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韩国文学史.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6884798
  • 上传时间:2019-10-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韩国文学史 韩国文学按照年代划分,韩国文学可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韩国的古典文学是在以韩国人民传统的民间信仰为背景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也受到了道教、儒教 和佛教的影响,其中以 佛教影响最大,其次则是朝鲜时代儒教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韩国的现代文学则是在实行现代化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接触而发展起来的 从西方传入韩国的不仅有基督教思想,而且还有众多的艺术潮流和影响随着"新教育"和"国语与文学运动"的发展,过去一向代表统治阶级文化的汉文书写系统 便失去了它以往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作用新罗的"乡歌"标志着韩国文学中一种独特诗歌体裁的兴起"乡歌"是以汉字的音和义记录的韩语诗歌,保存于《三国遗 事》一书中的此种诗歌共有14首高丽时期文学的特征是更多地使用汉字、"乡歌"的消失,以及"高丽歌谣"的出现并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一直流传至朝鲜时期 朝鲜时代早期创建的韩文字母是韩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乐章,例如《龙飞御天歌》,均用韩文字母记录"时调"是朝鲜时代诗歌的代表"时调"的诗歌形 式确立于高丽后期,但在朝鲜时代以宋代理学为主导的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进一步繁荣昌盛朝鲜时代另一种诗歌形式是"歌辞""歌辞"不限于抒发个人的 情感,还常常包含警世劝善的内容。

      韩国最初的古典小说是金时习用汉字写的《金鳌新话》和许筠用韩文字母写的《洪吉童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文字母的应用 日益广泛,促进了韩国语言、文学的成长和发展韩国的现代文学是在朝鲜王朝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的背景下形成的作为韩国现代文学的形式," 唱歌"(新体歌)和"新体诗"被誉为新的诗歌形式诗(一)在古代韩国,作诗是一门有实际用处的技能它是评定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担任公职为国效劳的主要标 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人格修养的尺度对待诗的这种态度产生了某些有趣的后果首先,诗往往以"我"为中心,往往是一种自由这种主观传统到了造诣不够 深厚的人手里会格于一些严格的规则而落于俗套,但是到了大诗人手里就能让读者以诗人的感受中发现他自己的感受,因此也是所有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由具体而 至于普遍的这确实是好 诗的标志 第二,诗具有一种渗透性的朝超脱方向运动的特点这反映了自由与解脱的佛教传统,也反映了在渴望秩序与管束的同时也 追求终极智慧的儒教传统佛教和儒教对韩国文学的所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高丽王朝时代,即"汉诗"(用汉文写作诗)发展成熟的时期,佛教居主要地 位在朝鲜王朝时代,即"时调"和"歌辞"这两种据认为最能表达韩国人的感情的通俗文学形式达到全盛发展的时期,则一直是儒教居主要地位。

      人格修养是这两 个体系都不可或缺的部分佛教所向往的超脱的人与儒教所向往的圣贤之士的基础是相同的 第三,诗往往是即兴赋诗的:游寺庙、会朋友、喜迎春天的到来、接 受一瓮馈赠的酒对一个具体事件触景生情便引起了诗兴第四,诗人往往对自然持独特的态度诗人看自然是概念化的对自然的赞赏导致冥想,进而由冥想而陶 醉,不是为有形的美,而是为精神的美而陶醉诗人看到的并不是这一座山或者山的这一个部分,也不是这一朵花或者花的这一片花瓣他看到了山的普遍本质,  花的普遍本质这种态度主要是象征主义的,重点始终放在内心世界的景物上至今这依 然是韩国传统的核心韩国初期的诗由两个方面组成:祭祀歌和作为劳作 时的号子而唱的歌这些歌全都伴随有音乐和舞蹈可惜的是,在汉字传统以前韩国尚未无书写系统汉字的传入约在二世纪,虽然确切年代尚未考证出来汉字传 入后在韩国上层人士中间迅速推广应用,终于形成了"汉诗"传统"汉诗"是用汉文写成的诗,遵守中文韵律的所有规则,只是写作的诗人是韩国人这一传统中 的第一位佼佼者是新罗的崔致远(857-?)崔在874年他十八岁的时候通过了唐朝的国家考试,在中国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著名的诗人尽管他在中国取 得很大成就,他内心的忧愁仍见诸他的代表作《秋夜雨中》:秋风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新罗时代形成了一种用汉字记录韩国语语音的系统,称 为"吏读"。

