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参与式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新云台中学单恩媛).doc
7页提高参与式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以初中英语课堂为例新云台中学 单恩媛【摘要】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得出影响参与式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因素:第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只是被动地参与教学;第二、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只是盲目地参与;第三、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缺少层次,学生只是机械地参与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近两年来依托转变学生的情感态度、优化教学的过程和途径、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参与式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字】参与式教学 参与 实效性 策略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罗军兵,2007)参与式教学是为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现今,参与式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让教师感到陌生的新名词,然而让许多教师困惑的是: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多了,但是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应用能力、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参与式教学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笔者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得出影响参与式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因素:第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只是被动地参与;第二、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只是盲目地参与;第三、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缺少层次,学生只是机械地参与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近两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通过提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参与式教学的实效性一、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参与的主动性1.情感投入,鼓励参与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业情绪,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在情感投入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换位思考原则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安全感,消除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出丑的顾虑2)协调统一原则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用英语交流笔者认为要改变以往的重知识轻情感的做法,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得到情感上依赖,实现知情统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3)自身体验原则笔者认为要重视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促进他们潜能的发挥学生一旦拥有了成功的体验,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自信心得到了增强遵循了以上原则,学生就会产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状态如果得以保持与稳定的发展,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使得课堂参与主动而持续地发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犹如DNA中的双螺旋结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共同发展2.妥善反馈,强化参与笔者在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如何使学生期待课堂教学活动,大多数的学生反映:给我更多、更及时的、更有针对性的反馈,能帮助我取得进步反馈的英语单词是feedback,可以分解为两个词,即feed(吸收、喂养)和back(返回),可以理解为先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再对此作出反应教师的反应将会进一步影响学生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当学生在参与完成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笔者逐步学会了用“这个任务给你造成了一点麻烦,想想麻烦在哪里?”或“有点难,是吗,你可以再试一次这样语言既认同了学生的感受,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时给予及时和适度的表扬,因为表扬只有与学生自己的现实感受一致,才有价值。
所以,笔者在对学生作出反馈的时候,尽量不用“你真棒、你很聪明”等这样简单的评价语,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们的课堂参与行为作出分析,例如“你刚才认真倾听了同学的发言,找到了自己的麻烦所在,弥补了自己知识上的漏洞你刚才回答得很好,就是因为你再尝试了一次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很在意同伴对自己学业的反馈信息,如果能引导同伴之间给出妥善的评价,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如,笔者在作文讲评课上,先是,将比较好的作文投影在白板上,给全班每位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与自己的同伴一起讨论并选出这篇作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给出原因;接着,找自己作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告诉同伴自己选择这句话的理由,交换作文本,告诉对方自己是否同意对方的观点,并作出解释;然后,笔者带领学生逐一回顾作文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作文中选择一句并判定该句所属的水平等级;最后,要求学生改写句子,要求比原来的句子高一个层次因为有了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情绪,修改后的句子无论在词汇的选用,还是在句式的选择上都上了一个台阶,课堂教学效果超出预期二、明确教学活动目标,提高过程参与的目的性1.分享目标,引导参与笔者反思自己在早几年的英语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虽然向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却没有让学生了解到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什么,以及用这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致使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盲目参与的心理情绪当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和能力基础上时,学习效果是明显的,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也是最高的(叶澜,1998)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制定教学目标,并且和学生分享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每项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和学生分享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才能达成目标如,在8B“Chapter6——France is calling”一堂描写“我最喜欢的景点”的作文指导课中,笔者和学生分享目标:1.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describe a place which you like best.2.At first, we will read an article about “the Tower of Pisa”. Then, fill in the blankets to get some key information about the tower by reading. After that, we will rewrite the article by using the key information.3.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And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describe a place.4.At the end of the class, we students can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place.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在阅读“比萨斜塔”后,模仿文章的结构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点”。
在和学生分享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笔者明确地指出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阅读“比萨斜塔”后填空、根据空格内的信息重写“比萨斜塔”一文、模仿此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同时,笔者明确分项任务的目的分别是:学生能通过scanning&skimming阅读方法获取信息、学生能通过重写“比萨斜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学生能在此基础上仿写明确的分项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减小了学习的坡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分目标的引导下,学生有的放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参与的目的性2.落实过程,促进参与 笔者在将教学目标合理分解,并且和学生分享目标的基础上,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促进参与行为发生,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上述案例中,第一环节有部分学生无法找到相关信息完成填空题,笔者就调整了教学策略——增加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之间互助达成学习目标,促进了后面各环节参与式教学的发生可见,笔者只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参与的实效性三、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梯度,推进参与的广度和深度1.巧设游戏,吸引参与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笔者认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机,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并能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提升参与的广度如,7B“Module 4 Unit 1 electricity today” 这堂课中,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家用电器的英语名称,并且告知学生在课上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how much I know”的游戏竞赛,立刻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开始分工协作,有负责找资料的,有负责背诵抢答的,……在游戏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让预习这一类的隐性作业显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堂课的新授阶段,笔者就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开展了游戏教学,先在屏幕上呈现家用电器的图片,而后有学生进行抢答“what is it?”答对的组加分,这样学生对于新授的知识除了有自己习得又有了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升了合作学习能力又如,在8A “Chapter 4 Numbers-Everyone’s Language” 这堂课中,在学会了“Add…and…, Subtract…from…, Multiply…by…, Divide…by…, equal”等数学运算的英语表达法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学生们极为熟悉的游戏——算24点:把班级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派同学抽出四张牌,先算出并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述出来者得分。
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的目的2.分级设问,启发参与课堂中提问的目的为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可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控制教学进程,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曾琦,2003)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把问题“分级”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上的参与,提高参与式教学的实效性所谓的“分级设问”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指要求每个学生思考所有可能的答案,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另一层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延伸到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例如,笔者在上形容词用法的复习课时,想了解学生对形容词的用法还记得多少,第一次,笔者问“形容词有哪几种用法?”,多数学生一脸茫然,低头不语,不知从何说起第二次,笔者提供台阶,问“英语中除了形容词,还有哪些词性?”、“形容词可以放在哪些词的前面?”、“形容词可以放在哪些词的后面?”,学生在一系列“分级问题”的引导下,联系到了最基本的知识点,即单词的词性,有了第一步词性的罗列,让第二个、第三个问题有了思考的前提,学生们一改前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部分同学向周围的同学请教补全没有复述完整的词性实际上,不充分或者不完整的回答对于有效的课堂讨论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它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包括那些已知答案的或有更好答案的学生,以及还不知道答案的学生当学生给出一个需要改进的答案时,不要急于做出回应,通过问“等一下,看看别的同学怎么想的?”,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一些答案然后,又把这些答案拿给第一个学生,并问:“你最喜欢哪个答案?”这个策略让其他学生参与,能继续让第一个回答的学生保持认真倾听和思考的状态最后把答案反馈给第一个回答者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得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