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印度宗教哲学简史.ppt
48页第二讲 印度宗教哲学简史1.背景知识2.婆罗门教3.顺世论4.耆那教5.佛教,,,春秋 (前770-前476),战国时期 (公元前476 年~公元前221 年)老子,史书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老子长年居住在周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邓析(前545-前501) ,郑国人墨子 (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惠施(前390年-前317年)宋国人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人公孙龙(前320-前250)字子秉,赵国人墨子死后,“墨离为三”,分化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关于这三支墨家后学的情况,现在已不可详考,一般笼统称为“后期墨家”《庄子·天下》“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荀子(前313—前238),战国末期赵国人 韩非(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古希腊(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
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6-5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 亚历山大(公元前356-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梁启超范式,龙树,关于他的生平,中国佛教译经家鸠摩罗什所译的《菩萨传》和其他一些佛教传记均有记载,但都不足徵信龙树原系西印度(一说南印度)婆罗门,受迦毗摩罗论师的影响改信佛教,后游南印度,接受了具有大乘思想萌芽的大众部学说,在原始佛教缘起说的基础上,发展了大乘缘起性空说,创立了空宗哲学系统,即后来所谓中观派哲学其核心部分是“缘起性空”、“二谛中道”和“八不”理论弥勒,公元前六世纪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
弥勒下世,也如释迦有托生、出家、成道、说法种种示相 托生:有大婆罗门名曰妙梵,女曰梵摩波提,弥勒托生以为父母弥勒生后,肤紫金色,身高千尺,胸广三十丈,面长二十丈四尺,具足三十二相,相好端正无比 无著(4-5)世亲(4-5) ——亲胜和火辨——德慧和安慧、难陀、胜军(前期瑜伽行派或无相唯识派)——陈那(后期瑜伽行派或有相唯识派)——无性、护法、戒贤、法称等——7~8世纪瑜伽行中观派玄奘(602年-664年),1.背景知识印度河文明(前2500-前1750)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几百年后)吠陀文明吠陀(前16-前9)奥义书(前9-前6)婆罗门教数论派(前4-)瑜伽派(前2-)胜论派(前2-)正理派(1-)弥曼差派(前2-)吠檀多派(1-)(印度教)新婆罗门教(4-),佛教(前6-)早期佛教(前6-前4)小乘部派佛教(前4-后2)早期大乘佛教(前1-后2)中后期大乘佛教(3-6)(密教)后期佛教(7-13)耆那教(与佛教相当)顺世论锡克教(15-目前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1.1.吠陀广义:西北印度文献总称。
