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说曹操-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doc
24页易中天说曹操|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导语: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作为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这种本色使他成为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这就是曹操了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大英雄又是很奸诈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事实上,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英雄、奸雄、奸贼),总离不开奸和雄两个字。
有强调奸的,有强调雄的,也有认为他既奸又雄的所有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 作为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这种本色使他成为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大英雄又同时被看作大奸雄我们在上一集提出的说法则是可爱的奸雄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
然而曹操始终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这种本色使曹操这个奸雄平添了许多可爱 曹操实在是聪明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实说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拆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当然,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说实话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甚至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也讲得坦荡, 讲得流畅,讲得理直气壮可以说,曹操这个家伙,就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 这就是曹操了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 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操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曹操的双重角色,曹操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叫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操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胀,变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操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官员,有曹操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操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前面一再讲曹操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攻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国家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
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禁,于禁是曹操自己亲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后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操有点落花流水了,这时曹军是很混乱的,但是唯独于禁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禁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黄巾军,这个黄巾军投降曹操以后曹操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操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操打败了就起来作乱,就把曹操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禁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后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禁的整,就赶紧跑到曹操那儿告了于禁一刁状,等到于禁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禁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操当时就有人跟于禁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干这些事干什么?于禁说,敌兵在后,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迎敌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禁的个人的进退荣辱要放在后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部队以后,做好了战斗准备以后,于禁才去见曹操,曹操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
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_曹操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操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更显出了曹操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曹操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道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曹操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曹操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曹操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操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
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虚伪,奸诈,说你下道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弄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啊,曹操这个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操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操罚得重,赏得也不含糊曹操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道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后,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实没道理曹操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操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操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操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操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曹操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一定把错都揽到自己他过身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操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操一定检讨有一次曹操打孙权的时候,曹操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叫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操说你看上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