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罗山与官学化的日本朱子学.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192205147
  • 上传时间:2021-08-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4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林罗山与官学化的日本朱子学摘要: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从中国而来,结合日本的情况,有了日本独有的朱子学的特征,表达了“实用性〞他的朱子学思想及教育学上的建树,为德川幕府初期的稳定与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创造性地运用理学解释日本神道,塑造了日本朱子学的特色,为朱子学确立为德川幕府的官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一位被称为“纯粹的朱子学〞的御用学者,委任于幕府政治,其学说的本质是假借朱子学之名,为幕府所用,表达了日本民族的多元性和吸收外来文化上的实用主义精神关键词:林罗山;朱子学;德川幕府;官学一、林罗山生平简介林罗山〔1583年8月一1657年3月7日〕名忠,又名信胜,字子信,号三郎,剃发后法号为道春林罗山作为日本江户前期朱子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日本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父为林信时,其母为田中氏罗山生后不久便成为了林信时之兄林吉胜号理斋的养子林氏一族原为乡村地主,之后没落为中流商家身为米商的理斋将很大的希望寄托于自幼就天资聪颖的林罗山身上,期待他能够通过研习学问获得地位,并重振家族林罗山于1595年13岁时进入京都五山之一的建仁寺,师从阐师古涧慈稽开始接触并学习唐宋的诗文等古籍。

      时至罗山1597年,因拒绝剃发出家的要求而出寺归家22岁出于政治及学问的双重目的,林罗山经吉田素庵介绍进入日本朱子学的推广及展开者藤原惺窝〔1561年-1615年〕门下,在思想上有了较大的转变藤原惺窝作为日本朱子学的开山者之一,使儒学从禅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走上了独立之路,并将日本的儒学向伦理之学进行了转化林罗山直接师承于“日本近世儒学史上的开山人物〞的藤原惺窝〔1561年-1615年〕,继承并发扬了儒学思想的思辨性这一哲学本质,并历仕德川幕府的家康、秀忠、家光、家纲四代将军,为日本朱子学走上官学地位并得以长期占据这一地位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在1630年,罗山接受了德川家康第九子德川义直赏赐的土地及资金,开始筹建学堂,并于1632年在上野忍冈建成了先圣堂,开始在此广泛的讲授和传播朱子学在江户时代初期的一百三十余年中,朱子学一直保持着其不可撼动的官学地位这一地位的保持是与日本最著名的朱子学家之一—林罗山的奉献不能分开的1657年3月2日江户发生了一场规模极大的火灾—明历大火这场火灾最终将罗山位于神田的家宅铜文库付之一炬1657年3月7日罗山在他避难的上野别居中病逝,结束了他75岁的生涯二、影响了德川幕府的林罗山朱子学思想〔一〕林罗山思想的源头“援神排佛论〞林罗山是一名纯粹的朱子学者,除了朱子学之外,他排斥其他所有的一切思想。

      从奈良时代到德川幕府,佛教是日本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因此,对林罗山来说如何对待佛教非常重要林罗山首先认为,传播朱子学必须排斥佛教日本自钦明佛法初行,譬如嚼火不消,炽燎原之炎,不可乡迩也岂可扑灭乎悲夫恶之易也,善之难也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呜呼何恶之易长也先生生于叔世,志儒学,是善之不失者乎儒之胜佛也,犹水胜火今之为儒者,犹以一杯之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那么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佛之甚者也是以至于佛火之燎原,世俗之惑也不异池中鱼是亦为火灾故也〞罗山在此将佛教谓为“恶〞,并将其流行比喻为已成燎原之势、不可近更不可灭的大火,因其传播速度之快而倍感其忧同时罗山又将儒学比喻为水,以之与佛教之火相抗衡罗山认为,儒教本可以战胜佛教,就像水本可以克火一样但是,由于当今之世,儒者太少的缘故,其情势也就无异于杯水车薪了同时,火未被扑灭这一事实又让更多人错觉为水难胜火,即儒不如佛,以至于助长了佛教的传播和扩散,使佛教形成当时的燎原之势,批佛兴儒之艰辛同时罗山针对困扰世人己久的儒与佛的虚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答案罗山首先说“夫儒也实,佛也虚宴虚实之惑滔滔者天下皆是今假设于虚与实,那么谁人取虚而弃实哉然取佛之无实,那么非不闻道之过而已,不知虚实之过而己乎。

