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SAP的感受.docx
7页使用SAP的问题和感受特别想谈谈使用 SAP 多年的感受,我公司是2008年引入 SAP 系 统的,那时候国外上市公司有很多选择了这款ERP管理系统,在使用 了十几年后,早已经从膜拜到嫌弃了,多年使用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 我可以这么比方说,现在 SAP 现如今就像是一个 70 岁的中年男子, 腿脚已经不利索了,为了能适应现代业务的发展需要,还不得不投入 大量资金,增加新模块和接口程序先说明一下,我所在的公司是国际性贸易公司,主营业务有石油, 化工,成品油,来料加工等诸多贸易性业务,以前我用过国内多款财 务软件,所在在当时使用SAP系统时,还是感觉设置非常先进和使用 方式很超前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也渐渐发现其中的弊端,先说一下SAP系 统自带的MMSD进销存管理模块,采购环节,业务先录入采购订单, 采购不管是入库还是在途环节,就会产生一个采购环节凭证: 借:库存商品(在途物资)贷:应付账款 GR/IR有意思的是,一般我们计算不含税金额时,都是数量X单价一 1.13二货 值,这个系统却用了一种奇怪的方式数量x单价X 0.885 (系数)二货 值,这个系数怎么来的呢,就是用1一 1.13=0.884957 除不尽的,就会造成尾差,金额越大,尾差就越大。
等到支付账款时:借:应付账款 供应商贷:银行存款商品入库做采购发票校验生成采购凭证:借:应付账款-GR/IR借:库存商品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贷:应付账款 贷:库存商品 按照会计制度,采购环节发生的费用可以录入到库存商品科目,业务 可以录采购的事后借记:借:库存商品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借:应付账款为什么这上面放两个库存商品科目,如果发票上的不含税比采购 环节录入的应付账款 GR/IR 金额小,就要增加库存商品金额,反之就 是减少,这么一来,实际金额是对了,但是能查看存货进销存金额的 ZMM02 表中确不能调整这个差异,这个差异当时没有觉得特别,当 使用了几年以后,为了能查到当时入库货物的实际金额时,就会看到 大麻烦,在这里面看不到你要查找的某个批次的入库实际的金额是多 少,不得不再到往来科目里面一个一个找,找到后,简单点就把往来 金额除以税率,有个近似值,如果真的精确到分,就得一个凭证一个 凭证的查,点开你要找的凭证,然后把应付账款-GR/IR和库存商品两个科目的金额加起来,才能得到准确的金额,要不然就把税额找出来倒除好了现在说一下销售销售发出货物: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等到销售开票,业务录入销售校验时: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本来这个环节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业务部门经常录入的时候,很难 配合财务提出的要求,采购发票在没有校验过账前是不允许录入发货 如果采购发票没有录入,而先录入了发货,问题又回到采购环节上。
一种是采购发货录入发票检验时:借:应付账款-GR/IR借:库存商品-价差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贷:应付账款贷:库存商品-价差系统会认为你已经发货,就不会再入到库存商品这个科目,直接将差 额入到库存商品价差科目,在销售转成本的时候,这个价差是不会自 己结转的,必须手工做结转凭证: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价差 另一种是采购环节发生的费用可以录入到库存商品科目,业务可以录 采购的事后借记,生成的凭证:借:库存商品-价差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借:应付账款一般的审计人员来检查,一看SAP系统都会比较晕,怎么会出现 应付账款-GR/IR,库存商品-价差这样的过渡科目,很不理解,库存 商品金额与成本科目想要匹配上,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查找这些只不是SAP系统里面自带的收发货模块,就这一个模块带来 的问题就非常多了像我所在的公司是做国际贸易的公司,业务分为自营内贸,自营进口, 自营出口,国内代理服务,代理进口,代理出口,代理进口服务,来 料加工,然后还有因市场变化而产生各种新的组合业务,比如自营进 口变成来料加工,自营进口变成国际转口,自营内贸转成自营出口, 这些变化,让SAP系统也很歇菜,最后让财务分成了 SAP系统模块录 入自营业务和代理贸易录入,还有通过其他接口录入,手工进口贸易 和代理服务贸易录入,造成了很大的工作量浪费。
