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创新2020冶迈入重点跨越阶段.pdf
1页2012年1月19日主办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日 8 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84 邮发代号: 1-82星期四 辛卯年十二月二十六CHINA SCIENCE DAILY5427总第期广东省人大代表陈宗文联同其他 10 名人大代表建言, 领导干部、 尤其是省市领导应带头休带薪假 陈宗文称广州 省直机关大部分公务员存在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等疾 病, 鼓励和支持公务员休假, 以消除基层公务员不敢休假的 顾虑 (1 月 18 日 《广州日报》 ) 常言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要做成事儿, 带头人当 然不可或缺从这个角度来看, 人大代表建言 “领导干部带 头休假” , 未尝不是出于好意不过, 在 “带薪休假” 这件事 上, 首先应该注意到, 让领导和公务员先 “带薪休假” 起来的 理由不免牵强 按代表们的说法, 之所以建议领导公务员们先 “带薪休 假” , 是因为大部分公务员存在血压高、 血脂高、 血糖高等疾 病 诚然, 健康来自休息, 但领导们的 “三高” 症状, 恐怕并不 全是加班太多、 休息太少, 而更多与领导们应酬过多的生活 方式有关 真要消解 “三高” 这一威胁领导健康的最大隐患, 限制公款吃喝、 减少应酬, 其实要比 “带薪休假” 来得更加立 竿见影。
其次, 领导带头 “休假” , 或许有望引领公务员群体的 “休假” 风气, 这固然也是领导和公务员们的权利但是, 如 果领导带头, 公务员紧随 “休假” 了, 占人民多数的老百姓们 怎么办, 也能跟着 “沾光” 吗? 事实上, 对多数并非公务员的在岗职工而言, 处于长期 加班和过劳状态的不在少数,“休假权”对于这一群体也更 为弥足珍贵然而, 他们显然不可能因为领导带了头, 便可 以向领导看齐 “带薪休假” 暂且不提, 就算是 “无薪休假” , 恐怕也得看领导脸色, 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假如因 “休假” 而影响到 “饭碗” , 岂不因小失大? 假如带薪休假的权利能够获得保障,即便没有领导的 榜样带动,休假也会自然而然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可 是,放在劳动权利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的背景 下, 领导带头休假, 民众恐怕未必能跟得上 所谓 “让领导先 休假起来” , 结局很可能是只关领导福祉, 而与民众的休假 权无关姻本报记者 王静北京的用水缺口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 根据北京市 “十一五” 期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年,北京水资源总量 为 23.9 亿立方米, 总用水量却达 35.7 亿立方 米, 用水缺口为 11.8 亿立方米, 缺水量占水 资源总量的 49%。
而来自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 办公室的资料表明,南水北调北京段主体工 程已于 2007 年底完工, 但整个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 2014 年底才能全线计划通水是时, 年 调水量将达 95 亿立方米,其中供北京 10 亿 立方米显然, 10 亿立方米尚无法补足 11.8 亿立方米的缺口 根据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近日得出的 一项调查, 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 2014 年, 10 亿立方米水仅能弥补超采的地下水 同时, 密 云水库近年来蓄水量平均每年都下降 10%, 可能进一步加大北京水危机 调查发现, 迫于严重缺水现实, 异地调水 成为补救北京水资源的一贯措施 从 2003 年至 2008 年初, 北京从永定河、 潮白河上游的 山西、 河北各水库, 通过天然河道集中向北京 输水共计 4 亿立方米 但这项措施也加重了北京上游地区的贫 困程度从 2007 年起, 河北赤城县以及承德 市滦平、 丰宁 3 县不再种植水稻 这项被称为 “退稻还旱” 的工程, 涉及河北 10 万亩高产水 稻田,改种耐旱作物每亩地只能得到 450~ 550 元补助, 当地农民损失长期未补平, 更谈 不上 “致富” 。
2003 年, 冀北 24 县农民人均纯 收入与北京的落差高达 73% 调查者认为,局限于行政区划的水资源 管理, 并不能科学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 北京的主要水源密云水库,其 56%的蓄 水来自潮白河,而潮白河流域面积的 2/3 在 承德和张家口, 只有 1/3 在北京市行政范围 其水资源管理的 “大头” 应当在河北省 但是, 北京有关水资源的问题研究, 多局 限于北京行政辖区,未能将影响北京水资源 安全的境外水源涵养区、生态影响区纳入水 资源管理范围, 缺乏流域层面的完整体系、 管 理机制和方法等探讨,不能科学反映资源利用、 生态安全等要求, 尤其缺乏区域社会进步 问题的考虑 他们建议,对于北京水资源的分配和综 合管理, 可借鉴国际经验, 从全流域范围而非 简单从行政范围考虑,突破国内实施效果并 不理想的跨行政区管理的固有方式,划定并 设立由北京代管的首都水资源特别行政区, 真正统筹管理和实施流域内有关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水生态保护等工作 据参与此项调查的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 研究总院建筑所副所长王文贤介绍,以流域 为单元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与统一管理, 是国际通则和世界潮流 早在 1968 年, 欧洲议会就通过了 《欧洲 水宪章》 , 提出水资源管理应以自然流域为基 础。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 《21 世纪议 程》 , 则全面阐述了流域水资源管理层面的目 标和任务 事实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早就施行了 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 如 1986 年美国田纳西 州流域管理计划中, 因河流对土壤造成侵蚀, 政府对流域周围的耕地、草地拥有者进行补偿;哥斯达黎加水电公司对上游植树造林给 予资助; 法国瓶装水公司为保障水质购买 “生 态服务” , 补偿上游农户等等 与此同时, 在我国, 以行政区管理水资源 的方法已陷入困境如, 江西省寻乌县属于东 江流域, 水生态的省内投入极少; 而东江流入 广东, 是广东等地的生命水, 但广东省并未对 东江上游给予生态补偿, 其流域保护属于 “勒 紧裤腰带保护” 专家普遍认为, 这种 “穷” 保护不可持续 调查者建议,北京可突破行政区管理的 固有方式, 按照潮白河流域划定, 并建立由北 京代管的首都水资源特别行政区,真正统筹 管理和实施流域内有关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水生态保护等工作 此外, 通过水资源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位于 官厅、 密云水库上游的河北省涿鹿、 怀来、 赤城、 丰宁、 滦平 5 县, 可共享北京发展的福利, 共同 利用北京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态 型产业, 彻底杜绝高污染、 高耗水产业落户, 逐 步搬迁现有污染、 耗水企业, 逐步完善流域污染 治理工作, 才能有效保障首都水生态安全。
