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完美版.doc
76页第一章 战略与战略管理 ***必须现在牢牢掌握 **循序渐进记忆 *考前突击记忆 内容索引 序号 知识点描述 要点数 页码 1 明茨伯格的 5P战略*** 5 1 2 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3 2 3 战略的关键要素** 5 4 4 战略测试* 2 4 5 企业存在的理由** 2 5 6 企业使命的要素** 5 7 7 企业使命陈述三作用** 3 8 8 确定战略目标五原则*** 5 8 9 形成企业战略的方法归结为两类*** 2 8 10 企业战略理性形成方法步骤* 5 8 11 企业战略理性形成方法局限性* 6 9 12 企业战略应急战略局限性* 3 10 13 战略管理的主要特点** 4 10 14 战略管理的流程*** 3 11 15 战略实施具体构成内容*** 3 13 1.明茨伯格的 5P战略 明茨伯格以其独特的认识归纳总结了"战略”的五个定义:计划(Plan) 、计谋(Ploy) 、模式(Pattern) 、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 ① 战略是一种计划 ② 战略是一种计谋 ③ 战略是一种模式 ④ 战略是一种定位 ⑤ 战略是一种观念 上述五种定义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战略特征的解释和认识,它们的重要性程度并没有差异。
了解这些不同的定义,有助于对战略的全面理解 8 2.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 ① 公司战略 ② 业务单位战略 ③ 职能战略 3 战略的关键要素 ① 有愿景 ② 具有可持续性 ③ 有效传递战略的流程 ④ 与获取竞争优势有关 ⑤ 能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4.战略测试 应用相关性检验(价值增值检验、竞争优势检验、一致性检验) 学术严谨性检验(原创性检验、目标性检验、灵活性检验、逻辑一致性检验和风险和资源检验) 5.企业存在的理由:营利和非营利 6.企业使命的要素 ① 反映企业定位 ② 有导向作用 ③ 说明业务范围 ④ 有利于界定自身的企业形象,加深客户对企业的认知 ⑤ 企业使命取决于影响战略决策的利益相关者的相对能力 7.企业使命陈述三作用 ① 提供一个企业监控的基础 ② 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的经营哲学及理念,树立企业形象 ③ 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8.确定战略目标五原则(SMART原则) ① S(Specific)——具体——不含糊 ② M(Measurable)——可计量——可以量化 ③ A(Attainable)——可行——可以达到 ④ R(Relevant)——相关——与使命一致 9 ⑤ T(Time-based)——定时——有完成期限 9. 形成企业战略的方法归结为两类:理性方法和应急方法。
10.企业战略理性形成方法步骤 ① 进行企业评估 ② 确定使命和目标 ③ 进行差距分析这一步预测未来,将预期业绩与管理层确定的战略目标相比较,如果预期业绩低于既定目标,就需要调整战略 ④ 进行战略选择 ⑤ 执行所选择的战略管理层需要在公司、业务单位和职能层面上执行所选择的战略为了执行战略,企业有可能需要改变组织结构、政策和程序 11. 企业战略理性方法局限性 ① 未来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这使得理性的讨论和选择无法变成现实 ② 战略制定原则假设所提出的战略是符合逻辑的,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但"客观性”假设忽略了不同管理人员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政治斗争 ③ 管理层能够单方面控制企业中人员的个体行为的能力有限计划可能会被下属忽视,或者显得太过天真 ④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正式的计划过程有助于取得成功 ⑤ 正式计划阻碍了战略思考 ⑥ 只基于目标、预算、战略和方案的层级结构,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 12.企业战略应急方法局限性 ① 应急方法期望董事会成员简单放权,并让公司员工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这是完全不现实的想法 ② 应急方法缺乏必要的战略计划,不利于更好地分配团队资源 ③ 特定行业企业决策周期较长,已制定的决策必须被采用,否则企业将陷入混乱 13.战略管理的主要特点 ① 战略管理是关于企业整体的管理 ② 战略管理需要管理和改变企业与外部的关系 ③ 战略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④ 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变革 14.战略管理的流程 10 ① 战略分析 ② 战略制定 ③ 战略实施 15.战略实施具体构成内容 第二章 战略分析——外部环境 ***必须现在牢牢掌握 **循序渐进记忆 *考前突击记忆 内容索引 序号 知识点描述 要点数 页码 1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三大类*** 3 14 2 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关键要素包括*** 4 14 3 政治因素对企业环境或未来产生影响的三种可能性* 3 15 4 跨国企业可以降低政治风险的措施包括** 5 15 5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作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因素,其自身的特点有*** 3 16 6 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5 16 7 技术环境对战略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5 19 8 行业生命周期四阶段*** 4 19 9 判断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指标有*** 4 20 10 波特的五力模型*** 5 21 11 决定进入壁垒高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7 22 12 提高供应商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公司在行业 6 22 11 中的盈利性的因素包括*** 13 在以下情况中,购买商处于有利的谈判地位*** 7 23 14 替代产品通过以下方面来影响一个行业的盈利性*** 3 23 1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7 23 16 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5 24 17 经营环境因素分析涵盖的范围*** 5 25 18 市场分析涵盖的内容*** 3 25 19 确定战略群组时,可能考虑的因素包括** 4 25 20 了解和满足消费者涉及的三个战略问题*** 3 25 21 消费细分的具体类型划分*** 2 26 22 市场细分的基础** 8 26 23 国际化行为*** 3 28 24 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4 29 25 钻石模型的四个决定因素*** 4 30 26 国际贸易生命周期*** 2 31 1.