再比方说,后来收到装卸仓储等其他费用类的发票,里面包括不 同的批次和不同的商品品种发票,也无法匹配的录入,即使能录入到 事后借记,无法做到匹配,让业务手工上传凭证,常常会遇到采购无 法匹配,原因费用匹配录入,关键是要用销售订单号,但是没有订单 号怎么能录入呢,只能改为手工录入,所以说数据精确是非常难的, 根本做不到那么详细,可能只有生产品种单一的公司才可能做的完全 准确吧对于产生价差科目问题的解决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业务录入发 货的时候,先做发货请示,录入出库单号,拿上出库单让财务审核, 由财务确认这笔发货单据对应的采购是否已经收到发票,采购发票是 否已经录入了,经财务人员同意才能生成发货凭证把确定能否让业 务做发货动作的决定权交给财务人员,后期发生的费用只许录入费用 就不要再考虑入库存录入事后借记了,库存商品 -价差科目的问题基 本就可以解决了还有就是科目,没有分等级,再加上总公司和各分公司的科目都 是一起共用,只是权限上进行了分配,但是从上千个科目里面要找自 己使用的会计科目,就有点困难了,能不能设置一个快捷科目包,把 自己常用的科目整理到一起,可以较快完成录入和查询的工作 经常说财务记账自动化,智能化,将来淘汰财务工作人员,我看真挺 笑话的,打个比方,收到一笔货款,智能财务系统只能得到客户名称、 到账日期和金额的信息,这时候财务要补充合同号、凭证摘要、资金 代码这几样信息,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收款凭证,假如客户因为限额 原因,把一笔二千万元的款项,分成 20 笔付款,或者几个合同分成 一笔或者是几笔付款,还不如手工录入速度快。
还有凭证号,都是10 位数,普通凭证1 开头,供应商凭证2 开 头,客户凭证 4 开头,业务采购凭证 49开头,采购过账凭证51 开头, 业务发货 50 开头,销售过账凭证61 开头,凭证清账凭证99 开头等 等,还有的冲销的凭证是R开头的凭证,所以整理装订凭证是一项比 较麻烦的工作还有一些小问题,比方说凭证录入错了怎么办,这恰恰体现了财 务录入的严谨性,除了摘要能修改,金额如果错误了,要么冲账,要 么差额补做凭证,还有业务人员把过账凭证中的 PA 字段录错了,修 改不了,只有财务手工补录凭证表结法,账结法, SAP 科目表里面 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是混在一起的,都是靠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代码 来识别的今后财务的发展趋势,我只能想像到财务ERP系统应该是标准化, 数字化,智能化,不再需要业务另外建立台账,从业务在SAP系统中 录入采购合同信息,就如同是录入EXCEL表格一样,还可以复制,录 入要便捷,录入完生成一个代码,包括日期,自营代理,进出口业务 类型,商品编码等等都包含在这个长代码里面,支付货款,一定要将 代码写到备注里面(其实银行应当有两个备注栏),系统自动录入支 付货款的凭证,供应商开票,可以发送一组数据,数据导入就能生成 采购凭证,收到款项,系统自动匹配数据,确认资金来源,最好能自 动计算出收到款项的百分比,在凭证摘要里面生成收到XX客户支付 XX合同下XX商品XX%货款。
销售开票,也要在备注栏录入代码,税 控开票软件直接将数据传入系统,系统经过识别代码就能自动生成销 售我再最后补充一下,SAP系统功能强大,功能分支太多,利用 率不会太高,业务录入看似分担了一部分工作,但这还看业务人员录 入的水平,否则财务工作就很被动,业务在使用 SAP 过程中建立业务 台账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实质上反而是增加了很多的工作就当我闲得无聊在这里吐个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