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3章 生态自然观.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6869222
  • 上传时间:2018-10-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5.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一、基本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它为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思想理论前提 2,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二、讲解方法: 结合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以生态科学为基础,论述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三、基本内容: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 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和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2、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4、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 “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实施人道主义,不但对人,而且对人以外的生命,给予必要的关怀 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然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统一起来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和确立,一、生态自然观产生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 1、“生态危机”的概念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生态系统: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体系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 (1)人口激增 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资源短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通常将其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不可更新资源二类资源危机”主要表现在:非再生性资源的枯竭、短缺、污染;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退化、濒危。

      其中,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问题尤为突出 (3)环境污染酸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臭氧(O3)层破坏 “温室效应”3、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 (1)“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偏差所致 (2)“生态危机”是社会异化的产物,是人们片面追求自身局部利益所致 (3)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4)全球性“生态危机”是传统的发展观所致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1、作为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 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是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的 第二、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2、生态观念整体的观念 循环的观念 平衡的观念 多样性的观念3,生态规律 (1)“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的规律自然界任何生物物种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是生态系统维持其动态平衡的动力之网 (2)“能流物复”和“协调稳定”的规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把生态系统进而把生物圈联成一个整体3)“负载定额”规律任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它由生物物种(包括人类)自身的特点及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决定 (4)“时空有宜”规律。

      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特征,使人类在构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规划人的生产、消费理念和行为时,能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因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有其特有的规律 (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依存、环环相扣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著名学者R·布朗《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给出“可持续发展“定义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4年3月,中国政府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发展原则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可持续性原则在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3、共同性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4、公平性原则 一是代际公平 二是代内公平,三、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 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但它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 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 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 三是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案例1:计算机的环境效应,制造1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原材料和化学物质,其中大部分用在半导体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制造1块芯片有400道工序,涂料的刻划清洗要用高纯度的氢氟酸、氢氯酸、砷化氢、磷化氢等化学物质制造0.01千克重的芯片需要0. 28千克液态化合物,而中和这些酸则需要11千克的氢氧化钠此外,酸洗液和清除和线路板的清洁还需要耗费大量水硅集成电路片生产的无尘环境是靠大功率风扇吹向极细的过滤器得到的,其耗电约占芯片的60%据估算,制造1 台电脑需耗水约3.3万升、耗电2315度电脑使用时的用电量也不少,家用电脑一般耗电量均在100瓦以上美国微电子和电脑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脑的高物耗、高能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当今所有制造业中最大的 从计算机行业的整体来看,对环境影响大的主要是:(1)清洗剂电子信息行业已成为国际上反对和禁止使用的ODS(消耗臭氧物质)清洗剂的主要消费者;,(2)能耗由于计算机的开启、关闭和调用程序复杂费时,相当用户保持待机状态实际使用时间只占开机时间的1/5,造成电力的大量浪费当前节电重要环节之一) (3)电磁辐射辐射有损男性生育能力(匈牙利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 (4)包装材料。

      泡沫塑料等填充物 (5)固体废弃物计算机成为人类历史上更新换代最快的产品2000年,废弃电脑达到1.5亿台案例2:比三聚氰胺更可怕的会是抗生素,这些天,打开网络,翻开报纸,造成奶粉事件的三聚氰胺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民众对国家的食品安全产生了很大的质疑和不安,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牛奶中隐藏着比三聚氰胺更可怕的东西是抗生素,这个魔鬼不仅在牛奶中,还大量的存在于日常食用动物中专家认为,这会是致人类毁灭性灾难的一大隐患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在儿科被称为“潘金莲”,即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的谐音半个世纪过去了,“潘金莲”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的谐音而与此同时,抗生素滥用之风也呈愈演愈烈之势WHO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近年来,中国肉类消费能力巨大,却在安全方面不断发生各种问题我国饲养禽畜,绝大部分采用圈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对禽畜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采用化学药物,其中最常用的是在禽畜饲料中持续添加抗生素。

      这种方法长期使用,会在禽畜体内产生耐药菌,而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不但会增多耐药菌,而且抗菌药物随食物链不断进入人体,会造成感染性疾病,而这种疾病所有抗生素都将难以救治1968年7月,英国首先将抗生素分为饲用型(非处方用药)和“治疗型”(兽医处方用药),以此限制抗生素的滥用1976年,欧盟禁止在饲料中使用四环素和青霉素,1997年和1999年又相继禁止螺旋霉素等四种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对动物饲料专用药物进行了严格限定2006年1月,欧盟已经全面禁止抗生素的使用然而在我国,这些抗生素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在禽畜养殖业中更为普遍,其危害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也没有制定相关的限制条例和规范前些年,我国的禽畜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药残超标而被某些国家退货、销毁,甚至中断贸易往来例如:1990年出口日本的一万吨鸡,由于检测出抗生素残留量超标,被要求销毁所有产品;同年,出口德国的蜂蜜,由于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货欧共体、美国、日本也相继拒绝进口我国的蜂蜜,使我国的蜂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遭遇严重困难2003年,我国有八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这个死亡数量每年都在递增最近也出现了关于“无抗奶”的争议,奶牛生病时服用的抗生素会残留在牛奶中,长时间饮用“有抗奶”,会使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WHO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人类用现有抗生素治疗传染病,只剩下10-20年的时间,如果不严格限制使用抗生素,在21世纪将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牛奶被认为是营养比较全面,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食品,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也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提倡推广喝牛奶但是,当人们喝下一杯牛奶时,有可能把残留在牛奶中的抗生素也喝了进去奶粉事件暴露出的只是显性的造假掺假,而养牛过程中的常规使用抗生素防疫、激素饲料喂养等隐性危害是更严重的问题奶牛的常发病是乳腺炎长期以来,中外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全世界奶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养牛者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奶牛疾病目前欧盟英国等国已限用这类初级抗生素,而我国依然在普遍广泛使用,使得奶牛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疗效也越来越差,使用的剂量越来越大,残留在奶牛及牛奶中的抗生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据调查,目前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治疗的方法就是打抗生素,这些在用药3天内采集的牛奶中会残留抗生素,并且没有检查环节,它同受农药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牛奶一样,属于异物污染物,是不能食用的异常乳。

      目前我国多数的奶农实行分散饲养,难以统一管理许多奶农受利益驱动,往往在奶牛生病服药期间依旧给牛奶公司送奶,各地监管部门也缺少相应的监管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集中专业圈养方式,才能达到真正“无抗”,对奶质的检验成本也才能承受 牛奶在生产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除了把好牛防疫用药关,还要把好饲料关另外奶牛在挤奶时,奶头因不能及时清洁会滋生大量的微生物,有可能需要用抗生素擦拭清理奶头,然后就会在下次挤奶的时与奶液一起流入到收奶器具,制成乳制品被消费者吃掉后,在人体内会对抗生素产生抗体所以有不少的奶需要‘脱抗’处理,否则人体的免疫力不会因为饮用牛奶强壮,反而身体免疫力会越来越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