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docx
6页论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 [摘 要] 本文从学术生态的视角研究了大学学术环境的建设,认为“学科及以学科为基础的组织机构”、“学术团队”、“学术领导”、“个性包容的学术文化”、“学术资源的获得及分配机制”等都是制约学术发展的环境因素大学学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重视学术的群体效应,尊重学术人员的自我组织,强调学术多元发展,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行政力量发挥有限作用,发挥学术人员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大学 学术生态 环境 学术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现代大学不可替代是因为其独特的学术生态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是无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 一、学术生态环境与大学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教育的出现,一些人对大学的价值、大学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认为学术探究有企业以及政府资助的研究部门,学习活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轻松实现,大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20世纪80年代的科幻小说曾经描述了21世纪学生在家里“上学”的情景,大学的前景似乎开始令人产生怀疑 但当我们期待的网络教育以超出我们预期的功能真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人们很快就发现,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知识学习和探究都无法替代大学教育的作用,大学提供的共同探究的学术发展环境是任何社会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大学这样一个延续了700多年的独一无二的机构,尽管与其同时代及后来出现的各种学术机构都消失了,但大学独有的学术生态环境保持了它的吸引力,使它具有长盛不衰的生机 学术环境是大学的生命基础,它构成了大学存在的合理条件大学职能的实现、大学的发展都有赖于这样的学术环境不同的学术环境对大学的学术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促进高校学术发展和学术人员的发展、促进大学自身的发展,关键是建设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 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用学术文化描述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托尼比彻在用文化的观点分析高等教育系统时提出,“大学教师靠他们工作系统所固有的许多亚文化过活:个别学科的亚文化,特定的大学或学院的亚文化,一般学术专业的亚文化,甚至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亚文化学生也发展他们的文化,学生和行政人员众多时通常就建立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规范显然,这样的环境、规范和价值观对大学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高校学术人员的自我发展是在这样的学术文化中的自我发展,受到这种学术文化的规范和激励 大学的学术竞争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在影响着学术发展,影响着学术人员的发展,影响着整个高校的发展对于这样的竞争力我们可以解释为学校的文化,但就学术人员的发展而言,它是在学术生态环境存在并产生影响的。
生态本是一个来自生物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由于生物之间及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不能不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它现代大学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学术人员之间、学术人员与非学术人员之间、学术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都具有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在运动中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高校学术发展与生态系统发展具有某些相似性,我们不妨把大学的学术环境看成一个复杂的学术生态系统,用学术生态的观点研究大学的学术环境,分析和思考大学的学术发展与学术人员发展 高校的学术生态环境是高校学术人员、管理人员、学生等经过长期目标坚定地不懈努力形成的,学术生态环境对学术人员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形成高校学术发展和学术人员发展的激励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学术人员的学术活动起到约束作用更为重要的,学术发展具有明显的群体效应,不同学术人员的不同学术活动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今天,学科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学术的合作是促进学术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术发展的重要营养来源,学术生态环境对学术人员个体的学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推动高校的学术发展,关键是建设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学者及其学术活动在竞争中合作,在否定中发展,在动态发展中不断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社会影响。
近年我国高校学术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行政力量强行促进学术发展,其投入和产出通常是不相称的,难以形成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些高校重点投资的项目常难收到预期效应、重金引进的“大师”经常“水土不服”、行政主导的学科整合往往矛盾重重这些现象与我们对生态环境干预导致的后果如此相似,我们应当从这样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示:参天大树只能出现在封山育林的自然环境里,人工造林是难以实现的;优势种群在自然竞争中出现,并受到竞争环境的制约,人工创造的“优越环境”无法保护种群的真正发展 二、大学学术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与建设 (一)大学学术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 生态学中有生态因子的概念,是指影响生物的性态和分布的环境条件,高校学术人员发展是在学术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同样有影响学术发展的生态因子在校内影响学术发展的主要包括:学术人员之间、学术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学术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也包括了学术活动赖以开展的物质条件,还包括了学术人员及其学术活动与校外的关系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校内的学术生态环境构成因素 在影响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可以区分为作为学术活动载体的要素、直接作用于学术发展和学术人员发展的要素、影响学术发展的环境要素等。
