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与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ppt
23页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与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朝阳妇儿医院 娄晓君 张淑惠 李阳 吕滢滢,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与HPV两种检测方法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240例宫颈病变患者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与HPV两种检测方法在发现宫颈病变中的价值结果,HPV阳性TCT阴性组发现阳性病例71.18%,TCT阳性HPV阴性组发现阳性病例5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与TCT均阳性者发现阳性病例80.36%可见HPV能更早期、更准确地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结论 HPV检测联合TCT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关键词:,宫颈液基细胞学;HPV检测;宫颈病变,,近年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期病变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关系密切,临床证明95%-99%的宫颈癌发病与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相关联,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由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到浸润癌这个过程需要10年-15年左右,利用这个时间段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就变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先应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ASCUS及以上病变,或少许TCT阴性而有接触性出血者,再进行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将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检查对象,北京市朝阳区妇儿医院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宫颈病变科行细胞学TCT检查、HPV检测并做阴道镜活检病人共240例。
患者年龄:19-66岁,平均(33.5±9.9) 岁,中位年龄31岁1.2标本制作:,1.2.1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集: 使用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去宫颈外分泌物,用专用宫颈取样刷,顺时针方向转5圈,并停留10S,采集宫颈及颈管的脱落细胞,做好标记分别用于TCT和HPV DNA检测1.2.2细胞学检查:采用新百氏液基超薄技术(TCT),TBS分级诊断,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1.2.3HPV检测:采用我国凯普公司HPV21亚型基因分型检测试剂检测分13种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5种低危型(6,11,42,43,44)和中国人常见亚型(53,66,CP8304)1.2.4手术切除标本::均按照活检标本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石蜡切片后HE染色,1.3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所有比较均双侧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表中将CINI及CINI以上病例定位阳性病例,HPV阳性TCT阴性者,活检发现阳性病例的比率为71.18%;HPV阴性TCT阳性者,活检发现阳性病例的比率为50%,两者比较HPV检测能把具有潜在风险的病例筛查出。
可见,对HPV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因此细胞学检查与HPV检测同时进行,比重复细胞学检查更敏感,也更有效,可以避免细胞学和其他检查漏诊3、讨论:,从液基细胞学技术问世至今,在我国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和规范的操作体系,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个优秀的检测方法应该兼顾敏感度与特异度,才能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本次探讨分析对应用TCT检查作为与HPV共同检查项目,分双阴组、细胞学(+)HPV(-组、细胞学(-)HPV(+)组、及双阳组细胞学(+)HPV(+))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双阳组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 TCT(-)HPV(+)比TCT(+)HPV(-)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因此我们认为,(1) 将来筛查宫颈癌是否能一开始就启动TCT+HPV联合检查,代替目前单一的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会明显增高 (2)由于费用问题临床实施有一定难度,那么目前认为HPV病毒检测,它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学,能把潜在风险的病例筛出,避免细胞学及其他检查的漏诊启动HPV检查还有3点意义,一是筛查早期HPV感染者,可能一开始是细胞学是阴性的,如果不被清除,大概经过半年左右,有部分感染者可能会发展成为CIN。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HPV检查,作为最开始的筛查阶段二是对HPV阳性标本其发展成为CIN的危险进行分流,低危阳性标本,可以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对HPV高危阳性标本,再做TCT检查,达到进一步分级和是否启动下一步检查或直接阴道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异常者做相应手术治疗三是随诊:对于LEPP或锥切之后检测是不是痊愈再进行HPV复查对组织学检查阴性者,建议临床随观,6个月后再行HPV及细胞学复查对HPV、TCT均阴性者,3-5年筛查一次我们对于筛查宫颈病变出现这种改变,是对细胞学巨大冲击,细胞学受检标本的数量将减少,但是,细胞学的评估作用仍然很重要并更具有挑战性[1] 吴玉萍,陈裕隆,李隆玉,等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主要型别及其感染研究[J].病毒学报,2005,21(4):269-273 [2]李健,薄莉,门新华.人乳头瘤病毒及行为危险因素与子宫颈癌的关系[J].中国性科学,2005,14(6):12-13. [3]Herzog TJ,Wright JD.The impact of cervical cancer on quality of life-the components and means for management[J].Gynecol Oncol,2007,107(3):572-577. [4]王春晓,佟林林,孙淑娥.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7):826-830. [5]常正义,吴惠珍,黄燕,等.桂西地区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22):3053-3056. [6]张颖,郎景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子宫颈病变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214-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