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24页课题3-1 我们关心天气 所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科学探究目标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描述、交流、记录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坚持进行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学生准备天气现象分类单,实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 入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一、聚焦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描述、交流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 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新授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二、 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 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4.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5.阅读大气圈图片,明确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6.讨论台风、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然后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根据大家的交流,他们会意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可以告诉人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三、小结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拓展:记录“天气日历” 1.出示、介绍天气日历,并试着用简单的文字、简图记录当天的天气2.阅读本册教科书的“科学家这样做”部分的竺可桢观测、记录天气的资料,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向科学家学习3.布置记录天气日历,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板书设计 3.1我们关心天气 阴晴雨雪 天气 冷暖 天气日历 (大气圈内) 风 教学反思课题3-2 认识气温计 所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科学探究目标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科学态度目标养成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教学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每组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一支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 入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一、聚焦 1.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然后,游戏导入2. 交流: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什么呢? 3.交流: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一样的吗?提问: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预设:气温计4.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计揭示课题:认识气温计(板书) 二、新授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二、 探索:气温计的结构认识和读数 (一)认识气温计观察气温计的结构,对照插图,说一说气温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气温计一般由液泡、液柱、刻度、测量单位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我们用气温计测量周围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内的温度使用气温计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气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要把气温计放在测量环境 2 分钟3.气温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气温计的液柱平行二)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1.出示气温计模型,首先引导学生对气温计的刻度做进一步的观察2.学习读数和记录3.模拟出各种不同的气温数值,让学生进行读数,也可以分组进行这样的练习4.检测学生读数的准确率,关注零下温度的读数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 1.学生反馈交流: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2.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三、小结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四、 拓展总结1.提问:水温计、气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温度计还有哪些类型呢?PPT出示: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2.小结: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板书设计 3.2认识气温计读作:25摄氏度写作:25℃读作:零摄氏度写作:0℃读作:零下6摄氏度写作:-6℃ 教学反思课题3-3 测量气温所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科学探究目标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每组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 入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一、聚焦: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气温计,怎样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呢?3.聚焦主题 怎样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二、新授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二、 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一)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播放视频《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让同学们总结一下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2)悬挂在空气中3)保持干燥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气温的变化1.分组测量教室外当时的气温教师事先踏勘好测量地点,做好分组工作2.布置课后测量任务选择五个时间点来测量,并且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柱状图对第二天每一个时间点的测量,要加强督查,最好是组织统一测量3.布置学生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及时表扬坚持记录的小组三、研讨:实验发现 1.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2.第2、3个问题的研讨,实际上只能放在完成一天的测量和记录后的下一节课通过展示各组同学的数据和绘制的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发现一天中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三、小结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四、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气温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了解了气象站的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板书设计 3.3测量气温测量气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时间8点10点12点14点16点气温7 ℃9℃12℃13℃11℃教学反思课题3-4 测量降水量 所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教学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学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学生准备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 入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一、聚焦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 3.引出降水量工具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新授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二、探索(一)认识雨量器降雨的类型很多,有毛毛细雨,有倾盆大雨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然后测量到底下了多少雨?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二)制作简易雨量器播放视频《制作简易雨量器》 1.阅读并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每个小组可选择不同直径的直筒(上下粗细要一致)透明杯子,注意零刻度与杯子内壁的底面对齐2.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各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3.教师出示“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每组汇报达成一致的读数,教师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