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讲、西学与体制变迁.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743093
  • 上传时间:2017-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14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四讲 、 西学与体制转换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失利,使中国人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的体制文化输入的深入意味着更深的文化阵痛,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辛亥革命,潮起潮落,但历史在进一步退半步中仍然前行以晚清立宪为高潮的政治体制的变革,以废科举、兴学堂为特色的晚清新学制的建立,表明西方文化已经在触动与改变着体制的层面西学传播的内容、形式、传播主体与受众、传播机制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动内容围绕体制变革为主,期刊、学会、出版热,标志着现代文化传播机制的形成,西学进入官方教育体制,新式教科书热沟通了教育界与出版业,促进了出版业的商业化、民间化西学传播者由早期的传教士为主体,转而为留学生;西学的受众由上层知识精英转向下层民间,改写一代人的知识构成大量期刊的流行,表明知识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中西之别演化为新旧之分,表明西学化为中学之可能西学的地位也由“器”、“用”、“末”而上升到“体”、“道”、“本”,中西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深入一、外忧内患1、甲午战争与门户开放甲午战争前,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连续发表了《制海权对 1660——1783 年历史的影响》和《制海权对法国革命的影响》两部著作,提出震动世界的海权理论。

      马汉指出:谁控制住海洋,谁就统治了世界他研究以海外贸易为经济支柱的国家的扩张历史,尤其是英法对比,强调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确立对海洋的控制权,以实现国家战略目的产品、海运、殖民地是海权的三大环节,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民族特点以及政府政策等作为影响海权的六个条件马汉的海权理论,将海权提高到国家兴衰的高度马汉的理论征服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奉行大陆战略的美国人转而谋取海上霸权马汉的理论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样,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思想1900 年 3 月,日本在上海出版发行的中文月刊《亚东时报》开始连载《海上权力要素论》,翻译者为日本人 洋务运动以制器练兵为重心,但有先进的枪炮,而无先进的管理日本却经过明治维新发展成亚洲第一强国,扩张的野心日渐膨胀日本军方组织对中国的2战略侦察、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对中国所能调动的总兵力、作战能力都有专题研究,将朝鲜、中国东北及渤海湾绘制出详尽的军用地图日本扩张势力的第一步是觊觎邻国朝鲜清王朝虽已老态龙钟,名义上仍是朝鲜的宗主国1894 年春,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李氏王朝向清王朝求援,清廷派出军队 1500 人进驻汉城以南的牙山。

      日本却以“保护”侨民为名突然出兵朝鲜,6 月 10 日占领了汉城,至 6 月底增兵达 10000 以上,几 10 倍于清兵,并包围清军驻地清政府向朝鲜调兵,命令北洋舰队护送7 月 25 日,北洋舰队的护卫舰护送运兵船在牙山附近的丰岛海域遭遇日军舰队日军突袭北洋海军的舰只,北洋舰队护卫舰仓皇逃跑这一战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序幕日军继而进攻牙山,清军不战自溃,日军占领平壤9 月 17 日,日军舰队在黄海海面同北洋舰队遭遇,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0 月下旬,日军侵入中国,先后攻取安东、旅顺对于中日战争,西方舆论普遍是亲日的,多视为野蛮与文明的战争,坏学生与好学生的战争美国公使田贝认为,要是使中国与世界融洽,非武力不行 1895 年 4 月,中日《马关条约》签署清廷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赔偿白银 2 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人可投资设厂马关条约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外力的侵略进一步加深,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列强或互相攀比、或互相支持,提出贷款权、铁路建筑权、租界、势力范围等要求各国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时,美国以新姿态提出两个门户开放照会。

      1899 年9 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第一个照会:对于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概不加干涉;中国现行税则适用于所有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自由港除外)所装卸的货物,而不问其国籍,此种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在各自势力范围的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只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只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的铁路上,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不实行不同的运费标准 1900 年 7 月,第二个门户开放照会提出,美国正寻求这样一种解决方法,以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所保证于各友好国家的一切权利,保障全世界与中华帝国各部分进行同等的公平贸易的原则海约翰的声明表示美国开始积极介入远东事务,对中国主权是一种支持,对赤赤裸裸的武力侵略有一定制约,不过事实上美国既保证不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无法使列强退出中国2、从维新到新政如果说,甲午战争前整个社会仍被守旧的空气笼罩,那么甲午战后,学习西方便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心态3在舆论的影响及在中外人士的推动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新政 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

      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变法因清廷中的顽固派及一些既得利益受损者反对而失败顽固派反对光绪皇帝的变法方案,要求太后“垂帘听政”宫廷内外盛传光绪将废维新派并无实权,欲说服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变法,但被袁出卖 9 月 21 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于中南海瀛台,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变法维新历时 103 天,以政变宣告失败,史称“百日维新”维新失败导致保守势力回潮,义和团运动兴起在西方势力的强劲影响下,“大一统”王朝已出现深深的裂痕清政府认识到依赖传统文化抵抗西方的不可靠因此,维新志士的鲜血尚未褪色,西太后自己也迫不及待地宣布新政新政事实上是仿行西政新政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较大程度地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1901 年 1 月慈禧太后宣布变法,欲图参酌中西政治,改革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各地官员纷纷上陈改革大计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的变法三折中的第一折提出设立文武学堂、酌改文科科举、停罢武科科举、奖励游学等“兴学育才”4 条,第三折提出广派游历、练外国操、广军实、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用银圆、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国书籍等“西法应兼采并采者”11 条。

