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案.doc
3页第 1 页 共 3 页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教学要点:掌握文言文的五种句式的翻译要领教学重点:倒装句式的翻译教学内容:一、文言文五种句式的基本知识一)判断句1、用“者、也”来判断有“…者,…也” “…也” “…者也”等形式2、用副词“乃” “即” “则” “皆” “是” “诚” “为”等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 “为” “为……所”表被动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用“见” “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①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用于动词前指代“我”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 ;又如现代汉语中“见谅”也为此用法3、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来表被动如: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4、意念上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 )(三)倒装句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 、 “何” 、 “奚” 、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前置①大王来何操?②彼且奚适也?③沛公安在?(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 “是”将宾语提前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微斯人吾谁与归?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奚以知其然也?2、定语后置“之”和“者”是常见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于”和“以”是常见标志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于”常被省略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谓语、宾语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省主语)②“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谓语)③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 (省宾语)2、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翻译时要补出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第 2 页 共 3 页(五)常见固定结构① “……孰与……” 、 “……何如……” (译为“…与…相比,谁…”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②“得无” (译为“该不会……” )如:“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蒲松龄)③“无乃……与” (译为“恐怕……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④“何以……为” (译为“为什么要……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⑤“无以”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⑥“奚以…为” (表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⑦“……之谓” (译为“说的就是……”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⑧“以为” 、 “以……为” (常译为“以为” 、 “认为” 、 “把…当…” 、 “用…作…”等)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⑨“唯……是” (强调句式,“是”无意,起提宾作用;“唯”表强调)如:唯才是举⑩“如……何” 、 “奈……何” 、 “若……何” (三个词同义, 意思是“把……怎么样” )如: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二、课堂练习第一组:知识要点:被动【材料 1】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城俄陷,大军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俄而,应元死 (《阎典史传》 ) (09 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译文:(阎应元)左冲右突(进行了)八次巷战,抵挡他们的(清军)被杀死上千人材料 2】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09 湖北)译文: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材料 3】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09 南通二模)译文:徐尚书的长孙徐涵在广东做官,从数千里外写信给我,嘱咐我给先生写表文第二组:知识要点:倒装【材料 1】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
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09 四川)译文: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 (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材料 2】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兼爱中》(08 天津)第 3 页 共 3 页译文: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材料 3】沈周,字启南,长洲人……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09 上海)译文: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 ,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材料 4】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 (08江苏)译文: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第三组:知识要点:省略【材料 1】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管子·小匡》 ) (09 天津)【注】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②柙 (xiá,木笼)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 ,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第四组:知识要点:固定结构【材料 1】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汉书·韩延寿传》 ) (08 北京)译文:(我)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对教化有损害吧【材料 2】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愉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诸将皆曰:“非所及也《后汉书·邓寇列传》(06 天津)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