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机关经费保障的一些思考.doc
7页关于公安机关经费保障的一些思考计划经济时代,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按计划运作,虽 然经费贫乏,但经费保障与业务工作之间供需矛盾并不十 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 实行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公安机关经 费严重不足,基本保障不力已成为全局性的一大难题,严 重制约了公安机关的生存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公安机关 执法办案活动,危及司法公正和损害公安队伍形象近两 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调研和不断改革公安机关的经费 支出管理,现结合我县的公安机关工作情况,浅析对加强 公安经费管理的意见一、现行经费保障体制制约了公安机关的健康发展1、经费保障缺乏法律保证一是无法可依以基层公安机关为例,虽然《人民警察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警务 活动经费的渠道和来源,规定了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经费 保障承担的责任,但这只是一种宣告性条文,没有违反此 规定追究责任的规定,缺乏可执行的具体的配套的法律制 度二是有法不依《预算法》的实施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保 证,应纳入预算的,没有纳入预算,如公安警衔工资等;已纳入预算的又缺乏刚性,执行中的随意性很大,计划时 常落空,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预算内资金也要请示审批,不要不给的局面;预算经费严重不足,一般只将人头费和 有限的专案费列为预算重点,将公安机关等同于其他行政 单位一样列预算,财政只拔政法干警工资的四大块(即基 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其它部分(如 岗位津贴、下乡补贴、防暑降温费等)由预算外资金解决。
2、经费保障缺乏明确标准一是无标准如公安办案费、装备费及装备和设施的维护、修缮费等二是有标准, 但不切实际如差旅费、会议费、行政办公费等远低于实 际开支3、资源分配不均,经费压力大当前的财政政策,财政拨款包括二大块:一是预算内拨款,主要是公安干警的工资及部分公务经费;二是预算外拨款,基本上是根据“收支两条线乃的规定,财政在执法机关罚没款上缴国库 的罚没款点数以内拨付的款项预算内拨款的严重不足必 然导致预算外资金比重大大增长,并呈日益增长趋势,公 安机关自身的经费压力增大4、监督不力一是专项资金拨款缺乏法制性、透明性, 暗箱操作大量存在;二是上级对下级的各项重大投资建设 缺乏监督制约,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泛滥;三是本级监督 不力,财务管理不严0)基本建设投入过大,盲目建设过多,诸如住宅楼、机关办公楼等楼盘建设投资超过了自 身承载的能力,(2)开支控制不严,财务管理不善,造成 大笔经费流失由于上述原因直接造成了以下三种不良局面:一是公 安机关装备落后一些公安机关的车辆严重老化,超期服 役,一些单位的通信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性 能差,数量少还有一些地方干警必须的个人防护设备为 零毫无安全措施可言。
二是欠发工资时有发生据不完 全统计,有80%的干警都曾有过工资拖欠的经历三是业 务经费没有保障许多干警出差办案都借资垫费,有的地 方还出现过个人贷款追逃的事例这种体制产生两大弊端:一是导致出现唯钱办案,办 案为钱,公安干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公安 机关的威信和形象;二是为地方行政干预提供了条件,使 一些非执法活动难以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公正 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二、法制化是公安经费保障改革的根本出路公安经费保障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关键和核 心是经费保障的法制化从应然的角度讲就是建议党委、 政府改变当前通行的经费由地方财政供给模式为中央以下 财政垂直供给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彻底杜绝唯钱办案,办 案为钱的现象,既可避免地域性的贫富差距,又能在一定 的程度上避免地方行政干扰对公安机关正常执法办案的影 响但是,这种模式还有许多难题值得研究其一,如何 保证预算收入实际上就是如何确定预算外资金,也就是 罚没款数额;其二,如何定预算支出各地条件不同,肯 定不能一刀切,全国定一个标准以罚没款上交的多少来 确定预算支出,那么为钱办案又不能制止;其三,在我国 财政体制未作重大调整之前,要确立这一供给体制,地方 政府阻力很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更会阻力重重;其四, 如何界定中央和地方的保障范围问题。
