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形仑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
143页《鱼形仑大桥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工程概况 11.1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2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22.1工程概况 22.2主要工程量 23自然特征 23.1地形地貌 23.2地层岩性 33.3地质构造 33.4地震动参数 33.5水文地质 33.6不良地质 33.7气象特征 33.8沿线交通运输 43.9水源、电源、通讯情况 44.施工组织安排 44.1施工总体目标 44.2组织机构及任务划分 64.3施工总体安排 84.4施工准备及建设协调方案 94.5施工队伍设置和任务安排 114.6机械及设备配置 125.临时工程及过渡工程 135.1施工道路 135.2临时房屋 135.3垃圾及污水处理 135.4拌和站布置 136.全桥总体施工方案 147.钻孔桩施工工艺和方法 147.1工程概况 147.2桩基钻孔顺序安排 157.3施工工艺流程 157.4施工准备 167.5钻孔施工 197.6成孔检查 227.7第一次清孔 227.8钢筋笼加工及吊放 237.9第二次清孔 247.10灌注水下混凝土 257.11成桩检测 277.12质量控制要点 277.13常见问题分析及措施 288.承台施工工艺和方法 328.1施工概况 328.2施工工艺流程 338.3施工准备 348.4凿桩头及桩基检测 378.5承台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388.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99.桥墩施工工艺和方法 459.1工程概况 459.2施工工艺流程 459.3施工准备 469.4钢筋 469.5模板 479.6混凝土浇筑 489.7养护 4910.桥台施工 4910.1施工概况 4910.2施工工艺流程 5010.3施工准备 5010.4钢筋施工 5110.5模板施工 5110.6混凝土浇筑 5110.7养护 5110.8桥背回填 5211.附属结构施工 5211.1挡砟墙 5211.2电缆槽 5211.3接触网支柱 5211.4人行道挡板及声屏障 5211.5通风孔的设置 5311.6桥上排水及梁端排水系统 5311.7梁底泄水孔 5311.8检查孔设置 5311.9通信信号电缆过轨预留孔 5311.10综合接地措施 5411.11梁端伸缩缝装置 5411.12防落梁设施 5412.风险管理 5512.1风险识别 5512.2风险评估及风险评估流程 5512.3风险处置 5612.4风险监控 5712.5突发事件应对 5713.沉降观测 6113.1承台、墩身、桥台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6113.2桥梁沉降观测测量 6313.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6413.4桥梁、墩、台观测技术要求 6414.管理措施 6514.1标准化管理 6514.2质量管理措施 6714.3安全管理措施 7514.4工期控制措施 9314.5环境保护措施 9714.6冬季施工措施 10414.7雨季施工安排 10514.8预警机制及应急管理 107附件:1.鱼形仑大桥施工计划横道图2.鱼形仑大桥施工平面布置图鱼形仑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补遗(答疑)书、工程量清单、设计文件和图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等。
(2)所获得的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资料我单位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经验;国内外相关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我单位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3)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总公司现行的铁路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技术指南、安全规则等4)现场施工组织及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5)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6)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经认定的ISO9001:2008《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04)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7)施工组织调查资料1.2 编制范围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VI标段鱼形仑大桥施工,起讫里程为DK170+675.00~DK170+884.32,桥梁全长209.32m工程范围内包括:改移道路、沟河(渠)改移、管线路迁改及防护,桥梁桩基、承台、墩身及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的施工、竣工和缺陷修复2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2.1工程概况鱼形仑大桥位于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内,起讫里程为DK170+675.00~DK170+884.32,桥梁全长209.32m,根据桥址处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情况,道路立交等要求,该座桥孔跨布置采用:(6-32m)双线简支梁,中心里程DK170+779.66。
桥址于DK170+164.2~DK170+181.8处以1-32.6m简支梁跨越水沟,水沟与线路大里程夹角为113°测时水位278.52m百年流量Q1%=179.3m3/s桥台采用双线T型桥台;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基础均采用桩径1.0m钻孔桩基础2.2主要工程量鱼形仑大桥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施工部位单位数量备注1基坑开挖m33949.62钻孔桩延米6593承台圬工方1076.84桥台圬工方478.85墩身圬工方1692.36围堰施工m31471草袋7桥面系m209.38伸缩缝m64.89人行道栏杆单侧米418.610电缆槽m452.03自然特征3.1地形地貌本地区植被发育,漫滩及阶地均不发育,仅沿主要河谷分布有狭窄的冲积平原沿线大部分为侵蚀构造地形,属于中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冲沟和溪流发育,丘间谷地和河流阶地发育,较为宽阔3.2地层岩性桥址区域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谷地表层为粉砂σ0=80kPa、粉质粘土σ0=180kPa、卵石土σ0=400kPa;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全风化层σ0=250kPa、凝灰岩强风化层σ0=500kPa、凝灰岩弱风化层σ0=800kPa3.3地质构造部分墩台处为剥蚀山坡面,自然边坡较陡峭,边坡稳定性差,雨季可能会诱发小规模滑坡或滑塌,会给施工及桥基带来安全隐患,基坑施工开挖应加强支护。
