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技术交底文件典尚设计.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23940224
  • 上传时间:2023-09-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州市新光快速猎德大桥工程(第一标段)施工图设计 第一册 主桥基础构造广州市新光快速路猎德大桥工程第一册 主桥基础技术交底1.概述1.1综述猎德大桥位于广州市新光快速路K1+438.064 (塔中心里程)位置处,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核心景观区域,其景观效应至关重要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大桥的建设十分重视,我在公司中标后于2005年5月30日完成初步设计2005年7月4-5日,由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在广州大厦组织召开了广州猎德大桥初步设计评审会在认真听取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并结合设计咨询单位的咨询意见后,根据评审意见全面开展了施工图设计1.2 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道路宽度:双向6车道,两侧设行人、自行车道,宽3.75m4、道路交通通行净空:不小于5.0m5、设计荷载:汽车荷载为城-A级(主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人群荷载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的4.1.9条有关规定取用;路面计算荷载:BZZ-100 型标准车6、最大纵坡:2.5%1.3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猎德大桥系统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形起伏较小,地势北高南低。

      河网发育,穿过猎德涌、珠江和黄埔涌珠江自西向东穿越市区,本工程跨越珠江处,水面宽约540m,两岸均为地势低平开阔的一级阶地珠江河床其底蚀与侧蚀作用进行迟缓本场地基岩为下白垩统的红层,主要由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中部及南侧局部有粉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等,呈褐红色、少量灰白色等,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石全风化带已风化成坚硬土状,岩石强风化带多呈半岩半土状,岩石全、强风化带厚度较大,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岩石弱风化带,多呈短柱状、块状,裂隙较发育,岩芯多不完整,岩石微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长~短柱状,岩质软~较软,RQD约占81~95%钻孔揭露在弱风化中有强风化或微风化夹层、微风化中有中风化夹层,风化程度不均匀,岩石的强度差别较大2、总体设计主桥采用独塔两跨自锚式悬索桥,主孔根据主河槽宽度220m和珠江通航孔跨180m的要求采用 47m+167m+219m+47m主缆为空间布置主鞍座在塔顶间距4m2.1平面设计猎德大桥从花城大道至双塔路段均位于直线上悬索桥将人行道置于索区外侧,桥梁全宽为36.1m,而引桥全宽为32.1,为此,在北岸的6号、7号墩间设置渐变段在沿江大道靠珠江侧设置4座人行梯道及电梯,供行人及少量自行车上、下桥。

      具体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2.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控制点,主要为通航净空、两岸沿江大道的行车净空及高架桥下通行车辆的净空要求线路最高点设在主航道中点附近悬索桥主桥47m+219m+167m+47m,通航孔为219m,北、南向纵坡2.5%,凸形竖曲线半径R=9800m,不仅满足车行纵坡要求,而且满足非机动车纵坡要求,纵面条件较好,最小纵坡为0.3%,有利于桥面排水2.3横断面设计猎德大桥为双向六车道,两侧设人行、自行车道,结合该路网的交通功能,主桥横断面为:0.25m(栏杆)+3.5m(人行道)+2m(吊索保护区)+(0.5+2×3.75+3.5+0.5)m(车行道)+0.6m(中央分隔带)+(0.5+3.5+2×3.75+0.5)m(车行道)+2m(吊索保护区)+3.5m(人行道)+0.25m(栏杆),全宽36.1m2.4桥跨布置本桥属城市桥梁,其布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经过多次方案比较后,本桥设计主桥采用47m+167m+219m+47m的桥跨布置,主桥长480m3.主桥下部构造设计要点3.1 索塔基础索塔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尖置于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或微风化粉砂质泥岩)岩层上且嵌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或微风化粉砂质泥岩)岩层深度不小于6m,要求基岩的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12Mpa,单桩设计承载能力为33748KN。

      桩径为2.5m,桩长为18m~29m,桩间距不小于6.25m桩基需做超声波检查,所有桩基内均设置4根外径Φ50mm,壁厚2.5mm的钢管,在桩身断面呈四边形布置每个塔柱单独设置一个22.75m×16.5m×8m的承台,两个承台间加设横向联系梁,系梁高8m,宽11.5m3.2 中墩、交界墩基础中墩、交界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尖置于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或微风化粉砂质泥岩)岩层上且嵌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或微风化粉砂质泥岩)岩层深度不小于4.7m,要求基岩的天然极限抗压强度≥12Mpa,单桩设计承载能力为15736KN桩径为2.0m,桩长为16m~32m,桩间距不小于5.0m桩基需做超声波检查,所有桩基内均设置4根外径Φ50mm,壁厚2.5mm的钢管,在桩身断面呈四边形布置中墩处设长35m,宽8.5m,高3m的承台;交界墩处设长28m,宽8.5m,高3m的承台3.3 主要材料3.3.1 混凝土钢套箱封底:C25水下砼(不宜采用早强水泥)桩基: C30水下砼(不宜采用早强水泥)承台: C30砼 (宜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塔座: C50砼配制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砂、石、水等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拌制、运输和浇注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执行,并应符合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检验及质量标准。

