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文学.ppt
56页四、巴尔扎克及其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 1799.5.20出生于杜尔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农民,战争后成为巴黎市参议员 8岁被送入旺多姆教会寄宿学校学习 “在那里,真是度日如年!我感到只是一片空虚!“ 1813年8月,他中止了学习,1814年一家到了巴黎 1816年中学毕业进大学学习法律 1819至1829年文学探索的时期 1829年第一次以巴尔扎克的名字发表长篇小说《舒昂党人》 1850年4与波兰女贵族韩斯卡夫人结婚 同年8月18日因心脏病在巴黎去世,(二)思想观念 哲学观念上,他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政治上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 宗教问题上夸大宗教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下写作,那就是宗教和君主政体三)人间喜剧简介 1.《人间喜剧》的宏伟结构 1834年萌发了通过多部小说书写法国当代史的想法 1841年确定了在《人间喜剧》的总题目下实施自己的庞大创作计划 1842年,巴尔扎克写了《人间喜剧·前言》,1845年亲笔写下《人间喜剧·总目》,计划写作小说137部,但生前只完成其中85部加之1845年到1848年的6部小说,总共91部小说,《人间喜剧》基本组成 “风俗研究”:共有66部作品,是对社会生活事实的汇编 “哲学研究”: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哲学上的概括和总结,共有22部 “分析研究”。
阐述人类生活的普遍原则,只有2部作品,“风俗研究”六个场景: “私人生活场景”,有27部小说,主要有《高老头》、《苏城舞会》、《夏倍上校》等; “外省生活场景”,有10部小说,主要有《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 “巴黎生活场景”,有19部小说,主要有《纽沁根银行》、《交际花盛衰记》、《贝姨》、《邦斯舅舅》等;,“政治生活场景”共有4部小说,主要有《恐怖时代的一个故事》等; “军事生活场景”,有3部小说,主要有《朱安党人》、《沙漠里的爱情》等; “乡村生活场景“,有3部小说,即《农民》、《乡村医生》、《乡村教士》2.《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1)全面地描写贵族阶级没落衰亡的历史 《苏城舞会》、《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幻灭》、《农民》,(2)展示金融资产阶级的发迹史 《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3)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得了,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欧也妮·葛朗苔》,(4)歌颂代表人民群众的形象 克雷斯蒂安(《幻灭》)、尼雪龙老爹(《农民》)等共和党人 (5)对劳动人民表示同情,3.《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1)在结构上,巴尔扎克采取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这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一个整体 人物再现法:在《人间喜剧》中主要人物往往出现在多部作品中,通过“续写”方式,写出一个人相对完整的人生,同时又把不同的作品联系起来 如:拉斯蒂涅,(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高老头》中的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府邸 (3)在描写环境和人物时注重对具体细节的描写 (4)采用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四)《高老头》分析 1.故事情节 以高老头的悲剧性遭遇和拉斯蒂涅的“奋斗史”“为主线 以鲍赛昂夫人的失意和伏脱冷的阴谋为副线 2.人物形象 (1)拉斯蒂涅的形象,(2)高老头的形象 (3)鲍赛昂夫人的形象 (4)伏脱冷的形象 3.思想意义 首先,小说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其次,揭露金钱的罪恶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五、福楼拜及其创作 居里塔斯·福楼拜 (Gustave Flaubert,1821-1880) 20世纪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一)生平传略 1821.12.17生于卢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外科主任医师,曾任卢昂市立医院院长,1840年中学毕业后他到巴黎攻读法律专业,结识了雨果 1843年因神经系统疾病中断学业 1846年定居卢昂附近的克罗瓦塞别墅,埋头写作,成为五人小组的成员之一,其他四人是龚古尔兄弟、泰纳、乔治·桑和屠格涅夫 1860年5月8日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二)文学创作活动 第一个时期(19世纪30-40) 《狂人回忆》(1838)、《斯玛尔》(1839),《十一月》(1842)以及《情感教育》和《圣安东的诱惑》 第二个时期(50-60) 《萨朗波》(1862)、《包法利夫人》(1856)和《情感教育》(1869),第三个时期(70年代) 长篇小说《圣安东的诱惑》 (1874)、短篇小说集《三故事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和白居榭》 (三)《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1856) 副标题为“外省风俗“,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包法利夫人(爱玛)、莱昂、罗道尔夫、勒儒 (四)艺术风格 客观、冷静、无动于衷的叙述风格 严谨求实的文学创作与细节真实可信 形式与思想的统一,六、其他作家 (一)梅里美(Merimee,1803——1870) 人称小说家中的“怪杰” 大学学习法律期间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1822年同司汤达认识 1825年匿名发表《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 1828年发表历史剧《雅克团》,1829年发表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时代轶事》 同年创作中短篇小说《塔曼果》(1829),《马第奥·法尔哥纳》(1829)。
代表作是《高龙巴》(1840)和《嘉尔曼》(1845) 1830年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 1844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53年6月成为参议员,1862年,被推选俄国文学爱好者协会名誉会员 1870年9月23日去世 创作风格:文字流畅自然,清朗明丽,情节生动曲折,富于地方特点和异国情调,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具有传奇色彩 人物形象嘉尔曼:自由粗犷、思想独立,性格豪放,(二)小仲马(AlexandreDumas fils,1824—1895) 大仲马与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 7岁之后确认父子关系 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小说《茶花女》(Camille,1848) 根据巴黎名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23岁便病逝的故事创作,情节故事 人物形象:玛格丽特、阿尔芒、阿尔蒙,第三节: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一、社会历史背景 30-40年代暴发“宪章运动” 50-60年代实证主义哲学兴起 70、80年代暴发两次经济危机 8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英国,二、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前现实主义文学 1.简·奥斯丁(Jane.Austen,1775-1817) 生于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 伍尔芙称赞她是“女人中最完美的艺术家” 仿哥特小说《诺桑觉寺》(1803完成) 感伤小说《理智与情感》,现实主义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婚姻,反映中产阶级的生活,关注社会妇女问题 代表作《傲慢与偏见》(1813) 讲述班纳特太太五个女儿出嫁的故事,以伊丽莎白与达西两人爱情为中心,展现了四对男女的婚姻,表达相应的爱情婚姻观。
