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为例.ppt
64页高级英语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与跨文化课程教学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以张汉熙主编以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高级英语》》为例为例•本文以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本文以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高级英语高级英语》》1&2((1995年修订本和年修订本和2011年第三版)(以下年第三版)(以下简称简称《《高级英语高级英语》》)为例,分析不同课文所蕴)为例,分析不同课文所蕴含的跨文化知识,探讨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主含的跨文化知识,探讨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导的“高级英语高级英语”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考虑到取材的全面性,本研究基本上涉及到(考虑到取材的全面性,本研究基本上涉及到了书中所有的课文了书中所有的课文•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积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完成读书笔记和撰写发极参与(尤其是完成读书笔记和撰写发言提纲)言提纲)•在帮助学生了解异文化中的不同内容之时,在帮助学生了解异文化中的不同内容之时,鼓励学生结合本文化中的对应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结合本文化中的对应方面进行思考,整合各方面的知识开展批判性对比分析;整合各方面的知识开展批判性对比分析;•有时需要换位思考(移情作用),培养共鸣,有时需要换位思考(移情作用),培养共鸣,有时需要批评、扬弃;有时需要吸收继承。
有时需要批评、扬弃;有时需要吸收继承一、跨文化能力一、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可谓新出现的概念,国内研究者跨文化能力可谓新出现的概念,国内研究者涉及相关话题时大都使用涉及相关话题时大都使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而相比之下探讨,而相比之下探讨“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显得非常少国内外文献中经常将二者交替显得非常少国内外文献中经常将二者交替使用(如使用(如Hismanoglu,,2011;;Watson et al. 2013;任裕海;任裕海 2007;高兆金;高兆金 2010等),所谈等),所谈的内容大体相同的内容大体相同•国外对跨文化能力的研究较多,而大多在谈国外对跨文化能力的研究较多,而大多在谈论跨文化交际时论及跨文化能力论跨文化交际时论及跨文化能力Behrnd & Porzelt 2012::213-223;;Hismanoglu, 2011::805-817))•国内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国内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吴显英,探讨(吴显英,2008;祖晓梅,;祖晓梅,2003),并),并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了相应的见解(潘亚玲,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了相应的见解(潘亚玲,2008;许力生,;许力生,2011;高一虹,;高一虹,2002))•这些研究均强调跨文化意识与态度、跨文化这些研究均强调跨文化意识与态度、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沟通,客观、公正的文化批判知识和跨文化沟通,客观、公正的文化批判意识,对文化的积极态度,这是跨文化能力意识,对文化的积极态度,这是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容。
的核心内容•然而笔者认为,跨文化能力还该包括一点,然而笔者认为,跨文化能力还该包括一点,即了解、借鉴他民族、他文化看问题的理念即了解、借鉴他民族、他文化看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以便能够和思维方式,以便能够“洋为中用洋为中用”,,“他他为我用为我用”•综上所述,本文对跨文化能力做出以下定义:综上所述,本文对跨文化能力做出以下定义:•能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不同文化能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进行客观背景下的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并能随之付诸实践的能力评价、分析并能随之付诸实践的能力•培养跨文化能力,其目的在于实现有效的培养跨文化能力,其目的在于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二、英语专业教学与二、英语专业教学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国内英语教学强调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体现国内英语教学强调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英语作为人文学科的专业性特征,凸显了了英语作为人文学科的专业性特征,凸显了跨语言、跨文化的核心所在跨语言、跨文化的核心所在•在语言能力(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导在语言能力(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导入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强调跨文化意识(文入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强调跨文化意识(文化的敏感性、洞察力、积极的文化态度)。
化的敏感性、洞察力、积极的文化态度)•“高级英语高级英语”是英语本科高年级阶段的核心是英语本科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应该围绕培养课程,应该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培养培养学生的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和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的需要)”的目标之上(新的目标之上(新《《大纲大纲》》 2000)三、三、“高级英语高级英语”课程教课程教学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高级英语高级英语》》1&2((1995年修订本和年修订本和2011年第三版)年第三版)(以下简称(以下简称《《高级英语高级英语》》))•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主导的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主导的“高级英语高级英语”教学思路教学思路 • 该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涉及文该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涉及文学、语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贸学、语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贸易、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综合性易、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综合性强;强; • 主题新颖,有较强的思想性;主题新颖,有较强的思想性;• 语言有难度且各具风格,展现不同用语言有难度且各具风格,展现不同用词特色和话语策略。