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三大类 ① 一般宏观环境 ② 行业环境 ③ 经营环境与竞争优势环境 2. 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关键要素包括: (PEST模型) ① 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 factors) ② 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 ③ 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 factors) ④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 12 3.政治因素对企业环境或未来产生影响的三种可能性 ① 所有权风险 ② 经营风险 ③ 转移风险 4. 跨国企业可以降低政治风险的措施包括 ① 在向*个国家投资前先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② 与其他企业一起执行项目以分散风险 ③ 避免完全信赖*个国家 ④ 向本国政府寻求政治支持 ⑤ 与当地企业合作以提高项目的可承接性并寻求政治支持 5.政治法律环境因素作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因素,其自身的特点有 ① 不可测性 ② 直接性 ③ 不可逆转性 6.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 产业结构 ② 分配结构 ③ 交换结构 ④ 消费结构 13 ⑤ 技术结构 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
7. 技术环境对战略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 基本技术的进步使企业能对市场及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分析 ② 新技术的出现使社会和新兴行业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使企业可以扩大经营范围或开辟新的市场 ③ 技术进步可创造竞争优势 ④ 技术进步可导致现有产品被淘汰,或大大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 ⑤ 新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可更多关注环境保护,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可持续成长问题,也使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8.行业生命周期四阶段 ① 起步期 ② 成长期 ③ 成熟期 ④ 衰退期 9. 判断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指标有 ① 市场份额 ② 需求增长率 ③ 产品品种 ④ 竞争者数量等 10.波特的五力模型 ① 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②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③ 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④ 替代产品的威胁 ⑤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波特认为,这五种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最终盈利能力 11.决定进入壁垒高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规模经济 ② 客户忠诚度 ③ 资本金投入 14 ④ 转换成本 ⑤ 对销售渠道的使用权 ⑥ 政府政策 ⑦ 现有产品的成本优势(与规模经济无关) 12.提高供应商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公司在行业中的盈利性的因素包括 ① 市场中没有替代品,因而没有其他供货商 ② 该产品或服务是独一无二的,且转换成本非常高 ③ 供应商所处的行业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并面向大多数客户销售 ④ 供应商的产品对于客户的生产业务很重要 ⑤ 企业的采购量占供应商产量的比例很低 ⑥ 供应商能够直接销售产品并与企业抢占市场 13.在以下情况中,购买商处于有利的谈判地位 ① 购买商从卖方购买的产品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② 购买商所购买的产品对其生产经营来说不是很重要,而且该产品缺少唯一性,导致购买商不需要锁定一家供应商 ③ 转换其他供应商购买的成本较低 „ ④ 购买商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占其成本的比例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商更有可能进行谈判以获得最佳价格 ⑤ 购买商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容易被替代,在市场上充满供货商的竞争者 ⑥ 购买商的采购人员具有高超的谈判技巧 ⑦ 购买商有能力自行制造或提供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 14.替代产品通过以下方面来影响一个行业的盈利性 ① 设置价格上限(因为消费者可能轻易地转而购买可满足其相同需求的其他替代产品) ② 改变需求量 ③ 迫使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并提高服务质量 1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 竞争者的数量 ② 行业增长率 ③ 行业的固定成本 ④ 产品的转换成本 ⑤ 不确定性 ⑥ 战略重要性 15 ⑦ 退出壁垒 行业的高盈利能力并不意味着行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会拥有相似的盈利能力。
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和评估行业盈利能力之后,才能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16. 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① 该分析模型基本上是静态的 ② 该模型能够确定行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对于非营利机构,有关获利能力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