因此,在现有的 “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经费保障体制下,改革公安经 费保障体制的几点措施和对策 公安经费保障的法制 化一是争取党委、政府将公安经费总额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使公安经费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 提高,保障更为有力,装备配置更为高效二是争取党委、政府将公安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 摒弃现行的公安经费中只有人员经费 办公费等部分财政 预算的做法,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据实上缴入国库,真正 实现收支两条线,确保各项经费在财政预算下全额拨付, 及时到位三是装备和经费标准法制化建议党委\政府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公安机关经费保障的地方性标准, 对干警工资、福利待遇、精力经费 个人装备(含单位装 备)按标准发放四是经费拨付渠道法制化经费拨付渠道大致有三:第一,日常经费按预算标准拨;第二,专项经费按需拨付; 主要是公安机关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以及装备 建设在低于国家标准或不建设影响公安工作的情况下实行 按需拨付第三,贫困补助经费重点拨付建立对贫困地 区公安机关专项补助制度充分利用财政补贴,计委立项, 上级拨专款等形式实行资金上的政策倾斜,并借鉴国家对 扶持重点县市的工作作法形成专项补助制度,推动贫困地 区的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地区实行重点倾斜。
特 别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现行的公安机关的扶贫补助体制依 附于扶贫政法机关所在的行政区划,即所在的行政区划是 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地区的,该公安机关就是国家级或省级 重点扶贫单位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些公安机关的贫困 并不与所在行政区划有必然联系因而应建立一种面对公 安机关实际的不与所在的行政区划贫困程度相依附的扶贫 体制建议建立一种“多米诺骨牌乃式的拨款机制第一 张牌,就是“一份请示J只要符合拨款条件的,只需这“ 一份请示”就可推倒第一张牌,那么后面所有的牌就会随 之倒下,经费即可拨付到位五是上争外引,化解债务针对农村基层公安机关普 遍存在的负债建设、负重工作的问题,建议由政府和上级 政法机关出面各上争取国债资金和向外引银行贷款,化解公安机关沉重的债务包袱,使基层公安机关不再成为直接 债务人,从而能够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三、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暗箱操作,必然导致 经费的不合理使用对经费使用过程适度分解权力增加透 明度,在经费计划审批,经费拨付以及使用监督上分权定 责,使经费的使用效率提高一是加强预算,明确计划审批权建议对办公办案等经常性开支由行政后勤部门实行成本预算,确定支出计划和支出标准;对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实行部门预算,下达支出限额,并对预算的结果规定相应的审批程序;对装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建设实行专项预算,明确审批权限,使经费支出体系计划性,达到支出总量控制的目的。
二是明确拨付支配权对本单位的经费继续实行计划下的统一拨付制度,即由行政部门按计划上报本单位分管 财务领导批准,由分管领导统筹拨付,对本单位内部各部 门计划内的支出由行政部门直接拨付,对计划外的支出必 须经过本单位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后方可拨付使用,对科技 项目的经费按需拨付三是明确使用监督权主要有三种监督:第一种是上 级公安机关的监督对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购置 基础设 施建设和科教项目实行上管一级甚至上管两级的监督制度第二种是同级政府监督主要指自觉接受同级政府的审 计、物价、纪检、监察的监督第三是本级公安机关内部 监督1、全面的审计制度由本单位纪检、监察、审计等 部门组成监督管理专班,对部门经费支出和日常性开支实 行跟踪审计集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制度2、广泛 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实行阳光作业每月对干警公开内部 单位财务管理开支运行情况,着实让干警掌握资金收支状 况,保证财务工作的透明度3、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在本 单位设账单位建立同部会计人员委派制度,定期反馈各单 位的财务状况及工作情况;4、实行统一采购制度,对单位 内部油料、车辆 办公用品等物品先由各单位提出计划, 报经领导集体审批后,实行集中统一的政府采购,以此来 降低开支,提高行政政法经费使用的透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