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山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千年古镇底蕴深厚 旅游开发方兴未艾.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707063
  • 上传时间:2018-05-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千年古镇底蕴深厚 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中山古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中山古镇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汇报材料尊敬的祖明副区长,各位领导:大家好!热烈欢迎你们莅临中山镇检查指导工作,关心帮助支持中山古镇的旅游事业发展下面,我将中山镇的简要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一、一、中山镇概况中山镇概况中山古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部山区的笋溪河畔,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云贵高原北侧,系大娄山余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为东经 106°21′150″--106°25′40″,北纬 28°22′30″--28°43′28″中山古镇区位优势明显,北距江津市区 57 公里,重庆市区 104 公里;邻近合江县佛宝国家森林公园、与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接壤;距四面山风景名胜区 35 公里全镇幅员面积 15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0528 亩,地形南高北低,从南向北延伸,海拔高度 265 米至 1442 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 260 至 300 天镇域内森林面积达 15 万亩,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乔木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带,植被繁茂,生态良好。

      中山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据南宋绍兴辛未年(公元 1151 年) 《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龙洞场可考历史距今 856 年清康熙 33 年(公元 16942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光绪壬辰年(公元 1892 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合并成三合场解放初期建为三合人民公社,1982 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 年与常乐乡合建中山镇,2001 年嘉乐乡并入,2004 年 5 月四面山镇高滩村并入中山镇现辖 6 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下辖 38 个经济合作社,6 个社区居民组,总户数 8816 户,人口 2.9 万,其中农业人口 24966 人中山镇 2006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6367 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一产为 7828 万元,二产为 3741 万元,三产为 479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122 元,比上年增长 6.2%,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 2209 元,比上年增长 26.2 %,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9498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505 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 21.7%,镇绩负债达 236 万元。

      新一届党委政府产生后,今后五年的工作明确了“2333”的发展思路 “即打好古镇牌”和“扶贫牌” ,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生态环境,人文景区三大基础建设,搭建好就业平台,合作平台和帮困平台,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和谐平安中山建设二、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山古镇老街沿笋溪河而建,全长 1586 米,有铺面 453 间现保存完好 1132 米,铺面 307 间整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3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整条街道以青石铺设,街面 3 至 5 米宽,建筑为穿逗式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老槽房、剃头铺、打铁铺、针绣坊等传统作坊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考察评价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并题:“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保历史文化名镇真实遗存,发展旅游,造福乡泽” 中山古镇地域广阔,山水相间特殊的地理位置,传统的民俗习惯,为后人惠存了大量的人文古迹,古庄园、古寨、古堡、古寺庙、古城墙、古遗址、古桥、古墩、古墓等古建筑遍布全镇。

      有以龙塘庄园为代表的古庄园 10 余处,有以唐代宝刹双峰寺为代表的古寺庙近 10 处,有以明代古寨朝天嘴古寨为代表的古寨古堡 3 处,有汉、明、清古墓千余座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自古以来,中山古镇就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以前笋溪河与长江通航,陆地连接贵州、四川两省,邻近各地物资集散于此因此,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楹联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帮文化历史久远昔日繁荣的商贸流通,产生了盐帮、马帮、船帮、木帮、米帮、青山帮、青果帮、水手帮、围腰帮等行业帮派,孕育了世界最早的“WTO 规则——吴蜀均沾” ,中国较早的“打假公告——禁卖发水米碑”等商业文化, “东方十字架”等生殖文化, “木帮公罚”等行帮文化, “禁止宰杀” 、 “禁止捕鱼”等环保公约, “醒酒石”等行为规范, “郑氏节孝碑”等妇女文明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川剧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庙会、灯戏、赛龙舟、烧火龙、唱山歌、4漂河灯、打铁水、爬杆杆、舞狮子、舞龙灯、千米长宴等三)自然景观资源(三)自然景观资源境内拥有森林 15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50%,绿色覆盖率达98%,是针叶阔叶林混生的典型地带在 1500 多种植物中,有以桫椤、银杏、楠木等为代表的 20 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

