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印度工业化与产业结构.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57911313
  • 上传时间:2023-10-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1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陈继东印度在独立之初,工业十分落后,手工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7400,现代工业基 础薄弱,其中重工业比重还不到1000,技术水平也很低独立以后,印度按照尼赫鲁提出 的“社会主义”纲领,确定了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 基础结构来加速实现印度的工业化40 年来,印度工业发展成果显著,它已经从一个落后 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农业国在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再生产 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逐渐向高级形态演变,殖民地经济结构 已经改变本文拟着重分析工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情况及其相关问题 一、印度工业发展概述独立后印度十分重视工业发展,把工业化作为印度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并制定和实 施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过40 多年的努力,印度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首先,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独立后,为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印度先后建立了 许多大型工业企业或工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分布在煤炭、石油及天然气、钢铁、汽车制 造、重型机械、化肥、医药、电子、飞机、船舶、电力、原子能等主要工业部门,使印度建 成了一个包括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同时,在发展大型骨干 企业的同时,印度还十分重视发展小企业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 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0年,印度小型工业企业已达194万家,1989-1990 年度, 其产值达9168. 1 亿卢比,约占全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其次,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1980 年为基期(即以该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为100 印度的工业生产从1950-1951 年度的18. 3 增加到 1994 -1995 年度的251. 9,增长 12. 7 倍①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平均增长率为7.300} “二五'计划期间为7.100} “三五' 计划时期增为900} “年度计划”时期降为1. 6 0 o} “四五”计划时期为4.500} “五五”计划时 期回升为5.900} “六五”计划时期增长为6.400}} “七五”计划时为8.500}从1950- 1951年度至1986-1987年度,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600,从1981-1982年度至1989- 1990年度, 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7.5400由此可以看出两点:其一,印度工业发展速度 从总体上说比较平稳,较少大起大落;其二, 80年代以来,印度工业发展速度较60年代中 期至70年代后期明显加快,形成第二个工业加速发展期(第一个工业加速发展期为50年代 中期至60年代中期)。

      第三,工业实力大为增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印度各类工业产品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例如,煤炭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0. 323亿吨增加为1994 -1995年度的2. 713亿吨,增加106倍钢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147万吨增加为1994- 1995年度的1470万吨,增加9倍铝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0. 4万吨增加为1994- 1995年度的47. 98万吨,增加 118. 95倍机床产值同期从0. 03亿卢比增加为102. 38亿 卢比,增加3411倍自行车同期从9. 9万辆增加为890. 1万辆,增加88. 9倍柴油机同期从0. 5 5万台增加为14. 56万台,增加25倍汽车同期从1. 65万辆增加为50. 55万辆,增加 29. 6倍磷肥从0. 9万吨增加为245. 9万吨,增加272. 2倍水泥从270万吨增加为6240 万吨,增加22. 1倍纸浆纸板产量从11. 6万吨增加为310万吨,增加25. 7倍④从上述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加情况可以看出,印度工业实力的增长是十分显著的,从而大大增强了 印度的综合国力第四,工业分布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独立之初,印度的工业以消费品工业为主,且主要 集中在孟买、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工业企业的地区分布结构极不合理奉行优先发展重工 业和基础工业战略的结果,引起了印度工业分布结构的明显变化独立初期仅纺织部门就占 了全部工业的6400,到80 年代初已下降到10.100,同期轻重工业比重由3. 5 '1 转变为1 '1, 显著增强了工业的自我装备能力同时,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不少建立在资源丰富地区,从而 发展起一批新兴工业城镇到70 年代末,这种新兴工业城镇已达600 多个,有的甚至达到 中等城市规模这样,随着遍布全印各地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增长区的发展,使印度的工 业布局发生了一定变化,除沿海城市地区工业继续发展外,内地工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它们在全印工业生产中地位的上升,使印度工业的传统布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尽管如 此,在邦与邦之间仍存在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是印度尚待继续努力的目标⑤第五,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独立前,印度工业的技术水平是相当落后的,许多现代 工业都是空白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印度工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发展中国 家居领先水平(尽管比起发达国家来还有较大差距)。

