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堂吉诃德现代意义的探究【开题报告】.doc
4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人物堂吉诃德现代意义的探究一、综述木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夕卜研究动态H 17世纪堂吉诃徳诞生以来,其在每个时代的形象都是光辉不朽的,其人物意义更是不断深远 重大,人类学者对他的研究也是孜孜不倦的从过去到现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从对堂 吉诃徳人物形彖、精神品质或者说悲剧色彩的研究上升到了以这些东西去探究堂吉诃徳这一人物的 时代意义从国内的研究看,杨绛在其所译的《堂吉诃徳》中肯定了堂吉诃徳伟大的勇士精神而后其又 在《重读堂吉诃徳》中再一次展现了堂吉诃徳打抱不平、救死扶伤的品性童燕萍在她所写的《写 实与虚构的对立统一——<堂吉诃徳〉的模仿真实》中说出了骑士的不易与艰难,是一种“英雄”的 存在周宁在其发表的《幻想中的英雄——论〈堂吉诃徳〉的多重意义》一文中强调了堂吉诃徳对于 个人修养的看法在陈凯先所著的《塞力提斯》以及邱紫华发表的《〈堂吉诃徳〉的喜剧美学特征》 中祁写到了堂吉诃徳对待白我和他人的态度,诚恳、务实、明是非在税海模的《<堂吉诃徳>与< 阿Q正传〉、〈狂人口记>的跨文明比较》和李徳恩的《唐吉珂徳:伟大与渺小一一兼论〈唐吉珂徳〉 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两篇文章里提到了堂吉诃徳对待爱情忠诚的态度和对妇女的尊重。
而鲁迅 先生在《鲁迅全集》里的研究则表现了堂吉诃徳的行为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冲突,人物和社会Z悲哀 钱理群在《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徳与哈姆雷特的东移》中把堂吉诃徳精神放大为民族借镜,提岀 了“集体堂吉诃徳"等概念周作人在《欧洲文学史》中认为无论世俗怎样,堂吉诃徳精神应当永存 杨止润的一篇《如果没有堂吉诃徳》则呼吁着现代社会更多拥有堂吉诃徳般精神和勇气的英雄出现从国外的研究看,早在《堂吉诃徳》出版之初赫罗尼莫•萨拉斯・徳・巴尔巴辿略在其所著的 《准点骑士》中就肯定了堂吉诃徳坚持不懈同社会刊恶面做斗争的精神,而堂吉诃徳的创造者—— 塞刀提斯在《外国名作家谈写作》里强调了堂吉诃徳所认为的骑士所具备的意义而麻哈利•列文 的《堂吉诃徳原则:塞万提斯与其他小说家》中表现了堂吉诃徳好打抱不平却又盲目愚勇的品性 屠格涅夫在《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徳》中提及并分析了堂吉诃徳所向往的“黄金时代”博尔赫斯在他 发表的《论〈堂吉诃徳〉》一文中肯定了堂吉诃徳对人的自由、平等权利追求的美好愿望及实际的行 动劳尔・巴尔加斯所著的《西班牙文学的新堂吉诃徳》中提到了堂吉诃徳对待富人穷人的公正态 度黑格尔《美学》则指出在现在法定秩序口臻完备而且成为最高权威的社会中,像堂吉诃徳一样 的骑士独立冒险、救援苦难的行为是滑稽的。
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中则充分肯定了堂吉诃徳 思想上的高度二)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意义木课题的选题依据主要是各个时期国内外学者对人物堂吉诃徳的研究从原著描写到人物形象 的分析、性格的分析、优缺点的阐述等从而可以对人物堂吉诃徳进行全面的剖析,深入理解人物内 在的意蕴再结合前人研究得出的堂吉诃徳对人类关系,人类意识,人类行为准则的认知和指导意 义,并与现代的社会背景挂钩,从而探究其人物所具备的现代意义通过对选题的研究,表现出虽然寒力提斯时代的社会背景与现代社会的背景大为不同,但是人 性的优缺点却在彷史的长河中不断扩大凸显,而将一个伟大的文学形象——堂吉诃徳由四百余年前 的西班牙放到现今的各种社会当中,其所具备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激发人性的真善美,以他思想的光 辉或者悲剧的命运去影响茯至改变人们处世的态度,增加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从而将人类社会的文 明程度提到更高的层次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总结前人对堂吉诃徳意义的理解2. 论述塞力•提斯时代堂吉诃徳的意义3. 将时代延伸到二战以示论述堂吉诃徳所展现的意义4. 随着社会时代的前进,论述堂吉诃徳在现今社会的意义5. 总结全文,感受人物跨时空所散发出来的光辉、意蕴,表达作者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 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研究步骤:1. 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创造“堂吉诃徳”的社会背景2. 通读资料,找出有关描写堂吉诃徳及与Z有关人物、事件的段落和篇章3. 详读资料,分析堂吉诃徳在当时社会的意义对现当代社会造成的影响,综合整理并列岀提纲 研究方法:事例论证结合分析说明,适当引用他人的评论研究措施:1•制定研究方案,搜集相关书面资料2. 进行文献检索补充,列出大致提纲3. 反复比较、研究资料,修改提纲4. 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5. 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认真校对论文并报终完成毕业论文四、参考文献[1] 塞力•提斯.《堂吉诃徳》上.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 赫罗尼莫•萨拉斯•徳•巴尔巴迪略.准点骑士 .1614[3] 哈利•列文.堂吉诃徳原则:塞万提斯与其他小说家.载于《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 杨绛.重读《堂吉诃徳》.选自《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5] 塞万提斯.外国名作家谈写作.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6] 童燕萍.写实与虚构的对立统 《堂吉诃徳》的模仿真实.载于紗卜国文学评论》.1998. (3)[7] 周宁.幻想中的英雄一一论《堂吉诃徳》的多重意义.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版).1996. (1)[8] 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徳.张捷(译)・载于《屠格涅夫全集》第11卷.石家庄•河北 教冇出版社.2002[9] 博尔赫斯.论《堂吉诃徳》.赵徳明(译).见《摆脱孤独——世界经典散文新编•拉丁美洲卷》.天 津.天津百花文艺岀版社.2001[10] 陈凯先.塞万提斯.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 邱紫华.《堂吉诃徳》的喜剧美学特征.载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2] 劳尔•巴尔加斯.西班牙文学的新堂•吉诃徳.申宝楼(译)・载于《译林》.2005. (1)[13] 税海模.《堂吉诃徳》与《阿Q正传》、《狂人口记》的跨文明比较.载于《乐山师范学院学 报》.2005. (1)[14]李徳恩.唐吉珂徳:伟大与渺小一一兼论《唐吉坷徳》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原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09. (2). 41-45[16]钱理群.丰富的痛苦L15]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堂吉诃徳与哈姆雷特的东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 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50[18] 周作人.欧洲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9]杨正润.如果没有堂吉诃徳.文汇读书学报.2009[20]米歇尔•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