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5《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38482478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潘发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本课共选了三首诗歌、一首元曲,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幻灯片1)二、初读诗歌: (一)默读《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找出这两首诗中的生字、给它们注音,说一说你所记得的词意有哪些。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开放性) (二)查阅资料,结合课文,了解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hāo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三、鉴赏诗歌: (一)教学《观沧海》(幻灯片2) 1.背景导学:《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幻灯片3)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读并画出节奏(2 / 2节奏)。

      幻灯片4)(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体现教师的指导性)3.学生齐读这首诗,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体现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幻灯片5)同学们合作探究:题目交待事件“观沧海” 即 观看大海,这是曹操写其站在碣石山所看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自己翻译,遇到不懂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明确:诗首先点题,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诗人)登上碣石山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统领全篇,是本诗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的所见所感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描写实景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这首诗写了两层(实景 / 想象)意思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茂,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这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

      两个“若”字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抱负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明确: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两个“若”字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这是“借景抒情”的写法,更显示了诗人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和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古文解释为“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它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解释为:“太阳、月亮、银河闪烁,好像出没于大海深处 作用是:加强语气,使语言连贯 例句还有(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说:好极了,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志向最后两句是补充上去的,与本诗歌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要这两句也是一首诗歌,补充上去,是的其诗歌更加完整4.师生归纳写作方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法幻灯片6)明确:这是一首 写景抒情 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问题:最终曹操能否统一中国?明确:不能我们学习历史知道,三国最终是 司马懿 的孙子 司马炎 统一了中国 (二)教学《次北固山下》(幻灯片7) 1.背景导学: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幻灯片8) 2.师生齐读,明确并画出节奏(2 / 3或者2 / 2 / 1或者2 / 1 / 2)幻灯片9)3.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幻灯片10)这是一首律诗,律诗共有 8 句,每句5 或 7 个字,称为五言律诗(五律)或者七言律诗(七律),五律共有 40 个字,七律共有 56 个字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层层相因) 明确: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首联:“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这也是:“互文见义”。

      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颔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思乡愁情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明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是设问句——有问有答,答在问后)。

      3)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明确: “阔”字表现了涨潮时长江气势雄伟、水面辽阔;“悬”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置身于这幅画面之中,我们的胸襟应该是开阔的,心情应该是舒畅的4.归纳写作方法:叙事写景 (幻灯片11)明确:既叙事又写景这首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四、检测反馈: (打印以下练习作为学习卡) 1.默写 (幻灯片12) 《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 颈联 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请找出本课两首诗中与“水”有关的诗句明确:《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B ) A、星汉 / 灿烂,若出 / 其里 B、幸 / 甚至哉,歌 / 以咏志 C、客路 / 青山外,行舟 / 绿水前 D、乡书 / 何处达?归雁 / 洛阳边 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了……六、布置作业:领会诗歌意境,熟读成诵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 操 (叙事) 碣石 沧海 (实景) 海水 山岛 草木 洪波 壮丽景象 统一中原 建功立业(想象) 日 月 星 汉 远大抱负 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 青山外 绿水前 潮平 岸阔 风正 帆悬观景: 思乡之情 海日 残夜 江春 旧年思乡:乡书 归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