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货币市场发展及对经济的约束.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807619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货币市场发展及对经济的约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超国家市 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欧洲货币市场作为国际货币市场的主体,对整个 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欧洲货币市场形成于50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发生了两个比较大的变化:一是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迅速膨胀,成了资 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则日益下降;二是 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美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使美元取代了英镑成为国际支付和储备 的主要手段苏联及东欧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亦须使用美元进行支 付,为了贸易方便,这些国家便将相当一部分美元外汇存入纽约各商业银 行到了 50年代中后期,美苏之间的冷战口益加剧,迫使苏联和其他东 欧国家把纽约银行中的存款提出,转移到比较安全、限制也比较少的欧洲 国家银行,这样,最初一批游离于美国之外的“境外美元”便在欧洲银行 中形成了然而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还有一系列更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因 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和交换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而跨 国公司的活动则有力地推动了这种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使生产的国别界限 被彻底地打破了,形成了全世界范围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另一方面,战后 国际贸易额迅速扩大,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三十年中,发达国家之间的 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 30倍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也增长了 20倍以上①上述发展要求国际货币市场有一种全新的模式,欧洲货币市场 也正是世界经济这种发展内在要求的产物50年代中期以后,随肴各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西欧各国政府的金融 政策曾经有过较大程度的调整1958年,西欧各国政府纷纷放宽了对经营 外币存放业务的管制,使欧洲金融市场上的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自 由;而由于英国政府禁止使用英镑资助非英镑区的国际贸易活动,英镑的 国际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商业银行对经营美元产生了普遍的兴趣另外,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有增无减,60年代初,美国政 府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来扭转这一局面为了阻止资金外流,1963年,美 国政府颁布了 “利息平衡税”(TET),对本国公民提供给外国公民的美元 资金征税,1966年政府又公布了 “联邦Q条例”,规定了国内银行存款的 最高上限,同时禁止对存期不到3天的存款支付任何利息这两项规定加 上政府对金融市场宏观控制的加强,使美国国内一些银行纷纷将业务转到 西欧地区,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迅速发展。

      欧洲货币市 场形成之后,其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最初以经营短期资金拆借到以经 营中长期信贷、债券投放、推销,目前已成为高度发达的综合性金融市场 其货币构成也口益呈多元结构,除美元之外,西德马克和口元所占比重越 来越大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初期,基本上是以伦敦市场上的美元存放业务 为主体,60 - 70年代,这一市场的离岸中心已经扩及亚洲、拉美和海湾 地区从各离岸中心的资金规模上,更能窥见欧洲货币市场的惊人发展;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估计,1963年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仅为124亿美 元(其中93亿为美元),70年代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及至1980 年资金数量已经达到了 13, 650亿美元,1986年更达到了 30, 400亿美元(其中美元仍占三分之二)①二、欧洲货币市场发展的理论问题欧洲货币市场同传统金融市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超国家性质,由此而 派生出的许多特点使这一市场在结构上完全不同于国内市场,②这些特征 可以说是欧洲货币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所在超国家性对市场机制的影 响集中表现在两个市场利率结构的差异方面大量经验统计表明,在一般 情况下,欧洲市场的资金存放利率的变幅是在国内市场利率组成的上下限 内,即欧洲货币市场的存款利率高于国内货币市场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低于国内市场的贷款利率。

      虽然从动态角度分析,影响国内市场利率变动 的因素同样也会影响欧洲市场的利率变动趋势,但欧洲利率是随着国内利 率的波动而调整的,且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后者的变动幅度这种现象在 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中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利率结构有助于将国际范围内 的大量过剩资本吸引到欧洲市场上来,同时还可以将国内市场上的资金吸 引到境外市场上因为欧洲市场上的存款利率高于国内市场,存款人能够 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作为借款人来说,由于欧洲市场贷款利率较国内市 场低,他们又可以降低借贷成本,这样,无论从资金供给还是从资金需求 角度看,欧洲货币市场均具备了迅速发展的基础当然,这种可能性的最 终实现有赖于大批过剩美元的形成,60 一 7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的连年逆 差便促使了这些美元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出现此外,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 机也造成大批国际性“油元”(P, tro — dollars),这些过剩资本基本上 为欧洲货币市场所吸收欧洲货币市场的这种特殊的利率结构自然使一般人产生了这样一种疑问: 在欧洲市场的存款利率高于而贷款利率乂低于国内市场水平的情况下,欧 洲银行经营境外货币的利润(贷款利率一存款利率)会不会低于国内银行 的水平?从表面上看这种情况似乎存在,但实际上,欧洲货币市场在保持 对国内市场利率优势的同时,还会使欧洲银行的经营利润不低于国内市 场。

      这仍然同欧洲货币市场的超国家性质有关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活动 几乎受不到国家的干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比国内市场更为激烈,再加上 规模经济的作用,使银行的单位资金经营成本及总成本水平均低于国内市 场因此,尽管欧洲市场的存率高,贷率低,它的净收益仍可以高于国内 银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欧洲货币市场的超国家性有两个含义,第 一是来自政府的控制比较弱,第二是银行间的自由竞争比较强,这两方面 都使欧洲货币市场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更具有活力和灵活性,使资金运动 的方向更为合理,收益更大利率机制,特别是欧洲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利 率优势乃是这一市场得以存在和迅速扩大的根本原因,虽然美国国际收支 逆差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终究是一种条件性因素在资本流动以其收 益为目标的情况下,高收益、低成本是最佳选择,欧洲货币市场的内在机 制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环境三、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超国家金融市场,人为限制因素较少,这就为该市场 利用收益最佳化原则分配和使用资金创造了条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部门与地区 资金供求失衡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就发展中国家来说,长期殖民统治所 造成的经济落后和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情况普遍存在。