按照伯顿克拉克的观点,大学教授的工作是以知识为材料、研究和教学作为主要技术的,学科、专业则是其工作的基础,因此作为学术活动载体的学术生态因子应当是“学科”以及以学科为基础的机构;学术人员对学科的忠诚高于对学术机构的忠诚,在大学这样的学术机构中,学术人员相互关系中直接对学术活动产生影响的是“学术团队”和“学术领导”;而“个性包容的学术文化”、“学术资源的获得及分配机制”等都是制约学术发展的环境因素 这里对学术资源的获得与配置机制作适当阐述学术信息交流是否便利、学术资源是否容易获得,尤其是高校内部的学术资源配置,能否实现公平与公正,能否体现高校发展目标对不同学术发展的不同要求,这些因素制约着学术发展学术活动通常需要靠近文化中心,需要学术信息资源、学术人力资源和学术物质资源的便利,现代学术活动更多是“订单学术”,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机构,主要通过项目支持学术研究,因此社会需要直接影响学术发展高校内部学术资源的配置机制,不仅关系到资源投入带来的学术发展效益的高低,更会影响到学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高校管理中必须十分重视的在一个崇尚平等与民主、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群体里,学术人员把公平与公正看得尤其重要,这对高校的民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学学术生态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同生态因子有机结合的结果,学科、团队、领导、个性包容、资源配置等学术生态因子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使这些因素共同有效地促进学术发展在我国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中,尤其需要发挥学术发展影响因子的系统作用 1.重视学术的群体效应实践证明,学术活动具有明显的群体效应,学术竞争导致“水涨船高”,群体的学术水平本身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发展的环境因素因此,高校的学术发展应当致力于推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提高学科实力进行扎实的努力这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就某一学者开展所谓的重点引进或就某一项研究重点投资,如果没有学科整体发展的规划,通常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要重视学术队伍群体的建设,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培养或引进“领军人物” 2.尊重学术人员的自我组织在高校正式组织之外的学术“非正式群体”在学术合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依靠行政力量组织的所谓学术团队,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高校学术管理中必须十分重视学术人员的自我组织,在学术组织活动中尽量减少行政力量的干预,充分尊重学术人员的个人意愿对以非正式群体形式形成的学术团队,要尽可能地给予“正名”,即正式的学术组织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术非正式群体,努力将学术正式组织建立在非正式群体上。
这就需要尊重学术带头人对学术活动的“组阁权”,尊重学术人员的个人选择,杜绝用行政力量的“拉郎配” 3.强调学术多元发展高校是由多种学术组成的,学术人员在不同学术活动中进行着不同的分工,高校的行政力量总是试图主导这样的学术分工,尤其随着高校管理人员越来越专业化,职业高校管理阶层开始出现,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对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来达到所谓高校发展的目标实际上高校内部的学术分工更多应当由学术本身的内在规律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庞大而恒久的学术系统矩阵结构不是人为规划的,而是自发形成的这种结构的自发形成是如此符合‘事物的本质’,以至于似乎没有其他选择,事实上的确没有,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科为中心,同时它必须聚集于事业单位 与学术的分工相适应,学术人员从事的是多元的学术活动,不仅学术类型不同,学术活动的内容也是难以相同的在更多情况下,在同一所高校内部,找到从事相同学术探究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从属于同一个学术团队的集体,这样的集体本身也是分工的因此,在高校内部,不同的学术人员在学术活动之间进行交流的并不多,不同院校的同行教授的学术交流通常是多于同一高校不同学科教授之间的学术交流的,这就造成了学术理解包容的障碍。
学术权威”更应是在自己学科领域的,超出了自己的学科领域同样可能是无知的,因此,当学术权威主导学术配置的时候,容易导致对自己不熟悉学科的忽略或者是不“包容”保持一个多元的学术氛围对于促进不同学术、不同学术人员之间的协调发展就是必不可少的 4.鼓励创造、宽容失败高校必须坚持学术创新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校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学术活动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学术人员的学术创新面对更多失败的风险,学术发展更加需要一个宽容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创新是难以坚持的在我国高校管理中,一些高校对重大创新性成果寄予极大期望,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学术资源,但对学术创新的风险估计不足,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能给予学术活动需要的支持,学术政策中“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多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学术活动的失败是人类发展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学术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只有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里,学术人员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行政力量发挥有限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行政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下放,在高校内部学术权力对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直到目前,学术权力的作用还是微弱的。
因此,在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重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适当弱化行政权力,为学术人员的自主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6.发挥学术人员的主体作用首先,学术人员要通过更加有效的自律,保证学术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得到执行,保证学术活动服务于公众利益其次,要加强学术精神修养,形成学术人员自我激励的有效机制第三,学术人员要理性选择学术目标,通过自我选择学科和专业、自我目标定位、自我组织学术团队,保证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第四,学术人员要努力履行学术的责任,要自主寻找学术资源,发挥学术市场主体的作用,获得学术活动的持续支持 大学学术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目标坚定的努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它又是学术发展、学术人员发展和大学发展的基础,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没有这样的学术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学术生态环境一旦形成,就可以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作用,成为促进学术发展、学术人员发展和大学的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6—17. [2][3][美]白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