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法指导.ppt
87页高考历史第一轮复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法指导习学法指导第一轮复习的第一轮复习的“误区误区”1、课前(预习)随随便便、课前(预习)随随便便2、课上(效率)马马虎虎、课上(效率)马马虎虎3、课后(作业)敷衍了事、课后(作业)敷衍了事4、阅读(看书)死记硬背、阅读(看书)死记硬背考试一败涂地考试一败涂地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1、理清知识框架、理清知识框架——结合结合《《步步高步步高》》,把书本基础知识整理清楚,做到,把书本基础知识整理清楚,做到不留不留“死角死角”2、找出疑难知识点、找出疑难知识点——在整理基础知识同时,把没有理解的疑难点在书在整理基础知识同时,把没有理解的疑难点在书上标出,以便于上课时更有效率的听讲上标出,以便于上课时更有效率的听讲 知识巩固第一步知识巩固第一步——预习预习((3--5分钟)分钟)知识巩固第二步知识巩固第二步——听课听课1、认真听讲、认真听讲——复习课堂的特点是复习课堂的特点是容量大、速度快容量大、速度快,上课时不认真,会,上课时不认真,会给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残缺而且由于课余时间很紧,给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残缺而且由于课余时间很紧,不可能分配太多不可能分配太多的时间用于历史的时间用于历史,因而课堂认真听一遍可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课后复习,因而课堂认真听一遍可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课后复习奠定基础。
奠定基础 2、认真笔记、认真笔记——抄下板书,而不是记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还应该在笔抄下板书,而不是记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还应该在笔记本的每页留下一处专门记录记本的每页留下一处专门记录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或将,或将易混淆易混淆的历史知识点的历史知识点记在一起记在一起注:课堂笔记尽量课后再整理注:课堂笔记尽量课后再整理 知识巩固第三步知识巩固第三步——作业作业((10~~15分钟)分钟)1、单选题、单选题——基础知识和知识点联系的训练基础知识和知识点联系的训练 要求:尽量不要翻书做,依靠自己的预习和课堂理解要求:尽量不要翻书做,依靠自己的预习和课堂理解 完成2、非选择题、非选择题——规范解题格式、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运规范解题格式、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运 用的训练用的训练 要求:独立完成,不要与同学讨论,更不要要求:独立完成,不要与同学讨论,更不要““借鉴借鉴””同同 学的作业学的作业知识巩固第四步知识巩固第四步——看书看书1 1、、理清理清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宏观把握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历史知识要求:要求:在阅读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例:复习隋唐历史时,可立足教材例:复习隋唐历史时,可立足教材目录目录,概括出隋唐历史的几大特点,概括出隋唐历史的几大特点——政治统一、政治统一、制度革新、封建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友好交往、科技文化繁荣,进而得出制度革新、封建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友好交往、科技文化繁荣,进而得出历史结论历史结论——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2 2、理解历史、理解历史知识知识的的联系联系,,认识认识历史历史规律规律要求:要求: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及历史知识构成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里,尤其注意章节之间的因果关系 1717、、18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①①列举三位列举三位18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7(7分分) ) ②②欧洲启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结出了政治成果,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对北美独立与建欧洲启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结出了政治成果,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对北美独立与建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6?(6分分) ) ③③北美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与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份著名文献体现了相同北美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与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份著名文献体现了相同的思想的思想?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2分分)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共共1515分分) ) ① ①伏尔泰的君主立宪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伏尔泰的君主立宪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和论和“人民主权人民主权”说。
说 ② ②“人民主权人民主权”说和说和“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论,是北美独立战争的理论依据,它们在论,是北美独立战争的理论依据,它们在《《独立宣言独立宣言》》中得到充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分体现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1787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③ ③《《独立宣言独立宣言》》与法国大革命中的与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人权宣言》》,都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都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人民主权人民主权”说和说和“社会社会契约契约”论精神,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范本论精神,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范本 3 3、把历史现象、把历史现象比较分析比较分析,避免混淆,避免混淆 要求:要求:把相似或同类材料并列起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总结规律,这种比较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并指出其影响11(11分分)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共共1111分分) ) ① ①史实史实((8 8分)分)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②②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2 2分)分) ③ ③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1 1分)分)4 4、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分清层次分清层次,,要点化、精确化要点化、精确化要求:把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的要求:把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的角度角度和和层次层次梳理清楚,标好序号,这样有助于梳理清楚,标好序号,这样有助于完整精完整精确确的把握每一个基础知识的把握每一个基础知识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①护国运动护国运动②②““二次革命二次革命””③③袁世凯称帝袁世凯称帝④④宋教仁遇刺宋教仁遇刺 A A..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 B B..④②③① ④②③① C C..③①④② ③①④② D D..②④①③②④①③B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② 1941年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 ③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中立”态度态度 ④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①③④ B..②③④②③④ c..①②④①②④ D.. ②② ④④C佛家讲求佛家讲求“悟悟”,高中历史也要学,高中历史也要学“悟悟”。
