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中亚的泛突厥主义.doc
4页浅析中亚的泛突厥主义摘要:泛突厥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股政治浪潮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整个中 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泛突厥主义的整个发展历程,也折射出欧 亚两大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关键词: 中亚 突厥民族泛突厥主义泛突厥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股政治浪潮,具主要政治冃标是要 求全世界范閑内(主耍指中亚地区)的突厥民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突 厥国家联邦这股政治浪潮的产生有十分复杂的历史苗景,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各国基于自身利益,评价也是大不相同在世纪之交,这个徘徊在欧亚大陆的幽 灵,再次走到了前台,势必继续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值得世人注冃泛突厥主义产生的背景泛突厥主义产生的背景是相当复杂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而:一是操突厥语诸民族的共同特性,这是泛突厥主义产生的内因操突厥语诸 民族是否为同一民族这点尚不能肯定,但是其多方面的共同性是有冃共睹的在 这些共同性中,有儿个方面是相当关键的:首先表现在语言的一致性突厥语从语系上来看,应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两 大历史特点是区域的扩张性和突厥语的历史及地理稳定性近两千年来,突厥语 自长城内外和蒙古草原向西不断扩张,所向披靡。
其中政治、文化和种族的因素 演变错综复杂,但其现实结果,就是出现了从亚得里亚海直到中国长城的突厥语 言区出现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索便是突厥语关于突厥语系包括多少个分支各方 面统计的数据相差比较大,根拯前苏联学者埃捷尼舍夫统计:有着发达标准语的 突厥民族大概有30个,标准语大概有20种突厥语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和广 袤的地理区域中的极端稳定性和保守性,这一大片突厥语言至今还可以大致相 通其次是文化的一致性这种文化的一致性首先是体现在宗教信仰的一致性, 在突厥语言区的范围,当地的居民都是信仰伊斯兰教,这种共同的宗教信仰使他 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共同性由丁突厥语的适用地区都是些相对落后 的地区,地域上的落后与封闭,使操突厥语诸民族大多都保持了古老的社会传统 虽然,操突厥语诸民族属丁不同的国家,但是其操突厥语诸民族的相对封闭性使 具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保持了共同性操突厥语诸民族所处的政治地位 的一致性也促使了泛突厥主义运动的产生操突厥语诸民族除了土耳其Z外,大 部分都是处丁异族的统治Z下,一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尤其是中亚的操 突厥语诸民族同时,由于操突厥语诸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水平、 文化水平一直都相对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受到处在优势的大民族 的圧力。
因而从内心来说,这些操突厥语诸民族有通过联合来实现自身强大的心 理因索二是近代〃突厥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泛突厥主义的形成操突厥 语诸民族自身对于〃突厥族〃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甚至是一无所知随着近代欧 洲学术研究的发展,一些欧洲学者最先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开始发掘、研究突厥 的历史与文化他们最先注意到的是草原上残存千年的古突厥文碑铭随着语言 学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这个领域的学 术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这种研究,促使了操突厥语诸民族的突厥意识的 增强从而进一步耍求突厥民族的一体化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下,泛突厥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中后期逐步产生了,但 是其最初只是处在一个文化的范畴内,是一些知识分子所讨论的话题在这一时 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匈牙利学者万们里,他在其1868年岀版的箸作《中亚概 述》中提出了 “大土兰”这一概念,他认为所有实用突厥语的民族都同属同一民 族,“大土兰”是所有突厥人的祖国,他的这种思想广为传播影响深远,为整个 泛突厥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泛突厥主义在中亚地区的蔓延“泛突厥主义”产生于本世纪初叶,主张全世界的突厥民族联合起来,成立 一个统一的突厥国家联邦。