      在上百种动物中,有以豹、猴、金鸡、白鹭、毒蛇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几十种镇内溪河密布,瀑布湖泊众多,竹海连绵,翠绿成荫,奇山怪石无数在林溪相间中,溪、瀑、岩、崖、洞、柱、滩混然天成,幽、险、雄、壮、秀集于一身,景色与四面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一脉相承四)特色旅游商品资源(四)特色旅游商品资源传承至今的民间小吃有石板糍粑、烟熏豆腐、咂酒、蜘蛛粑、黄糕粑、浑水粑以及各种腌制咸菜等近年挖掘开发的特色旅游商品有手工绣品、木制品、竹编、草编、藤编、手工印染品以及各种土特产品等三、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中山古镇保护开发成效显著三、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中山古镇保护开发成效显著2000 年 6 月,中山镇组建古镇旅游保护开发领导班子,开始筹划对古镇的保护性开发2001 年 9 月测设规划,制作申报国家立项的保护文本资料,2002 年 4 月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3 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保护规划与设计》 2004 年 3 月被评为重庆市楹联之镇2005 年 9 月 16日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文化旅游成为江津一大品牌(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文化旅游成为江津一大品牌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江津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旅游兴市”战略,为全市的旅游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山镇抢抓机遇,开5始着手开发旅游,使待闺深山千年的古镇开始揭开神秘面纱特别是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发展思路,吹响了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号角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古镇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发展战略全面启动随即,市委、市政府将中山古镇的开发列入全市 38 个重点项目之一,明确由市旅游局牵头,市文广新局协助,中山镇组织实施,重点打造文化古镇,完成进镇道路改造及场镇环境整治江津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组成工作组,负责督促检查,市委副书记杨盛华牵头,政协副主席余泳海主抓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了中山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专题会议,市委向全市发出倡仪书,要求市级部门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四面山、中山旅游开发,结合自身职能,为旅游发展每年干好一件实事,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考核市旅游局、规划局、交通局等 10 多个部门立即牵头落实相关任务,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中山镇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保护开发措施扎实(二)中山镇举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保护开发措施扎实中山镇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是传统的农业镇,基础条件差,无大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滞后,唯有发挥古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才能实现富民强镇目的。

      因此,中山镇党委政府,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了全镇人的思想,充分认识到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的重要性,全镇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一系列古镇保护开发举措出台,并得以顺利实施1 1、保护管理机构保护管理机构2002 年 9 月,中山镇党委、政府抽调三名机关干部在古镇老街设立“江津市中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办公室”及旅游接待处,负责古镇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旅游宣传、招商引资等具体工作古镇建设、环境和食品卫生、地质灾害、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2005 年,中山镇设立旅游工6作领导小组,重新调整充实旅游办公室工作人员,成立了古镇保护管理的城管监察大队,抽调 5 名机关干部专职负责,制定出台了《关于中山古镇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7 年 1 月 29 日,新一届中山镇党委、中山镇人民政府成立“中山古镇保护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 ,镇委书记程纵挺亲自任组长,镇长杨自立、人大主席王贞模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领导和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山古镇管理委员会” ,管委会由 12 名机关干部组成,设置“四部一室” ,即“规划建设部” 、“安全保卫部” 、 “文化宣传部” 、 “旅游接待部”和“办公室” 。

      目前,管委会已在老街挂牌办公,新租近 500 平方米的办公楼正在抓紧装修,今年“五一”前能正式搬迁,接待广大游客2 2、保护管理体制保护管理体制中山镇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上级文物、规划、建设、旅游部门主管,镇内文物实行义务保护员保护制度同时,镇政府严格按照《文物法》 、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规定》 、 《中山古镇保护与规划》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管理工作3 3、危房改造危房改造中山古镇老街年久失修的居民危房,中山镇党委政府通过现场勘察、鉴定、设计、申报、完善一切手续并批准后,按照原有空间大小和风貌,本着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实施改造严禁一切乱搭乱建和破坏古镇风貌的行为发生4 4、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值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登记台帐,增添消防设施器材,认真做好消防安全预防工作并组建了专职消防队、义务扑火队、城管监察大队等专门机构,负责古镇消防和安全事故的救助工作5 5、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2005 年 3 月,市领导牵头组建了中山保护开发调研组,重点围绕保护古镇设施、保持古镇风貌,提炼古7镇形象、挖掘古镇潜力,展示古镇形象、打造古镇品牌,保障古镇开发、实现提质增效等主要内容,深入中山古镇进行调研,撰写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并先后在《中国旅游报》 、 《中国西部周刊》 、 《重庆政协报》和《江津调研》等刊物上发表。

      7 月调研组提出了《挖掘中山古镇文化内涵的课题方案》 ,围绕中山古镇遗存,对巴人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楹联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普查、研究,调研成果将以出版《中山古镇导游词》 、 《中山风光》 、 《中山文物古迹》 、 《中山文化丛书》等进行运用和展示二)全方位宣传推介,中山古镇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二)全方位宣传推介,中山古镇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中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到古镇拍摄制作节目的电视台有:韩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 、 《搜寻天下》 、《绵绣梨园》 《新闻三十分》 、 《夕阳红》 、 《讲述》 、 《家庭》等栏目组;重庆、四川、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深圳、辽宁、陕西、福建、江苏、湖北等省级电视台在古镇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梅花档案》 (周杰主演) 、 《龙虎人生》 (王志文主演) 、 《寒夜》 (赵文煊主演)重庆电视台拍摄了《今夜不设防》 、 《巴渝人家》 、 《雾都夜话》等栏目剧《古镇人家》 、 《人间真情》 ,纪录片《深山望远》 、 《桫椤树下》,以及《古镇马娃》 、 《目击者》等大量电视短剧2003 年重庆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中山古镇》一书和古镇人文风景名信片一套。

      作家、记者每年在《人民日报》 《重庆日报》 、 《重庆晨报》 、 《重庆晚报》 、 《重庆时报》 、 《今日重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