这种悟性就是对这种悟性就是对历史规律历史规律的认识,就是对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的认识,就是对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领悟要培养这种悟性就需要平时试着对历史进行大必然性的领悟要培养这种悟性就需要平时试着对历史进行大时间跨度和大空间跨度的深入思考,并联系实际,在知道时间跨度和大空间跨度的深入思考,并联系实际,在知道“是是什么什么”的基础上,多想想的基础上,多想想“为什么为什么”、、“将怎样将怎样”一旦能够一旦能够“悟悟”懂历史,就可以自如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各种问题懂历史,就可以自如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结束语结束语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历史是相对变化小的学科相对其它几科,历史:历史是相对变化小的学科相对其它几科,历史虽然不容易拿高分,但不是不能拿高分一旦拿了高分马上就虽然不容易拿高分,但不是不能拿高分一旦拿了高分马上就会与别人拉开很大的分数档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我们会与别人拉开很大的分数档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我们把历史作为提高成绩的突破口之一,争取把历史作为提高成绩的突破口之一,争取拿高分拿高分 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历历史史1 1历历史史2 2历历史史3 3必修模块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要内容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C的战争与和平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简述:中国历史分期简述:中国历史分期18401840年鸦片战争年鸦片战争19491949年新中国成立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了漫长的包括了漫长的100100多万年的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一千多年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和两千多年的,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共共110110年年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至今至今石石器器时时代代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另:天皇、地皇、泰皇)(另: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1. 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约距今约距今170170万年前万年前—前前20702070年年))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史:((约距今约距今170170万年前万年前——18401840年)年)青铜时代青铜时代统一时期统一时期大分裂时期大分裂时期2. 2.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前前20702070——前前476476年年夏朝:夏朝:夏禹夏禹————夏桀(夏桀(前前20702070——前前16001600年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商朝:商汤商汤————商纣(商纣(前前16001600——前前10461046年年)) 殷(今河南安阳)殷(今河南安阳)西周:西周:周武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幽王((前前10461046——前前771771年年)) 镐(今陕西西安)镐(今陕西西安)东周:周平王东周: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前前770770——前前476476年年))铁器时代铁器时代① ①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前前475475——前前221221年年② ②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前前221221——公元公元220220年(年(咸阳、长安、洛阳)咸阳、长安、洛阳)③ ③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220——589589年年④ ④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581581——907907年年(长安、洛阳)(长安、洛阳)⑤ ⑤ 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907907——12791279年年(开封、杭州(开封、杭州 ))⑥ ⑥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12711271——18401840年年((19121912年年 北京)北京)大分裂时期大分裂时期(大统一时期)(大统一时期)第二次大分裂时期第二次大分裂时期(第三次大统一时期)(第三次大统一时期)第三次大分裂时期第三次大分裂时期(第四次大统一时期)(第四次大统一时期)3. 3.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前前475475——18401840年年二、中国近代史: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年1. 近代前期:近代前期:1840~1919年年 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有: ①①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年、1856~1860年)年) ②②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年) ③③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C60’~90’)) ④④中法战争中法战争和和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83~1885年、年、1894~1895年)年) ⑤⑤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和和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 1898年、年、1898~1900年)年) ⑥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年) ⑦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年) ⑧⑧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年开始) ⑨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年)2. 2. 近代后期:近代后期:1919~1949年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①①中共诞生和中共诞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年、年、1924~1927年年)) ②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年)) ③③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年)) ④④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年))三、中国现代史:三、中国现代史: 1949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即新中国的历史,即新中国的历史,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①①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年) ②②十年全面建设时期十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年) ③③十年文革时期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年) ④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 ((197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第1 1讲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前时间:前2070---2070---前前206206年年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第第2 2讲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前时间:前202----1912202----1912年年朝代:汉朝代:汉 清清【【考纲解读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能力要求考向定位考向定位商周时期的政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1.