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匀市阳和水族乡中心学校2011-2015学校发展计划.doc
34页学校发展计划文 本(2011——2015 学年)学校名称:都匀市阳和水族乡中心学校学校代码:77055579―0学校类型:二 类 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姓名: 王贵林目 录———————————————————————————————————————都匀市阳和水族乡中心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第一部分 社区概况及变化第二部分 学校概况第三部分 过去三年学校发展的自我评估第四部分 未来三年学校发展展望第五部分 本学年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第六部分 本学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具体措施第七部分 学校周历表第八部分 校长工作计划表第九部分 教研组工作计划表都匀市阳和水族乡中心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单位:阳和中心学校 2012.12.28职务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文化程度 职业 联系主任 王贵林 男 35 布依族 本科 校长 13885444596副主任 韦德贵 男 30 水族 大专 村支书成员 何志敏 男 35 苗族 本科 政府分管领导蒙家会 男 38 水族 初中 村主任 13595421727蒙钧昌 男 35 水族 本科 副校长 13885496358陆德群 女 28 布依族 本科 教师代表罗梅 女 38 布依族 大专 校务办主任 13368642816蒙相智 男 52 水族 初中 村民代表 13765451861蒙祖祥 男 46 水族 初中 村民代表 15985404649第一部份社区概况及概况社区概况一、地理位置阳和水族乡位于都匀市东南部,距市区 44公里,地处东经107°4′。
东邻三都县丰乐镇,南与独山县接壤,西毗奉和乡、王司镇,北抵基场水族乡境内山脉纵横,落差明显海拔最高 1650米,最低 565米,总面积 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7698亩,其中:田 4886亩,土 2812亩,人均耕地 0.6 亩都(都匀)三(三都)公路经过乡政府,横穿境内 3个村 8个村民组,境内里程 10.4公里阳和别称“外套” ,政府驻地设在潘硐村,全乡辖 4个行政村,即:潘硐村、翁高村、富裕村、福庄村,4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 户,12891 人,居住有水、苗、布依、汉等民族,其中水族 10160人,占总人口的 84%二、经济状况阳和乡是省级一类贫困乡,经济总量很低,创收条件差,绝大部分经济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其次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三、文化教育(一)社区观念、文化情况1、劳务输出队伍庞大,空巢老人及留守学生增多2、受外出务工的影响,读书“无用论”在左右部分学生家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习文化知识持冷漠态度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挣钱,他们本身文化素质很低,但有存些积蓄后,在学生面前,是否忘记自己的文化程度和从事工种,潜意识里给学生“以我文化低,但也能挣大钱”的身教影响。
在“就业” 、 “分数论英雄”的前提条件下,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就是厌学、逃学、早恋、提前办理身份证做好打工的先前准备等2) 、再“苦不能苦”孩子,宁愿受苦受累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学生” 、 “问题学生”出现因此, “爷奶代管” 、 “外婆代管” 、 “亲戚代管” 、 “学生自管”等现象十分突出家长认为自己生活很苦,决不能让孩子再受苦受累,自己多受些苦难不足为奇现在只要孩子有饭吃,去学校读书就要可以了父爱母爱、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3) 、以学生想法为主,学生不愿读书家长也不多想办法,反而积极 “创造条件” ,让学生早日加入外出务工的行列他们认为,家庭世代都是农民,没有“关系” ,没有“后台” ,大学毕业也不一定找到工作, “尽早乘做务工列车” ,何乐而不为呢?(二)辖区学校阳和辖区设校(点)6 所,即阳和水族乡中心学校、富河完小、福庄完小、高勇初小、洒洋初小、光荣教学点撤乡教育站后,现由阳和中心学校统筹、指导乡内各校点全方位教育教学工作第二部分:学校概况阳和水族乡中心学校始建于 1924 年,现为都匀市四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之一目前学校开设义务教育一至九年级共 17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700 人,现有教职工 48 人,初中 27 人,其中,高级职称1 人,中级职称 8 人,初级职称 14 人,未评 2 人,工勤 2 人;小学21 人,其中,中级职称 7 人,初级职称评 13 人,管理 1 人。
占地面积 7700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4344 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 4.37平方米,尽可能为水族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先后获得州“民族文化校园先进学校” 、 “职业教育招生先进单位” 、 “都匀市中考质量进步奖” 、 “踢毽特色项目学校” 、 “水族芦笙舞特色项目学校” 、 “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 “民间民族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全国希望杯优秀员” 、 “省级优秀班主任” 、“州市级骨干教师”等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2009 年,我校中考成绩在全州初中教育综合评价中,以优异成绩荣获黔南州教育局颁发的中考教学质量三等奖,诸多学生以优异成绩被都匀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民中等学校录取如何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新的发展和传承成为少数民族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上,无论是哪一个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无论是从生存还是发展的角度来讲,都是其历史轨迹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能够在传统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融合、冲淡、篡改,民族文化逐步变得外来化、世俗化、庸俗化的今天,在抓好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浓厚的民族文化,抢抓机遇,加大经费投入,对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传承,并融入到常规教育教学中去,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而意义深远的事情。
