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南地理会考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1684402
  • 上传时间:2018-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7.4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2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①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②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③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6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黑子(光球层)周期: 11年耀斑(色球层)7.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h)近日点(每年1 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23°26′N★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二分二至日期,重要!)★9 地方时的计算①地方时东早西晚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 小时(既 1°=4 分钟)10.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11、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9、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春、秋分日,2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 时日出, 18:00 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10、.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11.地震波1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受热过程: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2、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 P30 图 2.3)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3、大气水平运动——风类型成因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4.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 图 2.10)-—重要!自己看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5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时间亚洲大陆太平洋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阿留申低压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6.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 图 2.15)★7.主要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横波慢固体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3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 10°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 30°~ 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8.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 图 2.18、2.19、2.20)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运动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温暖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 ,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受暖气团控制 ,气压下降, 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9.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 图 2.2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从中心指向四周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干燥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类型(课本P55 图 3.3 )自己看图!重要★2.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课本 57 页自己看图!重要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 ⑴对气候的影响( 参看课本 P59案例 1) 类型概念★影响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域高增温增湿4 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比流经海域低降温减湿⑵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 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4. 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 图 3.10 )⑴各大洲的分布: 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 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 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 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 空间上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 时间上夏秋多 , 冬春少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课本 P69~70)★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①水平运动 (为主 ):形成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②垂直运动 (为辅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参看课本P71图 4.3—4.6)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流水、风力、冰川、海浪)★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 图 4.8)①岩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②★4 褶皱山和断块山(课本P73~74)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判断方法岩层弯曲形态岩层上拱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地貌类型未侵蚀地貌山岭谷地水平位移 :形成裂谷 ; 垂直位移 :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侵蚀后地貌及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5.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课本P77图 4.17,P78 图 4.18)河流侵蚀地貌:初期:V 型谷,中期:加深加宽,后期: U 型谷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体性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课本P86)生产功能平衡功能3.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 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④④④②③③①5 ★4.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分异规律★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和高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低纬的高山地区5.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如:⑴沙漠中的绿洲;⑵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6.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课本P39图 2.16 对应 P91图 5.6 )大陆西部大陆中部大陆东部温带荒漠带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 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