宗法制与今天宗法制与今天“尊宗敬祖尊宗敬祖”、、“认祖归宗认祖归宗”的内在联系的内在联系2.2.中国古代政治机构改革对当今中中国古代政治机构改革对当今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3.3.加强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加强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重大意义4.4.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5.5.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认识中外政治文明的特分立的比较认识中外政治文明的特点6.6.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与创新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与创新秦中央集权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度的形成知道知道“始皇帝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汉到元政治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拓展知识拓展2 2::中国历史上的国体变化:中国历史上的国体变化:奴隶主贵族专政奴隶主贵族专政————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各革新民主主义社会(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知识拓展知识拓展3 3::中国历史上的政体变化:中国历史上的政体变化:分封制分封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前前475475年年----1840----1840年年(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前) ) 前前475年年 前前221年年 220年年 589年年 907年年 1368年年 1840年年战国战国秦汉秦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隋唐明清明清宋元宋元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形成形成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大一统大一统封建国家分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裂和民族大融合融合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繁荣的繁荣统一多民族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盛而衰民族融合进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续发展知识拓展知识拓展1 1::中国古代史上的国体与政体演变:中国古代史上的国体与政体演变:知识体系知识体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秦朝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县制形成形成严苛法律严苛法律汉至元汉至元地方地方中央中央汉郡国并行汉郡国并行唐节度使唐节度使元行省制元行省制汉中外朝汉中外朝唐三省六部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制元中书省制 发展完善发展完善明清明清明废丞相明废丞相设内阁;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废行省设三司司清军机处清军机处 顶峰衰落顶峰衰落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宗法制初具雏形初具雏形 分封制分封制礼乐制度礼乐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王位世袭制(一)王位世袭制夏夏夏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商商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西周西周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例例1.公元前.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一、夏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夏商夏商夏商——逐步形成;西周逐步形成;西周逐步形成;西周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逐渐解体;逐渐解体;逐渐解体;(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中央相、卿士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卜、祝、史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师师执掌军权执掌军权对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影响对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影响地方地方封侯、伯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二)分封制:地方分权型国家管理形式夏商夏商夏商夏商——逐步形成;西周逐步形成;西周逐步形成;西周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发展完备;春秋战国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逐渐解体;逐渐解体;逐渐解体;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久讼不已的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即由此而来;第三是指欧洲中世纪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常被看作是各种封建社会的参照原型。
封建社会”概念的首先提出是在1929年1945年郭沫若给出了比较完整的“封建社会”的定义∶“现代的封建社会是由奴隶社会蜕化出来的阶段生产者已经不再是奴现代的封建社会是由奴隶社会蜕化出来的阶段生产者已经不再是奴隶而是被解放了的农工重要生产工具,以农业而言,便是土地已正式分割,归为私隶而是被解放了的农工重要生产工具,以农业而言,便是土地已正式分割,归为私有,而有剥削者的地主阶层出现,在工商方面则是脱离了官家的豢养,而成立了行帮有,而有剥削者的地主阶层出现,在工商方面则是脱离了官家的豢养,而成立了行帮企业建立在这阶层上面的国家是靠着地主和工商业者所献纳的税收所维持着的建立在这阶层上面的国家是靠着地主和工商业者所献纳的税收所维持着的这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封建社会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1 1、概念:、概念:分封,封建:就是分封,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封邦建国”“”“封土建国封土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土地和和人口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国,,拱卫王室 拱卫王室 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姬姓:姬姓:吴燕鲁卫晋吴燕鲁卫晋))2、目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巩固西周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同姓同姓同姓同姓同姓同姓异姓异姓异姓异姓“众众星星拱拱月月”目目的的::相相互互制制约约、、形形成成对对周周王王室室众众星星捧捧月月般般的的政政治治格格局局,,便便于于周周王王朝朝的的有有效效统统治治。