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帝内经的13个药方.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379244908
  • 上传时间:2023-05-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黄帝内经的13个药方《内经》中的治疗措施,多以针刺为主,而略于方药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但其中的小金丹,载于《素问遗篇·刺法论》,显系后世之方这十三方方药虽少,但它是我国运用方剂治疗疾病的早期记载,在我国方药史上,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其中某些方药,仍为现今临床所运用现将十三方附录于后1、汤 液 醪 醴 《素问·汤液醪醴论》说:“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古代用五谷熬煮成的清液,作为五脏的滋养剂,即为汤液;用五谷熬煮,再经发酵酿造,作为五脏病的治疗剂,即为醪醴虽然五谷均为汤液、醪醴的原料,但经文又指出,“必以稻米”因其生长在高下得宜的平地,上受天阳,下受水阴,而能得“天地之和”,故效用纯正完备;春种深秋收割,尽得秋金刚劲之气,故其薪“至坚”,所以必以稻米作为最佳的原料,稻薪作为最好的燃料 古代的这种汤液醪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例如现代所用的汤剂、酒剂,以及方药中使用的粳米、秫米、薏米、赤小豆等,都是直接从《内经》的汤液醪醴发展而来的。

      2、生 铁 洛 饮 《素问·病能论》说:“帝曰:有病怒狂者,……治之奈何?岐伯曰:……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洛,与“落”通用,生铁落即炉冶间锤落之铁屑;气疾,丹波元简云:“凡狂易癫眩,惊悸痫瘈,心神不定之证,宜概称气疾焉”生铁落,其气重而寒,能坠热开结,平木火之邪,又能重镇心神,所以它能治怒狂 生铁落治怒狂有良效,现临床亦常用由于怒狂多由恼怒伤肝,肝气不得疏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而成因此,近世治疗多佐以化痰开窍之品3左 角 发 酒 《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手足少阴、太阴和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上于额角若邪气侵犯,五络闭塞不通,因而突然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状如尸厥,但全身血脉皆在搏动可剃其左角之发,约一方寸,烧制为末,以美酒一杯同服,如口噤不能饮,则灌之 李时珍说:“发为血之余”,故发亦名血余性味苦涩微温,能治血病,为止血消瘀之良药功能消瘀利窍,治血瘀阻塞,通利小便酒性温热,功能温经散寒,活血通血脉,通达表里。

      所以本方具有通行经络,消瘀利窍,和畅气血等作用五络通,气血行,阴阳调,则神志清因血余功能止血消瘀,现常用作止血药,治疗吐血,衄血、血淋、崩漏等证4泽 泻 饮 《素问·病能论》说:“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酒风,即《素问·风论》所说的漏风病主要症状是全身发热,身体倦怠无力,大汗如浴,恶风,少气这是因为患者素常嗜酒生湿伤脾,湿郁生热所致湿热伤筋,以致筋脉弛纵,身体懈堕倦怠无力;湿热郁蒸,则汗出如浴,汗多则卫气虚而恶风;热甚火壮,“壮大食气”,故气衰而少气治疗用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三药混合研末每次三指撮,饭前空腹服,温开水送下 泽泻淡渗,能利水道,清湿热白术苦温,能燥湿止汗麋衔又名薇衔、鹿衔,为治风湿病药本方对湿热内蕴,汗出恶风,筋缓身重体倦,有一定的疗效本方在服法方面,提出了“为后饭”,这是我国对服药时间的最早记载5鸡 矢 醴 《素问·腹中论》说:“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矢,同屎。

      《本草纲目》说:“(鸡)屎白,气味微寒,无毒鼓胀生于湿热,亦有因积滞而形成的鸡屎能下气消积,通利大小便,故治鼓胀有特效但若属于虚证之鼓胀病,则不宜使用本方,正如张介宾说:“鸡矢……攻伐实邪之剂也,……凡鼓胀由于停积及湿热有余者,皆宜用之若脾胃虚寒发胀及中气虚满等证,最所忌也,误服则死 鸡矢醴的制作及服用法,《本草纲目》引何大英云:“用腊月干鸡矢白半斤,袋盛,以酒醅一斗,渍七日,温服三杯,日三;或为末,服二钱亦可”此方民间现仍常用以治小儿消化不良之腹胀有佳效用法,将鸡矢白晒干,焙黄,研末或作丸剂,温开水送服又法将鸡矢白晒干,焙黄一两,米酒三碗,煎数沸,去滓,过滤,澄清,空腹服,一日二次6乌 鲗 骨 藘 茹 丸 《素问·腹中论》说:“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伤肝,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血枯,即精血枯竭,月经闭止不来的病证。