      混凝土强度控制采用“三控制”,即评定混凝土强度时综合考虑标准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检测强度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碱含量不大于1.8kg/m3,不得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3.3.2 普通钢筋R235光圆钢筋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标准抗拉强度fpk=235MPaHRB335带肋钢筋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 标准拉压强度fpk=335MPa4.结构设计计算要点4.1 总体计算本桥设计计算采用西南交通大学的“桥梁非线性空间分析系统—BNLAS”和ALGOR、MIDAS有限元软件进行空间总体计算、构件局部计算分别对成桥状态下的恒载、活载、人群、满布人群等活载作用进行了静力分析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4.2 下部构造计算根据全桥整体计算的结果分别对索塔基础和中墩基础、交界墩基础进行了计算索塔基础采用MIDAS软件,进行了空间分析桩身强度、桩的承载能力、桩的稳定性及裂缝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5.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施工中严格遵循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并严格控制5.1当地勘资料与实际施工不符时,应及时通知地勘单位与设计部门。

      5.2索塔基础整体施工工序:a.插打施工平台,插打钢护筒b.桩基钻孔灌注c.墩位清土,浮吊安装钢套箱围堰d.围堰抽水,绑扎承台钢筋,浇筑承台混凝土5.3钻孔桩施工索塔基础共有24根φ2.5m的钻孔灌注桩,中墩及交界墩共有36根φ2.0的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的关键在于成孔技术,因而应根据地质情况及以往施工经验,选择合适的成孔机械设备由于地层以微风化岩层为主,地质条件好,一般不会出现塌孔等意外事故,但在成孔过程中应防止卡钻头、钻孔偏斜等问题钻孔时应严格控制钻孔的垂直度,成孔的沉淀层厚度不得大于3cm桩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彻底清除桩底沉渣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桩基混凝土灌注连续,避免断桩、塌孔及桩位移现象5.4承台施工在承台砼施工前应认真仔细阅读塔、墩的图纸,确保各类构件的准确预埋索塔墩承台施工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防止温差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确保承台混凝土的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a.采用分层浇注,每次浇注2m节段,共分4次浇注,每次浇注时间间隔不大于10天b.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及塌落度的条件下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及高效抗裂放水膨胀剂,从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升温,控制最终水化热。

      c.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可采用降低集料温度或直接用温度较低的水拌和混凝土d.埋置冷却水管即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埋设冷却管,利用管内流动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冷却管分层布置,在该层混凝土浇筑时即开始通水,连续通水不小于12天 为检验施工质量和温控效果,在承台内应埋入多个电阻传感器,进行24小时温度监测当发现进出口温差过大或过小,或者水温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值超过25℃时,应及时调整水温或流量,防止水管周围产生温度裂缝e.砼养护拟采取保温蓄热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并完成初凝后立即在其表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并根据砼内外温度的监测情况及时变化养护用麻袋的层数,以减缓混凝土表面温度的迅速散失,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或外界气温的差值在25度以内,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蓄热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并应尽量延迟拆除四周模板承台钢套箱围堰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水密性施工单位应根据历年水位情况合理确定堰顶标高5.5施工注意事项1.采用正反回旋钻时其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40cm2.钻机与桩中心平面偏差不应大于20mm,钻进时应有详细的记录;成孔后桩中心轴线偏位不大于40mm。

      3.灌注水下砼时首批灌注的砼的初凝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灌注标高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至少80cm,并在浇注承台时凿除4.所有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钢筋均采用等强度直螺纹管接,其他钢筋采用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应超过50%5.所有桩基均需埋设无缝钢管作为检测管,以备成桩后进行质量检测,桩基不得出现夹层,更不得出现断桩6.所有施工接缝均需按规范进行凿毛处理,露出粗骨料,以便新老砼良好结合,尤其是对索塔与承台的施工,结合面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布置接缝钢筋7.每一道施工工序,均应注意预买下一道工序所需的预埋件8.桩基螺旋钢筋接头必须采用焊接,下部构造箍筋应有135度弯钩伸入砼核心内9.索塔承台为大体积砼,除设计要求设置水冷系统外,施工单位还应在砼配合比及养护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防出现大体积的温度裂缝10.混凝土浇注时应加强振捣工作,确保混凝土密实度,杜绝蜂窝、麻面现象,在钢筋密集处应使用小尺寸振捣棒6. 施工期间污染防治措施6. 1 施工期间对噪声的防治措施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绝大多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虽然道路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但为减少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实施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在施工时要注意下列各点:(1)严禁高噪声设备(如冲击打桩机、风锤及凿岩机等)在休息时间(中午或夜间)作业。

      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如工地用的发电机要采取隔声和消声处理2)施工部门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各个声环境敏感点,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规范操作对个别影响较为严重的施工场地,须采取临时的隔声围护结构或吸隔声屏障6. 2 施工期间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要注意在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尽可能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点和其他敏感点,并采取冲洗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对运输车辆进行遮盖等措施,减轻由于施工车辆运行导致的二次扬尘等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造成扬尘的搅拌、装卸等施工现场,要有定时洒水等防护措施,以防止较大扬尘蔓延特别注意不能随意倾倒淤泥垃圾6. 3 施工期间对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在桩基钻孔过程中,要处理好泥浆的排放工作,严禁将泥浆排放到河里污染河道在开挖水中承台时,挖出的淤泥等弃渣必须采用船只立即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严禁堆放在河道中污染河道第1页 共8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