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烟工业的形成与发展.docx
5页卷烟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卷烟工业的形成与发展1905 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的办公楼及职员清末,英美烟公司的雇工发售各种卷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外国资本的侵入,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给烟草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西方列强为加速外国商品和资本的侵入,强迫中国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中英江宁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对外实行协定关税咸丰十年,中国与英、法、美、俄分别签定《天津条约》,明确进口货物“值百抽五”的税收原则低关税政策为外国卷烟商品进入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19 世纪 70 年代后期,卷烟机的发明使西方卷烟工业发生了一场革命,80 年代初期,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卷烟机制卷烟于清代末年传入中国,成书于光绪十年的张焘《津门杂记》记载:“紫竹林通商埠头,粤人处此者颇多原以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之先,类多效法泰西所为也尝以纸卷香烟而吸食之……”表明广州、天津等通商口岸已有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人开始吸食卷烟光绪十一年,美国烟草大王詹姆斯·杜克在纽约创办杜克父子烟草公司,不久与其他 4 家烟草公司联合开办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美国 90%的卷烟产销,并开始进入欧洲及亚洲市场。
光绪十四年,上海美商老晋隆洋行开始输入美国烟草公司的“品海”、“小美女”卷烟光绪十六年,老晋隆洋行取得美国邦萨克卷烟机在中国的经销专利权,引进卷烟机,在中国制造香烟同时大量卷烟从上海、天津、牛庄、长江各港口输入中国清末外国卷烟输入,每年不下 20 万大箱光绪二十一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工厂从此外国资本主义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进入 20 世纪以后,卷烟工业逐步发展起来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希腊等国纷纷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些烟厂的投资规模都不大,有的还制造手工卷烟和雪茄烟光绪二十八年,美国烟草公司等 5 家烟草公司与英国帝国烟草公司经过一系列市场竞争,两败俱伤,遂达成协议,双方各自退出对方市场,联合出资成立国际烟草托拉斯组织——英美烟公司,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英美烟公司董事长詹姆斯·杜克看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该公司扩大其控股的上海浦东美国纸烟公司工厂生产规模,随后又在汉口、沈阳建立烟厂,逐步扩大在中国的卷烟制造能力与此同时,利用旗下的老晋隆洋行在中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销售网络,利用灵活的西方销售手段,开展卷烟销售活动光绪二十八年,波兰籍犹太人 E·A 老巴夺和 A·A 老巴夺兄弟二人在**道里中央大街马达尔饭店附近开办一家制烟作坊,有俄式手摇纸嘴烟机和普通烟机各 1 台,雇用七八名工人,从事切烟丝和制作大白杆烟。
同年,秋林商行也在**开办烟厂,经营俄式卷烟,原料由俄国和土耳其输入光绪三十二年,日本烟草垄断企业联合本土和其他地方的23 家烟草企业成立东亚烟草株式会社,总部设在东京,在奉天设立分部,并在奉天、营口、大连建烟厂同年 9 月,东亚株式会社又在**建立烟厂,产品主要供应当地的日侨和出口朝鲜等地宣统三年 5 月 6 日,上海英文《捷报》载文称:“英美一般人士凡是对远东烟草市场作过研究的,在过去五年中,不能不对很多地方普遍接受外国纸烟的迅速感到惊异在中国,这种情况更加特别显著这说明机制卷烟在中国取得了一定市场在外国烟草资本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民族资本卷烟工业也开始兴起光绪二十八年,北洋农务局在保定筹备北洋烟草公司,试制国产卷烟,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嘉奖翌年,在清廷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下,北洋农务局与 XX 工艺商局在天津创建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进口卷烟设备,生产“龙球”、“双龙地球”、“地球”牌卷烟此后天津、XX、上海、烟台、汉口先后开办了 30 多家民族资本卷烟厂但是这些卷烟厂大部分由地方官僚和士绅投资开办,经营管理和技术上不成熟,导致与外商卷烟企业竞争处于劣势。
光绪三十年,美国政府胁迫清政府续签《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由此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爆发了反美爱国运动,“不吸美国烟”成为民众的呼声这样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外国卷烟在国内的销售,同时也刺激了国产卷烟的市场,促进了民族卷烟工业的发展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刘树森、盛宣怀各投资 5 万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三星烟公司刘树森之兄刘树屏任总经理,盛宣怀与刘树森任董事,秦辉祖任经理三星烟公司位于华成路,初创时有卷烟机 8 台,月产卷烟 XX 余箱,主要产品有红三星、蓝三星、彩色三星等牌号卷烟该公司 4 年后歇业,机器设备归盛宣怀所有,盛另设公顺烟厂,不久也关闭光绪三十一年,旅日华侨简照南、简玉阶集资 10 万港币,引进日本卷烟设备,成立广东南洋烟草公司,次年生产“白鹤”、“飞马”、“双喜”等牌香烟,受到市场欢迎但因卷烟制造技术不精,并受到英美烟公司产品的竞争与倾轧,光绪三十四年被迫清理拍卖宣统元年,简照南兄弟在其叔父简铭石的支持下,以港币 13 万元的投资资本,易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整旗鼓,继续营业并且改良制造技术,提高质量,以国货吸引消费者,使产品受到欢迎,此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成为民族卷烟工业的代表。
处于成长阶段的清代民族卷烟工业,在与英美烟草托拉斯的竞争当中,受到严重打击和摧残其原因除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资金薄弱等,还在于税收政策上的不平等相反,以英美烟公司为首的外资烟草企业,无论是资金势力,还是管理经验、工艺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优势,而且凭借不平等条约还在税收政策上享有一定的优惠,致使外商企业成长较快,并在中国卷烟工业中逐步占据垄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