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3、对象:、对象:周王周王周王周王功功功功臣臣臣臣( ( ( (异异异异姓姓姓姓) ) ) ) 王王王王族族族族( (同同同同姓姓姓姓) )周周周周公公公公子子子子伯伯伯伯禽禽禽禽召召召召公公公公之之之之子子子子成成成成王王王王弟弟弟弟先先先先代代代代的的的的贵贵贵贵族族族族) )商商商商后后后后代代代代舜舜舜舜后后后后代代代代尧尧尧尧后后后后代代代代姜姜姜姜尚尚尚尚西西西西周周周周分分分分封封封封制制制制示示示示意意意意图图图图齐齐鲁鲁燕燕晋晋蓟蓟陈陈宋宋灰色部分灰色部分: :同姓诸侯同姓诸侯白色部分白色部分: :异姓诸侯异姓诸侯25%75%( (主体主体) )特点:特点:分封对象多样化分封对象多样化,但以周但以周王王室贵室贵族族为主;为主;C•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广东、广西4、权利:、权利:5、义务:、义务: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且可以再行分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且可以再行分封(层层分封)封(层层分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天子诸候诸候权利:授民、授土、授职权利:授民、授土、授职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特点特点(侧重于(侧重于“分配分配”)) 层层受封层层受封,等级森严,体现周天子大宗地位;等级森严,体现周天子大宗地位;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B.•【【北京丰台区期末考试北京丰台区期末考试】】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讲述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一典故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宗法制 B.分封制.分封制 •C.郡县制.郡县制 D.礼乐制度.礼乐制度6 6、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的影响(评价):(评价):7 7、崩溃、崩溃::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铁器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井田制崩溃井田制崩溃1)加强周天子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加强周天子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2)有利华夏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华夏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3)诸侯独立性强,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周王室相对衰弱,形成诸侯)诸侯独立性强,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周王室相对衰弱,形成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无力保持统治的权威性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争霸的分裂局面,无力保持统治的权威性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王权,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王权,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一分为二的评价)(一分为二的评价)▲▲井田制与分封制井田制与分封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生生产产关关系系人们在劳动中的关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产品如何分配普天之下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土地国有制)莫非王土(土地国有制)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但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作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作诸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诸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奴隶主完全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奴隶主完全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它们共同维护并巩固了奴隶主的国家政权它们共同维护并巩固了奴隶主的国家政权▲▲“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退)之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退)之见(见《《左传左传·桓公五年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这反映的问题是 A A.宗法制的瓦解.宗法制的瓦解 B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 C.周王室的衰微.周王室的衰微 D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西周规定:天子八西周规定: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卿、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6464人的人的大型舞乐队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大型舞乐队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 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 B.当时鲁国的礼乐制度比较完备.当时鲁国的礼乐制度比较完备 C 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 D.孔子不满季氏的做法.孔子不满季氏的做法 C▲▲“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材料及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该出现在 A A.原始社会晚期 .原始社会晚期 B B.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 C C.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D D.秦朝.秦朝C1 1 1 1、目的:、目的:、目的:、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保证王权巩固巩固政权,有效统治,保证王权巩固( 侧重于侧重于““继承继承””)2 2 2 2、内容:、内容:、内容:、内容:3 3 3 3、特点:、特点:、特点:、特点: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家谱、祭祖))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确立大小宗的名分;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确立大小宗的名分;““天子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宗法等级。
的宗法等级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以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为核心;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是具有相对性;是““家家””与与““国国””的统一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5 5 5 5、影响:、影响:、影响:、影响:4 4 4 4、实质:、实质:、实质:、实质: 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三)宗法制:(三)宗法制:与现实紧密结合:两岸一家亲,祖国统一等问题与现实紧密结合:两岸一家亲,祖国统一等问题 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周天子 诸侯诸侯诸侯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士士 贫民贫民贫民贫民奴隶奴隶奴隶奴隶西周宗法制示意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 1 1 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2 2 2 2、、、、“ “分分分分” ”是是是是“ “宗宗宗宗” ”在政治上的体现(在政治上的体现(在政治上的体现(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序严格进行的);序严格进行的);序严格进行的); “ “宗宗宗宗” ”是是是是“ “分分分分” ”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