包括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狭义:吠陀本集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吠陀本集:神的赞歌、祷文、祭词、咒语梵书(婆罗门书、净行书):解释吠陀本集,本集提到的祭祀的起源、方法及有关传说森林书:梵书的附属部分,除论述祭祀的目的、方法外,还涉及一些思辨性问题奥义书:森林书的附属部分,系统化哲学思想的最初文献《梨俱吠陀》(前1500-前1000):对神的赞歌口头赞歌,后有十卷1017《娑摩吠陀》:取《梨俱吠陀》第8、9卷,现存2卷,1549首《耶柔吠陀》(前1000-前800):祭祀时的祭词,散文包括黑耶柔吠陀(与梵书交杂)、白耶柔吠陀40章《阿闼婆吠陀》:消灾招福的咒词20卷730首1.1.1.《梨俱吠陀》祭司们用了近五百年的时间来编撰《梨俱吠陀》,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雅利安印度社会状况的变化1.1.1.1.《梨俱吠陀》举例《梨俱吠陀》中一首赞美诗简要叙述了世界的产生和四个种姓(瓦尔那)的起源众神牺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之后,诞生了世界,并产生了世界万物这首赞美诗时间较晚,表明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开始认同了四个种姓这首赞美诗明确地维护了编撰者婆罗门祭司的利益。
普鲁沙有千首、千眼、千足 他覆盖大地的每个角落,仍超出了十指 这个普鲁沙是一切--过去和将来 永生者之主,靠着食物的滋养,变得更强大, 他是这样的强大;而普鲁沙甚至比他这还强大 所有的生物是他的四分之一,[他的其他]四分之三是天国永恒的生命… 当众神准备牺牲时,他们以普鲁沙为祭品 它的酥油是春,祭礼是秋;柴薪是夏… 由这献祭完备的祭祀,收集了酥油奶酪 形成了空中的生物,林中和家养的动物 由这献祭完备的祭祀,产生了[哲人]和[赞美诗]由此产生了[咒语和颂歌];由此产生了耶柔[一部有关仪式规范的书] 由此产生了马;由此产生了有两排牙齿的一切生物 由此产生了[牛],由此产生了山羊和绵羊 当他们分解普鲁沙时,将他分成了多少块? 他的嘴和双臂叫什么?他的双腿和两足叫什么? 婆罗门是他的嘴,他的双臂成为罗阇尼亚 他的双腿成为吠舍,从两足生出首陀罗 月亮由心意而生,太阳由两眼产生 从嘴生出了因陀罗和[火神]阿阇尼,呼吸产生了[风]瓦驭 由脐生出了太空;他的头形成了天空 大地由两脚而生,他的双耳生出四方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1.1.1.2.神界描述构成要素吠陀神界的构成要素,大致上可以说是吠陀诸神乃是天然现象之神格化梨俱吠陀中主要的神祇如婆楼那(司法神),因陀罗(雷霆神),阿耆尼(火神)都是天然现象的某部分西元前五世纪时,耶斯卡(Yaska)所著的尼录多一书中,有对诸神详细的分类依诸神的性质,可分为支配天空地三界,即天位、空位、地位三位宇宙是诸神活动的舞台,总共分为三界,即天界、空界、地界,天界是光明的世界,即天国,在人的肉眼所看不见的,又名大虚,又名光明天界分为三部分:顶上,高处,背部,合称三光明界天界底下就是空界,即人肉眼可见的天空,由于空界界于天界和地界之间,故又称为中间界,天界和空界交界处有一天棚,称为穹窿空界分为两部分,靠进天界的部分称为天分,靠近地界的部分称为地分地界与天界距离很远,飞行要千日才能到达地界分为前方(即东方),后方(即西方),上方( 即北方),下方(即南方),因此地界又称四极界梨俱吠陀中所定的诸神等第第一位 因陀罗(雷霆神) 阿耆尼(火神) 苏摩(酒神) 第二位 阿须云(耦生神) 马尔殊( 风神) 婆楼那( 司法神) 第三位 乌舍(晓神) 沙维特利( 阳神) 布拉斯帕蒂( 祈祷主)。