      由于这一发展,人们才得以把通俗的"乡歌"记录下来"乡歌"盛行于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时代初期,保存至今未佚失的有25首高丽王朝期 间,"长歌"取代了"乡歌""长歌"分化为两种体裁:用汉字记录的、反映儒家思想的"景几体歌";口头相传的、短小玲珑的民间歌谣"俗谣""俗谣"意 为粗俗或普通,从这个名称可看出执持儒家标准的人对这种体裁的文学不以为然但是,这些短小的诗歌是精巧、细腻的到高丽王朝中期的李奎报 (1168-1241)开始写"汉诗"的时候,韩国诗的格式已经完全定型李奎报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色采,多半是对诗人自己生活中的遭遇的戏剧性写照他 先描述外部世界的景物--一座寺庙、一个驿站、一家客店--然后便进入内心的境界他的诗很短,而且如歌一般,并富有启示性这些诗描写他自己在刹那间受 到的启迪在单调的日常生活的水面上出现比较的波澜的时刻,读者与诗人产生共鸣;那也许是职务上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子女或妻子有什么事;也许是游寺庙或者 访友;也许是愁事,也许是乐事无论是什么事,总与诗人自己密切有关诗是他对情景的反应,是他个人的体验如下面这首诗:寂寞禅房古树边孤灯炉香燃佛前 问僧如何度长日客来闲聊客去眠树、灯、香炉--讲述者寥寥几笔便生动地勾画出幽静的寺院,然后几乎不落痕迹地进入了内心深刻的禅的境界。

      僧人代表富有修养 的人力求达到的理想中的超脱然而,诗的中心是僧人的启示如何打动了讲述者,因此诗的中心在讲述者身上,占主要地位的是他的体验,并非僧人的体验诗 (二)"汉诗"是传统从新罗时代开始兴起,历经高丽和朝鲜时代始终不衰,产生了许多优秀诗人17世纪诗人郑的一首四行诗代表了这个传统的顶峰时期诗写 道:远滩影绰约疑是一白鹭长空风萧萧江上渐日暮"汉诗"所引起的感触与"时调"大不一样这种感情上的差异可能产生于这个事实:"汉诗"是用中国文字,即 文学和官场的语言写的,"时调"则是用韩字,即本土和普通人的语言写的总之,"时调"甚至比"汉诗"更接近生活、更个人化诗人要在3行、45个音节这 么小的范围内介绍并刻划出一个形象,借以说出他本人的体验在诗人同他的主题之间不容有任何间隔"时调"这个词最先见诸申光洙(1712-1775)的 笔记申光洙的笔记里说,"时调唱"(歌)始于当时著名歌手李世春这里所指的主要是音乐而不是歌词,所以"时调"一词看来是"时节歌谣"--即合乎时令 季节的通俗歌曲--的简称如今所说的"时调"这个词是在20世纪初开始使用的,是为了使传统诗歌形式与当时已开始从西方涌来并席卷文学舞台的新体诗、自 由诗等分清界限。

      关于"时调"的起源,学者们至今尚在辩论论点很多,有的说是新罗时代的"乡歌"或者从中国明代传入的佛教歌的发展,有的说是在把中国的 诗译成韩文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形式,有的说是从高丽王朝的"短歌"发展而来,也有的说这是一种可以上溯到古代萨满教的吟唱的形式一个事实给解开"时 调"的历史之谜增加了困难,这就是,韩字是直到1446年才创造的,因此在这个日期以前所写的"时调"要么就是原来用汉文记录,直到后来才译成--或者说 重新译回--韩语,要么就是从一开始就是口头相传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汇集文学佳作的巨部文献《青丘永言》的第一卷是1728年出版的,选入其中的一些 诗人的是作品是遗作,许多是亡故已久的诗人的作品"时调"的体裁是一种三行诗(歌),每行14到16个音节,明显地分四个气口,音节总共不超过45个 这是正常规律的也即普通的"时调",叫作"平时调"如下面这首:病树底下不见有人来歇息当初树高叶茂谁人不流连如今叶落板断连鸟儿也不来栖息可以 看到,郑澈(1536-1593)所作这首"时调"的中心思想很明确我们看到了这棵树的现在:枯萎断裂;也看到了它的过去:高高挺立、枝叶繁茂最后一 行"如今连鸟儿也不来栖息"形容那些在政治上失势的人的命运,入木三分。

