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
12页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知识点: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两则》三篇课文组成《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写了王戎和伙伴们看到路旁树上结满李子,伙伴们都跑去摘李子,而王戎却没有摘,还推断出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遇事不要盲目行动,要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西门豹治邺》一文通过讲述西门豹桥式妙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兴建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扁鹊治病》写了蔡桓侯不听扁鹊劝告,延误病情,结果病逝的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纪昌学射》写了纪昌按照飞卫的指导方法,先练好了眼力,再学开弓、放箭,最后成为一名射箭能手的故事,说明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成大器的道理同时,说明了好的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本单元重点:①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
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②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阅读技巧点睛一: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1.要素串联法 故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 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理清,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2.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3.句段借助法 有时故事中会出现一个总结内容的中心句或段,位置大多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的在段中,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概述故事内容4.情节罗列法 有时故事比较长,前后时间跨度也很大,经历的情节也比较曲折,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容易摸不着头脑怎么办?这时可以将故事情节画成图,再根据图来简要复述故事;也可以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按时间顺序或者地点顺序等有序地罗列出故事情节,列成表格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表格或小标 题进行简要复述。
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梳理,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 简要复述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阅读技巧点睛二:如何解答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试题本单元的文章为我们塑造了六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王戎,反对迷信、尊重科学、足智多谋的好官西门豹,讳疾忌医、自以为是的蔡桓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一代名医扁鹊,勤奋好学、有恒心、有毅力的纪昌和教学有方的名师飞卫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所以以小说为阅读素材的现代文阅读题常常会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试题,常见的设题形式是:①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的形象特点设题形式①的解题思路:直接将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准确概括出来,描述清楚即可,尽量表述完整设题形式②的解题思路:先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或具体描述进一步阐述切记分析要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应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相关语句,用赞美或批评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当人物形象特点比较多的时候,应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表述。
如:你觉得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作答示例:我认为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扁鹊只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蔡桓侯患病了,后来,他老远望几眼就知道蔡桓侯的病无药可医,这些都说明他医术高明;蔡桓侯不相信扁鹊,但是扁鹊却没有放弃他,反而多次劝蔡桓侯治病,这说明他医德高尚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包公智断牛舌案北宋名臣包拯在天长任知县时,一天,一个叫刘全的农民来衙门报案,原来,他早晨来到牛圈时大吃一惊:只见他家的大黄牛满嘴鲜血,牛舌头不知被谁割掉了包公心想:这很可能是刘全的仇人干的于是就对刘全说:“看来,这头牛是活不长了,你干脆把牛宰了,肉可以卖,我再资助你一些钱,这样你又可以买一头牛了等这个农民走后,包公当即叫人张贴了一张禁杀耕牛的布告:为了确保春耕春种,严禁私自宰杀耕牛;如有病牛,须请兽医诊治,诊治无效的,先报呈县衙,经查验后,方可宰杀未经查验,擅自杀牛者,一律严惩不贷有举报杀牛者,官府赏钱三百贯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来报告说,刘全违犯法令擅自宰杀耕牛包公看李安鬼头鬼脑的样子,就紧盯着他问:“你告他私杀耕牛,你说,他为什么要杀牛?”“因为那头牛的舌头……”刚说到这儿,李安发现说漏了嘴,忙把嘴闭上了。
包公一拍惊堂木,追问说:“说!牛舌头怎么样了?”“牛舌头被割了……” “你怎么知道牛舌头被割了?”李安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这时候,包公大声问道:“你给我从实招来,为什么割他的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李安听了,大惊失色,赶紧磕头承认:“是小人和他有仇,所以割了牛舌头……”(有删改)1.解释词语1)严惩不贷: (2)大惊失色: 2.故事的起因是( )A.刘全家的牛的舌头被割,刘全来报案B.包公劝刘全把牛宰了C.李安和刘全有仇D.包公叫人张贴禁止宰杀耕牛的布告3.包公为了引出割牛舌的人做了哪些事?( )①劝刘全杀牛 ②保证春耕春种 ③叫人张贴禁止宰杀耕牛的布告 ④审问李安A.①和④ B.②和③C.①和③ D.③和④4.关于对本文的复述,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A.包公查找割牛舌的人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 ( )B.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先讲明包公查案的思路,再复述他的做法 ( )C.李安割牛舌头的过程应该详细复述 ( )5.读完本文,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 严厉处罚,绝不宽恕 形容十分惊恐,连脸色都变了 2.A 3.C 4.ABC 5.示例:包公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面对案情,包公巧施妙计引出了割牛舌的人二、课外阅读管仲与鲍叔牙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使地处海滨的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牙办事,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干,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选跑,但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还有老母亲需要养公子纠失败了,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愧,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体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6.文中画“ ”的句子中“便宜”的意思是( )A.价钱低 B.不应得的利益 C.使得到便宜7.“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表达了管仲 8.管仲( ),鲍叔牙( )A.慧眼识英才 B.贪小便宜 C.贤明能干 D.愚笨胆小9.本文是按_______的顺序写的,先写________时,管仲和鲍叔牙交情好,再写_________管仲、鲍叔牙各事其主,管仲后被因禁,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接着写管仲对鲍叔牙的___________;最后写人们都称赞鲍叔牙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公子小白在鲍叔牙和管仲的帮助下,打败了公子纠,做了齐国的国君。
B.齐桓公能够完成霸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仲的辅佐C.管仲少年时因为贫穷,所以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丝毫不介意D.管仲打仗时经常当逃兵,是因为他顾及家中的老母亲答案】6.B 7.对鲍叔牙知遇之恩的感激 8.C A 9.事情发展 年轻 不久 感激 10.A三、小古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满,欲③得饮④,饮于河、渭⑤:河、谓不足?北饮大泽⑥未至,道⑦渴而死弃⑧其杖⑨,化为邓林⑩注释)①走:跑②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③欲:想要④饮:饮食,食物和水⑥河、渭:黄河和渭河⑥大泽:大湖⑦道:路途中⑧弃:遗弃⑨杖:手杖⑩邓林:桃林11.《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一样,选自《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故事集12.试着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