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解析: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优****源
  • 文档编号:371540596
  • 上传时间:2023-12-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正确,请务必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项的代号,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每小题2分,共50分1. 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 隋朝的建立 B. 杨坚掌握北周大权C. 陈朝的灭亡 D. 隋朝的统一【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A项符合题意;杨坚掌握北周大权与题干时间无关;陈朝的灭亡是在589年;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中外历史上影响很大,其中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首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是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科举制是一种采用分科考试选取官员员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A. 严惩贪官污吏 B. 提倡节俭 C. 善于纳谏 D. 重视农业生产【答案】D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武则天的统治4. 《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话,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画的创作者是A. 阎立本 B. 张择端 C. 顾恺之 D. 吴道子【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所绘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5. 唐太宗被尊奉为周边各族的“天可汗”他之所以能赢得这一“桂冠”,主要是A. 唐太宗积极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B. 唐太宗重视官吏的整治,知人善任,广纳贤才,任用少数民族官吏C.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密切、和谐的联系D. 唐太宗坚持以民为本,鼓励农耕,减轻人民赋税,开发边疆地区【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少数民族将领能与汉族将领一视同仁,赢得了少数民族将领的尊敬;还大力推行和亲政策;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所以周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6.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①唐蕃和亲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内容唐朝与少数民族和亲结盟,属于民族关系,不属于中外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均属于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7. 近代以来,在中亚地区广泛出土过“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货币,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索里德”金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A.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B.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在中亚地区广泛出土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货币,是唐朝时期的货币,而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索里德”金币。

      说明了唐朝时期中国通中亚、欧洲国家的外贸关系十分繁荣,故选A8. 下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755——763)”处应该填写A. 黄巢起义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的时间段是公元878年到宫院884年之间发生的;B项的时间段是公元627年至649年;C项的时间段是公元713年至741年;D项的时间段是公元755年至763年点睛: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9.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材料说明①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    ②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A. ①正确,②错误 B. ①错误,②正确 C. ①②皆错误 D. ①②皆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说明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的意思是各藩镇之间关系好的时候则互相串通以对抗朝廷,关系不好的时候则互相动武发生战事,说明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故选D。

      点睛:唐朝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其长官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实权,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10.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灭亡唐朝的人物是A. 黄巢 B. 朱温 C. 安禄山 D. 赵匡胤【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末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黄巢起义后,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后唐昭宗被朱温毒死朱温改国号为梁,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所以灭亡唐朝的人物是朱温,故选B11.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对联中,描写宋太祖的是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他就是宋太祖A、B、C分别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有关。

      12.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A. 汉朝的刺史 B. 唐朝节度使C. 北宋的通判 D. 明朝的锦衣卫【答案】C【解析】材料中“故常与知州争权”,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中央的措施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的措施,在削实权方面,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ABD三项说的是汉朝、唐朝和明朝,明显错误13.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它的建立者是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铁木真 D. 阿骨打【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世纪前期(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史称西夏A项建立的是辽;C项统一了蒙古;D项建立的金14. 澶渊之盟极大地影响了宋王朝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也为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和平环境澶渊之盟是宋A. 与辽议和 B. 与西夏议和C. 与金议和 D. 与元议和【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5年1月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15. 《元史•地理志》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A.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 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大意是说元朝疆域辽阔,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说明了元朝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选B16.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在元朝的政治体系中,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的中央机构是A. 宣政院 B. 军机处 C. 澎湖巡检司 D. 驻藏大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B项是清朝时期设置的中央机构;C项是元朝时期管理台湾地区的机构;D项是清朝时期管理西藏的机构。

      故选A17.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当时的应天府在今天的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杭州【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都城应天府是今天的南京18. 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人史册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A. 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B. 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C. 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 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选项A是郑成功的贡献;选项B是戚继光的贡献;选项D是文天祥的事迹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9. 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A. 官吏贪赃枉法 B. 土地兼并严重C. 民众不堪重负 D. 农民流离失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说明松江一带绝大部分土地都被地主所占有反映了明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故选B20.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一歌谣出现在A. 唐朝末年 B. 元朝末年 C. 明朝末年 D. 清朝前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