词特色和话语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一) 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提高跨文化素养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提高跨文化素养•《高级英语》的课文含有较丰富的主题,知识性、《高级英语》的课文含有较丰富的主题,知识性、思想性较强,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从跨文化能力思想性较强,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层面看,不同的课文表现的主题丰富多彩,培养的层面看,不同的课文表现的主题丰富多彩,诸如诸如“风土人情风土人情”,“种族关系种族关系”、、“跨文化碰撞跨文化碰撞”、、“人与自然人与自然”、、“民族心理民族心理”、、“ 法律与社法律与社会会”、、“国际政治、贸易国际政治、贸易”、、“现代科技与生活现代科技与生活”、、“历史、政治历史、政治”、、“文学与人生文学与人生”等等•结合这些话题进行批判性对比分析,不仅能结合这些话题进行批判性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有助于跨文化能力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有助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举例说明:举例说明: •1.风土人情.风土人情•“中东集市中东集市”((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课文以西方旅行者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中东集市的风土人课文以西方旅行者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中东集市的风土人情、生活风貌。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这只是中东社会生情、生活风貌从跨文化的视角看,这只是中东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小的剪影,但不是全部,须防止看问题时难活的一个小小的剪影,但不是全部,须防止看问题时难免会带有的文化定型,以点代面,认为这就是免会带有的文化定型,以点代面,认为这就是“中东中东”或或 “中东的日常生活中东的日常生活”•可进一步思考:西方旅行者笔下的可进一步思考:西方旅行者笔下的“中东集市中东集市”与自己与自己了解的有何异同?又与中东人描写的了解的有何异同?又与中东人描写的“中东集市中东集市”有何有何异同?这些差异说明什么?将这些问题提出并让学生课异同?这些差异说明什么?将这些问题提出并让学生课后查资料,撰写发言提纲或小文章,既探讨了跨文化问后查资料,撰写发言提纲或小文章,既探讨了跨文化问题们又有助于能学生写作、研究能力的提高题们又有助于能学生写作、研究能力的提高•2.跨文化碰撞.跨文化碰撞•书中有关书中有关“跨文化碰撞跨文化碰撞”的课文有好几篇,如的课文有好几篇,如“外婆的外婆的日用家当日用家当”、、“广岛广岛---‘最有活力的最有活力的’城市城市”、、 “三杯三杯茶茶”、、“潜水鸟潜水鸟”、、“一个发现:作为一个美国人到底一个发现:作为一个美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通往雨山之路通往雨山之路”、、“那些离开奥米那些离开奥米勒斯镇的人们勒斯镇的人们”等。
中国学生读到这些文章之后,不仅等中国学生读到这些文章之后,不仅了解到有关身份认同、文化群体、民族了解到有关身份认同、文化群体、民族/种族关系、个体种族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不同的生活观等等,还会结合本文化的与群体的关系、不同的生活观等等,还会结合本文化的思想观念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思想观念对这些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举例分析如下:举例分析如下:•((1)身份认同问题)身份认同问题•艾莉丝艾莉丝·沃克的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外婆的日用家当”((1973)和詹姆斯)和詹姆斯·鲍德温的鲍德温的“一个发现:作为一个美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发现:作为一个美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涉及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群体之间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反涉及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群体之间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反映出非裔美国人对身份认同的思考映出非裔美国人对身份认同的思考•鲍德温和迪依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出了他们以及当时大多数鲍德温和迪依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出了他们以及当时大多数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观,首先是美国人,然后是非洲人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观,首先是美国人,然后是非洲人的后裔•“通往雨山之路通往雨山之路”((1969)也是一篇关于种族身份的文章。
也是一篇关于种族身份的文章作司各特作司各特·莫马戴莫马戴 (1934-)是当代著名的美国本土作家,他是当代著名的美国本土作家,他将个人的生活故事与民族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将个人的生活故事与民族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美国印第安人的画面栩栩如生的美国印第安人的画面•当然,作为少数族裔,自然会碰到当然,作为少数族裔,自然会碰到“双重意识双重意识”问题作者生活在当今社会,接受的是白人的教育,但这并不作者生活在当今社会,接受的是白人的教育,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维系、影响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维系、传承本民族文化,表现了美国本土居民对祖先克尔瓦人传承本民族文化,表现了美国本土居民对祖先克尔瓦人和切诺基人的强烈认同感和切诺基人的强烈认同感•在多元文化主义流行的时代,美国人如何思考美国社会在多元文化主义流行的时代,美国人如何思考美国社会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中国人又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根据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中国人又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根据这一话题,可以延伸至对流散族裔的身份认同、城市外这一话题,可以延伸至对流散族裔的身份认同、城市外来者(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等等问题进行思考,并结来者(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等等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社会、文化等因素,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合社会、文化等因素,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2)民族关系与跨文化沟通)民族关系与跨文化沟通•格雷戈格雷戈·莫顿森和大卫莫顿森和大卫·奥利弗奥利弗·里林的《三杯茶》里林的《三杯茶》(2006 ) 中有较好的关于跨文化沟通的描写科菲村的村长哈中有较好的关于跨文化沟通的描写科菲村的村长哈吉吉·阿里的阿里的“三杯茶三杯茶”;; “要想在巴尔提斯坦有所作要想在巴尔提斯坦有所作为,就得尊重当地人的习俗为,就得尊重当地人的习俗”莫顿森认识到了莫顿森认识到了“建建立良好关系的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立良好关系的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 他调整了工作他调整了工作方式,满怀激情地干活,并赢得了大家的全力以赴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干活,并赢得了大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 •不同文化对工作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工作的方式也不同文化对工作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工作的方式也不一样 •在跨文化情境中,如何及时进行沟通,做到相互理解在跨文化情境中,如何及时进行沟通,做到相互理解是解决跨文化冲突、保证工作圆满完成的关键是解决跨文化冲突、保证工作圆满完成的关键•学生可将(巴基斯坦)科菲人、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工学生可将(巴基斯坦)科菲人、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工作观进行对比,写出心得体会,到课堂上进行交流。
作观进行对比,写出心得体会,到课堂上进行交流• 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劳伦斯的“潜水鸟潜水鸟”(1970)讲述的是关于北讲述的是关于北美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故事课文中有一段描写,主美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故事课文中有一段描写,主人公人公“我我”(白人小女孩)想到法裔混血儿皮格特,就(白人小女孩)想到法裔混血儿皮格特,就立即展开立即展开“丰富丰富”的联想:的联想:“皮格特就是森林的女儿,皮格特就是森林的女儿,是大自然的小预言家只要我虚心讨教,她就会告诉我是大自然的小预言家只要我虚心讨教,她就会告诉我一些她肯定知道的奥秘一些她肯定知道的奥秘——如夜鹰在哪儿筑巢,郊狼如如夜鹰在哪儿筑巢,郊狼如何育雏的,或是《海华沙之歌》之中提到的任何事情何育雏的,或是《海华沙之歌》之中提到的任何事情”•应注意跨文化情景中对他群体的刻板印象或文化定型应注意跨文化情景中对他群体的刻板印象或文化定型(stereotype)这一问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个案,这一问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个案,哪些属于这种来自文学作品和大众传媒的、哪些属于这种来自文学作品和大众传媒的、“以群体特以群体特征代替个体特征征代替个体特征”或者或者“以个体特征代替群体特征以个体特征代替群体特征”的的刻板印象描写,并将分析写成读书笔记。
刻板印象描写,并将分析写成读书笔记•((3)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美国小说家乌尔苏美国小说家乌尔苏·拉拉·葛文女士的葛文女士的“那些离开奥米那些离开奥米勒斯镇的人们勒斯镇的人们”((1973)一文,以个体)一文,以个体---群体关系中群体关系中的幸福为主题,向读者提出道德思考的幸福为主题,向读者提出道德思考•为了群体的幸福,个体必需做出牺牲为了群体的幸福,个体必需做出牺牲•这一观念确实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之中不同的文化这一观念确实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之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尝试由此可引出相关的群体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尝试由此可引出相关的跨文化思考:在以个体为取向的社会里,人们会这样跨文化思考:在以个体为取向的社会里,人们会这样认为吗?在群体为取向的社会里,是否人们的价值观认为吗?在群体为取向的社会里,是否人们的价值观就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做比就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做比较分析,结合本文化的价值观进行深入探讨较分析,结合本文化的价值观进行深入探讨•((4)不同的世界观、生活观)不同的世界观、生活观•“广岛广岛---‘最有活力的最有活力的’城市城市”一文表现出西方人和一文表现出西方人和东方人在、世界观和生活观方面的差异。
东方人在、世界观和生活观方面的差异•课文的副标题将课文的副标题将“最有活力的最有活力的”一词加上了引号,说一词加上了引号,说明作者最初并不认为该市经历了原子弹爆炸之后还会明作者最初并不认为该市经历了原子弹爆炸之后还会具有活力,但最后他似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当地人具有活力,但最后他似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当地人的表情可以表明该市的表情可以表明该市“最具有活力最具有活力”•他曾以西方人的视角来预设东方,其广岛之行可谓他曾以西方人的视角来预设东方,其广岛之行可谓“西方人眼中的日本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但这种先入为主的定型视角最后被发现是错误的但这种先入为主的定型视角最后被发现是错误的•其次,该文也涉及到日本人对历史与现实、今世与来其次,该文也涉及到日本人对历史与现实、今世与来世等命题的不同看法世等命题的不同看法•可以就这些话题,引导学生结合本民族文化的相关因可以就这些话题,引导学生结合本民族文化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5)和谐处理种族关系)和谐处理种族关系•奥巴马(奥巴马(2008年年3月月18日)日)“为了更完美的联邦为了更完美的联邦” “我参加总统竞选,是因为我坚信这一信念,我们只我参加总统竞选,是因为我坚信这一信念,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这就需有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这就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我们拥有共同的理想;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肤色,我们虽拥有共同的理想;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肤色,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都希望朝着共同的目标迈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都希望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完美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完美•跨文化能力首先要求人们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跨文化能力首先要求人们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如果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能付诸于行动,理如果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能付诸于行动,理想离现实就不远了想离现实就不远了•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原因,种族问题在美国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原因,种族问题在美国成了一个痼疾成了一个痼疾•