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3 3 3 3、、、、“ “宗宗宗宗” ”是是是是“ “分分分分” ”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团结 团结 团结 宗法制宗法制分封制分封制里里表表宗法制是分封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制度上的体现(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 3 3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1 1 1 1)世袭制度世袭制度世袭制度世袭制度2 2 2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4 4 4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分封制 B宗法制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内阁制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分封制 B.井田制井田制 C.郡县制郡县制 D.行省制行省制3、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BAB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的是( ))1)周王室)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周王嫡长子、嫡长孙3)诸侯国)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1234 B 123 C 234 D 235、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功臣、功臣 B、殷降族、殷降族 C、同姓亲族、同姓亲族 D、殷商旧族、殷商旧族C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二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就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皇位终身制与皇位而言的,主要是皇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特点是地方特点是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1、秦朝:正式建立、秦朝:正式建立2、、汉汉:巩固制度:巩固制度3、隋唐:完善、隋唐:完善4、北宋:加强、北宋:加强5、元:新发展、元:新发展6、明朝:空前强化、明朝:空前强化7、清朝:达到顶峰、清朝:达到顶峰(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汉承秦制、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节度使、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节度使、科举制)(二府三司制、通判)(二府三司制、通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中央设中书省、地方 “行省制行省制”))(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设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设军机处)(设军机处)一、从秦一、从秦一、从秦一、从秦————清朝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强化清朝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强化清朝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强化清朝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强化:1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制度的确立u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u皇帝独尊: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u皇位世袭:皇位世袭:““家天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确立确立确立确立“ “皇帝皇帝皇帝皇帝” ”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 “朕朕朕朕” ”;命令称;命令称;命令称;命令称“ “制制制制” ”或或或或“ “诏诏诏诏” ”,印称,印称,印称,印称“ “玺玺玺玺”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卷六史记卷六史记卷六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一)秦朝(一)秦朝始皇帝始皇帝太尉太尉丞相丞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三公三公奉奉常常郎郎中中令令卫卫尉尉太太仆仆廷廷尉尉典典客客宗宗正正治治粟粟内内吏吏少少府府九卿九卿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全全国政务国政务军务(虚有其军务(虚有其位)位)职掌奏章,下达诏令,职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监察兼理监察2 2、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三权分立三权分立 位高权重位高权重 内外兼管内外兼管 不得世袭不得世袭军权皇控军权皇控有何特色?有何特色?有何特色?有何特色? •例例4:: 皇帝自称皇帝自称“朕朕”,皇帝的命令称,皇帝的命令称“制制”或或“诏诏”,皇帝的印称,皇帝的印称“玺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
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目的是是 ( )( )•①①维护皇帝至尊维护皇帝至尊 ② ②增加皇帝的神秘感增加皇帝的神秘感 ③ ③统一皇家用语统一皇家用语•④④显示皇权至高无上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解析:解析:皇帝专有用语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同时也显示皇帝的皇帝专有用语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同时也显示皇帝的神秘•答案:答案:C C•例例5::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时期,最早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 )•A. A. 丞相丞相 B. B.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C. C. 太尉太尉 D. D. 诸卿诸卿•解析:解析:本题是对秦朝中央官制职权的考查,属容易题。
结合官位职权,只本题是对秦朝中央官制职权的考查,属容易题结合官位职权,只有御史大夫具有监察职能有御史大夫具有监察职能•答案:答案: B B (二)汉朝(二)汉朝(二)汉朝(二)汉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皇 帝帝中朝中朝外朝外朝尚尚书书令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丞丞 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太太 尉尉 九九 卿卿 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有事上报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起草诏令负责负责 执行执行封驳审议封驳审议① ② ③ 作用: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各部既相互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能提高办相权一分为三,各部既相互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能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决策的失误,又能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事效率,减少决策的失误,又能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