学校从 2004 年启动民族文化职业教育,不惜资金,分别聘请退休教师和民间艺人给我校师生传授铜鼓、芦笙、剪纸、刺绣等民间文化由于采取的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并产生一定的影响2005 年 4 月,都匀市摄影家协会一行数人,到我校拍摄体艺大课间活动,摄影作品发表在《都匀摄影报》上,为我校的民族体艺大课间的宣传开了个好头2005 年 6月,黔南电视台“12 ”栏目来到我校,对我校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行了全方位采访并播放2005 年 9 月,我校以水族端节为契机,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以芦笙舞、铜鼓舞、踢毽子、百人水书朗诵、接米魂等水族文化为元素的校园文化艺术节2006 年,我校在夯实原有水族文化的同时,继续聘请水书先生对我校师生进行水书文字的认读、书写培训,并把水书文字编辑成书引进课堂,全面向学生铺开9 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我校民族文化大课间和水书文化进课堂进行采访,并在新闻联播上展播,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2007 年元月, 《贵州商报 》以《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为专题,对我校民族文化,特别是水书文化进课堂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同年底,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领导一行,莅临我校视察民族文化进校园情况,并对我校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以及在收集、拯救、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贡献予以肯定和极高的评价。
2009 年底,我校再次聘请校外教师和祭桥先生,邀请了市民宗局等各级部门领导,成功举办了一次民族文化浓郁的“祭桥节” 2012 年 11 月,获黔南州中小学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大赛三等奖;2012 年取得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现正紧张有序开展以民族舞蹈、铜鼓、锁呐------等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契机,群策群力,与时俱进,以营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第三部分 过去三年学校发展的自我评估一、社区儿童入学和巩固情况严格执行市教育局招生文件精神规范招生,辖区内凡年满 6 岁半以上的适龄儿童方可办理入学手续,入学率达 100%同时,有外县市、外乡镇的流动人口要求在我校就读的,家长务工需转学的,我校都按照转入转出的正规手续给予办理,辍学率为 0,儿童入学巩固率达 100 %二、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发展情况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近年来狠抓教学质量,在去年的全市期末统考中,本校教学成绩虽居乡镇中等水平,但较往年相比,在原先倒数的基础上提高了个名次。
此外,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竞赛活动,如书法、绘画、演讲、体育竞技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0 年 12 月李国奎同学在全省中小学“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中,荣获“做一件礼物感恩父母”优秀礼物奖,受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等 6 个单位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在 2012 年中考中, 600 以上三乡一镇(基场乡、阳和乡、奉合乡、王司镇)10 人,我校就有 7 人,其中石正桃同学以 692 分的好成绩被都匀三中录取,其父母还得 10000 元的奖励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思想意识落后,文化素质底,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学习情况关心不够、作为不够,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对孩子的溺爱,没有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等,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交作业、贪玩、迟到、早退等违规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结果令人担忧三、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学校狠抓常规管理工作,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坚持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并重,结合学校平时的常规检查、听课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多数教师改变了以往“满堂灌”学生被动式接受教育的教学模式,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个性的学生喜欢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课堂效果良好,有效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教学中“学的主体”得到改观,然而有少部分教师教学过程走形式、走过场,对新课标专研不够,认识不到位, “穿新鞋走老路” 。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让学生讨论的环节,但很多老师只注重讨论的形式,而达不到真正的目的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去讨论,有的简单问题是没有必要讨论的这些讨论就失去了意义,有形式而无实质 还有少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没有转变观念,还是采取灌输式教学,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思考问题的空间,慌忙追赶教学进度,不管学生懂与不懂,上完课了好大量做题,采用“题海战术” 占用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的空间,这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学生既产生了偏科的情绪,又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学校开设的每个学科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都是一济良药,是缺一不可的,长期的“营养不良” , “疾病”迟早要“爆发”的四、办学条件学校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校园整洁干净,民族文化浓厚但学生活动场地窄小,环形跑道等不规范,微机室设备陈旧、无法适应教学需要,严重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五、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全体教职工遵照执行,态度上,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待不同类别的学生,诸如:家庭贫困生、身体有残疾学生、孤儿、单亲家庭、二女结扎户的学生,学校给予了特别的照顾,利用帮扶优先、节日慰问、家访等精神安慰,并制订了长效机制。
对学困生每期拟定了计划,根据计划认真六、学校领导管理情况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运行的智囊团,从年龄结构上看是老中青搭配,班子成员职责分明、精益求精,务实肯干,乐于奉献,但在创新方面还需要学习,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与管理水平应加大激励机制力度,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自评等级为 B.第四部分 未来三年学校发展展望一所学校 99%以上学生能讲本民族语言,这本身就是一个特色,在国家多元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我校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有许多发展的潜在契机,通过学校家长委员会、教师代表大会,对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将依据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