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处理好种族关系有利于政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处理好种族关系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在全球范围内,相互理解、协作努力将会带来世界和在全球范围内,相互理解、协作努力将会带来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由此引发的关于跨文化能力的思考将平和社会进步由此引发的关于跨文化能力的思考将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二)学习他文化群体看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二)学习他文化群体看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高级英语》教材中不少课文都是关于西方人对环境、《高级英语》教材中不少课文都是关于西方人对环境、社会、科技、法律、经济、政治的看法和思考,大致社会、科技、法律、经济、政治的看法和思考,大致涉及了涉及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民族心理民族心理”、、“法律与社会法律与社会”、、“现代科技与生活现代科技与生活”、、“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国际贸国际贸易易”、、“ 历史历史”、、“经济与生活经济与生活”、、“文学与人生文学与人生”等内容。
等内容• 教学中,通过了解英美人士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借鉴教学中,通过了解英美人士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并结合本文化群体中相关的领域进他们的思维方式,并结合本文化群体中相关的领域进行思考,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培养跨文行思考,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培养跨文化能力举例说明举例说明•1.关于人与自然.关于人与自然•中西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中西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是本着处是本着“征服自然征服自然”的理念,坚信的理念,坚信“人定胜天人定胜天”,进而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人们所需的一切,还,进而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人们所需的一切,还是应本着是应本着“和谐和谐”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沙漠中的船队沙漠中的船队”一文节选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调查一文节选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调查报告(报告(1992)文章向读者呈现出全球环境破坏的严)文章向读者呈现出全球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并提出不同的策略,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共同重问题,并提出不同的策略,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努力,一起解决环境问题。
努力,一起解决环境问题•巴里巴里·康芒纳的康芒纳的“生态学的四条规律生态学的四条规律”((1971)一文进)一文进一步阐明工业生产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并分析了一步阐明工业生产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并分析了当前造成环境破坏的社会因素,指出应在当前造成环境破坏的社会因素,指出应在“得得”与与“失失”的问题上作出恰当的选择的问题上作出恰当的选择•可以从中西方的自然观为出发点,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可以从中西方的自然观为出发点,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科学与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与生态环境等话题科学与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与生态环境等话题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传统,摒弃不良做法,共建人类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传统,摒弃不良做法,共建人类的美丽家园的美丽家园•2.关于民族心理.关于民族心理•H. L. 门肯,门肯,“嗜丑之欲嗜丑之欲”•美国人尖酸刻薄地讽刺美国人,而文章还能在美国发美国人尖酸刻薄地讽刺美国人,而文章还能在美国发表?反映出他们什么样的心理?换一种文化背景,如表?反映出他们什么样的心理?换一种文化背景,如在东方,这是否可能?为什么?是文化差异吗?在东方,这是否可能?为什么?是文化差异吗?•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J. B. 普瑞斯特利在其普瑞斯特利在其“英国人的未来英国人的未来”一文中,分析评述了英国人的特性一文中,分析评述了英国人的特性和其民族性格(本能的感觉而不是理性的思维)。
和其民族性格(本能的感觉而不是理性的思维)•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思考该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思考该文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并提供有说服力的材料文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并提供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以此课文的主题为切入点,比较英美人看待自己的以此课文的主题为切入点,比较英美人看待自己的思想倾向与中国人的有何异同思想倾向与中国人的有何异同•3.国际政治与外交策略.国际政治与外交策略•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1961))•从国际关系与外交的角度看,肯尼迪强调的从国际关系与外交的角度看,肯尼迪强调的“和平和平”、、“合作合作”、支持、支持“联合国联合国”并加强其职能以保护并加强其职能以保护“新兴的弱小者新兴的弱小者”等等,是其演讲赢得更多听众的策略等等,是其演讲赢得更多听众的策略也是成功之处,也是跨文化语境中较具代表性的文献,也是成功之处,也是跨文化语境中较具代表性的文献,在外交场合也是一份令人信服的文稿在外交场合也是一份令人信服的文稿•4.现代科技与生活.现代科技与生活•“神奇的芯片神奇的芯片”((1978))和和“互动的生活互动的生活”((199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们带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和收效。