      三折为慈禧所准,成为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新政在体制变革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建立新型职能机构,裁撤传统职能机构1901 年 7 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1903 年建立商部,设立一系列奖励工商实业的条例商部成为掌管振兴商务及铁路、矿务等事宜的行政机构同年试办户部银行1905 年设立巡警部、学部、邮传部邮传部主管铁路、轮船、邮电三个新式交通行业,从而将交通业由商办逐步改为官办使其集中于中央政府之手工商业政策上也转而鼓励民间工商业一系列商业法规的出台肯定私人资本的法律地位晚清新政使一些非口岸的内地城市也出现一些现代工商业,如成都、西安、太原、北京等地这些城市也进行一些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建设,加速了现代化进程法律、审判、监狱、警察制度的改革也着手推进沈家本主持修法律,规定行政不得干预审判机关独立执法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司法之行政衙门,掌管全国司法;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审判为四级三审制,分初级审判厅、地方审判厅、高等审判厅、大理院四级实行辩护、陪审、公审等西式原则巡警制度也在一些城市落实地方自治方面制定城镇地方自治章程,各城镇4设议事会和董事会,兴办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公所为议事会办公处所。

      自治事务涉及学务、卫生、工程、农工商务、慈善、公共事业等预备立宪是晚清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1906 年清廷宣布仿行宪政,传统政治体制格局被冲破1907 年下诏在各省设立谘议局,次年颁布《谘议局章程》、《议员选举章程》1909 年谘议局在各省会正式建立,模仿西方议会制度进行,民主议事程序完备议员通过县一级初选和府一级复选产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监督行政、财政权资政院的设立是议会之预备应该说,晚清新政的方案是以西方政治为蓝本的但变革的被动性、敷衍性决定了王朝的命运新政的决策是在流亡的路上,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被列强写进《辛丑条约》,设资政院出于请援国会运动的压力君主立宪的结果是皇族内阁,失去了汉族官员的信任,王朝危机最后无法挽回 二、大规模西学译介社会变动从表层深入,晚清对西学的吸纳也必然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西学传播的内容广泛,从实用科技为主发展到以政治社会科学为主,中国人开始自己选择传播,而不再倚重传教士或其他西方人1、传教士借西学宣传变法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活动,令一些寓华传教士深不满意他们往往认为,宗教才是西方文化的精粹,政教体制才是西方文明的本源他们并不满足于同文馆教习与翻译馆的译书生涯,而是批评时弊、借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对晚清思想界影响深远。

      广学会原名同文书会,1887 年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创办于上海,1892 年改名广学会除英美传教士外,还集合了一批在华外交官与商人宣扬西方政治法律以基督教化中国,是该会的宗旨,“期取各国至善之法,以及国势盛衰之所系,著书立说,明告中国官吏绅士更阐明救世教之真谛,俾知教化之与政治息息相关,五洲万国,皆真教之所弥纶广学会的中心人物是李提摩太(1845-1919)1869 年奉英国浸礼会之派来华,在华活动 45 年,70 年代在华北从事赈灾,80 年代后开始宣传变法1890 年7 月应李鸿章之邀到天津临时担任《时报》主笔,1891 年 10 月到上海担任同文书会(后名广学会)总干事,这以后至戊戌政变期间是他译作最多、影响最大的时期翻译出版是该会的主要业务至 1911 年共出版 461 种,包括新译、新编、重印书籍广学会十分重视宣传,面向士人与官员,通过举办有奖征文、赠书活动等扩大西学的社会影响5广学会所出书籍,主要有两种,一是翻译西方作品,一是出版传教士自撰的著述不少书籍为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所著《自西徂东》1879 年 10 月至 1883 年连载于《万国公报》,1884 年正式出版。

      全书 5 卷 72 章卷一为仁集,内容为济穷爱邻、赡老抚孤、善治疾病等,卷 二为义集,内容为治国理财、人权人伦,卷三为礼集,介绍西方礼仪风俗,卷四为智部,介绍西方科学文化卷五为信集,介绍西方的社团组织他写该书的目的在“警醒”累卵之危下的中国人,希望中国能改弦易辙,不拘于成迹这本书在 1888 年乡试时赠送 1 万册给士子以后又重印 2000 册送朝中官员这本书也是光绪皇帝 1898 年订阅西书中的第一种1895 年,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出版这是晚清所译的历史类著作中销量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部全书叙述 19 世纪欧洲发展历史,以国为经,事为纬,涉及各国历史沿革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描述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新技术这部被西方史学界当成平庸的三流之作的作品,在中国首版就印刷三万册,以后多次再版,还出现了民间盗版先后印刷竟达百万部,上至皇帝,下至学子,几乎人手一编,风行全国林乐知的《中东战纪本末》是甲午中日战争的资料汇编,1896 年出版,以后又出版续编、三编汇集的资料表明,战争失败不在武器、指挥,而在体制该书还收集了西人对于中国时局的议论,林乐知对中国可谓“知之深而爱之至”, 批评中国人存在的八大陋习:骄傲、愚蠢、胆怯、欺诳、暴虐、贪私、因循、游惰。

      他强调因时变法的急迫性该书初版 3000 册不到 6 个月卖光,又多次再版王韬在序言中感叹“近地之人不言而远方之人言之,东方之人不言而西洲之人言之,中国何幸而得之哉 林乐知还于 1896 年翻译《文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