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39210648
  • 上传时间:2022-07-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1. 目的为正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工作提供操作指导2. 工作程序2.1 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2.1.1 确定测量系统分析项目,根据技术部的控制计划和特殊特性清单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2.1.2确定评价人,由于目的是评价全部的测量系统,评价人应该从那些正常操作该检测设备的人员中选择2.1.3 确定被测特性,当一个检测设备使用于较多个产品测量特性时,应选择被测产品特性要求最严格的特性进行测量系统分析2.1.4 确定分析方法,根据测量系统实际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2.2 测量系统的研究工作2.2.1 选择基准样件,基准样件的选择对适当的分析是很关键的,对计量型检测设备,被测零件的选择应尽可能覆盖整个预期的过程变差2.2.2根据《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中规定的日期、评价人、分析方法等,由品质部组织测量系统使用部门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当实际情况偏离年度计划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2.3计量型检测设备宽度误差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平均值和极差法(X&R)研究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GRR)2.2.3.1确定评价人,为了增加试验结果的可比性,通常情况下选择3个评价人并编号A、B、C三人;2.2.3.2 选取10个样件(大型样件除外),样件的选择可以是在许多天中每天抽取一件,并在比较隐秘的位置书写编号,编号不要被评价人看到。

      2.2.3.3 对被测样件、检测设备和检测环境进行清洁,减少变差影响,并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2.2.3.4 通过测量收集数据:1)评价人C随机顺序取10个样件给评价人A测量,B将结果记录在《GRR数据记录表》第一行适当的栏位中2)让评价人B和C依次测量这10个样件的相同被测特性,不要让他们知道别人的读值;然后将结果分别的记录在第6行和第11行3)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第2、7、和12行;如果需要进行三次测量,则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第3、8和13行4)当测量大型样件或不可能同时获得数个样件时,可让评价人A、B、C依次测量第一个样件,并将读值分别记录在第1 、6、11行;让评价人A、B、C再次重新测量第1个样件,并将读值分别记录在第2 、7、12行;如果需要进行3次测量,则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第3、8和13行5) 也可采用其他可靠的方法代替上述的推荐方法,原则是评价人不要受到别人读值或自己记忆读值的影响2.2.3.5根据数据表计算后绘制出X&R控制图,作出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GRR低于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接受;◆ %GRR 10%~30%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可能是可接受的;◆ %GRR 30%的误差测量系统需要改进。

                        1)如果重复性大于再现性,原因可能是:◆ 检测设备需要维修;◆ 可能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以获得更好的严格度;◆ 需要对量具的夹紧或固定装置进行改进;◆ 零件内变差太大2)如果再现性大于重复性,原因可能是:◆ 需要更好的对评价人如何使用和判读该检测设备进行培训;◆ 检测设备的校准,刻度的不清晰;2.2.4 计量型检测设备位置误差的分析方法采用:偏倚、稳定性、线性2.2.4.1偏倚A. 偏倚的独立样件法① 取得一个样件,计量室对其进行精密测量(或全尺寸测量)确定为参考值如果不能得到样件则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中限生产件作为偏倚分析的基准件该零件测量次数n≥10次,计算平均值,该平均值视为参考值② 让一个评价人以正常方式测量样件n≥10次③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X=∑X /n偏倚=平均值X-基准值X 偏倚占过程变差%=%偏倚=100[│偏倚│/过程变差] 偏倚占公差%=偏倚%=100[│偏倚│/公差]B. 偏倚的控制图法① 同上所述取得参考值② 从控制图上获得平均值③ 偏倚= -基准值X过程变差=6δ极差%偏倚=100[偏倚/过程变差]如果0落在偏倚值附近得1-α自信度界限内,则偏倚在α=0.05(95%置信度)水准上是可接受的。

