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盐田千春作品艺术语言.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凹**
  • 文档编号:162967585
  • 上传时间:2021-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1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盐田千春作品艺术语言盐田千春作为日本知名女性艺术家,作品涉及行为、装置、绘画等多个领域她的丝线系列作品在国际享有盛名,在无尽的丝线背后隐藏着她对这个世界的不安的感受,通过各种普遍性概念如同一性、界限及存在的提问,本文讲解盐田千春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艺术家的介绍、艺术思想构成以及作品的解读,着重在作品解读方面剖析艺术家的艺术语言   盐田千春;装置艺术;无尽的丝线;记忆;自我意识   一、艺术家的介绍   盐田千春(ChiharuShiota),197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工作和生活在德国柏林1996年从京都精华大学油画系毕业以后,她搬到德国学习她的艺术作品包括装置、行为、录像等,主要是以记忆、不安、梦、沉默等抽象的对象为主题创作的她的作品主要以个人独特的经历为出发点,通过追问自我意识、界限、存在等普遍性概念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她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语言是布满整个房间的丝线构成的独具一格的空间表达   二、艺术思想的构成   艺术家生平经历会对艺术作品产生重要影响,盐田千春曾经回忆:在她小的时候,目睹过自己邻居家的一场火灾,至今她依旧清晰地记得钢琴在大火里倒塌的声音。

      后来,她开始尝试把这种对她来说刻骨铭心的记忆转换成相对安全的可见的形式她在房间里拉满无数密密麻麻的棉线,从地板到天花板到墙壁,为所有东西作茧,包括烧过的钢琴艺术家运用直觉性判断选择主题、材料和形式语言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直觉性的"物化";过程,盐田千春是用丝线作为情感的载体,也体现出了她的直觉性,这也是她对于记忆的再创造,也是对于自身伤痛的一种衍生,她试图用艺术表达的方式来包裹自己的情绪这些在她生命中悲痛却深刻的东西12岁的盐田千春曾经说:"我将来想作为艺术家存在于世,除此之外我不想干任何事";后来她通过绘画训练在大学时进入了京都精华大学油画室在毕业之后,盐田千春迁居德国,师从一位同样伟大的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她们的作品大都是由自身情感衍生出来的可以让人"观看";到的情感在盐田千春的早年作品《成为绘画》和《集合》都是把自身的行为融入绘画当中,还没有突破行为的界限然而线的出现,使盐田千春的作品达到了新的境界1999年盐田千春的作品《与DNA的对话》,她收集了450只鞋子,每一只鞋子都承载着所有者的记忆,这些鞋子都被一根根红线拴住,营造出了一种放射感,汇聚于一点她所表达的艺术思想融入了温度感,正是这不同的450只鞋子把人带入了一种故事感,观者不禁联想起鞋子背后蕴含的不一样的人所拥有的不一样的记忆。

      红色的线似乎是连接生命的丝线,延伸到死亡彼岸这一作品的成功让她继续延续了这种风格从此,她经常面向社会征集、收集各种日常物件,作为一种生命的印记放入作品中病床、旅行箱、钥匙、窗户和鞋子等,她深入到这些物件中去寻找记忆和经历,去探讨生存和死亡的关系,在2008年盐田千春便呈现了搜集物品背后的故事,让人们去了解作品背后微妙的感情支撑这也是她的装置艺术的妙趣所在   三、作品的解读   (一)重复的效果   当一件事物反复叠加时,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艺术感盐田千春说:"编织让我能够像绘画中的线条一样去探索时间和空间线逐渐累积构成一个面;我创造了无限的空间,逐渐延展,好似形成一个宇宙";盐田千春的作品里,让人通常感觉只是一个元素的反复叠加,然而当一种元素被不断叠加的时候,往往就营造出不一样的美感,这种感觉可以用震撼力来表达,如2009年的作品《一个屋子的记忆》,其中所用的窗户,便是盐田千春用了几年时间在德国收集来的,每一扇窗户都见证了20世纪德国的历史盐田千春的作品中,无数的重复的物件蔓延在局限的房间里,它们在空间中延伸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当再次赋予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因素后,作品便显得更加生动,这便是艺术品所拥有的灵魂,它们是超越了外在的物化表现力的,更加吸引人的是当代艺术作品抽象外表下的内在含义,就如同人的躯壳与灵魂的相互关系。