过去的了巨大的方便和收效过去的“天方夜谭天方夜谭”似乎回到似乎回到了现实,人人都可以成为了现实,人人都可以成为“阿拉丁阿拉丁”,去体验计算机,去体验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魔力技术产生的魔力•然而,网络也同时具有负面影响,贫富差距、信息安全、然而,网络也同时具有负面影响,贫富差距、信息安全、不良的传播内容等等不良的传播内容等等•弗洛姆的文章弗洛姆的文章“工人是创造者还是机器工人是创造者还是机器”((1955)分析)分析了工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性演变,指出现代了工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性演变,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给人造成的影响,人似乎被工业社会给人造成的影响,人似乎被“异化异化”了,不了,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个性和文化色彩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个性和文化色彩•“从天窗消失从天窗消失”((1980)一文阐述现代科技引发的现代)一文阐述现代科技引发的现代文化变化科学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世界走向趋同,文化变化科学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世界走向趋同,文化的个性在逐渐减弱;技术的同一性使现代人也走文化的个性在逐渐减弱;技术的同一性使现代人也走向趋同,其文化和个性不再像以往那样鲜明向趋同,其文化和个性不再像以往那样鲜明。
•在异文化环境中,人们对现代科技与社会生活进行描述、在异文化环境中,人们对现代科技与社会生活进行描述、评论,涉及人的价值观、信念等文化因素而在本文评论,涉及人的价值观、信念等文化因素而在本文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科技进步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科技进步给工作、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人们又是怎样思考这些问题的种种影响,人们又是怎样思考这些问题的•在更加宽泛的跨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看法又有什么异同,在更加宽泛的跨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看法又有什么异同,说明什么围绕这些话题,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查说明什么围绕这些话题,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找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5. 文学与人生文学与人生•文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对人的生命、心理和精神的艺文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对人的生命、心理和精神的艺术探索中西方文学充满对人、对人生、对人与社会术探索中西方文学充满对人、对人生、对人与社会的思考《高级英语》所选文学类文章出自西方名家的思考《高级英语》所选文学类文章出自西方名家之手,讲述的或探讨的关于人生、人与社会等问题,之手,讲述的或探讨的关于人生、人与社会等问题,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西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思考自身以及本文观,也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思考自身以及本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关于生与死、成功与失败、梦想与现化背景下的各种关于生与死、成功与失败、梦想与现实等问题。
实等问题•“马克马克·吐温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美国的一面镜子”((1975))•“海上无路标海上无路标”((1961))•“痛苦的年轻人痛苦的年轻人”•生活经历对人生的影响乃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生活经历对人生的影响乃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可做对比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可做对比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哪些相似的描写,反映了关于人的什么问题,学中有哪些相似的描写,反映了关于人的什么问题,揭示了哪些普遍性因素等等揭示了哪些普遍性因素等等•通过不同的课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方人对不同问通过不同的课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方人对不同问题的思考,领会他们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题的思考,领会他们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征,借鉴其长处中国学生对此进行的思考和评论即征,借鉴其长处中国学生对此进行的思考和评论即是展开进行跨文化比较的过程,有助于跨文化能力的是展开进行跨文化比较的过程,有助于跨文化能力的提升•(三三) 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跨文化技能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跨文化技能•除了主题思想外,教材课文中的语言(如词汇手段、除了主题思想外,教材课文中的语言(如词汇手段、修辞手法等)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准确把握这修辞手法等)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准确把握这些信息的内涵将有助于跨文化素养的训练和能力的些信息的内涵将有助于跨文化素养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提高•《高级英语》教材中此类例子比比皆是,但考虑到《高级英语》教材中此类例子比比皆是,但考虑到篇幅,一般常识性的例子就不再进行举例分析篇幅,一般常识性的例子就不再进行举例分析•1. 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内涵•((1)) 专有名词中的文化内涵专有名词中的文化内涵•Unlike the hulking Calibans of vacuum tubes and tangled wires from which it evolved, it is cheap, easy to mass produce, fast, infinitely versatile and convenient. (The Age of Miracle Chips)•Caliban: 凯列班,莎士比亚《暴风雨》中普洛斯佩罗的凯列班,莎士比亚《暴风雨》中普洛斯佩罗的奴隶,半人半兽的怪物这里形容老计算机又大又丑,奴隶,半人半兽的怪物这里形容老计算机又大又丑,就像凯列班一样就像凯列班一样•They were afraid we would get one of [Senator] Proxmire’s Golden Fleece awards. (An Interactive Life)•美国参院议员美国参院议员Proxmire反对政府开支浪费。
如果发现反对政府开支浪费如果发现政府的某个项目最为愚蠢、最为浪费、最为腐败,这政府的某个项目最为愚蠢、最为浪费、最为腐败,这个项目就会被授予个项目就会被授予“金羊毛奖金羊毛奖”((《高级英语》第一册《高级英语》第一册·修订版,修订版,1995::140)文中指这些研发者们担心他)文中指这些研发者们担心他们的研究虽然会有成效,但代价也很大们的研究虽然会有成效,但代价也很大 •I ground my teeth. I was not Pygmalion; I was Frankenstein, and my monster had me by the throat. (Love Is a Fallacy)•((2)西方社会某一历史时期所指称的事物)西方社会某一历史时期所指称的事物/事件事件•课文中有一些词汇是西方社会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事物、课文中有一些词汇是西方社会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源于西方作家笔下描述事物、现象的概念现象,或者是源于西方作家笔下描述事物、现象的概念对这些词汇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加强跨对这些词汇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加强跨文化知识的学习。
