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中考).docx
8页广东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中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北方地区某中学开展校园实践系列活动,让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观察校园里枫树树叶在一年内“嫩芽→绿叶→红叶→落叶”的变化现象图为某日昼与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学校实验楼位于教学楼正北方,指向标指向正确的学校局部平面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校园枫树树叶在一年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天气变化 C.四季更替 D.板块运动3.图所示当天,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格尔木至拉萨的直线距离约815千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实际距离约1142千米图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格尔木与拉萨的相对高度是( )A.821米 B.1422 米 C.2243米 D.6479米5.造成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实际距离与直线距离不同的自然原因是沿线( )A.平均海拔高 B.地势起伏大C.中间低两端高 D.以平原丘陵为主研究发现,过去20年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水源约1/4来自格陵兰岛。
近年来,随着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北极航道通航潜力不断提升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格陵兰冰盖大范围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开发 B.气候变暖 C.过度捕捞 D.降雪增加7.受格陵兰冰盖持续融化的影响,北冰洋( )A.洋面冰层增厚 B.水域面积缩小C.海水变得更咸 D.通航条件改善8.北极航道经过的大洲有(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近年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加强农业合作哈萨克斯坦使用中国研发的耐旱小麦品种,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出口量增加图为哈萨克斯坦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哈萨克斯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10.哈萨克斯坦使用耐旱小麦品种主要是因为当地( )A.地形崎岖 B.光照充足 C.土壤肥沃 D.降水稀少11.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对哈萨克斯坦当地的积极影响有( )①提高小麦产量 ②提高农业技术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④增加土地面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截至2020年,南美洲热带雨林面积减少超过200万公顷,保护雨林刻不容缓。
图为南美洲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南美洲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A.安第斯山脉 B.巴西高原C.亚马孙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13.随着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亚马孙河下游( )A.水质变好 B.含沙量增加 C.出现凌汛 D.落差变大14.保护热带雨林有利于( )①减少人类碳排放 ②保持水土 ③维持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欧洲国家匈牙利人口较少,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是其支柱产业近年来,中国与匈牙利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匈牙利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国家政策支持 ②靠近消费市场 ③劳动力丰富 ④配套设施齐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中国与匈牙利加强新能源合作有利于匈牙利当地( )A.改善能源结构 B.优化交通网络C.丰富农产品种类 D.发挥煤炭优势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类型丰富2024年我国共有4处古代水利工程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图为我国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古代水利工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我国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古代水利工程多数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8.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水利工程周边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植被茂密 B.气候干旱 C.外流河多 D.高寒缺氧19.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有利于( )①保持古代水利工程发电功能 ②保持古代水利工程灌溉功能③保护古代水利工程遗产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广东省是我国荔枝产量最多的省份,所产新鲜荔枝36小时内可以运抵欧美等国际市场,让世界共享到广东省的“甜蜜”,这得益于现代交通和保鲜技术的进步。
图为广东省荔枝主要产区及成熟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导致荔枝成熟时间从粤西向粤东逐渐推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纬度位置差异 B.降水时间不同C.海陆分布差异 D.海拔高度不同21.广东省的新鲜荔枝运抵欧美市场,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海洋运输22.现代交通和保鲜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荔枝的( )A.成熟时间提前 B.消费市场扩大C.单位产量提高 D.生产技术改进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排名前四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排名前四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分别是( )A.京、沪、粤、台 B.港、粤、沪、浙C.京、粤、沪、浙 D.京、吉、沪、浙24.影响人工智能研发的关键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城市规模 C.工业产值 D.科技水平25.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 )①推动科技创新 ②促进产业升级 ③提供智慧生活 ④消除自然灾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人均预期寿命是对新生儿未来生存年限的预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标。
图为我国2014-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2014-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逐步缩短 B.先增后减 C.稳步延长 D.先减后增27.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老年人口增加 ②生活水平提升 ③健康意识增强 ④医疗技术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5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省区连降暴雨,全面进入汛期为此,各地加强应用直升机、无人机、无人艇、卫星等装备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应对汛情的预警、应急等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暴雨的是( A. B.C. D.29.进入汛期,我国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A.滑坡 B.沙尘暴 C.洪涝 D.寒潮30.在防汛备汛中使用无人机,能够( )①检修设备 ②巡堤查险 ③定位险点 ④监测水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2024年12月,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爪哇岛西冷市共建的爪哇7号火电项目正式投产,弥补了印度尼西亚电力需求的巨大缺口。
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推行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废水零排放、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被誉为高效环保型电站;通过生态修复,电站附近红树林的面积从最初不足5公顷扩大至近20公顷,成为海岸线的“绿色屏障”,在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企业加大研发和投入,促进了当地能源产业向“火电+”转变和升级图为印度尼西亚位置示意图1)简述印度尼西亚建设火电站的有利条件2)简述爪哇7号火电项目被誉为高效环保型电站的主要原因3)列举爪哇7号火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修复红树林的生态效益4)列出印度尼西亚可以开发的可再生能源类型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河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农产品,近年来,当地利用智能灌溉系统节约农业用水、无人机提升农药使用效率,物联网监测农田环境,着力打造智慧农业;同时,推出观赏花海,种植或采摘葵花、参观葵花籽油加工厂等活动,定期举办“河套葵花节”,促进农粮融合,河套平原推行“农业+文旅”棋式,实现了农业创新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图(a)为河套平原乌梁素海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b)为黄河流域示意图1)简述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2)列举促进河套平原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
3)设计两个与向日葵有关的研学活动主题,并说明设计意图4)简述河套平原“农业+文旅”模式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D 2.C 3.C 4.A 5.B 6.B 7.D 8.B 9.C 10.D 11.A 12.C 13.B 14.D15.B 16.A 17.B 18.B 19.D 20.A 21.A 22.B 23.C 24.D 25.A 26.C27.D 28.A 29.C 30.D31.(1)①当地煤炭资源丰富,原料充足;②当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③当地消费市场广阔,需求量大(2)①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②降污减排,绿色生产;③生态修复,促进碳中和3)①保护海岸,减少海岸侵蚀;②维护生物多样性;③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④促淤造陆,保护岸线4)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32.(1)①临近黄河,灌溉水深源充足;②当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当地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①智慧灌溉系统;②无人机喷洒农药;③互联网实时监测农田环境3)主题一:探究向日葵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理由:①让学生参与向日葵的种植、收割及初步加工过程,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
②组织参观向日葵油加工厂或其他相关食品加工企业,增强他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工业的理解主题二:了解河套地区向日葵的文化与历史理由:①通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文化展览,可以了解到向日货在河套地区的种植历史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②组织一些与向日相关的手工艺活动《如制作向日葵艺术品)或故事分享会,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学科的兴趣4)①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④增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乡村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