3.4地震动参数本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3.5水文地质本工程区域内丘坡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谷地发育一小河,流量较小,常年有水,水位、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变化较大地表水和地下水无化学侵蚀性及氯盐侵蚀性3.6不良地质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未见显著不良地质现象3.7气象特征本地区地处沿海内陆山区,闽江上游,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半年多东风炎热多雨,冬半年多东北风寒冷干燥本地区洪水一般发生在4~7月,尤以6月为甚,约占50%以上雨量集中,时间长,范围大,一般台风影响不显著本地区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4~20.1℃,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6.5℃年平均湿度在76%~80%之间全年以静止无风为最多,西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2.3m/s,实测定时最大风速25m/s,风向东南多年平均雨量1400~1800mm,分别以中部西溪与北溪分水岭为最大,向东南沿海递减,最高区达2000mm,北溪上游约为1600~1800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春多雨,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频繁,多造成洪水4~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75%。
3.8沿线交通运输沿线交通以既有S208省道及县乡公路为主,以及与省道相连的县乡公路组成公路交通网,沿线河流不具备通航条件3.9水源、电源、通讯情况3.9.1水源本桥所经在域内水系发达,经水质分析:地表水具有二氧化碳侵蚀性,不宜采用地下水无侵蚀性施工用水可就近打井取水,生活用水采用双洋镇就近供水系统3.9.2电源沿线地方供电电网隶属于福建省电网,本次考虑在全线施行施工供电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的方案解决施工用电,由地方既有变电站引入或就近“T”接,并用发电机以备应急供电,对于前期施工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供应施工需求3.9.3通讯本桥所在区域,通讯网较发达,无线通信全部覆盖,互联网网络系统完善接入方便4.施工组织安排4.1施工总体目标4.1.1工期目标(1)工期目标本桥计划工期7个月2014年2月15日开始现场准备工作,计划完工日期为2014年10月12日,共202天2)阶段性工期目标桥梁基础开工日期:2014年3月1日,完工日期2014年5月11日;桥梁承台开工日期:2014年3月23日,完工日期2014年6月5日;桥梁墩台身开工日期:2014年4月20日,完工日期2014年7月17日;上部结构开工日期:2014年9月1日,完工日期2014年10月12日4.1.2质量目标(1)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
2)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程质量零缺陷3)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确保桥梁主要承重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4)杜绝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遏制工程质量较大事故,减少工程质量一般事故,杜绝工程质量隐患,有效克服质量通病;(5)竣工资料文件真实可靠、规范整齐,实现一次验收交接4.1.3安全目标(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2)加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施工过程中杜绝特别重大和重大事故,杜绝因建设引起的特别重大和重大铁路交通事故3)参建员工年重伤率控制在0.6‰以内,参建员工年轻伤率控制在5‰以内4)确保施工安全4.1.4环境保护目标(1)坚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2)确保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噪声、振动和扬尘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水土流失3)单位工程验收时,环保验收合格4.1.5文明施工目标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场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4.1.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证文明施工,保障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
4.1.7技术创新目标以建设“优质、平安、绿色、和谐”铁路为目标,积极吸收消化铁路建设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组织参建各方开展水中基础及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等的设计、施工、检验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努力打造社会和谐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优质型、百年不朽的福平铁路4.2组织机构及任务划分4.2.1组织机构根据福平公司相关文件及项目部文件成立“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南龙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