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省临沂市少墩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Mr****ng
  • 文档编号:243385519
  • 上传时间:2022-0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85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东省临沂市少墩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祭孔大典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 “国之大典”。

      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1.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2.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B. 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C. 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D. 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参考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①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甲) ,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 (乙) 可得到补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②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③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节选自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有删改)16 请在第①段空缺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意连贯,合乎逻辑2分)  17 第②段中“牛群也是如此”中“此”指什么?“正因为如此”中“此”指什么?(4分)  18 第③段最后一句的涵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16 (甲)而且(甚至  故而   所以)   (乙) 就 (如果   假设)17 第一个“此”指牛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草原就要在对它的牛的极度恐惧中生活2分)第二个“此”是指牧牛人杀死狼(人们杀死各种动物,破坏自然生态)不知像山那样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18 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增加,从而是大山伤痕累累,维护生态环境也是大山的愿望2分)但人类却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2分)(意思对即可)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18分)读  树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在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那时候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是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无论在旷野,还是在公园,无论是小院的树木,还是马路上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都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是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度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的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长的缘故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使她显出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了她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就可以听到白杨树硕大的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则没有这一份热闹    放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翠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宜人的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看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儿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的话,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眼前的客观事物与对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二段到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作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    14.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15.文章第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16.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3.(4分)CE  (C项,抒发的主要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E项,写作对象不仅仅是太庙里的“古树”,还有“新树”。

          14.(4分)  答案:寓意:老树是对过去的光辉历史的记录,是沉稳成熟的象征;而新树代表了成长中可以憧憬的将来,是新生力量的代表2分)关系:宜人景色来自于老树与新树的互相映衬,(1分)只有老树和新树同时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有底蕴又有活力的世界1分)(适当联系人类社会也可以)    15.(4分) 答案:对比和拟人2分,每点1分)将老树与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宽容大度等特点,新树生机盎然等特点;(1分)将新树和老树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并且为下文联系人的议论作了铺垫1分)16.(6分)  答案: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道理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与青年人之间,比如老人常常不理解青年的张扬、新潮与前卫,而青年也常看不惯老人的保守、循规蹈矩现实意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在新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数学基础素养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中考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卷(二模).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2025年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数学试卷(二模)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广元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诊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ppt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5 对点精练五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