本报北京 1 月 18 日讯 (记者丁佳)“中国科 学院 2011 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今天在京揭晓, 来自丹麦、 美国和日本的 3 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在颁奖仪式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向丹麦 奥胡斯大学教授弗莱明 · 贝森巴赫、 美国俄亥俄 州立大学教授朗尼· 汤姆森和日本高能加速器 研究机构教授黑川真一颁发了奖章和证书, 同 时还对获奖者的推荐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 心、青藏高原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给予表 彰 据悉,“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是中 科院为表彰和奖励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作出突出 贡献的杰出外籍科技与管理专家,为促进国际 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扩 大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于 2007 年设立的一个 奖项 近年来, 中科院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国 际影响日益扩大, 主动与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的国外机构和外籍人员不断增加许多著名外 籍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积极开展科技合作, 在 交流科学思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双边 或多边战略、 开展项目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突出 贡献 “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的设立, 对 表彰和鼓励优秀外籍科技专家,进一步激励外 籍专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科院的科研事 业、 进一步扩大中国科学的国际影响、 进一步提 高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7 年以来, 已有 14 位外籍专家获得 “中 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 经推荐, 他们均获 得了当年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 和 “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本报北京 1 月 18 日讯(记者张楠)由科学网主办的 “2011 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 活动, 今天揭开谜底根据 广大网友投票结果, 两大奖项各归其主: 北京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院长饶毅等人当选 “2011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袁隆平等人当选 “2011 中国科学年度杰出创新人物” 据介绍,此次评选活动于去年 12 月 10 日启动, 历 经 40 天征集及评选过程, 上万名科研人员、 科技新闻工 作者及网友参与推荐、 投票, 最终评选出公众心目中的 2011 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及 2011 年中国科学杰出 创新人物 按姓氏笔画排序, 2011 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当 选者分别为王晓东、 方舟子、 朱清时、 杜光东、 杨宝峰、 周其 凤、 赵跃宇、 饶毅、 屠呦呦、 颜宁; 2011 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当选者分别为邓涛、 史玉升、 李传锋、 黄运锋、 刘泽金、 安芷生、 张俐娜、 何芳良、 袁隆平、 董树文、 韩家淮。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旨在评选出 2011 年度在国内 科技界产生重要影响, 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代表公众舆论 的风向标式的科技新闻事件当事人 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的评选, 侧重于评选出 2011 年度在个人及团体的科研工作中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价 值, 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科研成果对基础科学研究产 生重要影响, 为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及产业升级作出杰出贡 献的科学家 分析获奖名单, 可以清晰地辨识 2011 年中国科技界的 热点和脉搏 (详见 )中国科学年度人物揭晓领导带头休假, 老百姓呢?姻武洁科学时评三学 者获中 科院国 际科技 合作奖白春礼在中科院 2012 年度工作会议闭幕式上指出——— 野创新2020冶迈入重点跨越阶段本报北京 1 月 18 日讯 (记者丁佳摄 影报道)“2011 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 就奖” 今天在京颁发 经过严格评审, 1 名 个人和 9 个研究集体从 43 个候选者中脱 颖而出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个人 和集体代表颁发了奖章和奖杯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是 唯一一名获奖的优秀个人张润志与中 科院院士张广学共同提出 “相生植保” 害 虫防治思路,主持创制利用棉田边缘苜 蓿带作为害虫天敌自然繁殖库控制棉蚜 的生态治理模式,研究并参与实施了入侵害虫马铃薯甲虫综合控制技术,为保 护马铃薯等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拓 扑绝缘体研究集体、大气物理研究所的 沙尘暴发生发展机理及监测预测和灾害 评估研究集体、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集体、上海生命科 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神经发育与可塑 性研究集体、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 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 (BEPCII) 团 队、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上海光源团 队, 以及电子学研究所、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 3 个专用 研究集体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优秀 集体 中 国 科 学 院 杰 出 科 技 成 就 奖 于 2002 年设立, 2012 年为第五次颁奖本 着以人为本、 注重原创、 分类评价的原 则,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奖励近 5 年内完成或产生影响的重大成果的完 成个人或研究集体该奖项坚持高标 准、 严要求、 宁缺毋滥的原则, 每两年推 荐、 评审一次, 每届奖励不超过 10 个个 人或集体中科院 2011 年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发寻求首都水危机破解之道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左) 为获奖代表颁发 “2011 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本报北京 1 月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