为了财产和地位结婚是错误的,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什么事情都可以随便,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 意义:开启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二)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简介 狄更斯、萨克雷、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爱略特 1.伊丽莎白·克勒杭·盖斯凯尔(1810~1865) 一个牧师的女儿 第一部小说《玛丽·巴顿》 小说《克兰弗德》和《妻子和女儿》,2.乔治·艾略特 第一部小说《阿莫斯·巴顿牧师的不幸命运》(1857) 其他小说:《教区生活场景》、《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传》……,三、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 (一)生平传略 出生加尔各答 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官员 5岁时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一大笔遗产 6岁时回到英国学习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大学两年游走德法 在巴黎财产被骗,从事职业记者 喜欢绘画,但遭冷落,后从事文学创作 1836年与一个陆军上校的孤女结婚 1842年为幽默杂志《笨拙》写稿,1848创作历史小说《巴里·林顿》(The Luck of Barry Lyndon) 1846年到1847年,萨克雷发表了一系列讽刺性特写,取名为《英国势利者》(The Snobs of England, by One of Themselves) 1848年,萨克雷以《势利小人集》(The Book of Snobs)的书名将这些特写结集出版,1857年他曾参加牛津区的竞选 1859年,他担任《康希尔杂志》主编 1863年因患痉挛病逝世 (二)《名利场》(Vanity Fair 1848 ) 借用17世纪英国小说家班扬的寓言小说《天路历程》中“名利场”为书名,故事情节 主人公:蓓基·夏泼 聪明的女冒险家和冷酷的伪善者 四、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 (一)生平传略,1812.3.7出生朴次茅斯一个小职员家庭 父亲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被投进债务监狱 11岁时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当童工 后因父亲继承遗产而有机会读书 16岁开始闯社会 1832年做记者广泛了解生活与社会,1836年到1837年分期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1842年,他访问了美国 1844年起携同家人欧洲旅行 1846年创办报刊《每日新闻》 1858年以杰出朗诵家身份在国内作朗诵旅行 1870.6.9患脑溢血去世,(二)创作道路 30多年创作14部小说以及其他体裁的作品 1.早期创作(1833-1842) 《匹克威克外传》 、《雾都孤儿》,(1837-1838)、《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老古玩店》(1841)、《巴纳比·拉奇》(1841),小说主题主要以“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为主 2.第二时期(1842一1848) 《美国札记》(1842) 长篇小说《马丁·朱述尔唯特》(1843-1844) 1844-1847作品《圣诞故事集》 1848年长篇小说《董贝父子》,3.第三时期(1848年之后) 《大卫·科波菲尔》(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伟大的期望》(1861)、《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爱德文·德洛德》(1870,未完稿),(三)主题与艺术特色 1.主题:小说描绘了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各种人物,深刻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面目和肮脏灵魂 2.艺术特色: 善于运用讽刺、幽默、夸张的手法和漫画式勾勒技巧,塑造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善于浮雕式地展示绚丽多采的生活画面、描写、自然景物或现实环境 小说情节结构复杂,气势宏大,人物形象众多,性格特征鲜明,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双城记》分析 1.写作背景 1859年写作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2.基本情节 3.人物分析 第一类人物属于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第二类人物属于自我牺牲的怪人形象 第三类属于革命人民的代表的形象 第四类属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反面形象,4.思想意义 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细致地描绘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封建贵族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尖锐矛盾,真实地揭露了贵族阶级残酷迫害人民的丑恶罪行,描绘了人民群众为生存而进行反抗的革命斗争5.艺术特色 (1)结构巧妙、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2)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塑造富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3)小说的情调凝重、冷峭,忧郁伤感,五、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 · 勃朗特和安妮 · 勃朗特 (一)三姐妹生平简介 出身于一个牧师家庭 父亲帕特力克·勃朗是一个副牧师 父亲与母亲结婚七年生了六个孩子,1816.4.21日老三夏洛蒂·勃朗特出生 1815年老五艾米莉出生 1820年最小的孩子安妮出生 1821年9月,勃朗特夫人病逝 1824年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进入考安桥(Cowan Bridge)的道特尔教会学校学习,夏洛蒂和艾米莉不久也被送入这所学校,1825年两位姐姐先后去世,随后夏洛蒂和艾米莉被接回家 1831年夏洛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