      在欧洲货币市场出现 之前,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国际组织贷款、政府信贷和国内货币市场的 资金融通,前两种信贷规模有限而且附带一些借款人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 而传统国内货币市场由于政府干预形成一种各自为政的封闭局面,也很难 为发展中部门和地区提供充足的资金传统市场的资金流向受制于政府的 经济目标,很难流入效益最高的部门和地区,而且这一市场上众多的规定 也限制着非所在国居民的筹资活动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真正含义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高效率的国 际资本流转地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 市场,而国际分工的发展乂有赖于这样一个市场的存在在分配过剩资金 方而,欧洲货币市场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是在分配“石油美元”中起到一 种资金“回流”作用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一方面使石油输出国 手中的美元大增,另一方面造成了工业国和非产油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恶 化,这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欧洲货币市场的优惠利率导 致“油元”流入,并依靠它在世界各地的离岸中心重新分配给资金短缺的 国家,使它们不必降低原有的发展速度,同时保持正常的消费水平前面 已经提到过欧洲货币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它对跨国公司的推动上。

      从目前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向分析:相当一部 分是服务于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这一目标的,国内市场的狭窄性是无法满足 跨国公司随时转移资金这种流动性较高的要求的生产国际化要有与之相 适应的资本运动的国际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很难离开 欧洲货币市场这样一个资本运动高度自由化的场所的另外,欧洲货币市 场亦为战后大宗贸易的实现提供了资金支持并且为与贸易有关的技术转 让创造了条件过去30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都成 数十倍的增长,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需要欧洲货币市场的信贷支持,这为 世界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保证在对欧洲货币市场进行总的评价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它所带来的一些弊 端欧洲货币市场虽然不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但它却为通货膨胀的加 剧和国内通货膨胀向他国的转移创造了机会尤其是70年代后期以来, 由于各国政府反通货膨胀政策之间缺乏协调,甚至彼此的经济目标相互矛 盾,欧洲货币市场在转入通货膨胀方面的消极作用也更显著一般讲,欧 洲货币市场上资金流动率是高于国内市场的,一旦国内金融政策或是利率 水平发生波动,大量资金便会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在国内市场对资金的 实际需求不增加的情况下,这种资金的流动便会冲击国内市场;此外,还 应当考虑到各国货币汇率的变动。

      欧洲货币市场不存在政府干预,当两国 货币比价发生变化,外汇市场上抛出软币,抢入硬币的风潮便会加剧,通 常情况下是一种升值最快的货币受到集中的冲击,该货币发行国政府为了 维持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就必须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从而使国内通 货膨胀加剧,例如,战后西德国内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便属于这种“转 入”型膨胀除了高度流动性外,欧洲货币市场中同业银行活动往往使资金拆借量超过 实际需要,这也是造成信贷膨胀的一个潜在危险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一 直空前繁荣,国际资金流动与生产和贸易严重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进入 80年代,这种局面更加严重,1987年《外交季刊))中一篇题为“转变了的世界经济”的文章曾经指出了这种现象在生产发展缓慢,贸易增长明 显放慢的条件下,国际资金市场的交易额却成倍增长,反欧洲美元市场的 年交易额就达到了 7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际贸易额的25倍纽约储备银 行估计,纽约整个金融和信贷市场一天的交易额高达1万亿美元,而每口 的生产不过100亿美元;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额为1, 000亿美元,而实际 商品交易额不过500亿美元这种资本运动的高度虚拟化肯定会给国际汇 率、利率甚至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欧洲货币市场经营手段十分先进, 资金交易24小时不间断进行,除了部分资金的运动是与生产和投资目的 直接相关外,有很大一部分资金运动是脱离了实际需要的,有人称这部分 资金为“游离资本”,它对经济稳定起着一种破坏性作用游离资本的存 在也使各国政府很难准确估计金融市场的资金规模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反 通货膨胀计划欧洲货币市场的另一个主要弊端是它使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难以达到预 期效果战后,各国政府为保证经济的稳步增长,对国内金融市场采取了 不同程度的宏观控制尽管我们不能将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败完全归因于欧 洲货币市场的存在,但这一市场对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的确起到 了一种阻滞作用例如,美国政府在1976 - 1977年经济萧条时期曾推行 放松银根的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减轻失业的压力,但由于相对于欧洲货 币市场的国内货币市场利率过低,不但没有达到经济I口I升的目的,反而促 使资金流入欧洲市场,这时的国内市场利率反倒回升,造成了不利于扩大 投资的气候1979 - 1980年的情况正好相反,当时,美国政府的经济政 策是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银根,结果由于国内市场利率较高,又使 欧洲市场的一部分资金流回美国,压低了利率,使政府对付通货膨胀的政 策失败。

      纵观欧洲货币市场30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作为战后金融市场的一种创 新,它能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而调整其内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