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江汇教育广场0行动计划2020—2022年.docx
7页之江汇教育广场2.0行动计划(2020—2022 年)为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全面落实《教 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 《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持续深化之江汇教育广 场(以下简称〃之江汇〃)建设和应用,提高全省数字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 树人根本任务,以“重要窗口”的定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支 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力争到2022年建成全网互通、学段贯通、 学研融通、教企联通的“互联网+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有效支 撑全省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助推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培 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绕“率先全IEI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落实立德(-)建设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互联网+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加速形成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新业态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构建安全、稳定、高性能的混合云环境,支持超大规模并发和弹 性扩展强化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省级枢纽作用,实现“国 家■省■市-县■校”全网深度互通全面普及“一校一师一生一空 间”,将之江汇网络学习空间逐步打造成师生进入全省各级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入校教育应用的统一入口,构建以学习者为 中心的网络应用环境,实现一站式服务。
二) 构建支撑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的互联网学校,加快育人 模式转变以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和满足学习者全面而个性发展 的需求,构建体系完善、层次清晰、动态更新的课程群,有 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精准教学,并支持自适应 学习基于之江汇逐步实现一人一课表,突破传统课堂限制,打 造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相融通的新型教学空间,实现 跨区域选课组班和互联网学分授予,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 常态化开展三) 建设开放、多元.共享的教育应用新生态,探索运行 机制创新按照“整体架构、分级投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的思路,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校经费分级投入、资 源众建共享和数据互通共治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 作用,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运用互 联网思维和技术,整合社会企业和行业专家等优质资源,打造开 放、多元、共享的教育应用新生态二、行动任务(-)基础能力迭代行动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弹性计算、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 用,为之江汇提供安全、稳定、高性能的混合云部署环境,具备 支撑百万级用户同时的服务能力提供一体化云计算服务能 力,鼓励市、县(市、区%校采用一体化数字资源云。
加大数 据归集与清洗力度,提高数据质量,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 协同,建成规范化的用户数据中心、智能化的资源数据中心、精 准化的行为数据中心梳理教育教学核心应用场景,科学设计数字资源应用流程,精心打磨包括资源智能搜索等若干核心应用功 能,提升移动端服务能力,提升用户体验通过互联网、省教育 计算机网、省政务网、国家教科网、数字电视等多通道提供对外 服务二)学习空间融创行动全面普及“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将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师生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的主阵地,实现教师和适龄学生全覆 盖,教师活跃空间比例达到70% ,力争培育50所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示范校丰富并创新网络学习空间的服务形式,基于网 络学习空间引入第三方教育教学工具,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加强 学习空间的数据集成能力,推出管理者数据驾驶舱,发布全 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报告,服务应用管理和决策实现网络学习 空间与移动端、电视、教室多媒体融合,推广软硬件一体化的网 络学习空间,有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使用的绿色管控三)数字资源适配行动坚持五育并举,对照教材版本构建动态更新的体系化、立体 化配套资源。
