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共23个).doc
7页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考点1【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考点】[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崩殂]指帝王之死崩:皇帝死亡;殂:读作cú,死亡[三分]指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疲弊]也作“疲敝”,疲乏凋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判断句,用助词“也”表示判断译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诚:的确,确实秋:时候2【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文】然而,侍从护卫的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考点】[……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也”表示然:连词,表示转折,译为“然而”或“但是”盖:连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句中有三个“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内”“于外”“于陛下”,“于”是介词,这里都译为“在”3【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扩大皇上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展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陛下”宜:应该开张圣听”是动宾结构,“开张”是动词,意思是“扩大”,“圣听”是名词,意思是“皇上听闻”因此,如果直译,就是“扩大皇上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也可译为“广泛听取意见”注意古今异义:现代汉语中“开张”指商店等开始营业[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光:动词,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全句译为: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动词,发扬,扩展;气:志气全句译为:扩展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注意:“恢弘”也作“恢宏”,有两个义项:一是形容词,意思是“宽阔,广大”,如气度恢弘;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如恢弘士气课文中是采用第二个义项[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妄:随意地,胡乱地;菲薄:轻视,看不起成语“妄自菲薄”出自本文,现在用来形容过分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课本注为“称引、譬喻”,说明“称”是指“称引”,“喻”是指“譬喻”课本的解释不够通俗,“称引”是指“引证”,就是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而“譬喻”是“打比方”,就是用容易明白的事物来说明不容易明白的事物。
因此,《辞源》把“引喻”解释为“援引例证以说明事理”课本把“失义”解释为“不合道理”这里的“失”是动词,意思是“丧失,失去”;“义”是名词,意思是“道理,适宜”因此,课本把“引喻失义”通俗地译为“说话不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以致堵塞忠心规劝的言路以:连词,以致;塞:堵塞4【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文】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考点】[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宫:帝王的住所府:达官贵人的住宅,如相府、王府课文中“府中”是指“相府中”,即“丞相府”,“丞相”是古代辅佐君王的国家最高行政长官[俱为一体]与“宫中府中”一起,构成一个判断句,用“为”表示判断,译为“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陟罚臧否]读作zhì fá zāng pǐ陟:提拔,晋升;罚:处罚;臧:赞扬;否:批评[不宜异同]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宜:应该异同”译为“不同”,只是取了“异同” 中的“异”来翻译,而“同”是没有译出来的,这种语言现象叫做“偏义复词”,就是意思是偏向一方的,而不是整个复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谤讥于市朝”的句子,“市朝”(shìcháo)本是指市场与朝廷,而这里的词义是偏向“市”,意思是“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朝”是陪衬。
因此,这里的“市朝”是偏义复词5【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译文】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条规,以及那些尽忠行善的人,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评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考点】[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科”指“科条”,即“法令条规”[为忠善者]意思是“做忠善之事的人”,可以译为“尽忠行善的人”为:动词,读作wéi,意思是“做”;“者”是代词,译为“……的人”[宜付有司]宜:应该付:交给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职官为“有司”[论其刑赏]评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论:评论,评定其:他们的刑:惩罚赏:奖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以:连词,译为“来”昭:昭示,显示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偏私]偏袒和私心[使内外异法]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异法:不同的标准法:标准,规范6【原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
考点】[侍中、侍郎]都是官名[此皆良实]这是判断句,译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良实:本是形容词,意思是“忠良诚实”,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忠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是以]因此是:代词,意思是“此”;以:介词,意思是“因”这是一个介宾结构,而宾语前置了,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译为“因此”[简拔]简:动词,挑选;拔:动词,挑选,选拔因此,“简拔”译为“选拔”[遗陛下]留下来辅佐陛下遗:读作yí,意思是“留”,这里是“留下辅佐”的意思7【原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译文】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它来问他们,这以后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考点】[愚以为]我认为愚:代词,自称的谦辞,这里是诸葛亮谦称自己,译为“我”以为:读作yǐwéi,动词,认为[事无大小]事情无论大小无:连词,无论,不论[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是省略句,省略代词“之”,理解为“悉以之咨之”,第一个指代“事情”,译为“它”,第二个“之”指代郭攸之等人,译为“他们”整个句子译为“都拿它来问他们”。
[然后施行]然后:这以后然:代词:这施行:动词,实行,实施句子译为“这以后去实施”[裨补阙漏]读作bìbǔquēlòu裨补:增补,弥补阙漏:缺失疏漏阙:同“缺”裨补阙漏”译为“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广益]本是指“有增广收益的地方”,这里是指“有启发和帮助”所:代词,意思是“……的地方”,与动词短语“广益”组成名词性结构,称为“所字结构”8【原文】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译文】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先帝称赞他说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考点】[性行淑均]课本注为“性情品行善良公正”这里涉及一种修辞,初中生可稍微了解一下先看一个例子:“耳目聪明”应理解为“耳聪目明”,“耳目”与“聪明”合到一起写,理解时分开来,意思是“耳朵听力好,眼睛视力好”这种修辞叫做“合叙”,就是将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在一起写,而在理解时要从文意入手将合并的两件事分开理解合叙是“合二为一”,理解时要“一分为二”因此,“性行淑均”可理解为“性淑行均”,意思是“性情善良,品行公正”课本的注释是采取原来的顺序进行直译,这样理解更为容易些同学们对“合叙”有个基本了解即可。
出个题目,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合叙”: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的意思是:假如有利国家,把生死都交付给国家,哪能因为个人的得失而趋福避祸呢?以,动词,用,使用,引申为献出、付与这里的“祸福避趋”就是“合叙”,要分开理解为“祸避福趋”[晓畅军事]精通军事晓畅:动词,精通,熟悉晓畅”还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明白流畅”,如明白晓畅[试用于昔日]这是状语后置句,要理解为“于昔日试用”[称之曰能]称赞他说有才能称:动词,称赞之:代词,指代向宠能:动词,有才能,能干[众议举宠为督]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议:动词,讨论,评议举:动词,推荐,举荐为:动词,做,担任9【原文】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译文】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考点】[行阵]行(háng)阵:行伍营阵,这里指军队[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作名词,指“优劣的人”,即“德才高低的人”所:名词,处所,地方10【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考点】[亲贤臣,远小人]亲:动词,亲近;远:动词,疏远,远离[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是判断句,译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先汉:指西汉兴隆:形容词,兴盛所以:这里表示原因,意为“……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判断句,译为“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后汉:指东汉倾颓:衰败倾”“颓”是同义词,都是动词,都有倒下、倒塌的意思11【原文】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译文】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考点】[在]动词,存在,生存[每与臣论此事]每:副词,表示重复,意思是“每逢,每次”臣:名词,是作者自称,属于谦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这是状语后置句,“于桓、灵”是介宾短语,译为“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未尝:未曾、没有痛:动词,感到痛心;恨:动词,遗憾、不满意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都因信任宦官而加深了政治腐败12【原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考点】[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是判断句,译为: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贞良:形容词,忠良死节:为节操而死死:动词,为……而死[愿陛下亲之信之]愿:动词,希望亲:动词,亲近信:动词,信任之:代词,指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译为“他们”[则汉室之隆]则:连词,就,那么隆:形容词,兴隆[计日而待]计算着日子等待,指为期不远了13【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考点】[臣本布衣]这是判断句,译为“我本来是平民”本:副词,本来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后来就以“布衣”为平民的代称从语义的角度说,“布衣”表示“平民”,是用服饰代人而形成的义项,叫做“借代义”;从修辞角度说,这是“借代”;从语法角度说,“布衣”属于偏正结构,“布”修饰“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