笔记的朋友考上了,看过我写满批注的英语真题解析的朋友考上了,听过我详细描述复试的每一个细节的朋友也考上了,只有我,被挡在了清华的门外有人说,我是那种能给人带来幸运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曾经在一个考研的群上,发了一篇经验帖,转载到这里,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对更多考新闻传播(尤其是清华的新闻传播)人的有点帮助因为自己的路走的很艰难,不想让这种艰难重演因为自己的梦已经很难实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延续……关于参考书新闻学方向的参考书有7本1、 《转型中的新闻学》 李希光新闻业务的入门书 很好懂 例子很多强调政府和商业对新闻的影响程度描述的是现实中的新闻学另外推荐一本以前的参考书《新闻学核心》李希光是新闻业务的入门书 很好懂 例子多 强调客观公正描述的是最理想状态中的新闻学李希光的《艾滋病报道读本》和《人权报道读本》也可以翻一下其他学校的关于新闻业务的书就可以不用看了新闻业务不在于书看的多少而在于会写标题、导语,能从一堆枯燥的材料中找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写成消息;能写有观点、逻辑好的评论。
两本书中的案例都是很好的典范,值得好好学习分析清华的新闻写作强调的东西:人命关天(灾难事故中,人身伤亡应在导语中出现,财产的损失后置)新闻价值(突出能引人入胜的细节,套话千万不能有)真实第一(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把没有核实的信息写进新闻)从不评论(新闻是事实不是观点)媒介伦理(顺着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出发想到新闻传播出去之后的结果 例如不渲染车祸的细节)清华的新闻业务一般能拿高分140多都很正常 110以下的就比较差了我考两年分别是125和120,第二年根本就没有准备也没有再写过一篇新闻业务是一种能力,不是可以短时间提高的具备这种能力后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忘掉的新闻写的好坏和文学、文笔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建议在大四以前都从来没有写过新闻的人不要报新闻学方向建议准备新闻业务时,除了参考书之外,多关注新华网、人民网或者各种权威主流媒体的评论,对形成评论的观点很有帮助目前没有发现特别好的教评论写作的书(若有好的,请多多推荐)如果在业务上想拿140分,建议除了上面的准备外,多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内容过关的前提下,精练的表达,多用短句就能拿高分2、《当代新闻学原理》刘建明纯理论书,很不好懂应试的话建议就看他的《应试精要》背里面的名词解释,做章节习题想真的学点东西,就看了哲学,尤其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再看它,其实写的还是很不错的,逻辑严谨,很值得学习。
具体可以参见我电子版的笔记(是在清华内部讲义的基础上,综合了他近年几本理论书的内容整理出来的)另外,刘爷爷还有一本《新闻学前沿》,里面有他的11篇论文,可以翻一下,还是有不少闪光的思维的(比如话语权问题、镜像问题之类)他写文章的逻辑严密,对学术态度认真,研究的也深入,在学术风格上很像人大的杨保军(此人代表作:《新闻真实论》、《新闻价值论》)值得学习3、《全球新闻传播史》 李彬我最喜欢的书深入浅出,娓娓到来,读来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收获思维应试的话,可以把章节后的习题做一遍我有手写的笔记(就是我做的题目)不想做的,可以复印了拿去背;不想印的,我也有课件我喜欢新闻史,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喜欢李彬老师,也是从它开始的新闻史不是用来背了考试的,它是一种新闻精神的传承建议大家好好看这本书的序言和最后一章,用心体会一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思想史和文学史的说法那是李老师思维的精华部分这么好的书,只是被用来应试的话,实在太可惜啊……4、《中国新闻史》 方汉奇方爷爷的书写的很好,很权威但是应试的话,重点不够突出我的手写版笔记,可以弥补一下这个唯一的缺点可以同时参考李彬的《中国社会新闻史》李老师的书角度新颖,思维活跃,文笔流畅,故事丰富。
当闲书看是一种享受,当学术的书看又可以获得不少思想的启发,是我最喜欢的风格,也是我曾经毕生的追求5、麦奎尔什么的不好看,不喜欢但是崔保国很喜欢应试的话,翻一遍书,背书后的名词解释就可以了建议准备传播学内容的人,首先把郭庆光的《传播学原理》认认真真看一遍所有的经典传播学内容,这里面都有清晰详尽又简洁的介绍这是入门必读书,读完了看你理解、掌握的程度,再读其他的如果觉得不好理解,就看李彬的《传播学导论》绝对好懂如果再不懂,就赶紧换专业,别考新闻传播了)另外清华还出过一本《媒介二十五讲》是讲座的集合,也是建立传播学基本概念的好书6、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翻译得一般,有点罗嗦把《传播学原理》里面的东西掌握好了再读它,还是很轻松的几个很经典的模式,尤其是麦克内利的把关人模式,一定要烂熟于心这本书就是用这个模式作为总结的最后的总结部分要好好看我的手写版传播类的笔记较乱,边边角角补充的很多,大家还是自己整理吧7、中外广电史 郭镇之很一般的教科书,没有特别的思想但是条理很清晰,材料详实,是作研究的范例应试的话,我的手写版笔记,应该就够了关于老师导师是在考上了之后,才双向选择的但是,我觉得,大学之所以为大,就在于有大师。