后来,土耳其青年党以泛突厥主义为该党的思想体系 泛突厥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曾一度抬头,二次大战期间成为法西斯主义在 土耳其的变种由于泛突厥主义在两次大战中扮演了一种不光彩的角色,声名狼 藉,加Z讲突厥语的民族木来就分属丁•不同的民族国家,实难成为一个统一的政 治实体,因而在二战后的儿十年里泛突厥主义一直处于萎缩状态苏东局势的变 化为泛突厥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某种契机早在苏联解体前,土耳其就加强了对中 亚地区突厥共和国的外交活动和泛突厥主义的宣传苏联解体后,土耳其在这方 面走得更远,活动也更为频繁1991年,在乌兹别克共产党推出苏共并改名为人民民主党成立大会上,乌兹 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提到,面对诸如扎吉德运动、泛突厥主义、巴斯马奇等问 题耍进行全而而客观的重新评价乌兹别克学者希多亚科夫出版苏联的《民族问 题一书》,专门为泛突厥主义者苏丹加里耶夫翻案199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 扎尔巴耶夫公然提出突厥联盟的构想,在世界上引起一-片哗然阿塞拜疆总统阿 利耶夫更是鼓吹从南斯拉夫到中国的突厥斯坦的三统一,他的突厥化,现代化, 伊斯兰化的涵义已反映在阿塞拜疆的国旗上随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 五个被认为是突厥语国家独立,土耳其官方对泛突厥主义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 变化。
土耳其政府原来对泛突厥主义持谨慎态度但是,当中亚出现五个突厥人 的国家的时候,当时的土耳具政府情不自禁的乂开始重温大突厥国梦吋任土耳 其总统的厄扎尔指出:土耳其与中亚各突厥共和国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深深的文化 联系以及牢固的民族联系,土耳其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在厄扎尔对中亚五国的访 问中,他也多次强调:土耳其的利益区是亚得里亚海到中国长城1992年,在土耳 其首都安卡拉召开了由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阿塞拜疆六国总统参加的突厥语国家首届首脑会议在会议上,不仅 泛突厥主义受到各国的一致支持,更为激进的“土兰主义”也被提出来在土耳 其的杂志上开发表了关于“土兰主义”的一篇纲领性的文章,公然鼓吹土兰是所 有突厥人过去的,同时也是未來的祖国,并称厄扎尔总统早就立志建立一个从波 黑到中国海的新奥斯曼帝国一位阿塞拜疆的政耍则引用土耳其泛突厥主义鼻祖 乔加勒甫的诗句:俄罗斯正在坍塌,突厥在成长,变为土兰,叫嚷着要建立一个从 亚德里亚海到中国的土兰联盟1994年,第二次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在伊斯坦布尔召开在会上,乌兹别克 斯坦的总统卡里莫夫对记者说:我们-突厥民族,我们的统一性应该给予我们力 量。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讲到:伟大的共同的突厥语文化复兴应该成为国 家体制的基础这里不能说没有突厥的味道,但是从独立的喜悦中冷静下来的中 亚诸国从国家与口身民族的利益考虑,对泛突厥主义已经逐渐冷淡作为泛突厥主义的领导者- 土耳其,对于整个泛突厥主义运动的领导也是不 成功的土耳其大力提倡泛突厥主义(尤其是在中亚五国独立Z后)的冃的并非 真正希望在中亚建立一个突厥联合国家,而只是希望通过这个途径控制中亚地区, 扩大土耳其的政治实力中亚五国对丁土耳其的这个态度也是很不满意,纳扎尔 巴耶夫总统就曾讲到,坚持泛突厥主义,就等于放弃刚刚获得的独立地位,割断 与邻国的关系,用另一个老大哥去换一个老大哥,让其骑在自己头上所以,中 亚五国更愿意泛突厥主义停留在文化的层次中从中亚各国的发展进程来看,从建国Z初的白废待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新的民族国家已经定型各国经济的进步,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巩固 了各国的民族自我意识所以,这时再大搞泛突厥主义是不合适宜的结语如同阿拉们人一样,突厥人也只是一个大的语族或种族,而并非现代意义 的民族历史上小亚细亚和中央亚细亚突厥人Z间的联系是非常微弱的小亚细 亚的突厥文化与欧洲文化互相渗透,英突厥民族与欧洲的非突厥民族互相融合, 而中亚的突厥文化是同亚洲的非突厥文化互相渗透,其民族融合进程相对来说 也非常缓慢。
土耳其由于在历史上和地缘上的独立地位,导致语言上的分化,中 亚各国居民甚至很难完全听懂土耳其语言,只有阿塞拜疆人能听懂突厥语总的看来,无论是泛突厥主义,还是泛伊斯兰主义,均是利用民族或宗教 影响以争夺地区霸权的一种手段这种争夺还远未有结束然而,中亚地区在上 个世纪就与近东国家存在很大差异,而近白年来这种差异乂进一步扩大了这些 地区不仅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方面,而且在精神思想和文化方式方 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已经成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两个世界Z间互相增 进了解和互相接近并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是可能的,而耍完全融合似乎是很难办 到的参考文献:[1] 薛宗正•突厥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2] 威廉・巴托尔.中亚突厥史十二讲[M].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1984年8月第一版[3] 王淑梅.泛突厥主义的历史考察[JL2000, 2[4] 朱克柔.对泛突厥主义的几点认识[J].西亚非洲,1993,4[5] 沈翼鹏.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抬头[J]. 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