组织全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各级名师和行业 专家打造100门“名师金课,课程组建由教研员牵头,以骨干教 师为主体的资源审核团队,建立数字资源政治性、科学性和规范 性的审查上线机制,筛选10万件精品数字资源实现各级数字 资源分布式存储和分级管理,通过资源逐级报送审核机制,形成 多级资源汇聚和分类呈现,为学习者智能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 整合部门力量,联合社会企业,推出爰国主义教育、生命与安全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拓展性资源5000件四)教师发展助力行动积极推进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继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网学校各项功能,逐步构建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和学习 资源归集,形成教师研修成长档案和数字画像,为教师专业发展 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提供数据支持组织区域试点,优化场景 设计,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实施与管理功能,探索教师校本 培训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组织名校名师开发聚焦主题、问题导向、 注重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系列精品课程,合理运用各种 学习方式开展培训和研修,完成不少于20万人(次)的研 修活动深化名师网络工作室应用,开展100场基于疑难问题解 决的系列化、主题式的名师直播活动,提升名师组团送教和网络 扶智的效益,发挥名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培育50个创新教学教研方式、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工作室和特色项目。
五)数字家校携手行动围绕家长素养提升工程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进浙 江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通知》要求,建好“浙江家长学 校,,省级平台和课程资源库,推动全省70%中小学建成数字家校 深化“浙江家长学校”移动端(之江汇家长端)应用,组织100所 联盟校开展家长学习圈学习与评价,建成百门数字家校网络示范 课程,推出网络互动答疑服务,支持部分县(市、区)基于之江 汇家长端区域推进数字家校建设优化资源供给方式,组建资源 共建共享联盟,汇聚不少于20家优秀市、县(市、区)平台和国内家庭教育专业机构,创设资源共享分平台,优化课程资源, 打造名师网络直播品牌开展全省数字家校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活 动,全面提升全省家庭教育水平六)教学领航行动遴选100所名校开展“云校”试点,推出3000门同步课 程,建成答疑平台,全省选课学生数超过50万人,逐步实 现“名校上云、名师开课、跨区选学、学分授予”的互联网学校应 用格局加快推进之江汇“大课表”建设与应用,推送乡村学校紧 缺资源,支持构建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校乡协同四 大协同发展应用场景,打造“线上一所学校、线下多所学校”的云 端共同体实施名师名校乡村连接计划,实现“互联网+”条件下 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缓解教育数字鸿沟,助推城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
七)教学应用普及行动IEI定期开展“技术与应用面对面”之江汇进校园活动,入校宣传 推广之江汇优质数字资源,以点带面开展应用需求调研,促进技 术团队与教师对接,通过技术破解一线教学真实问题组织教师 围绕线上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规律、管理机制等开展课题研究和 案例分析,加强研究成果和案例范式的宣传推广,为区域、教师 提供可参照的应用范例加强之江汇应用绩效评价,促进各级应 用协同推广,要求各级优先用好之江字资源,避免重复开发 造成浪斐加强各级平台管理员、讲师团、资源审核员培训,发 挥关键用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八)开放生态共建行动推广高校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应用,推进高校跨校选课, 实现学分互认接入学分银行,为全省市民提供终身教育学习环 境创建政采云教育资源馆,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线上采购交易 拓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网服务能力,开设和共享综合实践基地、 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等培训课程 实现与未来社区试点互联,共享社区青少年主题教育资源开展 引智工作,成立之江汇教育研究院、教学大数据研究实验室 等智库组织,研究新技术上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挖掘数据价 值,提升数据应用绩效开展跨区域资源互换和共享,落实长三 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部署,创新教育援建和教育网络扶智方式,推 动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国际合作交流。
三、保障措施(一) 组织保障之江汇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纳入浙江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进一步 加强之江汇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保障必 要条件,加强区域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推广各级各类学校 明确责任部门,全面落实之江汇校本建设与应用工作二) 经费保障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经费用于之江汇公益服务,保障之江汇平 台建设、资源开发与运行维护经费各地切实落实国家关于财政 教育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推进省、市、县 (市、区)各级财政分担机制,实现“上下合力应用,各地自主 管理,财政分级承担,按年弹性投入”,鼓励探索生均公用经费 购买线上教育教学服务三)机制保障建立数字资源出版和共享机制,实现数字资源众筹众创和传 播共享加大实施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总结提炼先进经验与典 型模式深化数字教育资源“按用付费”的激励机制,鼓励各地结 合实际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评价与激励机制,将数字教育 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 聘、评优评先的指标体系,鼓励和引导教师通过之江汇共享优质 资源四)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制度,提升日常安全防范能力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深入开 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水平,定期开展数 据灾备和恢复演练,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管理的安全 防护体系,依法为师生提供绿色的数字资源应用环境,切实维护 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引导师生健康、合理、有效使用之江汇, 加强辖区内师生应用之江汇的网络安全指导与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