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水县“两基”报告.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4538055
  • 上传时间:2019-10-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水县“两基”巩固工作汇报各位领导:首先,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就我县近年来“两基”巩固工作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县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充分挖掘教育内部潜力,紧紧围绕“两基”巩固提高,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学校管理,狠抓教研督导,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全县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43所,其中独立高中2所,独立初中23所,完全小学216所(包括6所附中),教学点89所,幼儿园1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60901人,其中高中5606人,初中16952人,小学34177人,在园班幼儿4166人;全县有教职工3091人,其中专任教师2820人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9.96%和99.2%,辍学率下降到0.012%;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7周岁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9.3%、99%和95.11%,辍学率下降到1.4%;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比例达88.21%,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达到1.15:1。

      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3%、97.3%、95%;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3.78平方米和5.4平方米,生均图书分别达到11.6册和16.8册,危房率分别为22.77%和8.46%2008年全县小学毕业检测双科合格率60.37%,初中毕业会考七科合格率20.96%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措施我县“两基”工作虽然于2004年通过了省、市评估验收,但我们清楚,“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基’为重为先”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在巩固上下工夫,在提高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措施两基”达标以后,我县便成立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两基”重大事项,竭力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铺设“绿色通道”县政府蔡县长一上任首先到教育体育局听取“两基”工作汇报,后又亲自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现场办公,并召集多个部门研究 “两基”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都成立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两基”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办公人员。

      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党员群众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为了进一步提高“两基”巩固工作,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管理实施办法》、《清水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清水县教育发展规划》等多个专项文件,并且每年都按时下发《关于做好全县今冬明春扫盲工作的通知》县教育体育局相继制定出台了《教育目标管理实施办法》、《教职工管理办法》、《教师末位待岗实施办法》和《教育督导员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为全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确立了目标,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提供了保障二)改进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四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严格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保证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县政府和乡镇政府、县教体局和各乡镇学区、局直学校每年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并坚持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绩效与干部的调动、任用挂钩,与年终考核和评优晋级挂钩,形成了全县动员、全社会参与巩固“两基”成果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领导定点联系制度。

      县上的主要领导每到一地都要深入学校,了解“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分管领导更是长期奔波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前沿阵地,现场办公,排忧解难县教育体育局还采取了领导包片、职工包乡镇的办法,具体负责“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四年来,县直各部门为“两基”巩固提高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财政、计划等部门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保证了学校校舍的建设;国土、建设等部门积极解决学校用地问题,及时为学校办理相关证件,在相关收费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优惠;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定期进行集中治理,加强了对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法制副校长,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财政、人事、编制、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补充教师,缓解了教师紧缺的矛盾三)多方筹措资金,教育投入不断增大县委、县政府始终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通过内挖外引、上争下促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完善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一是消赤减债,确保运转。

      2008年,全县共偿还“普九”欠债资金158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债务压力,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二是争取项目,改善条件我们紧紧抓住实施国家二期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9281.07万元,新、改、扩建校舍866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41969平方米,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3.65万件(套),至2008年底,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出现了一大批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和办学条件现代化的学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三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使我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得到了保障新机制实施以来,使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基础设施发生了质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我县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距农村学校采购了教学仪器设备,建立了长效的校舍维修改造机制,保证了教师的业务培训经费,保证了城乡学生享受同等教育待遇,促使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孩子上学得到了实惠,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四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自实行“一费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我县按照省市教育收费政策,对各学校教育经费统一由县会计核算中心和乡镇会计核算服务站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统一管理,对国家、省、市拨付的农村义务教育免除杂费资金、提高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均在县财政局设立专户,杜绝了各类教育乱收费现象。

      四)重视控辍保学,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读书识字,使山区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既是清水人多年的梦想,也是为老百姓子女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建立了政府和教育“双线三级” 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坚持“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助学控辍、扶贫控辍”,采取责任堵流、治乱减流、治学回流等措施,保证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使我县普及程度在2004年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营造依法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解决学生家长观念上的问题认真做好调查和摸底,确定工作方案,实行流失生“三级报告”制度和动员措施,层层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至2008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共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703.877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23万人次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控辍保学”工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学上,有书读五)中小学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在今后的五年内,采取“撤、并、挂、建”措施,扩大办学规模、优化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为主要目标。

      合理调整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相协调,以优质教育为支撑,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达到结构完善、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合理布局拟撤并农村独立初中2所,撤并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扩建初中19所,使全县农村独立初中达到19所,初中每校平均容纳学生量可达到800名;拟撤并完全小学57所,撤并教学点16个,完小改设教学点19个,扩建寄宿制小学20所;使全县农村小学数量控制到136所,调整后教学点为93个;为发展学前教育,拟新建幼儿园40所,使全县学前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农村幼儿入园人数由2925名增加到3410名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扩大城区各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残疾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城区学校办学效益,努力提升城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到2013年,清水县城区总人口将达到65000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将达到11700名,预计高中学生达到9860名,全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人数不少于160名为此,将撤消小学3所,撤消初中1所,分离新建小学1所,改、扩建小学2所,新建小学1所;扩建全寄宿制高中2所;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各一所。

      撤并后,城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总数为9所,与撤并前相比减少5所,学生生源数量增加8429名六)固本强基,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04年“两基”验收合格后,全县抢抓机遇,及时将全县教育工作重心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实施“以县为主,乡村为补充”的教育管理体制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县委、县政府对2005年提出的“以县为主,乡、村为补充”的全县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明确了县、乡镇、村、组及各部门的权利与职责,形成了县、乡镇、村、组、学区、学校齐抓教育管理、共促教育质量的合力二是大力推行教育三项制度改革,激活教师队伍2007年秋季起,在全县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了校长竞聘制、教师末位待岗制和教师校内结构工资制等三项制度的改革通过实行校长竞聘制,为校长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实行教师末位岗位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干事创业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两基”达标后,我们通过对县内大学毕业生实行推出岗位、竞争上岗、协议就业、合同管理,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以及积极接纳支教教师和教育部特设岗位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等途径,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县高中、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增加了599人,学历合格率分别由“两基”达标前的40%、62.3%和86.8%提高到现在的86.72%、94.63%和99.7%,教师年龄结构得到了逐步优化四是各项教育管理逐步规范为确保各项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和三项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县教育体育局相继制定出台了《教育目标管理实施办法》、《教职工管理办法》、《教师末位等岗实施办法》和《教育督导员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各学区、学校按照四个《办法》,结合各自实际,修订完善各自的管理制度通过抓制度建设,有力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七)开展扫盲培训,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两基”攻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农闲时机和农民工返乡期间,运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以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了以学习掌握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