情景再现 唐太宗时期,准备在长安城里进行一项重大的工程唐太宗时期,准备在长安城里进行一项重大的工程建设建设(宫殿宫殿)试描述在当时这一工程建设的运作程序试描述在当时这一工程建设的运作程序——工部(建设)工部(建设)皇帝皇帝——中书省(决策)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执行)——户部(拨款)户部(拨款)中中书书门门下下 枢枢密密院院皇帝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三司三司宋朝:二府三司制宋朝:二府三司制1) 1) 进一步分割相权,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2 2))职权过于分散,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冗官””局面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元代:中书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影 响响 ??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政局动荡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归入归入归入归入元代: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元代: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不包括A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B B.都实行分权.都实行分权C 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都体现了集权原则D D.都具有民主性.都具有民主性D▲▲“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而使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而使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材料中的料中的“它它”是指是指 A A.秦朝中央官僚制度.秦朝中央官僚制度 B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C.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 D D.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制度B▲▲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 B 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 C.二者都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二者都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D D.二者都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二者都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B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朱元璋) 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 2、内阁制度的形成(明成祖)、内阁制度的形成(明成祖) 原因: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皇皇 帝帝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亲自掌管亲自掌管(1)(1)原因:原因:(2)(2)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时 期期名名 称称职职 权权特特 点点明太祖明太祖设设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明成祖设设内阁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官明宣宗以后明宣宗以后明宣宗以后明宣宗以后可以可以““票拟票拟””对奏疏对奏疏的处理意见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的下属机构 (3)(3)(3)(3)内阁的性质:内阁的性质:内阁的性质:内阁的性质: 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而是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4)(4)(4)(4)内阁的影响:内阁的影响:内阁的影响:内阁的影响: ①①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制约作用 ②②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制度渐趋衰落)制度渐趋衰落)制度渐趋衰落)▲▲▲▲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宰相制宰相制宰相制宰相制内阁制内阁制内阁制内阁制相同相同相同相同不同不同不同不同地位地位地位地位职权职权职权职权对皇权作用对皇权作用对皇权作用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内阁首辅内阁首辅” ≠≠“宰相宰相”??▲▲▲▲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l明朝的内阁是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的产物,无决策权无决策权。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l西方近代的内阁是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裁法定,制度赋权法定,制度赋权法定,制度赋权法定,制度赋权参与决策参与决策参与决策参与决策制约皇权制约皇权制约皇权制约皇权非法定,咨询机构非法定,咨询机构非法定,咨询机构非法定,咨询机构无决策权、票拟权无决策权、票拟权无决策权、票拟权无决策权、票拟权不能制约,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强化的产物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这种制度是指指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代的三省制、唐代的三省制C、元代的行省制度、元代的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明代的内阁制度▲▲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表述正确的是A A、汉武帝时建立、汉武帝时建立“中朝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制 制 B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C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1)(1)(1)(1)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2)(2)(2)(2)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3)(3)(3)(3)军机大臣职能:军机大臣职能:军机大臣职能: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4)(4)(4)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简简(机构简单)(机构简单)精精(人员精干)(人员精干)速速(办事效率高)(办事效率高)密密(地处内廷)(地处内廷) (5)(5)(5)(5)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皇皇 帝帝 军机处军机处 内阁内阁日常事务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军国大事清朝中枢权力机构清朝中枢权力机构▲▲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如坐朝仪”B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 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阁而于军机处”D秦朝秦朝汉末魏晋汉末魏晋唐朝唐朝宋朝宋朝元朝元朝郡郡道道路路行省行省州州州州县县县县县县州州郡郡县县路路州州县县明朝明朝清朝清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府县县省省道道府府县县 府府趋势:趋势:不断削弱地方的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以加强中央的权权力,以加强中央的权力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 1、出现:、出现:2 2、确立:、确立:3 3、内容:、内容:皇皇 帝帝郡尉郡尉(军事军事)郡守郡守(行政行政)监御史监御史(监察监察)县尉县尉(军事军事)县令县令(行政行政)县丞县丞(刑狱刑狱)有秩有秩(民政民政)三老三老(教化教化)啬夫啬夫(赋税赋税)游徼游徼(治安治安)里正里正郡郡县县乡乡里里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郡县制郡县制郡县制郡县制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秦朝秦朝皇帝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县制4 4、特点、特点((1 1)中央)中央垂直垂直管理地方管理地方((2 2)郡县长官由皇帝)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任免, ,概不世袭概不世袭4 4、、特点特点((2 2)标志着)标志着官僚官僚政治取代政治取代贵族贵族政治。
