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角对等边..ppt
21页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角对等边 • 学习目标: 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 单的证明. • 学习重点: 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 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 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即:若在⊿ABC中,∠B=∠C,则AB 与AC有什么关系? 请用数学符号表示出这句话 AB=AC 猜想与归纳(证明方法一) • 已知⊿ABC中,∠ABC=∠ACB,求证:AB=AC 证明 : 作AD⊥BC,垂足为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 ⊿ABD≌ ⊿ACD(AAS) ∠ABC=∠ACB ∠ADB=∠ADC=90 AD= AD ∵ ∴ AB=AC ∴ D 思考:还有其他证法吗? 猜想与归纳(证明方法二) • 已知⊿ABC中,∠ABC=∠ACB,求证:AB=AC 证明 : 作∠BAC的角平分线AD,则∠BAD=∠CAD 在⊿ABD和⊿ACD中, ⊿ABD≌ ⊿ACD(AAS) ∠ABC=∠ACB ∠BAD=∠CAD AD= AD ∵ ∴ AB=AC ∴ D 思考:能做BC的中线加以证明吗?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在⊿ABC中, ∵∠ABC=∠ACB ∴AB=AC(等角对等边) 推理形式如下: 例题分析 •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 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 ,求证:AB=AC 证明:∵AD//BC ∴∠1=∠B ∴∠2=∠C 又已知∠1=∠2 ∴∠B=∠C 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角对等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练习 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 OC=OD 证明: ∵ OA=OB ∴∠OAB=∠OBA(等边对等角) 又∵ AB∥DC ∴∠OCD=∠OAB ∠ODC =∠OB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OCD=∠ODC(等量代换) ∴OC=OD(等角对等边 ) 例题解析 上午八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的速度向正北航 行,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 ∠NAC=420,∠NBC=840,求从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 A B C N 解: ∵ ∠NBC=∠A+∠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 840-420=420 ∴BA=BC(等角对等边) 又∵ AB=15(10-8)=30 ∴BC=BA=30(海里) 练习 • 如图,∠A=360,∠DBC=360,∠C=720,分别计算 ∠1、 ∠2的度数。
解: 由∠A=360,∠C=720得: ∠ABC=720 在⊿ABC中 ∵ ∠DBC=360, ∠1= ∠A+ ∠2 =360+360=720 ∴∠2=360 请指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如图,C表示灯塔,轮船从A处出发以每时18海里的速度向正北 (AN方向)航行,2时后到达B处测得C在A的北偏西40方向 ,并在B的北偏西80方向,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 A B C N 解:由已知,NBC=80,A=40 ∵ NB C=A+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C=NBC–A=80–40=40 A=C BA=BC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又∵BA=182=36海里 BC=36(海里) 答:B处到灯塔C的距离是36海里 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 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 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O D 150 ⌒ C a EF H 1、如果有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为80和50,则这是一个_____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等于60,那么这是一个______三角形。
3、底角是顶角一半的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4、如果一个三角形三个外角的比是3:3:2,则这是一个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5、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在直线AB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 且使另一个顶点也在AB上,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 ) A.一个 B.2个 C.3个 D.4个 D O AB 等腰 等边 等腰直角 D D 随堂练习 • 如图,⊿ABC中,BC=BA,∠A=600,BD是AC边的中线,延长 BC到E,使CE=CD,求证:DE=DB 证明:∵ BA=BC ∴∠BCA=∠A=600(等边对等角) ∵ CE=CD ∴∠E=∠CDE=300(三角形外角性质 ) ∵ BD是AC边的中线 ∴∠DBC=30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DE=DB(等角对等边) 若DB是AC边上的高,上述结论仍成立 练习: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 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 三角形吗?为什么? A BC E D C′ 答: 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由折叠可知∠C′=∠A, ∠C′ED= ∠AEB(对顶角),由折叠得 C′D=AB, ∴⊿EAB ≌⊿EC′D (AAS) ∴EB=ED ∴ ⊿BED是等腰三角形,即: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法二:可以证∠ EBD= ∠ EDB 法一:证⊿EC′D≌⊿EAB ∵由折叠可知∠EBD=∠DBC,且AD∥BC ∴ ∠DBC= ∠ EDB ∴ ∠EBD= ∠ EDB ∴EB=ED(等角对等边) ∴ ⊿BED是等腰三角形,即: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 AB O C A EF O B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两底角的平分线AO与BO交于点O, 过O点作底边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F,交BC于点E. 则: 3. 若AC=10,则△CEF的周长为多少 ? 2. AF、FE、EB三条线段的长度有何关系? 1. 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AF+ EB=FE C A EF O B ㈠ A B C F EO (二) 如图(二)当AC=12,BC=8.求△CFE的周长? 解:因为OA平分∠CAB. 所以∠FAO=∠OAB. 又因为EF∥AB. 所以∠FOA=∠OAB. 所以∠FAO=∠FOA 即:AF=OF 所以AC=AF+FC=OF+FC. 同理可得:BC=BE+EC=OE+EC. 所以△CFE的周长: =OF+FC+OE+EC =AC+BC=12+8=20 问题一: 思考拓展 • 1、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 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BD+EC=DE 证明:∵ DE//BC ∴∠OBC=∠DOB,∠OCB=∠EOC ∵ BO、CO分别平分∠ABC、∠ACB ∴∠DBO=∠DOB=∠OBC,∠ECO=∠EOC=∠OCB ∴BD=DO,CE=OE ∴BD+EC=DO+OE=DE (等角对等边) O是△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的交点 ,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点, 若BC=10cm,那么△ODE的周长为 。
ED O A B C •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当堂反馈 • 全优课堂:第44页第8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