      如果偏倚在统计上明显异于0,可能存在的原因:◆ 基准件或参考值有误,检查确定基准件的程序◆ 检测设备磨损主要会在稳定性分析呈现出来,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 制造的检测设备尺寸不对;◆ 检测设备测量了错误的特性;◆检测设备标准不当复查校准方法;◆评价人使用检测设备的方法不正确,对测量指导书进行评审◆检测设备修正计算不正确2.2.4.2稳定性的控制图法① 取得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如果无法取得这样的样件,则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它为基准样件以进行稳定性分析跟踪测量系统稳定性时,不要求该已知的参考值如果有可能拥有位于预期测量结果的下限、上限和中间位置的基准件,推荐对每种基准件单独的进行测量和画控制图② 每天(或每周)测量基准件3-5次,应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取得多次读值 ,以代表测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③ 样本容量和抽样频率应根据测量系统的特性,如对环境的敏感程度、重新校准或维修的频率、使用频率等因素确定④ 建立控制限,使用控制图分析法来评价是否有不受控或不稳定的情况2.2.4.3线性① 由于存在过程变差,选择5个零件,使测量值要涵盖这测量设备整个工作量程。

      对每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测量,确定其参考值② 让经常使用该检测设备的操作者之一测量每个零件15次按随机的顺序选择零件,减小评价人对测量中偏倚的“记忆”③计算每个零件平均值和偏倚平均值、回归直线、拟合优度R2、%线性偏倚平均值=零件平均值-基准值   回归直线=b+ax拟合优度R2=(∑xy-∑x∑y/n)2÷{[∑x2-(∑x)2/n][∑y2-(∑y)2/n]}%线性=100[线性/过程变差]④ 根据作出的线性图分析测量系统线性的可接受性2.2.5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2.2.5.1计数型量具的分析采用风险分析法选取50个零件,3位评价人(检验员、操作者、质量控制人员),分别对50个零件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2.2.5.2对于50个零件,3位评价人的测量结果如果一致性良好,即Kappa≥0.75,判定%GRR满足要求,如果结果不一致Kappa<0.75,则判定%GRR不满足要求2.3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2.3.1品质部对使用部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分析报告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报告由执行此研究的人员填写,由质量管理部统一存档3. 测量系统改进3.1 当测量系统的双性分析结果10%≤GRR ≤30%时,由产品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基于检测设备应用的重要性、成本、维修的费用和所承担的风险等因素,组织对可接受性做出判断。

      报告中注明接受或拒收的依据并签字3.2当测量系统因为GRR、偏倚、线性或稳定性误差未被接受时,品质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确定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规定期限和责任人,必要时按部门职责的分工重新设计或购置检测设备4. 记录存档4.1 所有测量系统分析记录由品质部负责存档第一章 通用测量系统指南MSA目的:    选择各种方法来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被检产品特性        检验/测量        数据/测量结果输  入        输  出赋值过程                                受控:量具、仪器、检测人员、程序、软件                        活动:测量、分析、校正适用范围:用于对每一零件能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测量和测量过程:1)        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2)        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3)        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4)        测量过程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字(数据)作为输出量  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测量变差:        多次测量结果变异程度;l        常用σm表示;l        也可用测量过程过程变差Rl&R表示注:a.        测量过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b.        R&R=5.15σm                99%        R&R=5.15σm测量系统质量特性:        测量成本;l        测量的容易程度;l        最重要的是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l常用统计特性:        重复性        (针对同一人,反映量具本身情况)        l        再现性        (针对不同人,反映测量方法情况)        l        稳定性                l        线性        (针对不同尺寸的研究)        l注:对不同的测量系统可能需要有不同的统计特性(相对于顾客的要求)测量系统对其统计特性的基本要求: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l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l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l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十分之一);l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时,其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中的较小者。

      l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问题:        有足够的分辨力;(根据产品特性的需要)l        一定时间内统计上保持一致(稳定性);l        在预期范围(被测项目)内一致可用于过程分析或过程控制线性)l评价测量系统的试验:        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满足要求的统计特性;l        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的影响;l        验证统计特性持续满足要求(Rl&R)程序文件要求:        示例;l        选择待测项目和环境规范;l        规定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详细说明;l        关键术语和概念可操作的定义、相关标准说明、明确授权l   包括:a. 评定,b. 评定机构的职责,c. 对评定结果的处理方式及责任第二章 分析/评定测量系统的方法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偏  l 倚        重  复  性l        再  现  性l        稳  定  性l        l 线    性偏  倚:基准值偏倚观测的平均值        定义:l  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又称为“准确度”。

      注:基准值可通过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确定方法:l1)        在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上对一个基准件进行精密测量;2)        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10次;3)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        偏倚原因:l1)        基准的误差;2)        磨损的零件;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