政治5 5、意义、意义((1 1)是)是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的重要环节1 1、有利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2 2、地方独立性的消除,不利经济、文化不平衡地区的发展地方独立性的消除,不利经济、文化不平衡地区的发展郡县制的作用郡县制的作用▲▲与下面两项内容的比较与下面两项内容的比较 ①①美国宪法赋予地方的自治性美国宪法赋予地方的自治性 ②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司马迁曾说:司马迁曾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不立功臣为诸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不立功臣为诸侯,使后无攻伐之患侯,使后无攻伐之患与此对应的历史史实是实行与此对应的历史史实是实行 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郡县制.郡县制 C C.君主专制.君主专制 D D.三公九卿.三公九卿B 制度制度类别类别 分封制分封制 郡县制郡县制 朝代不同朝代不同 条件不同条件不同 内容不同内容不同 作用不同作用不同 特点不同特点不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制度制度类别类别 分封制分封制 郡县制郡县制 朝代不同朝代不同 西周实行西周实行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秦朝推广(封建社会)秦朝推广(封建社会) 基础不同基础不同是与是与宗法制宗法制相联系的,以相联系的,以血缘血缘关关系为基础系为基础是在国家是在国家大一统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是按地域地域划分的划分的 内容不同内容不同分封的诸侯,王位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世袭并拥有并拥有封封地地郡县的官吏由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动,官位概,官位概不世袭不世袭,官吏只拥有,官吏只拥有俸禄俸禄没有土地没有土地 作用不同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性质不同(特点)性质不同(特点) 贵族政权贵族政权 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以以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步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西汉(二)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 B、颁布推恩令、颁布推恩令 C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 D、颁布、颁布“附益之法附益之法”A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东汉(三)东汉——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四)唐朝(四)唐朝——道、州、县三级道、州、县三级(五)宋朝(五)宋朝——路、州、县三级路、州、县三级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六)元朝(六)元朝——行省制度行省制度 (省(省 路路 府府 州州 县)县)1 1、概况:、概况:①①中书省辖地(中书省辖地(腹里:河北,山东,山西腹里:河北,山东,山西)、行)、行省辖地、宣政院辖地(省辖地、宣政院辖地(西藏和四川、青海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 ②权力节制:权力节制:受中央节制。
民政事务报中书省,军政报枢密院,定期觐见受中央节制民政事务报中书省,军政报枢密院,定期觐见皇帝述职皇帝述职③③监管机能:以监察机构监督,同时以官员互迁监管机能:以监察机构监督,同时以官员互迁形式控制形式控制行省制的意义行省制的意义①①是我国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省制的开端,为后世所沿用为后世所沿用②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于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七)明朝(七)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八)清朝(八)清朝——省、道、府、县省、道、府、县▲▲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各种军政大权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度有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A A、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清代密折制: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清代密折制: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C①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 ,最后听命于君主最后听命于君主② ②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 ,牢牢控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监督和考核③③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④ ④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 ,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三、监察制度的演变三、监察制度的演变一)演变(一)演变1 1、秦朝:、秦朝:中央:中央:地方:地方:2 2、汉朝:、汉朝: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监御史监御史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州)刺史(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州)刺史(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御史台御史台( (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 央监察央监察机构机构 ) )4 4、明朝:、明朝:都察院(都察院(由御史台发展而来)由御史台发展而来)(二)评价(二)评价((1 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2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坏. .2 2、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1 1、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 3、宋朝:、宋朝:地方:地方: 设通判监督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中央:中央:地方:地方:按察使司按察使司实行时间实行时间选官制度选官制度选官依据选官依据特点特点局限局限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九品中正制正制科举制科举制西周至西周至春秋春秋官职世袭官职世袭被限定在贵被限定在贵族范围族范围汉汉魏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以官举士来以官举士来源基层源基层中正评定授官中正评定授官依据依据成为世族把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持政权的工具隋唐北宋隋唐北宋明清明清考试选官考试选官仕途开放仕途开放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束缚思想封闭性:以官举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百姓不得参与四、选官制度的变化四、选官制度的变化世袭世袭才能品德才能品德门第门第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全面认识科举制?全面认识科举制?((1)时间:)时间:隋代隋炀帝时形成,唐代逐渐完善隋代隋炀帝时形成,唐代逐渐完善2)形式:)形式:考试形式考试形式3)内容:)内容:由诗、赋、经等到专考儒家经典由诗、赋、经等到专考儒家经典。