        (二)色彩的冲击性   艺术作品的第一视觉效果是作品的色彩所带来的冲击力从色彩学角度而言,盐田千春的作品多用相同的颜色去营造和谐的氛围,黑色、红色、白色等这些具有神秘感的色彩,从视觉冲击力角度而言,在展览现场便会一眼被这样大片的色彩所吸引当表现记忆或是忧愁、不安的情感时,盐田千春采用的是红线而当面对恐惧时,线就变成了黑色在2002年,盐田千春的成名作《在沉睡中》,她用千丝万缕的黑色棉线相互交叉,相互纠缠、布满了24张钢管床之间,而床上24位女性随性而安详的沉睡与缠绕在其中的丝线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安宁与神秘感一条条纤细的棉线占据了整个展厅,它的存在已经超脱了"物";的存在,此线非彼线,这些丝线似乎是与24位安睡者的思想相连的在一个明亮整洁的空间营造出无与伦比的静谧之美通过整洁与杂乱、白与黑的对比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如果说《在沉睡中》是静默的,那么盐田千春在2008年创作展出的著名作品《在沉默中》则是嚣张而放肆的东京森美术馆的策展人片冈真実表示,盐田千春的那些黑线就是将人们对暗黑的时间、无意识的世界、冥界等不可视领域的恐惧,以一种视觉化的手段通过艺术的方式而表现出来因此,当观看者走入那黑线编织的大网中,同样可以亲身地感受到那种恐惧和不安。

      在2017年,盐田千春的艺术创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她的最新装置作品《我们要去哪里?》由近300000码的白纱编织而成,这是她新的色彩领域,整部作品将法国乐蓬马歇百货中心的地面和十层窗户全部覆盖,一共有150艘小船而在地面的展览则是由无数的丝线缠绕而成的像巨浪一样的房间,游客可以自由地在其中穿行尽管船只是盐田作品中一贯共同的主题,但此次的装置标志了她第一次使用白线,在她的解读下这种色彩是她想要表达纯洁、开始与结束,也是她对未来的期盼   (三)温度的可视性   在盐田千春的作品里,有许多装置与表演者集合的表演作品,以作品《在沉睡中》为例,24个表演者共同置身于一个舞台之上,身旁有无数的黑色丝线萦绕在其身旁,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独的丝线,也就是超越了器物与人外在拥有的一切情感,转而以单独的人为载体,抒发艺术的意义在2019年6月20日-10月27日,东京森美术馆为盐田千春举办了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个人展览《灵魂的颤栗》,呈现了盐田千春过去25年中所创作的经典作品她说"通过展览,我将与我的灵魂相对话,将其展现、裸露在这个世界上";,她希望参观者能借此展览能够感受活着的意义、人生的旅途与灵魂的微妙事实上,对于普通的参观者而言,盐田千春的作品是不需要深层理解的,她的细密的丝线已经形成了一种语言,所谓艺术并非局限于个人的文化底蕴,而是观者所理解的与自我意识相契合的思想与情感。

      她的作品常以独特、视觉性极强的画面去吸引观者的眼球,带领观者进入作品,再通过作品中的一些小的元素去倾诉或聆听观者的感受这些艺术的表达在盐田千春的作品中表达得淋漓尽致,遵循自我内心中的真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外化作品,这种行为背后的价值事实上是与当代艺术创作所表达出的内心色彩相契合的,这就是艺术的双面化,首先是表面的第一感官,然后再进入深层次的内化情感,事实上这也是艺术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郭映琴.盐田千春个展:灵魂的颤栗[J].现代装饰,2019,(10):22-23.   [2]崔启东.论艺术家的直觉性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鲁迅美术学院,2019.   [3]盐田千春,韩晶.连结的线对话盐田千春[J].当代美术家,2019,(01):84-87+82-8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