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含解析.pdf
30页1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 (名师精选真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 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 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 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 欲荐谁? 【注】 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 楚客,指贾谊 袍,官袍 烟霄:喻显赫地位 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 音推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 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 “ 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 “ 擅名” ,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 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B15 (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 (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
3) 诗人借 “ 荐扬雄 ” 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2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 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 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 项,结合上句中的 “ 悲” ,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 “ 清” 、滴漏 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 “ 清幽”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 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故答案为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要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分析 “ 楚 客悲”借贾谊经历,暗寓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 “ 秋霜似鬓”“春草如袍”,用比喻表现“位尚 卑” ,年长官微的慨叹; “ 不荐扬雄欲荐谁 ” ,以扬雄自比,借 “ 荐扬雄 ” 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 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 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
因此,正确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 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诗歌中塑造的形象、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 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夕旅怀 3 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 吹” 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飞” 字突 出了乡思之浓烈 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 诗人羁旅的愁苦 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 想追求难以实现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 谁能挥 ” 突出了 诗人的孤独无依 15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15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 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 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4 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 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 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 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 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 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 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故选 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 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作用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 干要求,如本题 “ 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分析意象作用分析意象作用的 5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3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意象最主要作用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 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 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 家一样借用 “ 连山” 和“ 流水” 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第三联,诗人抬眼 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 人 月晖” 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 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借景抒情,通过这些意象,来抒发羁旅之愁、乡 思之苦 5 三、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归云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 又是晓鸡声断,阳乌 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 苒苒光阴, 蝇头利禄,蜗角功名, 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抛掷云泉,狎玩尘土, 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 ,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注】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五湖烟 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 泛游五湖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点明时令 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西郊、陌上,并连用 “ 肃” 和“ 凉” 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 B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程奔波的 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 C下片第二句中,“ 云泉”“尘土”“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官场”“理想抱负”,表现了词 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往的春女 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 15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的意蕴 【答案】14C15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 渔樵的闲适生活 诗人用 “ 五湖烟浪 ” 、“ 一船风月 ” 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 和西施归隐的典故, 表达自己归隐之志。
“ 幸有” 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 会 6 须” 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归隐的决心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 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 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 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 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 的错误标题中, A 项考查内容, B 项考查内容, C 项考查情感, D 项考查手法 C 项,思想 情感理解错误, “ 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说法错误,应为“ 人生无奈的感叹 ” 故选 C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读懂全诗,精读下片中的 “ 幸有五湖 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句,根据具体诗句赏析其意蕴该诗句是本词下片中的最 后一句,首先要理解该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赏析答题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运 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 达意中作用读懂全词,词的上片以“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 ” 开篇,既点明时令已是深秋时 分,深秋雨后给人带来的寒冷和肃杀的感觉夜已阑珊,词人走在小路上, 凉风吹进衣襟两袖, 其寒更甚,词人的辛苦与辛酸已暗含其中抬头而望,天边挂着几点残星,还有一颗正在陨落 的流星,带着闪烁的光芒,在树林那边沉没了这时,破晓的鸡声已经唱过,山那边隐隐有旭 日的光影,于是,渐渐可以分辨出山中漫长而崎岖的小路过片以六句,先是两组四字对句, 紧接一个反诘“毕竟成何事”,再以“漫相高”的感叹句结住,把自己追求仕途而徒耗年华的悲慨 深切地吐露出来接着词人自责自问后继以自悔:自己丢弃了山水之乐,流连于仕途,而当年 那些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消磨殆尽了自悔之后,“ 幸有” 大自然的 “ 五湖烟 7 浪” ,可以载着 “ 一船风月 ” ,归入其中终老过着 “ 渔樵” 的生活 幸有” 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 仕途的厌倦,而 “ 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归隐的决心结合注释二理解 “ 五湖烟浪”、“一船 风月 ” 时用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
柳永的青年与中年,热衷于仕途的取进与世俗的享乐,并不曾真正归隐过此时,由于仕途蹭 蹬而生厌倦与反思之后,抒写归隐之志分析本诗句的意蕴,要回答出 “ 幸有”、“五湖烟浪”、 “ 一船风月”、“渔樵”等关键词语的深意 【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诗句的意蕴,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 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 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 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 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 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 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 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古代诗歌阅读 之广陵 宿常二南郭幽居 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8 广陵,即扬州,唐时隶淮南道。
萱草,又呼为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草,嵇中散 养生论云:萱草忘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海言”借夸张比喻手法来表情达意,与赠汪伦中 “ 水深千尺”异曲同工 B“ 诗酒别 ” 点出了与友人乍见又分别的惆怅,又使全诗充满了田园隐逸的情调 C结尾两句直接告诉友人自己第二天早上出发,并会永远记住今晚的这场送别宴 D这首五言古诗语言风格清新:写景精准,不事雕饰;感情自然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