第四位 伐尤(风神) 特耶瓦布替维(天地) 维西鲁(日神) 鲁陀罗(荒神) 第五位 阎摩(焰摩死王) 巴尔加鲁耶(雨神)天界之神格1.特尤斯)是由光明神格化而来的神祇乌舍(晓神),阿须云( 耦生神),苏里耶,阿迭多,马尔殊(风神)等都是他的子女 2.婆楼那,吠陀神界最有力量的神,是全知之神他是规律的保护者,在自然界支持天空第三界,掌管四季昼夜的运行 3.密特拉,有宇宙之王及规律之主等尊号后来此神格与婆楼那4.苏里耶是由太阳本身神格化而来其能力为使用天之眼监视下界众生的行动,用其光明除去夜的黑暗是晓之女神乌舍之子 5.沙维特利由太阳的活动神格化而来,主要的工作是举起他金色的手腕,让人们从睡眠中起而活动,到了傍晚再使他们睡着他的神力可以让神和人不死,可以驱除恶鬼魔物,驱逐人的恶梦,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6.布咸,即[营养者]之意,是太阳滋养万物的神格化他是畜牧的保护神,能为旅行者驱逐猛兽和盗贼,也能引导死者的灵魂到达天国7.毗湿奴在印度教中与湿婆同为中心神格,到了梵书中才确定其主神的地位 8.阿迭多为[无限无缚]之意,为太空神格化而来这是一位女神,其神力在于能给予人自由 9.乌舍为晓之女神在吠陀当中被赞誉为诸神当中最美的女神,擅长文学,为天父特尤斯之女,夜之女神拿德利之妹,日神苏里耶之母。
她的工作是打开天的门户,除去夜的黑幕,驱逐恶魔与黑暗 10.阿须云为耦生神,头戴莲花冠,吠陀只说他外貌美丽,并无其他描述空界之神格1.因陀罗由雷霆神格化而来,是吠陀神界中最重要的神,也是印度民族中武士族之军神 2.鲁陀罗他在梨俱吠陀中并没有显著的地位,后来在阿闼婆吠陀和夜柔吠陀当中才慢慢演变成后来的湿婆是破坏神但其并非全然的恶神,他又会治人畜之病3.马尔殊由暴风神格化而来,鲁陀罗是他的父亲,云是他的母亲行动时如狂暴的猛兽 4.伐尤由风神格化而来其能力在于替人治病以及让人长生 5.巴尔加鲁耶由雨云神格化而来,是降雨之神,他用桶或水囊降雨于地界,灌溉草木 6.其他空界的小神 德利陀阿布德耶是驱退恶魔之神, 7.马德里须温是由天上把火传到地上的神,是阿耆尼的异名地界之神格1.阿耆尼是由火神格化而来,主要的能力在于破除黑暗 2.布拉斯帕蒂祈祷主,为地上之祭坛之神 3.苏摩为酒神,主要工作是制作诸神饮用的饮料梨俱吠陀中记载他是月神,并与太阳女神苏里耶结婚 4.萨拉维蒂是地界三大神之外最有名的女神,是河川之神到了梵书中她又兼为语之神,为智慧之保护神此神格后来发展成梵天之妻吉祥天女魔神1.阿修罗在吠陀中逐渐成为恶神,擅长变化。
2.罗刹始于是恶鬼的一种阿修罗与天界为敌,罗刹则与人类为敌,擅长画作各种形象危害人类,常作犬形或是秃鹰,或是枭,或是其他鸟类,有时又会化作兄弟或是爱人或是丈夫的外貌,喜食人肉,马肉 3.毕舍遮又称为食尸者可视为无人祭祀之幽魂,又称饿鬼次级神这些神不像魔神会害人,也不像主神会保护人,因此称为次级神 1.梨布斯擅长工艺,所造之车没有马也能行走,也能使老人返老还童为人类祖先摩努之子孙,这也表示人类在某条件之下也可以成为神 2.干闼婆,有传说干闼婆颇好色,除了恋人阿布沙罗斯之外,也和人类的妇女有来往 3.阿布沙罗斯住在河边,喜欢在榕树及菩提树等树下吹笛,唱歌,舞蹈和游戏又喜欢赌博而能保佑赌博者有好运 4.小守护神: (1)住家主为去病及给人幸福之神,也有一说认为他是盖新屋必须祭祀的神 (2)地主地之神,给予人类家畜,使水及植物有甜味的神有一说认为他是垦地时必须祭祀的神 (3)西陀为谷物之守护神1.1.1.3. 《梨俱吠陀》 精读,林太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目录导论 《梨俱吠陀》研究与印度学 一、《梨俱吠陀》研究属印度学的一支 二、印度学发展简史 三、印度学学术研究进程 四、《梨俱吠陀》的研究第一讲 《梨俱吠陀》的年代 一、《梨俱吠陀》与雅利安人 二、存疑与争论 三、《梨俱吠陀》创编的年代第二讲 《梨俱吠陀》汇编成集 一、《梨俱吠陀》的创编者 二、《梨俱吠陀》的汇编 三、《梨俱吠陀》的编排次序 四、《梨俱吠陀》的韵律 五、《梨俱吠陀》的传承方式 六、《梨俱吠陀》与吠陀文献第三讲 《梨俱吠陀》中的主要神灵 一、《梨俱吠陀》中的众神相 二、因陀罗 三、阿耆尼 四、苏摩酒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