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阿坝县概况.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203824722
  • 上传时间:2021-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阿坝县概况1.1 基本情况1.1.1 地理位置阿坝县位于省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北段,长江、黄河支流分水岭河原地带,是、甘肃、青海三省集合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10700″~1023450″和北纬3218~3337之间,东西宽146km,南北长145km,幅员面积10435.04km2东邻红原、若尔盖县,南与马尔康、壤塘县毗邻,西接青海省班玛、久治县,北与甘肃省玛曲县隔河相望县城阿坝镇,海拔3290m,距州府马尔康250km ,距省会成都505km,是川、甘、青3省的经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1.2 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山槽区,川西高原北隅长江、黄河支流分水岭河源地带,地形复杂县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为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山大幅度抬升而形成的高原地貌类型中山、高山、丘状高原和高平原呈无规律的立体分布,并有高原山地向高山峡谷过渡的地貌特征,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由5141m递减到2857m,相对高差2284m,平均海拔3999m县内按地貌类型分为东北丘状高原、平坦高原区,中西部盆地、高原山地区,南部高、中山河谷林区三种不同地貌类型。

      2)气候阿坝县属川西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无明显的四季之分,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3.3℃,极端最高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33.9℃,初冬间日数为37d,相对无霜期仅33.4d,年平均降水712mm,多年平均蒸发量775.3mm,年平均相对湿度65%,全年降水量的85.7%集中于5~10月,这种水、热同季的自然条件,把森林分布上限提高到海拔4000m左右高寒山区霜雪全年可见,最大冻土深为1.2~1.5m冰雹、霜冻是本区的主要灾害天气3)水文阿坝县境垮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有长江水系两条支流120多条溪沟,麻尔曲河由西向东流经马尔康后汇入大渡河,河谷陡峭,水流湍急;阿曲河由西北向东南斜贯中部盆地,两岸植被稀少,河床淤塞;则曲河、若柯、尼柯河河面较宽,水量丰富,洪水季节,可流送木材它们具有山岳河流的特点即旱季水清见底,流量较少,洪水季节,流量剧增,河水深蚀,含沙量大黄河流经阿坝县18.65km,有贾曲15条支流和溪沟流速缓慢,冬季封冻,还有赛尔日、阿措喀等24个淡水湖泊星罗棋布,最大24.5hm2,最小0.9hm2全县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7654.24hm2,占全县总面积0.73%。

      多年地表水径流量346.4mm,地表水径流量33.74亿m3,地下水径流量1.68亿m3,人均占有量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4.91倍,水质好,可供人畜饮用和灌溉农田草场,为发展全县水电、林业、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土壤区内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共有8个土类,15个亚类,10个土属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为地带性土壤,呈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纯牧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西南部林区以棕壤,暗棕壤与亚高山草甸土呈明显的犬牙交错分布,互为复区中西部半农半牧区和东北部纯牧区以褐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复区5)植被阿坝县植被类型以亚高山草甸植被为主,并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形成了寒温带和寒带不同的森林、灌丛、草甸类型,森林分区隶属草甸边缘针叶林区,紫果云杉、粗枝云杉、岷江冷杉、红桦、白桦、白杨等为主要建群种;灌木有忍冬、沙棘、蔷薇、悬钩子、小檗、杜鹃、绣线菊等;草本植物共有56科,182属,363种,主要有中生或中湿生的莎草、蒿草、苔草属植物、中生杂类草和部分旱生植物,草群密度大,层次多,全县的森林植被多为单树种或生态特殊相似的树种构成单纯林,构成块状与草甸复合镶嵌。

      野生中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分布广,全县共有69科,179种,主要有贝母、虫草、甘松、大黄、羌活等主要农作物为耐寒作物,有青稞、豌豆、胡豆、土豆、油菜和疏菜等1.1.3 土地利用现状阿坝县土地面积1043503.5hm2,其中:耕地6740.0hm2,占该县总面积的0.7%;林地164291.4hm2,占15.7%;草地836333.0hm2,占80.2%;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2449.7hm2,占0.2%,水域7654.2hm2,占0.7%,未利用地26034.2hm2,占1.5%1.1.4 社会经济条件阿坝县辖18个乡、1个镇、2个牧场、8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010年年末总人口72560人,其中:农业人口64780人,人口密度6.6人/km2;是一个以藏族(占89%)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其他少数民族有羌、回、满、土家、苗、彝等2010年阿坝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16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67万,第二产业增加值718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999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524元全县境内共拥有公路535km,其中:省道121km,县级公路307km,乡公路107km,林区公路264km,可通往邻县各地及县内各乡和80%的村寨,交通较为落后。

      阿坝县社会经济情况详见附表21.1.5 沙化土地分布范围、现状及危害情况1.1.5.1 沙区分布范围沙化土地涉及阿坝县的求吉玛、贾洛、麦尔玛、河支4个乡、18个村见表2-1表2-1 沙区涉及乡(镇)村数量表乡(场、镇)合计求吉玛贾洛麦尔玛河支村数1836541.1.5.2 沙化土地现况阿坝县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牧区产业的重点乡,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据阿坝县沙化土地监测报告,县内沙化土地总面积9683.1hm2,其中:固定沙地面积4368.0hm2,占沙化土地的45.11%;露沙地面积5315.1hm2,占54.89%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求吉玛乡、贾洛乡、麦尔玛乡3个畜牧乡和河支乡1个农牧乡详见附表31.1.5.3 沙化危害情况阿坝县土地沙化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危害性表现:一是对畜牧业的危害由于沙化土地加剧和草场牲畜超载,使草场退化严重,单位面积产草量严重下降,初步调查沙化地块产草量已下降30~40%,严重制约着牧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对城乡环境的危害由于沙化土地一部分分布在上阿坝地区,城乡比较聚集,地势高,秋、冬季雨雪少,大风天气越来越多,致使城镇遍街黄沙飞,对城乡环境危害严重;三是对农业的危害。

      阿坝县中西部盆地是牧区粮食主产区,由于沙化土地逐年递增,致使越来越多的农耕地受到威胁,初步调查沙化地块农作物产量下降15%1.2 防沙治沙工程概况阿坝县于1991年以阿县府发〔1991〕35号文制定了“1991~2000年治沙工程规划方案”,并在沙区主要所在地—上、中阿坝两个行政区域约20km的漫长河谷地带带状展开实施1992~1996年“万亩杨树林”工程造林在阿曲河畔进行了规划和实施;同时还在县城后山种植了防护林及河边公园绿化林;1996~1999年在龙藏乡卡西村分别规划实施了万亩速丰林建设; 2004年在畜牧区域贾洛乡的固定沙化土地上实施了人工造林,面积118.3hm2,同时还对河支乡的两个沙化地块计191.5hm2进行了封育补播2010年在贾洛乡实施了省级沙化治理试点项目,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86hm2,其中,植灌种草103hm2,种草183hm2总结出了“种植灌木、混播牧草”的固定沙地治理模式,在露沙地采取“混播牧草”的治理模式,筛选出高山柳、沙棘、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等适宜的治沙植物由于阿坝县缺乏专项治沙资金,小型沙化治理后续管护工程难以跟上,部分沙区治理工作进程缓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