      〞不但揭示了儒与佛的根本区别在于虚实问题上,而且分析说,人们之所以信奉佛教,是因为没有辨清虚实的缘故在道明原因后,罗山说“过那么无惮改之,善言有之,善哉〞无疑这为人们的改正自新提供了可能林罗山明确了佛教在其虚空自然和人伦的本质下,“灭绝义理〞的非道之举,更道出了释教于人伦纲常之上背弃忠孝而求道的不可取行径,直接指出了儒道与佛道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在丢弃人伦之后,佛教的出家人们自谓出世脱俗就此一点罗山也表现出了厌恶之情罗山因其恩师惺窝之语起论,说“先生曰自佛者言之,有真谛,有俗谛有世间,有出世假设以我观之,那么人伦皆真也未闻呼君子为俗也,我恐僧徒乃是俗也,圣人何废人间世哉〞罗山认为只有以人伦为真谛的人才是真正超凡脱俗的人,而僧人却都是俗人另外,罗山还站在宇宙、本体论之根源—“理〞的高度,再次指出了佛教思想中摒弃事物、虚空一切的做法的谬误,罗山说“我儒如明镜,物来即应释氏如暗镜,却弃绝物镜中本来固有之明而欲暗之,是害理也对于罗山的这一论断,惺窝也给予了肯定,批曰“先儒之成说〞与此同时,罗山借用日本固有的神道和排佛和援神相结合日本神无论在哪里都是存在的,所以被称为是神国神道是日本的文化传统,日本天皇和日本的各个地方都有神社,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本是神国家神武帝以来,继续有天皇存在,王道是弘大,神又存在吗?〞可以看出,日本在当时是信奉佛教的神道教确实会继续衰败下去罗山是儒学家,排斥佛教,宗教的独立性表达在神国宗教的独立性稳定国家的根底,恢复国家的正当性,维护国家传统的神道,是建立在稳定的幕府根底上的,也就是说,罗山援神排佛符合幕府的統治要求罗山把援神排佛思想主要用在了现实社会和政治上,这一点贯穿了罗山的学问生涯和政治生涯因此,可以认为出佛援神论是林罗山思想的开始罗山从援神排佛思想出发,迈出了一条使朱子学官学化的道路〔二〕以幕府统治为理论依据的理气论“理〞论是哲学上的宇宙观朱子学与佛教不同,它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先进的思想,理是指万物的规律、法那么,气是指事物林罗山的理气论以儒学逻辑思想为中心罗山说:“太极是道理,阴阳是气,阴阳也是太极,人物出自天地,是同样的道理〞林罗山对待朱子学,并没有完全照搬与继承,而是结合日本外乡特点,创造性地发挥朱子学理论他反对朱熹的理气二元说,提出了理气一元说罗山说:“理气一而二,二而一,是宋儒之意也然阳明子曰:‘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由之思焉,那么彼有支离之弊由后学起,那么右之二语,不可拾此而取彼也。

      要之归乎一而已矣,惟心之谓乎〞林罗山的理气论以儒学逻辑思想为中心,论述了太极与理气的关系罗山又曰:“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变化生,克生万物,太极理也,阴阳气也,所以阴阳者道也,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也人物之出自天地本是理一也〞他认为“太极〔宇宙的本体〕是理,阴阳是气太极中原本有阴阳,阴阳中亦包含太极,其理论核心的“理〞是天地万物的“制造者〞,是万物存在的依据根据他的想法,太极与阴阳的差异只是能否看得见,两者原本是同一体,这是他的“理本体论〞这些便是他的唯心一元体论林罗山指出:在理之上有帝,帝也好,天也好,性也好,心也好,所有的一切都与理统一了这里的“理〞是德川幕府,“帝〞就是指天皇,但在幕府之上却是天皇,天皇是最高的统治者这个理论与希望得到天皇认可的德川幕府权利的愿望一致而另一方面,在当时的社会中,实际的权力掌握在幕府手中,而天皇只是外表上的装饰,“天〞与“性〞全在“理〞中诞生也就是说,罗山主张应该遵从“理〞的德川幕府这个理论正好适合成立德川幕府时,结束混乱的局面,管理统一社会秩序的政府这种理论成为幕府统治的理论依据林罗山一切都是从理出发,幕府的政治和道德活动,找到了根底把朱子学应用于现实的政治活动。