      例如,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为数不多 的能自行设计、建造、管理原子能发电站的国家之一又例如,在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 用方面,印度也达到相当水平,尤其是印度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较高,使印度成为世界上 为数不多的软件出口大国印度软件出口现正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 1995 -1996 年度可 望超过10亿美元大关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印度的工业技术水平总而言之, 40 多年的发展使印度成长为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农业国,其工业 化成就是显著的然而,这是纵向比较的结果如果进行横向比较,即与世界工业发展先进 水平相比,印度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印度经济从总体上说还是一种发展中经济除此之外, 印度工业化进程中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不强等,也是值得注意的 问题二、印度产业结构的变化作为工业化的结果,印度经济在过去40 年中发生了重大的结构变化让我们从以下二 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印度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 要表现在工业内部,表现为轻工业的比重大于重工业,传统工业比重大于新兴工业它们 之间转换的能力也较低改变落后的工业结构,是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 说,工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工业结构的现代化二次大战后,全世界掀起科技革命新浪潮, 一系列新型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不断涌现,给工业生产各个领域带来令人膛目的变化 新兴工业部门加速成长,一些传统部门停滞不前,有的则在日益衰落种种迹象表明,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机器设备等劳动工具的更新过程加快,而且在更高层次上,在行业和部 门中,也开始出现更新过程发达国家的这一过程表现最为明显,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 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序上出现相似的情形联合国工发组织曾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结构做过一个比较它先根据各个发达 国家的数据,求出一个代表发达国家水平的典型结构,再用这个典型结构与各发展中国家的 数据分别对比,求出相关系数,以表明各国工业结构水平的高低,这些系数值在0. 060. 95 之间下表为部分国家的相关系数值表 1 与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有高相关系数和低相关系数的部分发展中国资料来源:引自联合国工发组织《1960年以来的世界工业》1979年,第72页从表1中可见,印度等大国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结构已相当接近发达国家这说明印度 在改变落后的工业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工业结构正在走向现代化。

      其次分析印度产业结构的变化印度的产业结构变化也是很显著的按三次产业分类 法,印度官方和非官方统计资料通常把农林牧渔业划归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则包括制 造、建筑、矿业、水电气供应等行业,第三次产业包括交通、通讯、贸易、金融、行政管理 及国防以及各种服务业⑦通过分析三次产业在产值和就业方面的结构变化,可以反映整个 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情况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变化来看,这三次产业的产值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已从1950-1951年度的56. 48 0 o 1,5. 28%和28.2400,转变为1994-1995年 度的31. 27 0 o , 27.和534%1.2000 45年间,第一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 由超过一半降为仅占1/3左右;同期第二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由过去 的不足1/6上升为现在的超过1/4;同期第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约13个百分点, 现已起过第一次产业产值的比重而位居第一,占2/SU从国内净产值的部门构成变化来看,这三次产业的产值在印度国内净产值((N DP中所占比重,已从1981-1982年度的41.300. 23.3和%35.400,转变为1993-1994年度的33. 1 0 。

      , 25和. 14%1.80090 12年间,第一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了8. 2个百分点,现 约占1/3;同期第二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2个百分点,约占1/4左右;同期第三次产 值所占比重上升了6. 4个百分点,现已超过第一次产业产值的比重而位居第一,占 2/5总之,无论从国内总产值还是从国内净产值的部门结构变化分析,都可以得出基本相同 的结果,即,印度的产业结构到1994-1995年度时已较前有了较大改变,第一次产业约占 1/3,第二次产业约占1/4,第三次产业已位居第一位,约占2/5这样的产业结构变化,表 明印度经济正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印度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即第一次产业比重 下降,二次、三次产业比重上升,也大体上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普遍规律基本一 致表二从就业的部门构成变化来看, 40多年来,印度就业的部门构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由于各个时期对劳动力的定义不同,统计口径也有差别,因此各个时期的有关数据之间往往 具有某些不可比性但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大概变化趋势的分析进而从总体上说明就业部门构 成的变化情况,还是可行的(参见表2)0从表2所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印度独立以来就业的部门构成出现了缓慢 变化代第一次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占就业总数的比重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约5个百 分点;第二次产业稍有上升,增加不足3个百分点;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也变化不大, 增加3. 3个百分点。

      因此,第一次产业仍是最主要的就业部门,第二和第三次产业依然是劳 动力就业的非主要部门,经过40余年的经济发展,印度的就业部门构成尚未发生重大改变, 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就业比重还是发生了较为明显 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耕作者在全部就业中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从1951年的 50%降至1991年的38.500,下降11. 5个百分点,而同期农业工人的比重则有了较大的增 长,由19. 7%上升为26.400,增加6. 7个百分点,这说明印度的农业生产关系已发生了一 定变化其二,在此期间,制造业的就业比重也有一定上升,从9%上升为10.200,增加 1. 2个百分点换言之,第二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主要是制造业比重上升所致,它反映了 各种现代化工厂吸收劳动力数量有一定的增长其三,在此期间虽然第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上升3. 3 个百分点,但商业贸易、运输、仓储和通讯等与生产活动联系较紧密的部门,其所 吸纳的劳动力比重由6. 7%上升为 10.300,增加3. 6 个百分点,而其他服务部门的就业比重 则下降了0. 3 个百分点,它反映了与现代市场相关部门的劳动力数量有一定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印度自 1951年以来,其产业结构已经发生 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方面,而在就业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