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依法行政,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建设的干扰.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492403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依法行政,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建设的干扰浅谈依法行政,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建设的干扰徐赞内容摘要 本文联系实际,从“地方保护主义发展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对经济建设的危害”、“宏观经济发展与地方 经济发展的矛盾”、“对策与建议”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严格贯彻《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政法》依法行政,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建设的干扰的相关 问题文章指出只有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依法行政,严 格执法,大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干扰和影响,才能确保 我国的经济建设健康、稳定的发展关键词 依法行政 地方保护主义 经济建设 干扰1目录1、 内容摘要 ……12、 关键词 13、 正文 34、参考文献 ……52浅谈依法行政,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建设的干扰从政府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每一个地方政府就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二 在我国现有四级行政体制框架下,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组织在激烈的市 场经济竞争中,必定追求本地区社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的独特 利益性决定了每一个地方政府总是本能地采取措施保护、推销本地产品, 资源配置向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方向倾斜这某种意义上逐渐演变成“画 地为牢”的“诸侯经济”,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自然会起着不同程度的干 扰与阻碍作用。

      本文从地方保护主义发展的历史渊源、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分析入手,实证剖析地方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建设危害与影响笔者现就 这一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地方保护主义发展的历史渊源与现状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诸侯经济就己完整成形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央集权与诸 侯经济斗争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管理体系,但四级行政 管理体制的划分,34个省级行政区、236个地级市、2108个县、45000个 乡客观存在着庞大的地方保护主义资源特别是1980年实行财政“分灶 吃饭”和1994年推行的以划分税种为基础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于深化 财税制度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 时,财政包干和各种地方税设置后,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 利益因此,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在相 当多的方面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而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膨胀有人认为, 地方保护主义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产物笔者认为这是不准 确的,它既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乂有着广阔时髦的繁衍温床。

      二、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对经济建设的危害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 益或政治利益,迁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 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 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从本质上看,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部门只顾局 部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行政权力的表现目前 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 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 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一些 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其局部利益,以行政命令或下发文件的形式,用强制手 段来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产品主要有:烟、药品、水泥、 煤炭、汽车等,比较突出的领域主要有:建筑、保险、医疗等二) 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1、抬高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的“门槛”对外地产品或服务提出比本地产品或服务更高的技术要求,或以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技术措施, 增加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的成本,来限制外地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2、 增加歧视性收费项目对外地商品或服务的进入规定歧视性价格, 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以削弱外地商品在本地的竞争力。

      有的地方甚 至对外地生产的轿车进入本地市场实行不同标准的入籍费3、 限制本地商品机构销售外地某些产品有的地方采取专门针对外 地产品或服务的专营、专卖、许可等手段,甚至不准本地商业机构经销外 地的某些产品,一经发现,轻则没收,重则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4、 设置关卡堵截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一些地方政府在道路、车 站、港口、航空港或本行政区域边界设置关卡,以查扣等手段阻碍外地产 品进入本地三)利用行政部门在市场中特殊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由于目前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政府机构既行使政府的 行政管理职能,又直接参与营利性生产经营性活动这些机构为了增加部 门利益,利用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特殊身份或在市场中已经具方 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他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的产品)参与 市场竞争烟草专卖、酒类专卖、邮政、电信、电力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 存在此类问题此外,受部门利益驱动,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强制企业3或消费者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服务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如卫生防疫部门 利用颁发卫生许可证的权力,强制要求经营者购买其指定的消毒柜、消毒 液;公安消防部门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的消防器材;;城市建设管理部门 规定路牌广告只能由某家广告公司制作发布等等。