简要举例如下文化知识的学习简要举例如下•…memories of the deliciously illicit thrill of the first visit to a speakeasy, of the brave denunciation of Puritan morality, and of the fashionable experimentations in amour in the parked sedan on a country road.…(The Sad Young Men)•speakeasy 地下酒吧地下酒吧; 文中指文中指“1920至至1933年在美国非法年在美国非法出售酒精饮料的酒吧出售酒精饮料的酒吧”(有道桌面词典)(有道桌面词典)•I should have known they’d come back when the Charleston came back. (Love Is a Fallacy)•Charleston: 查尔斯顿舞(查尔斯顿舞(“20世纪世纪20年代较为流行的一种年代较为流行的一种欢快的舞蹈欢快的舞蹈”)(有道桌面词典))(有道桌面词典)•Even the most incorrigible maverick has to be born somewhere. He may leave the group that produced him---he may be forced to---but nothing will efface his origins, the marks of which he carries with him everywhere. (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Maverick:独立不羁的、不落俗套的(人),因:独立不羁的、不落俗套的(人),因19世纪德世纪德克萨斯州牧场主克萨斯州牧场主Samuel Maverick不在小牛身上烙印而来不在小牛身上烙印而来 (董乐山,(董乐山,1988::249))。
文中指文中指“独行其是独行其是”之人•Faustian Economics浮士德经济;浮士德式的浮士德经济;浮士德式的经济(学)经济(学)•“浮士德浮士德”源自源自16世纪英国剧作家、诗人、文世纪英国剧作家、诗人、文学理论家克里斯托弗学理论家克里斯托弗·马娄的作品马娄的作品《《浮士德博士浮士德博士》》((1604) •“浮士德经济浮士德经济”出自美国诗人、随笔作家、小出自美国诗人、随笔作家、小说家温德尔说家温德尔·拜瑞(拜瑞(1934-)的同名文章,该词)的同名文章,该词也是文章的标题,系作者对美国的经济(所谓也是文章的标题,系作者对美国的经济(所谓世界经济之楷模)的描述,世界经济之楷模)的描述,•指目前盛行的指目前盛行的“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只顾眼前、不计后果”的经济的经济理念和行为美国的经济发展类似理念和行为美国的经济发展类似“浮士德式浮士德式的追求和尝试的追求和尝试”,带有,带有“极致狂妄极致狂妄”的色彩•((3)习语、典故)习语、典故•I asked whether for him,…, this was not bowing down in the House of Rimmon.((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 But P&O has no intention of throwing the towel. (Britannia Rues the Waves)•“throwing the towel”,拳击比赛用语,把毛巾或海绵扔,拳击比赛用语,把毛巾或海绵扔出来意指出来意指“认输、投降认输、投降”。
•What underlies this sound and fury? (But What’s a Dictionary for?)•sound and fury出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斯》,出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斯》,“it is a tale / told by an /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 signifying nothing.” ( Macbeth, Act V, Scene IV, L. 26-28)(《高级英语教师用书》第一册(《高级英语教师用书》第一册·修订版,修订版,1995::254))•意为意为“痴人言论,除了愤怒就是喧嚣,毫无他意痴人言论,除了愤怒就是喧嚣,毫无他意”若不明白此语的出处,便难以体会到原文作者具有的讽不明白此语的出处,便难以体会到原文作者具有的讽刺口吻•2. 修辞手法中的文化内涵修辞手法中的文化内涵•修辞手法中大多带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以修辞手法中大多带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以“换称换称”和和“双关语双关语”为例•((1)换称)换称 ((Antonomasia))•例例1:专有名词替代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替代普通名词•A bent Pickwick in blue uniform: a bent, fat, benevolent, old gentleman in navy uniform. Pickwick is used here as an antonomasia, the use of proper name to designate a member of a class: as a Solomon for a wise ruler. •Pickwick 是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匹克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克外传》(威克外传》(Pickwick Papers)中的主人公,个子不高,)中的主人公,个子不高,身体微胖,是个心地善良的绅士。
丘吉尔的外形与之相身体微胖,是个心地善良的绅士丘吉尔的外形与之相像,就被描写成一个像,就被描写成一个“穿着蓝制服、背有点驼的匹克威穿着蓝制服、背有点驼的匹克威克克”•例例2:普通名词替代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替代专有名词•Those ad campaigns celebrating the Big Apple, those T-shirts with a heart design proclaiming “I love New York,” are signs, pathetic in their desperation, of how the mighty has fallen.((Loving and Hating New York))•The Big Apple 代表纽约市,代表纽约市,“因美国报刊宣传该市富因美国报刊宣传该市富于机会,就像一个成熟的大苹果那样伸手可摘而得名于机会,就像一个成熟的大苹果那样伸手可摘而得名Big Apple原是原是1920s和和1930s哈莱姆区一个夜总会的名字哈莱姆区一个夜总会的名字黑人爵士音乐家将北方的大城市,尤其是纽约市称之黑人爵士音乐家将北方的大城市,尤其是纽约市称之为为‘大苹果大苹果’,可能是因为前往那些城市可以获得,可能是因为前往那些城市可以获得‘咬一口苹果咬一口苹果’(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及获得成功)的机会”(赵巧红,(赵巧红,2011::330)。
•((2)双关语()双关语(Pun))• 一语双关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有的双关语还暗含一语双关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有的双关语还暗含一定的文化内涵如:一定的文化内涵如:•One shop announced: DARWIN IS RINGHT---INSIDE. ((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Darwin和和right是双关语用法店主名叫是双关语用法店主名叫“达尔文达尔文”,,与提出进化论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同名;与提出进化论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同名;right即是形容即是形容词(词(“正确的正确的”)又是副词()又是副词(“恰好、正好恰好、正好”)该句可解读为句可解读为“达尔文是对的达尔文是对的”或者或者“达尔文就在里面达尔文就在里面”•3. 语言使用策略与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使用策略与社会文化现象•((1)社会语境与语体)社会语境与语体•不同的语境应该使用不同的语体,日常闲谈就使用日常生活语不同的语境应该使用不同的语体,日常闲谈就使用日常生活语言,学术交流则使用正式的语言言,学术交流则使用正式的语言酒肆闲谈与标准英语酒肆闲谈与标准英语”(Pub Talk and King’s English)一文所提及的观点很有道理,一文所提及的观点很有道理,值得借鉴。