能和大师交流,即使不为考研,也是很好的清华的独特之处,在于每周每个导师都有开放日的时间(时间表任何一个新闻学院的人都有)这个时间去见老师是最好的见老师之前最好做足功课,最起码得准备几个还算有水平的问题把~我见李彬老师之前是用了一个下午来梳理即将谈话的内容,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亚于一次重要的采访前准备新闻方向的老师有:李希光新闻的骑士勇往直前,永远有着激情,永远强调新闻的业务能力、英语能力,新华社驻外的高级记者出身,特别善于追问他是性情中人,负责全球财经方向,也是新闻的学科带头人适合的人:激情+梦想+很强的新闻实务能力+较强的英语能力李彬新闻的儒士学者气息最浓的老师,能用浅白的语言阐释深刻的思想,是我的最爱但是很多人说他不好接近所以建议不是真正想做研究,也不是很认同社会责任的人别去找他,也建议对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水平很有信心的人,对国情有兴趣去深入了解的人一定要去找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就是他了他学识渊博,清华推荐的50本书目是他列的在清华新闻传播学院,没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老师没有几个,他就是“稀有动物”之一他之前研究传播学,后来转向新闻史,对于传播和新闻都有很扎实的研究功底适合的人:大局+主流+广博的知识面+社会责任+一颗想成为一流学者的心刘建明新闻的谋士。
刘爷爷年纪大了,可能以后不会去带研究生了但刘爷爷是一个逻辑思维超强的人,他对新闻理论有着执着的追求他的逻辑、条理和严谨的学风会让你受益匪浅郭镇之一个有思想有洞察力的严谨学者,可惜我跟她接触不多,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了范红牛津的博士毕业一个聪明、惜时、勤奋,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并能逐步实现的美女她是否也带研究生,还不知道关于听课有人说听课有用,有人说没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建议能来听课的考研不要带着太功利的心,好好享受学习的过程我有幸听过院长范敬宜爷爷不止一堂的课(他现在已经不带课了),还存着他亲自批改的新闻评论作业爷爷讲课不用课件,每章的讲义(包括每次报告的稿子)都是自己亲自手写在风景绝佳的清华园,一位78岁的新闻界的泰斗级人物,和一群20来岁的青年人围坐在圆桌边,即兴吟诵着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只为让我们能体味什么是语言的节奏此人此景,此生还能有几回?听课要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问,忘掉自己旁听的身份,全身心的投入课堂,甚至课下作业我当时向新闻学所有的老师都提过不止一个的问题,伊水还参加了小组的课后作业,做的很好专业课的课表一般研一的有,如果没有的话,随便找一个学生,再在课堂上去顺藤摸瓜,只要有心,总能拿到。
建议在听课之前先看书,带着问题而来的,比一无所知的接受要好我在听刘爷爷的课程之前,自己把他的《新闻学原理》每章都仔细读了,思考了,还画了知识结构图,再听他的课时,就豁然开朗,很好理解我听了一个月,就感觉自己已经知道大概要考什么了,再把课件一看,就能自己猜题了(那年的题目,还真猜得八九不离十)猜题并不神秘,你用心去了解了,就能明白了今天的传播论述“软文化”我和生娴就猜到了,相信猜到的人,肯定还不少:)关于资源清华有个网络学堂,里面有你想要的所有资源用一个新闻学生的号登陆,只要是他上过的课,你就能下到自己想要的课件、资料清华还有一个记者教记者新闻学院,那曾经是我们考研人的阵地,不过现在的群(23947273),效果已经超过那个网站了关于真题两年前,当我和大家一样为考研的资料迷茫的时候,一个在上只聊过几句话的大哥,把他辛辛苦苦才复印到的真题寄到了我的学校对于他的慷慨,我无以为报,未能完成自己梦想的我,只能把这份感激化作热心,传递下去如果你能从我这篇熬到凌晨四点才敲完的帖子里,得到一点经验,一点启发,或者是一点教训(因为我毕竟不是成功者,也许我的不成功并不是我自认为的那样,只是缺点运气,还缺了其他我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实现了我未完的梦想,请将这种热心,继续传递下去~谢谢!题外的话:为什么要考研,这是必须想清楚的问题。
如果只是逃避找工作的压力,劝你还是早点去面对考研永远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实现我们最终目的的一种方式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入自己最喜欢的行业,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一点,想用考研来换专业的一定要慎重对自己未来有明确规划的人,成功的希望更大一些为什么要考新闻,这是必须想清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人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但是这个答案就是你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是你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动力为什么要考清华,这也是要想清楚的问题,清华的牌子,当然有吸引力,但清华能给你的,其实不是拿一块好牌子,找一个好工作清华是成长最快的新闻传播阵地,有一群最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师,有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视野在清华,最受欢迎的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院长亲自牵头,新闻业界你能想象到的牛人,都会来讲课在中国,再没有第二个学校愿意用这个精力去讲这样一门课,而且把它讲成了最好的课清华对大局对主流对国计民生的强调,是理想者的家园我很想说一点祝福的话,但残酷的现实是,我们中,大部分都不会成为幸运儿所以考研是一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在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同样重要很多人担心考不上的后果,很想给自己找条后路,而那些收获的东西,就是你在找后路时,最大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