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大字.doc
2页1《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 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 处 《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 拱而天下治 ”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之一,阐述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 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 为 三、词类活用 ①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②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⑤ 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四、重要虚词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2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 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修饰。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智力低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③安步当 dàng 车: 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 信: ①信者效其忠: 诚信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 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④不求闻达与诸侯: 追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反问语气,呢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五、句法 1、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 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六.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 ,不要 七、成语: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