即:不同社会阶层所使用的语言有差异,但并非一值得借鉴即:不同社会阶层所使用的语言有差异,但并非一成不变;上流社会的人经常使用普通大众的语言,发脾气的时成不变;上流社会的人经常使用普通大众的语言,发脾气的时候还会讲粗话人人都知道口语与书面语有差别,但若有人,候还会讲粗话人人都知道口语与书面语有差别,但若有人,哪怕是名人,故意在酒吧聊天时使用文绉绉的语言,那他就成哪怕是名人,故意在酒吧聊天时使用文绉绉的语言,那他就成了讨厌的家伙闲聊不是学术考证,一定要刨根问底闲聊讲了讨厌的家伙闲聊不是学术考证,一定要刨根问底闲聊讲究自由、不受束缚,可随时变换话题这些观点进一步说明语究自由、不受束缚,可随时变换话题这些观点进一步说明语体与社会语言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学外语时应避免体与社会语言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学外语时应避免“背书式背书式”的交谈,把书面语用于日常语言交流之中的交谈,把书面语用于日常语言交流之中•((2)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高级英语》所选的文学作品中,有短篇故事也有中《高级英语》所选的文学作品中,有短篇故事也有中长篇小说节选,其中的人物因身份、背景不同,使用长篇小说节选,其中的人物因身份、背景不同,使用的语言风格也大不相同。
有的使用标准的、正式的英的语言风格也大不相同有的使用标准的、正式的英语,有的使用非正式的表达、俚语或者带有语法错误语,有的使用非正式的表达、俚语或者带有语法错误的英语•举例说明:举例说明:•“讹诈讹诈”一文中,公爵和公爵夫人讲的是标准英语,而一文中,公爵和公爵夫人讲的是标准英语,而(敲诈者)奥基维尔保安讲的是蹩脚的英语且举止粗鲁敲诈者)奥基维尔保安讲的是蹩脚的英语且举止粗鲁奥基维尔的语言如:奥基维尔的语言如:•“There’s things it pays to check.”•“When they find who done that last night….”•“They got a headlight trim ring which musta come off when the kid an’ the woman was hit. ” (Blackmail)•奥基维尔的语言表明他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加上他恶意奥基维尔的语言表明他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加上他恶意敲诈,举止粗鲁,发音不标准,产生令人厌恶的感觉敲诈,举止粗鲁,发音不标准,产生令人厌恶的感觉 •“震惊世界的审判震惊世界的审判”中傲慢的法官操着方音宣称自我的话中傲慢的法官操着方音宣称自我的话凸显了其人无知、偏袒的一面。
凸显了其人无知、偏袒的一面•但并非但并非“英语不标准英语不标准”就一定是人物形象的弱点,放到就一定是人物形象的弱点,放到另外的人物身上,便成了另外的人物身上,便成了“淳朴淳朴”的特征之一如的特征之一如“马马克克·吐温吐温”一文中的哈克一文中的哈克·芬以及下文提到的芬以及下文提到的“妈妈妈妈”、、“皮格特皮格特”等•《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妈妈的语言较有风格作为第《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妈妈的语言较有风格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一人称叙述者(“我我”),妈妈使用的是标准英语而),妈妈使用的是标准英语而在对话中,妈妈使用的语言带有明显的黑人英语特征在对话中,妈妈使用的语言带有明显的黑人英语特征(语音不标准、语法错误)以及乡下人的习惯表达(常(语音不标准、语法错误)以及乡下人的习惯表达(常用用狗、蛇、蜥蜴、马尾巴等打比方)用用狗、蛇、蜥蜴、马尾巴等打比方)•妈妈说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允许)妈妈说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允许)她在对话中使用的大多是简单的词汇、不完整或带有语她在对话中使用的大多是简单的词汇、不完整或带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法错误的句子•这种标准英语和带有黑人方音、方言的语言交替使用,这种标准英语和带有黑人方音、方言的语言交替使用,暗含了非裔美国人的双重身份以及作者艾莉丝暗含了非裔美国人的双重身份以及作者艾莉丝·沃克黑沃克黑白融合的社会文化倾向。
白融合的社会文化倾向•沃克采用的语言策略,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在主流社会沃克采用的语言策略,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在主流社会中凸显黑人的声音和文化,另一方面表现其多元文化背中凸显黑人的声音和文化,另一方面表现其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融合的思想倾向景下民族融合的思想倾向•同样,在同样,在“潜水鸟潜水鸟”一文中,故事叙述者的标准英语和一文中,故事叙述者的标准英语和印第安印第安-法裔混血儿皮格特的非标准英语同时使用,表明法裔混血儿皮格特的非标准英语同时使用,表明小说作者、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小说作者、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多元文化主劳伦斯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她力求在白人社会中表现少数族裔的声音,展义思想她力求在白人社会中表现少数族裔的声音,展现加拿大社会文化多元的风貌,体现了她理解、尊重少现加拿大社会文化多元的风貌,体现了她理解、尊重少数族裔文化的倾向数族裔文化的倾向•《高级英语》不同课文的语言各具特色,风格迥异,《高级英语》不同课文的语言各具特色,风格迥异,表现形式多样,可谓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给了解表现形式多样,可谓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给了解这些语言特征,识别不同场合下不同身份的人采用的这些语言特征,识别不同场合下不同身份的人采用的语言表达有较好的示范意义,学生通过实例可以进一语言表达有较好的示范意义,学生通过实例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步体会到“语言即是人物的写照语言即是人物的写照”的道理。
的道理•在实际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学会使用在实际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学会使用“得体得体”的表达的表达方式,促进有效的交流以上仅是对教材中某些具有方式,促进有效的交流以上仅是对教材中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说明,远远不能覆盖不同代表性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说明,远远不能覆盖不同的语言现象和风格,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语言现象和风格,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四、结语四、结语•“高级英语高级英语”课程能够较好地体现英语专业以跨文课程能够较好地体现英语专业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学理念化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在强化