      四)采取行政命令手段,直接干预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一些地方政 府领导从保护本地经济利益出发,无视党纪国法,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 机关的正常执法行为进行粗暴干预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猖獗、走私贩 私现象严重、偷税漏税问题突出,都与地方政府的纵容与支持有直接关系1. 阻挠、干涉行政执法机关对经济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一些地方 政府为保护地方骨干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规定不经地方政府领导或其指 定部门的批准,行政执法部门不得进入企业检查执法,履行法定职责例 如,2005年我市某县法院在审理一件辖内某厂制造假酒案中,先后三次接 到该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招呼”,法院院长未予理会,秉公办理结果 县政府以财政困难为由,该法院全体人员工薪被拖后三个月,院长在换届 中被免2. 、对经济违法行为迁就姑息,致使行政执法难以到位例如,某市 一家重点骨干企业,为了追求暴利,大量生产仿冒名牌皮鞋,违法所得近 40多万元当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此案进行查处时,当地有关领导便打招 呼,要求大事化小、从轻处罚,使本应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人犯罪责任的 案件最后只能以行政处罚,象征性地“表示” 了一下3. 、扭曲司法公正个别地方政府甚至把本地的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当作保护地方经济利益的工具,严重扭曲司法机关的公正性。

      一些外地的 执法机关经过千辛万苦查实企业经济犯罪行为后,当地政府马上就以保护“利税大户”、“经济能人”为由,通过木地的司法机关将外地行政执法机 关拒之门外有的地方市判机关随意行使管辖权,对当地经济利益有利就 予以立案和受理,而对本地当事人不利的案件不是推诿拒绝就是设置障碍, 千万百计阻止执法如笔者所在的桃江县某乡镇水泥厂,2006年生产劣质 水泥近30万吨冒称合格产品投放市场,被工商、质检部门查处,县政府 某领导人系该水泥厂亲戚,竞亲自出马找有关部门说情,要求从轻发落, 后被县纪检部门出面制止,有关部门才得以依法处理三、宏观经济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改革开放后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第一步,1990年比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2000年比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 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本实现现代化目前,第一、二步目标基本达到,第三步正在每年国民生 产总值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实现一般说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水 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政策不是只考虑这些目标中的某一目标,而 是要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同时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 段和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这就要求政府 在制定政策时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协调当我们不考 虑对外贸易,把问题的考虑限定在短期和静态条件时,则宏观经济政策的 目标就包括两个,即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而提出 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如前所述,1980 年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和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地方 与中央利益分配在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中存在的矛盾这里不赘述笔者仅 就地方保护主义对金融业发展的干扰与阻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可从中窥 视其对货币政策的间接影响一) 银行业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与地方保护主义有着直接联系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 8—9%的坏帐率达5000 —6000亿元,四大商业银行1999年有3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被剥离,独立 评估后与企业签订“债转股”协议的也近1000亿元此外,几十家股份 制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相当严重。

      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二千家 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增 量和存量更是突出最近两三年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资 产比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依然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时 期的贷款投放主要是行政手段如我县1984年县氮肥厂负债2000多万元 濒临倒闭,辖内工、农两行均不愿再去填“无底洞”,时任县长强令农行 贷款400万元,遇到农行行长的拒绝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贷款照 贷,该行行长被免第二年该县氮肥厂被迫关停破产,2000多万元欠贷均 列入了不良资产4(二) 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农村合作基金会、互助储金会)引 发的高息揽存风潮,一度给农村金融带来恶性竞争,造成迄今为止尚未完 全弥合的金融创伤(部分存款仍在延期兑现)农村”实质上是地方政 府与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分庭抗礼行为如我县的“”目前还 有近300万元的遗留问题等待处理三) 中央银行大区分行的建立旨在遏制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加强中央对经济起着核心作用的金融宏观调控力度由此可见,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与地方经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地方保护主义“画地为牢”“诸侯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形成了对立统一 关系。

      四、对策与建议加快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通过深化财税体 制改革,从根本上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1、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权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范围的 基础上合理划分财权,将与维护国家利益相关和有利于实施宏观调控的税 种划为中央固定收入,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适宜地方征 管的税种划为地方固定收入在财政支出方面,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支 出项目,属于中央事权范围内的由中央财政支出,属于地方事权范围内的 由地方财政负担2、 尽快建立规范、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了调节地区财力,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富裕,在中央集中国内 大部分财力的前提下,建立规范化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 央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数量与范围,来调整地方政 府的经济决策权,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3、 调整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要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 税费并存的财政收入运行机制中央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越权设置或 巧立名目设置的不合理乱收费项目予以取消;对于确实需要保留的收费项 目,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同时纳入国家预算统一管理;对大量具 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则通过“费改税”设置新税种等办法加以规范,并入国家预算,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广袤的地方保护主义资源,如若不引起重视加以 遏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