      理〞是上下级差异对待的肯定范围,“气〞认同了现实中上下级关系在這里,统一了理智,把“理〞解释成“上下定的理〞变是一种等级关系,到了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意识形态根深蒂固于国民的心中〔三〕神道、王道、儒道、人道统一的“理留神地神道〞林罗山认为,神道是王道,王道是儒道,神道应以儒学的〞理“为根底,从而建立起以儒学思想为框架的神道理论体系他把自己的神儒思想体系称为“理留神地神道〞从圣德太子时代到江户时代,佛教的盛行与广泛地影响社会但是,神道被认为是日本国有化的宗教,在日本人的心中相信神明当时还留有一丝自我抚慰的心情林罗山说到:“神是天地的灵魂,心像神的家如果你的心是家,那么上帝就是人就像灵魂一样,神没有形状,没有看不见的地方,也没有天地之间〞主张所有日本人应该信仰神道罗山以神道为理,这是他的神道观的根本思想神道教是理,即万事有理,理即自然的真实神是天地之本有,万物之身罗山还主张日本神道教是王道我朝是神国,神道是王道〞林罗山借用朱子学的理论,结合日本神道教,把自己的神儒合一于是创造了“理是心地神道〞在?神道教?中写到:“有理的神道是王道心中没有其他的神也没有其他的道理,心是清明的史记是神的光芒,行迹是神的姿态,政行是神的国治是神的国力,国治是神的国力。

      〞这是“理是心地神道〞的出处这里的理,是清明之神之光让言行更为真诚是因为看见了神的姿态而行政是靠神的德,治国是靠神的力量罗山借用日本神道之名,赋予日本的神明哲理并且,罗山思想中神道、王道、儒道、人道的根本是相同的,指的是幕府统治林罗山是崇尚国民的儒学思想,治理国民是对神的尊敬主张是一样的所以神道教和人道一样,于是,神道、儒道、人道与幕府统治的王道实现了统一以上论述了林罗山的排佛论、理气论和新神道观林罗山的思想皆有政治倾向,其开展了朱子学,应用于政府统治,这是其重要思想的一局部罗山还接受了朱子学,与幕府的统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幕府统治的需要,为了封建社会顶点的江户时代的政府统治而被要求理论依据他站在道德属性的立场,设想了幕藩体制下的身份秩序,在人际关系中,他推行了作为身份的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创造了位居幕藩体制根底的身份秩序的绝对性理论三、幕府官学化的道路从时代和思想的背景以及朱子学的实用性两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时代思想的背景是:众所周知,德川政权是通过武士之间的战争而得天下家康认为得到天下容易,守护天下难在日本还不是很稳定的时候,决定把政治当作教训,从思想上代替武力进行统治按照后来,幕府从“用武力治理国家〞变成了“用仁政治理国家〞;其次,从思想背景来说,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信奉佛教。

      但到了江户时代,佛教逐渐衰败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佛教讲究来世、儒学讲究世态乱世幸存下来的武士们不应该再相信来世的佛教思想,武士们更需要改变现状二、佛教兴建寺院开始大规模土木工程,浪费了他们的财产寺院与民的矛盾越来越剧烈了,佛教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统治形态从朱子学的内容来看,朱子学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等已经适应了家康的治国理念,朱子学的“上下关系〞“自〞守理〞等秩序思想正能应对稳定幕府初期的社会要求把经历了战国时代混乱的民众思想统一起来,提出了〞和〞林罗山出现在相当于时代变更期的江户时代,受到幕府的很大重用,即位、改元、行幸、入朝仪式等,早议制定律令但当朱子学在超出个别学者接受的层面以后,以德川幕府权力为代表的日本近世社会,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日本朱子学的产生这就导致林罗山在与德川幕府建立关系时,只能依照日本朱子学产生以前的传统,而不是按照日本朱子学者的面目而跻身于德川幕僚政治之中,林罗山不得不剃发、拥有道春的法名剃发后的林罗山并没有被授予官职,其之所以能进入德川幕僚之中是因为其惊人的博学广识才能,而不是因为其信奉的学说,其在德川幕府中的身份,林罗山被认为与藤原惺窝一样都是“御伽众〞。

      御伽众〞是从战国时代以来到江户时代初期夜晚在将军和大名身边帮助打发闲暇时光的人员,广义上包括处世谈、修养谈、世事谈、军物语等传授教养和知识的御咄众、御相伴谈伴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林罗山进入德川幕僚政治之中,但其作为日本朱子学者特质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在德川家康的视野中并没有朱子学,也没有为日本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