4)实质:)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护封建专制统治5)影响:)影响: ①①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基础;; ②②保证了从政人员具有较高的保证了从政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 ③③促成读书风尚、教育的发展,有利社会促成读书风尚、教育的发展,有利社会重学风气重学风气形成,促成社会稳定形成,促成社会稳定 ④④以考试方式选官,有利社会以考试方式选官,有利社会公平公正公平公正,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甚至有时可以缓和民,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甚至有时可以缓和民族、阶级矛盾(清朝),具有合理性族、阶级矛盾(清朝),具有合理性 ⑤⑤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阻碍社会进步▲▲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是因为 A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 B、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基础 C C、君主控制用人权、君主控制用人权 D D、实现了选贤任能、实现了选贤任能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二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就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皇位终身制与皇位而言的,主要是皇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特点是地方特点是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五、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五、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思想方面:1、由封建小农经济分散性、不稳定性决定、由封建小农经济分散性、不稳定性决定--根本原因根本原因4、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2、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形成原因(二)形成原因▲▲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马克思选集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第一卷.第693693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页)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说明 A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 C.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D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C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确立的标志:(三)确立的标志:①①皇权至上原则最突出特征)皇权至上原则最突出特征)②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④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⑤⑤宣扬宣扬“君权神君权神授授”⑥⑥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四)特点:(四)特点: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选官制度;加强思想控制体制,选官制度;加强思想控制五)制度的本质(五)制度的本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专制统治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专制统治六)内部矛盾(六)内部矛盾 一是中央内部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一是中央内部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央和地方的矛盾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 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1 1)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一与领土完整2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 3)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 4))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明清之际)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明清之际)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1)政治上,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在决策上具有)政治上,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贪污腐化。
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贪污腐化2 2)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3 3)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潮)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相违背,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流相违背,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十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十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 2、消极影响(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为主)、消极影响(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为主)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原因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原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的必然结果的必然结果的必然结果 ①①①①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②②②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 ③③③③外来影响:外来影响:外来影响:外来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传入, ,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制度制度制度, ,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
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重点优化重点优化 消亡消亡】】 ①①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在人神关系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以神权服务于上,鼓吹君权神授,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上,宣扬君令臣从,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一切大权,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一人全面垄断了全国的一切大权,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②②人治高于法治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③③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④④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⑤⑤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⑥⑥自始至终:充斥着皇帝与丞相,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自始至终:充斥着皇帝与丞相,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