      "时调"的这种基本格式还有两种变体:"衣时调",第一行或者第二行可以加长:" 辞说时调",三行全都可以加长,头两行增加的字数没有限制,第三行有某些限制"辞说时调"的特点是取材范围比"平时调"广,而且带有妙不可言的幽默感, 如:扯碎黑袈裟,着上时新装,摘下念珠串,权当驴尾十年苦修如来净土,救苦救难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如今全抛撒夜眠尼姑怀,那顾念经文郑澈是第一个" 时调"大诗人他担任过许多高官显职如暗行御使、道知事、国王的亲随记室、第二宰相、将军等等,在政治生涯中曾经几次失势,有时是自动引退,有时是被贬 和流放他才华横溢,但是性格倔强,因此在一生事业中不断与人发生争执招致议论不论郑澈的品格有何长短,至少应该肯定他是第一流的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可 以看到语言使用之灵活多变--惊人的词语、雅而不加做作的表达、言简意赅、讽刺的笔法--这些都是"时调"传统的重要成分如:试将横梁折断房柱推倒你道 将如何?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望着房塌骨架倾木匠手持尺子墨斗不停团团转在他以前的"时调"历史中没有与这相仿的作品形象的描写十分清晰、准确而且 锐利"骨架"一词涵义深刻,使横梁和房柱的含意得到了引伸最后是手持尺子和墨斗绕着倾塌的屋架团团转的形象。

      这个形象令人感到滑稽可笑,其实正是解剖 这首诗的手术刀据认为,这首诗反映16世纪90年代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入侵时期朝廷的混乱局面韩国历史上做过大臣而宦途迭经风浪的诗人为数很多,被韩国 绝大多数评论家推崇为最伟大的"时调"诗人的尹善道(1587-1671)就是其中之一他所作的"时调"有76首流传至今尹善道最著名的作品《渔夫四 时词》是共有40首诗的组诗,描写诗人所喜爱的一处幽静的居所的四季景象"渔夫"自古是在自然中过淡泊生活的智者的象征,中国和韩国的诗惯于以此为主 题尹善道是在改写前代诗人李贤辅(1467-1555)的《渔夫词》的时候起了灵感而写这套诗的李贤辅的《渔夫词》也是对高丽时代的一首诗(作者佚 名)的改写《渔夫四时词》在音节计算上显得与"时调"正常格律有些不同此外,它有在"时调"里不常见的两句叠句,第一句出现在每一节诗里的一定位置, 但是以它所描写的不同的船上动作而改变用词,如开船、张帆、收帆、划浆等等第二句叠句是拟声,"切格锵,切格锵"代表锚链卷动声,"呜嘶阿"代表划桨的 节奏从《咏冬》组诗的第一首诗可以看到整套组诗的风格:云开日出冬阳密密洒落开船,开船!天寒地冻唯大海依旧切格锵,切格锵,呜嘶阿!一浪涌一浪如 展开卷卷锦缎。

      金寿长(1690-?)是第三位"时调"大诗人他是"中人"(既非平民也非贵族)而非"两班",所以要想官场得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许 正是这个原因,他很早就辞去了军机部门的小小官职而退隐了他活到了高龄,住在汉城花开洞他的别墅里与友人为伴,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关于金寿长的生平,除 了有记载的极少量的事实而外,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但是知道他编纂了一本著名的"时调"选集,名叫《海东歌谣》金寿长的诗的过人之处主要是极富于幽默感 这种幽默感也许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因为在"时诗"诗选内占很大比例的许多属于上乘的、估计也是18世纪的作品也表现出一种类似的诙谐但是,金寿 长因为他的诗的这个特长而出了名,而其他写同类诗的诗人却没有一个留下姓名这些诗的描写方法反映了文学界在实学影响下已经发生了一种变化--即流行文学 体裁发生了从诗走向散文的变化--以及因此而反过来对诗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如下面这首诗:看那位女郎短衫花裙粉脸姣好乌发蓬松昨日她把我来骗现今又  将骗别个,新折花枝手中执,夕阳中双股轻摆当然,幽默并不是金寿长的诗的世界里唯一杰出之处他的诗还流露出一种细腻的感情,在他从自然单纯的生活中 领略到的自由自在的乐趣的表达上尤为明显。

      与自我以及与自然的和谐,自始至终是这位智者的突出的特点伟大的诗人无不寻求这种和谐,即使这种追求是艰苦 的,即使结果未必能如愿诗(三)将近15世纪中期,一种叫作"歌辞"的比以前高丽时代的歌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