      其成因,可由少年时有所大脱血,如吐、衄、崩、漏,失血过多,或因醉后行房,阴精尽泄,精血两伤,气亦耗散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肺主气血亡精竭气耗,则肝、肾、肺三脏俱伤,以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逆于上,则见胸胁胀满,甚则妨碍饮食,常闻到腥臊气味及鼻流清涕等症状,由于血不归经则唾血,气不荣于身则四肢清冷,气血两虚则头目眩晕,气血逆乱则时常大小便出血治疗可用乌鲗骨四分,藘茹一分,二药研末混合,以麻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次饭前服五丸,鲍鱼汤送下,取其通利肠中和补益肝脏 乌鲗骨,即乌贼骨,又名海螵蛸气味咸温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及血枯经闭藘茹,即茜草气味甘寒,能止血治崩,又能和血通经麻雀卵,气味甘温,能补益精血,主男子阳萎不举及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鲍鱼,气味辛温,能通血脉益阴气,煮汁服之能同诸药通女子血闭故本方具有补养精、气、血,强壮肺、肝、肾,活血通经的作用,所以能治血枯精亏诸证7兰 草 汤 《素问·奇病论》说:“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瘅,是热病脾瘅,即脾胃湿热证它主要的症状就是口中时有甜味,舌苔腻其成因多由肥甘厚味太过,助热生湿,脾气滞而不能输布津液,上溢于口,而见口甘之症。

      治用一味兰草,煎汁内服,可以清化湿热,消胀除满 兰草,即佩兰气味辛平芳香,能醒脾化湿,清暑辟浊临床用佩兰一两,煎汤代茶,治口甜苔腻,久久不除者有良效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说:“兰草一两,用水三盏,煎一盏半,温服无时8豕 膏 《灵枢·痈疽》篇说:“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写,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写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 豕膏,即猪脂,欲名猪油嗌,即咽喉处,为肺气出入之道路痈发于嗌,影响呼吸,病势凶猛,故叫猛疽如发于腋下,坚硬红肿而小形如米粒的,叫做米疽猛疽和米疽,从其所生部位及症状辨证,皆属肺经积热,毒火入侵而成 猪脂,气味甘,微寒,无毒,用以泄肺经之积热《本草纲目》引孙思邈说:“利血脉,散风热,润肺入膏药,主诸疮此痈疽属毒热,尤其是在咽喉部,故宜冷服之,以加强解热的效力,使邪由下而出后世用猪脂做膏药,即从此方演变而来的9、 翘 饮 《灵枢·痈疽》篇说:“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 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厚衣,坐于釜上,冷汗出至足,已。

      败疵,亦称胁痈李杲说:“胁者,肝之部也,如人多郁怒,故患此疮治用锉 、翘草根各一升,水煎三次服,并以蒸气熏之,使能身汗出而愈 ,菱角,翘,即连翘菱角根能清热发汗;连翘根能凉血解毒《本草纲目》说:“连翘苦平无毒,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又说:“主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 此方提出的“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对后世辅助疗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仲景用桂枝汤的“温覆”,用防已黄芪汤的“坐被上,以被绕腰下”,用甘草麻黄汤的“慎风寒”等,可见其理法皆来自《内经》10半 夏 秫 米 汤 《灵枢·邪客》篇说:“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如厥逆之气入侵脏腑,迫使卫气行于阳分,不得行于阴分,则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而不得眠。

      治以半夏汤一剂,以除其厥逆之邪,阴阳通调,就可以睡眠半夏秫米汤是用长流水八升,多次扬之,取在上的清水五升,用苇薪燃火煮之,水沸后,放入秫米一升,和炮制过的半夏五合,以文火继煎至汤一升半,去滓,每次服一小杯,一日服三次,逐次加量,以发生药效为度如果是病初起,服完药后应静卧,汗出后即愈病程较久的,服至三次也可以痊愈了 半夏、秫米,所以有如此疗效,主要是调和阴阳的作用因半夏味辛,直驱少阴厥逆之气,使其上通于阳明;秫米甘寒,能泄阳补阴,致使阴阳和调,故能治不眠之证流水千里,扬之万遍(《金匮要略》称为“甘澜水”),取其流畅而无阻滞,以加强药效11马 膏 膏 法 《灵枢·经筋》篇说:“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 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噉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 经筋分手足三阴三阳,合称十二经筋这里举足阳明之筋,感受寒邪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为例。

      寒主收引,热则纵缓阳明之筋受病,或转筋,或急引,或 僻,或目不合,都是外邪入侵,经筋收引和缓纵所致所以表现为一侧拘急,一侧缓纵的 僻、目不合等症状由于经筋不与内在的脏腑直接相连,而布于体表,同时其受寒必因气血之虚,因此,治疗的原则是补虚劫寒,壮阳除阴,通络和肌表,调和气血急者缓之”,甘以缓急,故用马膏之甘平,以缓其急寒者热之”,“虚者补之”,故用马膏热熨,桑炭火烤以劫寒再噉炙肉以补其虚壮阳除阴,调和气血,通经络,和肌表,故用白酒、官桂和烧针劫刺同时,用桑钩牵引,以正其 僻正如张介宾说:“马膏,马脂也其性味甘平柔润,能养筋治痹,故可以膏其急者白酒、辣桂,性味辛温,能通经络,行血脉,故可以涂其缓者桑之性平,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故以桑钩钩之者,钩正其口也复以生桑火炭,置之地坎之中,高下以坐等者,欲其深浅适中,便于坐而得其缓也然后以前膏熨其急颊,且饮之美酒,噉之美肉,皆助血舒筋之法也虽不善饮,亦自强者三拊而已,言再三拊摩其患处,则病自已矣12寒 痹 熨 法 《灵枢·寿夭刚柔》篇说:“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用棉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煴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棉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棉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