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教学中,在强化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加强跨文化能力培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加强跨文化能力培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设计课程大纲之时,可将所学课文的主题和教师在设计课程大纲之时,可将所学课文的主题和语言表达与跨文化知识学习作为要点,以问题的形语言表达与跨文化知识学习作为要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提问适当进行相式提出,提前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提问适当进行相关资料查询,做好读书笔记关资料查询,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可在讲解中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同时按单教师可在讲解中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同时按单元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发言提纲,带到课堂按规定的时元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发言提纲,带到课堂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间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撰写发言提纲和读书笔记本身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撰写发言提纲和读书笔记本身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既是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训练的重要方法,动的过程,既是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训练的重要方法,又能弥补课堂讨论时间受限的不足,还是综合运用相又能弥补课堂讨论时间受限的不足,还是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评判跨文化情境中的理念、行为的关专业知识分析、评判跨文化情境中的理念、行为的具体体现具体体现•因所学、所写、所讲的均是跨文化方面的内容,跨文因所学、所写、所讲的均是跨文化方面的内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便自然地寓于其中学生因此而获得的化能力的培养便自然地寓于其中学生因此而获得的跨文化能力将会指导他们在实际跨文化情境中进行恰跨文化能力将会指导他们在实际跨文化情境中进行恰当的思考、做出恰当的反应、表现出恰当的行为。
当的思考、做出恰当的反应、表现出恰当的行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Behrnd, Verena, Susanne Porzelt .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training outcomes of students with experiences abro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6 (2012) .•Hismanoglu, Murat . An investigation of ELT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relation to linguistic proficiency, overseas experience and formal instruction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5 (2011) .•Watson, Jeffrey R. , Peter Siska, Richard L. Wolfel . Assessing Gains in Language Proficiency,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and Regional Awareness During Study Abroad: A Preliminary Study .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Vol. 46, Iss. 1. © 2013 by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董乐山董乐山. 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年11月。
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年5月•高一虹高一虹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跨越”与与“超越超越”[J] . 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年第年第10期•高兆金高兆金 . 浅议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浅议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年第年第8期•梅仁毅,王立礼梅仁毅,王立礼. 高级英语教师用书(第一册高级英语教师用书(第一册·修订版)修订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社,1995年年6月•潘亚玲潘亚玲 . 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 . 中国外语,中国外语,2008年年 第第4期•任裕海任裕海 . 跨文化能力的伦理维度跨文化能力的伦理维度 . [J]文化研究文化研究2007年第年第10期,期,2007年年10月。
月•吴显英吴显英 .国外跨文化能力研究综述国外跨文化能力研究综述. [J] 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8年第年第3期,期,2008年年3 月•许力生许力生 . 跨文化能力构建再认识跨文化能力构建再认识[J] . 浙江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年第3期,期,2011年年5月•有道桌面词典有道桌面词典•张冲张冲 . 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外语界. 2003 年第年第4 期•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 高级英语(第一册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三版)第三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2011年年5月•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 高级英语(第一册高级英语(第一册·修订版)修订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 1995年年6月•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 高级英语(第二册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三版)第三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2011年年12月•赵巧红赵巧红 .《高级英语》修辞指南《高级英语》修辞指南[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年5月。
月•祖晓梅:跨文化能力与文化教学的新目标祖晓梅:跨文化能力与文化教学的新目标[J] . 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年第4期谢谢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